今年最新歇后语,你肯定喜欢!
【谚语俗语第1句】:农历三月初六的下午,我忽然看到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往北飞。我对奶奶说:“奶奶,快来看,大雁!”奶奶说:“三月三,雁门关,大雁走,小燕来。”(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2句】:【敲门砖,不值钱】释义:用来敲门的砖头,门敲开,砖便丢弃了。比喻借以谋求名利的工具,目的达到后就没有价值了。例句:他知道,到胡老大那里去,求他给说情,那只是敲门砖,不值钱。而以后到高大干那里取批条,才是目的。
【谚语俗语第3句】:【老虎一个能拦路,老鼠一窝得喂猫】释义:比喻人有本事,一人就担得起重任;人无能,再多也无用。例句:老虎一个能拦路,老鼠一窝得喂猫,少说我们还有六七十个兄弟,满可抵挡百十号民兵,怕哪样?
【谚语俗语第4句】:兔子上树——赶急了
【谚语俗语第5句】:【危难见人心】(谚)在危急艰难之中,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指人心难测,只有在危难关头,才能识别人心的善恶真伪。 也作“危难关头见人心”。
【谚语俗语第6句】:掌秤杆的报数——句句有分量
【谚语俗语第7句】:【鹅蛋子——又圆又滑】(歇)本指鹅蛋外形圆、表面滑,转以形容人圆滑。
【谚语俗语第8句】:【圈阅】现在领导传阅文件,看完后都要划圈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把这种做法称为“圈阅”。许多人认为“圈阅”是现代人发明的,殊不知古已有之。 “圈阅”的发明人是宋代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为什么要在公文上“画圈”呢?原来早在魏晋时期,官员们就有了在公文上签署名字的做法。当时,他们在阅办公文时,也要郑重签署自己的尊姓大名,以示负责或同意。到了唐代,官员们为了快捷,便在公文上只写自己名字的一个字,很快在官场风行起来,一直到宋代依旧如此。王安石当了宰相后,大刀阔斧推行新政,每天接触大量的公文、呈文,忙得不可开交。可再忙也得在公文上签上:“石”字。据《事林燕语》记载,王安石是个急性子,在签写“石”字时,把“口”简化草写成“。”,引得群臣们有议论。再后来,王安石干脆连“石”字的一横一撇也省了,只匆匆画个圆圈就算完事,甚至这个圆圈也画不圆。许多人不知道王安石搞得什么名堂,他阅过的文件常常又转了回来,把王安石搞得很恼火。他在一次朝会上特意说了画圈的事,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大臣们这才知道宰相的圆圈儿是“阅毕”的意思。如此一来大家跟着仿效,画圆圈便成了“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这种做法被后人所认可,官场中画圆圈儿的做法就约定俗成地延续下来。
【谚语俗语第9句】:【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歇)口气:本指口里呼出的气,转指说话的气势。指人说话的口气不小。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10句】:【头是头,脚是脚】(惯)1形容人相貌端正俊美,无可挑剔。2形容人说话有条有理,头头是道。
【谚语俗语第11句】:【结婚】“结婚”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民俗说。早在原始社会,人类没有固定的婚姻,每当黄昏,便自由结合择偶而居,这种婚俗,至今还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现在还实行走婚。所以,汉民族把最早的“黄昏夫妻”称之为“结昏”。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实行,语言学家便把曾经标志混乱婚姻的“结昏”改为“结婚”。“婚”字的衍变,是混乱婚姻向文明婚姻过渡的见证。另一种说法是阴阳说。《礼记·昏义》孔颖达疏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这就是说,把婚礼安排在昏时进行,是取其阴来阳往的意思。“阴来阳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白天即将过去,夜晚即将来临,阴阳交替之时,即是黄昏。另一层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亲迎新娘,新娘在临近夜晚时来到夫家。这种自然的阴阳和人事的阴阳相结合,正好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人看来,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礼这一重要礼仪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阴来阳往和天的阴来阳往相配合,这种婚礼就合乎天意,婚姻就会获得美满幸福,同时也会给通婚的两个家族带来福泽。所以婚礼必须在昏时举行。这是“结婚”一词的原意,现在结婚仪式不据泥于黄昏,“吉时”在中午居多。
【谚语俗语第12句】:【 两条腿走路】互相配合,效率高。成语:双管齐下。夏衍 文章:“我们一向主张两条腿走路,就是既要大力提倡演现 代戏,又要整理、加工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
【谚语俗语第13句】:刀越磨越亮,劲越练越强。
