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流行民间俗语经典谚语,让你受用一生!

【谚语俗语第1句】:【七十二行,庄稼为王】(谚)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业。在各行各业中,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一行。指农业生产关系着国计民生,是重中之重。 也作七十二行,以农为本。 千行万行,庄稼是头一行。

【谚语俗语第2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碜】(歇)砂:同“沙”。口碜:即牙碜,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时硌牙。 指说话不知羞耻。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3句】:【真人不露相】这句俗语在百姓当中的使用率较高。有本事的人一般平时不露才,关键时刻显才能。人们会说:“这才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那么,这个真人源自哪里呢?它源自佛教。大凡著名的佛教古寺都有五百罗汉室,唐代高僧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五百罗汉的由来。据说,摩揭陀国有一千个佛僧,其中五百个是凡夫僧,五百个是罗汉僧。国王无忧王对他们很敬仰,一视同仁。所谓罗汉僧,是指那些断除了贪、欲之念,已得正果,不受生死轮回的佛僧。这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其相,连无忧王也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僧。在五百凡夫僧中,有一个名叫摩柯提婆的,经常发表一些违背教规的言论,影响了一大批佛僧。无忧王很生气,想把一千佛僧全部淹死。这时五百罗汉僧才各显本相,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道后,又悔恨又惧怕,亲自到罗汉僧隐居的地方向他们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请他们回去。罗汉僧们不肯,无忧王便在国都建起一座寺庙,照五百罗汉僧的模样塑了五百罗汉像流传下来。这就是“真人不露相”的源头。

【谚语俗语第4句】:【行有行风,帮有帮俗】(谚)行:行业。帮:帮派。指行业也好,帮派也好,都各自有着一套习俗和讲究。

【谚语俗语第5句】:【处处有路通长安】释义:借指各种办法都能达到同一目的。例句:“朋友!‘处处有路通长安’,不会饿死人的,慢慢来!”

【谚语俗语第6句】:九牛去一毛——微不足道

【谚语俗语第7句】:【五官】“五官”本是人脸部的眼、耳、口、鼻、眉五个器官。如医院有“五官科”,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人们还记忆犹新。那么,“五官”是怎么来的呢?相传,黄帝战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开始了治世大业。他封驯服七种野兽、大败蚩尤的马师皇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驯服六畜;封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和采集治创良药的炎帝为医政官,管理医药和治疾;封理财有方的嫘祖为财政官,专管国家的经济和出纳;封屡立战功的力牧大将军为军政官;封联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为行政官。后来,在朝任职的这五位官员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而得到了黄帝的嘉奖。黄帝说:“多亏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脸上增了光彩呀!”从此,人们便称脸上的口、鼻、眼、眉、耳为“五官”。

【谚语俗语第8句】:【有钱四十称年老,无钱六十逞英豪】(谚)有钱人,四十岁就称老太爷;没钱人,六十岁还要卖力充好汉。旧指财富人家中年就称老人了,穷人家年过花甲还得苦干。

【谚语俗语第9句】:【开元通宝——外圆内方】(歇)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间铸的铜币(通宝),圆形中间有方形孔。形容人表面圆融,实际上很有准则或个性极强。

【谚语俗语第10句】:电线杆挂灯笼——高明;有名(明)的光棍

【谚语俗语第11句】:【八十岁学吹手——来不及】(歇)指学某种技艺或从事某项工作为时已晚。

【谚语俗语第12句】:【走过场】(惯)本指戏曲中龙套角色出场后不停留,穿过舞台从另一侧下场。比喻只求形式,没有效果,敷衍了事。

【谚语俗语第13句】:【靶场上的人头——干等着挨打】(歇)指被动地等待挨对方整治。

【谚语俗语第14句】:【鞋趿拉袜捣蒜】(惯)鞋趿(t。)拉:把鞋帮后部踩在脚后跟下。袜捣蒜:袜子不合脚,走路时老往脚心跑。形容衣着不整齐,不利落。

【谚语俗语第15句】:【眼里插棒槌】(惯)比喻使手段欺负人,让人承受不了。

【谚语俗语第16句】:【闺女是娘的连心肉】(谚)指女儿是母亲最贴心的人。

【谚语俗语第17句】:【是粥是水,揭开锅盖】(谚)比喻人或事物的真相,揭开表层,自然就一清二楚。

【谚语俗语第18句】:【 躺在功劳簿上】自恃有功,不再进步。《人民日报》(1984, 12,11):“他的教训启示人们: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是很危险的。”

【谚语俗语第19句】:【 小孩嘴里无假话】小孩天真不会作假,说话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或说:小孩嘴里讨实话。清代《三侠五义》:“什么 缘故呢?俗话说的好,小孩嘴里讨实话。”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说的都是假话。《敌后武工 队》:“这叫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刘太生笑着指指报 纸。”

【谚语俗语第20句】:【唯食忘忧】(谚)指人很难排除忧愁烦恼,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可以暂时忘掉。 也作“唯食可以忘忧”。

【谚语俗语第21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谚)四海:指全国或天下。指普天下的人都亲如兄弟。 也作四海皆兄弟。 四海之内,皆为兄弟。 四海内,皆兄弟。

【谚语俗语第22句】:【揭疮疤】(惯)比喻揭露别人过去的错误或隐私。 也作揭痛疮。 揭伤疤。

【谚语俗语第23句】: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捞不到;

【谚语俗语第24句】:星期天,我在舅舅家吃午饭,姥姥让舅舅去拿勺子,舅舅笑着对我说:“老指挥大,大指挥小。去,把勺子拿来!”我谁也指挥不了,只好自己去拿。全家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河南·焦作)

【谚语俗语第25句】:【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惯)比喻人不知轻重,不识好歹。 也作“顶着鹅毛不知轻,压着磨盘不知重”。

【谚语俗语第26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为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语源出《楚辞·卜居》,屈原忠而见疑,求问龟卜,詹尹回答说:“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说,作为标准的尺寸,有时不能用作标准,用以比喻龟卜虽是替人决疑的,但有时不能决疑。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两人之智略各有长短,批评两人替秦国打下了天下,却不能替秦国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盖世无双的名将,本可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杀赵四十万长平军,不免横死;王翦不谏秦始皇行仁义,其孙受殃。这样,两人的短处,使他们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马迁用“尺短寸长”来评论,表现了他反暴政的思想。后世从司马迁的评论中得到启发,运用“尺短寸长”这一俗语,则泛指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世上没有完人,扬长避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谚语俗语第27句】:扁担上搁鸡蛋——好险;冒险;危险;不稳当;不稳

【