【谚语俗语第14句】:【人人有面,树树有皮】(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脸面,就像每一棵树都有树皮围裹一样。指人人都应该珍爱自己的面子,维护人格尊严。 也作人有脸,树有皮。 人人有脸,树树有皮。
【谚语俗语第15句】:【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惯)当:抵挡,阻挡。一人抵挡十人,十人抵挡百人。形容军队士气大振,士兵奋勇拼杀。
【谚语俗语第16句】:【拉住状元喊姐夫】释义:比喻攀附权贵。例句:只要他认为是用得着的人,即是“拉住状元喊姐夫”,也决不怕人笑他攀高结贵。
【谚语俗语第17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谚语俗语第18句】:卖肉的杀羊——内行
【谚语俗语第19句】:父亲要出外做生意,奶奶不同意,说:“守着聚宝盆,偏拿讨饭棍。常言说得好,‘土能生金’。咱每人三亩责任田,只要庄稼种好了,比啥都强。”(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20句】:吃饭时,我把吃剩下的饭倒掉了,妈妈说我不懂得珍惜粮食。我说:“就那么一点,算什么?”爸爸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顿省一把,一年买匹马。”(河南-汝阳)
【谚语俗语第21句】:【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对方势强,只能以计谋取胜,不能硬 拼。明代《古今小说》:“我兵少,贼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 敌,宜出奇兵应之。”
【谚语俗语第22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坏事,总会被人发现。明 代《金瓶梅》:“常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一日,风 声吹到孙雪娥、李娇儿耳朵内。”
【谚语俗语第23句】:【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惯)二十四史:指旧时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指事情太多太杂,理不出头绪,不知该从哪里开始说。
【谚语俗语第24句】:【气可鼓不可泄】释义:只可鼓励,不可泄气。例句:濮阳荪扬起眉毛,拔高嗓门说:“气可鼓不可泄!智珠呀,实跟你说吧,只要明儿个晚上他们到了‘萃华楼’,你就看我的吧……”
【谚语俗语第25句】:立夏后,连续下了四天雨。奶奶说:“一天两天麦扎穰,三天四天一麸糠。唉,今年小麦可要减产了。”(河南·博爱)
【谚语俗语第26句】:【一马勺坏一锅】部分殃及整体。从维熙《爱的奇迹》:“因 此,袁海生怕一马勺坏了一锅烫,来了一个小偷,使他的儿 女都得了传染病。”
【谚语俗语第27句】:【有钱难买自主张】(谚)指遇事可贵的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
【谚语俗语第28句】:一个月下了二十九天雨——少晴(情)
【谚语俗语第29句】:拉弓不放箭——虚张声势
【谚语俗语第30句】:【请字儿不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惯)主人的“请”字还未说出口,客人就连忙答应说“去”。指迫不及待地盼望别人邀请。
【谚语俗语第31句】:烧火棒——头热
【谚语俗语第32句】:【无风树不摇】(谚)如果不刮风,树枝树叶就不会摆动。比喻事情的发生必定有起因,没有起因就不会引出结果来。
【谚语俗语第33句】:【取经到了西天】《西游记》叙述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借指经过艰难,到达目的地。钱钟书《围城》:“总算功德圆 满,取经到了西天,至少以后跟李梅亭、顾尔谦两位可以敬 而远之了。”
【谚语俗语第34句】:头戴背篓进城隍庙——想充大头鬼
【谚语俗语第35句】:水底捞月,天上摘星——想得到,办不到
【谚语俗语第36句】:【吊死鬼说媒——白绕一番舌】(歇)绕舌:迷信传说吊死鬼的舌头伸出嘴外很长,说话时要把舌头绕起来。绕:谐“饶”。指白费一番口舌。
【谚语俗语第37句】:【运用之妙,在于一心】释义:对阵势运用得是否灵活巧妙,完全在于指挥者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于”又作“存乎”。例句: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苗子们今日过年,正好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谚语俗语第38句】:【无情未必真豪杰】(谚)对人冷漠、毫无热情关爱的人,不见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无情未必是英雄”。
【谚语俗语第39句】:抱紧肚子装饱汉——空虚
【谚语俗语第40句】:【百人百条心,千人千个样】(谚)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性格,各不相同,这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样。
【谚语俗语第41句】:【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勇于克服困难,不争名利。浩 然《艳阳天》:“不论从年纪、经验上说,都是您呀!见困难就 上,有主意就出,遇责任就负,这才是真正爱集体的好社 员。”
【谚语俗语第42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见“是真难假,是假难真”。
【谚语俗语第43句】:考试不用笔——口述
【谚语俗语第44句】:【汤元】“汤元”是中华美食之一,既好听又好吃,它历史悠久,但其名却历史不长。这么好听的名字,却与臭名昭著的袁世凯有关。汤元雅名元宵。食品的元宵和节日的元宵同名,显然是因借而来。元宵形如圆月,所以还有“圆宵”、“汤团”、“团子”等别称。此外,元宵还叫元子、糖元、汤元等。这里的“元”,大概是和卜元之元联系着的。而关于汤元的名称,还有一则与袁世凯有关的故事。据说,民国年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觉得元宵和“袁消”同音,很不吉利,他又整天怕百姓推翻他的统治,所以下令改称“汤元”。然而,民意难违,袁某人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该消还是消了。
【谚语俗语第45句】:一同学从前打架斗殴,无所不干;如今是助人为乐,勤奋向上。他爸爸高兴地说:“大楼中的电梯能上能下,沙发中的弹簧可屈可伸。他开始走正路了啊!”(陕西·西安)
【谚语俗语第46句】:王二麻子种牛痘——后悔晚矣
【谚语俗语第47句】:【桂冠】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夺得“桂冠”。“桂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个舶来品,源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他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授给在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节日赛跑中的胜利者。戴桂冠者有极高的荣誉。后来,人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冕,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比赛中的胜利者,成为一种惯例,流传下来。特别是古希腊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奥运会的胜利者也会得到一顶“桂冠”,于是“桂冠”一词随着奥运会传向世界。大家对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记忆犹新,在那届奥运会上,获奖者除得到金、银、铜奖牌外,发奖官员还将桂枝编的花冠戴在他们头上。无独有偶,在中国还有一个和“桂冠”词义相近的词,叫“折桂”,也来自一个和桂树有关的美丽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称科举考试登科为“蟾宫折桂”,又引申为各种考试与比赛的第一名叫“折桂”。“桂冠”和“折桂”,这两者同义不同源,一个为“西”,一个为“中”,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谚语俗语第48句】:【七个头,八个胆】(惯)形容人胆子非常大。
【谚语俗语第49句】: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胖瘦。
【谚语俗语第50句】:【惟大英雄能本色】修养极高的人,能够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红楼梦》:“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谚语俗语第51句】: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谚语俗语第52句】:出劲长劲,歇着没劲。
【谚语俗语第53句】:【见上黄河也不死心】(惯)形容非常顽固,即使知道错了也不改变。
【谚语俗语第54句】:【事要多知,酒要少吃】(谚)指事理要知道得越多越好,以增添识辨是非的能力,饮酒却是越少越好,以免伤身滋事。
【谚语俗语第55句】:【一字长蛇阵】原为一种队列,借指排长队,或称长龙。李 准《老兵新传》:“在往农场的路上,几辆旧汽车上边装着粮 食、豆子、麸皮、柴油桶等,排成一行在前走着;接着是一排 拖拉机一字儿排开跟着;再后边是牛群、骡子群、大马车,逶 逶迤迤在路上布成了一条一字长蛇阵。”
【谚语俗语第56句】:玫瑰在花园里开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长;树木从泥土中吸取养分,英雄从人民中得到力量。
【谚语俗语第57句】:【古墓里摇铃——和哄死尸】(歇)和哄:哄骗。死尸:死人。古墓里摇铃欺骗死尸。指骗人。
【谚语俗语第58句】: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谚语俗语第59句】:【打错了算盘】估计错误。老舍《四世同堂》:“如果你们俩 敢合起来算计我,那就打错了算盘。”
【谚语俗语第60句】:【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歇)点:本指点燃,转指指点。指稍一指点,情绪就高涨起来。也指人性情暴躁,容易发脾气。
【谚语俗语第61句】:【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易被人注意,坏事容易 被人传述。类似的:好事不惹眼,坏事直关心。明代《西游 记》:“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像我如今皈 正佛门,你就不晓的了!”
【谚语俗语第62句】:【想起一阵风,过后一边扔】做事考虑不周,一哄而起,又不 能坚持。《北京日报》(1989,11,3):“倘想起一阵风,过后一 边扔,尽管你今天‘拔’了‘萝卜’,人家也会改日再种上‘萝 卜’,那就与‘割韭菜’一般无二了。”
【谚语俗语第63句】: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作业。窗外有几个小朋友在玩,我不时地往窗外张望。妈妈见了说:“你呀,真是‘长脖子鹅娘,隔篱笆想吃菜秧’。你还是好好做作业吧!”(浙江·嵊州)
【谚语俗语第64句】:【理怕来回想】(谚)指来回多想,道理才能确立,真理才会出现。
【谚语俗语第65句】:【库里有粮心不慌】(谚)仓库里积存着足够的粮食,人心就稳定。指积存粮食备荒是头等大事。
【谚语俗语第66句】:【本命年】人都有属相(也叫生肖),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代表卜二地支来记人的出生年,而形成12种属相,每个属相代表一年。如1951年是兔年,那么出生在这一年的人,其属相便是兔。“本命年”的意思就是人的属相年。如果你属兔,那么,1951年、1963年等每隔十二年都是属兔的本命年。其他属相也是这么推算。
【谚语俗语第67句】:【请神容易送神难】(谚)把神请来不难,把神送走却不容易。比喻请人容易,把人打发走却很难。 也作“接神容易送神难”。
【谚语俗语第68句】:干草碰上火——下子烘(哄)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69句】:【狐狸不能和鸡同笼】释义:比喻不能和敌人生活在一起。例句:是呀,狐狸不能和鸡同笼,黑心肝的渔霸不会跟穷抓鱼的拉亲家!
【谚语俗语第70句】:一大早,爸爸又来喊我去锻炼身体,我赖在床上不想去。爸爸笑着说:“每天做早操,身强精神好;早起练长跑,年老变年少。你应该天天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会有好的体魄。”(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71句】:【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释义:明知不是伴侣,因事情急迫,只得暂且跟随。例句:到得草堂之上,分付杀羊备酒,与刘大娘子成亲。……正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谚语俗语第72句】:【 阎王不嫌小鬼瘦】贪婪榨取。类似的:老虎不嫌黄羊瘦/ 黄鼠狼不嫌小鸡瘦。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阎王不嫌鬼 瘦,虱子也不嫌我们的血苦。”
【谚语俗语第73句】:飞机上吹大号——高调
【谚语俗语第74句】:运动使人健康长寿,静止使人衰弱短寿。
【谚语俗语第75句】:【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惯)指借别人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也作“借你口中言,传我腹中事”。
【谚语俗语第76句】:裹着蜜糖的黄连——还是苦(苦命人)
【谚语俗语第77句】:我正跟小伙伴们玩,妈妈却让我回家写作业,我不愿回去,非要再玩一会儿。妈妈摇摇头说:“唉,真是有尾巴的狗跳,没尾巴的狗也跟着跳。”(广西·博白)
【谚语俗语第78句】:【挨着大树不长苗】(谚)植物的幼苗在大树之下,上缺阳光,下缺水分,自然难以生长。比喻在强大势力的压制之下,弱势的人难以生存与发展。
【谚语俗语第79句】:哥哥不爱学习,整天贪玩。妈妈批评他说:“你呀,玩耍是条龙,学习是条虫,把玩的工夫用在学习上,那该多好啊!”(山东·沂水)
【谚语俗语第80句】:【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谚)酽(yan):浓烈。指清清淡淡,长流不断;浓浓酽酽,不会久远。比喻人际交往,平淡可以保长久,过热往往难到头。
【谚语俗语第81句】:蚕宝宝的肚皮——净是丝(私)
【谚语俗语第82句】:新修的马路——没辙
【谚语俗语第83句】:【又想吃鱼,又怕沾腥】(惯)比喻既想得利,又怕沾上坏名声。 也作又吃鱼儿又嫌腥。 又想吃鱼,又怕腥气。
【谚语俗语第84句】: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在学习上得过一等奖,上二年级的时候得过二等奖,可是上了三年级,什么奖也没得过。妈妈笑着说:“你可真像是喇叭掉进井里,响着响着就没声儿了。”(河南·淅川)
【谚语俗语第85句】:【醉汉嘴里出真言】见“酒后吐真言”。
【谚语俗语第86句】:【月光再亮也晒不干包谷】(谚)包谷:玉米。月亮散发不出热力,即使有亮光,也不会像太阳光一样晒干玉米。比喻素质差的人,再努力也不会创造出奇迹。
【谚语俗语第87句】:【千金小姐】“千金小姐”是敬辞,多称别人的女儿。女孩何以称千金小姐,典出春秋伍子胥。 “千金小姐”和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有关系。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以一镒为一金(镒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汉朝为一斤金子为一金。秦汉时金多指黄铜,“千金”实为铜千金。后人借“千金”以言贵重,如“一字千金”、“一言千金”、“一诺千金”等均是。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途中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触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率军队攻入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报了大仇,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年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用“千金”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以后就流行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88句】:阉了的公鸡——不啼(提)
【谚语俗语第89句】:【顺风找牛,顶风找马】(谚)大风天里,牛要是走失了,顺着风向去找;马要是走失了,逆着风向去找。 指牛性喜走顺风,马性喜走逆风。
【谚语俗语第90句】:【肩膀头子扛着一张嘴】(惯)指只知道吃。
【谚语俗语第91句】:【财压奴婢,艺压当行】(谚)当行(hang):同行。指凭着钱财多就可使奴婢们服服帖帖听从使唤,凭着技艺高就可使行内人心服口服对你敬重。
【谚语俗语第92句】: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出
【谚语俗语第93句】:还清了房钱——且住
【谚语俗语第94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谚)将相:将帅、宰相,最高的文武官职。指将相不是天生的,有志的男儿应自强不息,奋力进取。
【谚语俗语第95句】:【千日锛子百日斧】(谚)锛(ben)子:木匠斫削木料的工具。指木匠使用工具,三年才能练好锛子,一百天才能练好斧子。泛指各行业要练好基本功并非易事。
【谚语俗语第96句】:【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释义:指国法不会乱杀没有犯罪的人。例句:高祖日:“卿莫非官小职低,弃却寡人?岂不闻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谚语俗语第97句】:【一斤肉包的饺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饺子的面片儿,转指外表、架势。指人派头、架子大。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8句】:【是狼是虎,来到面前再说】不必先发愁,遇到困难再想办 法。柳青《创业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来再说。”
【谚语俗语第99句】:【少叫一声哥,多爬十里坡】(谚)指出门上路不以礼待人,就得多跑许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态度粗野,就得不到人们的帮助和照应。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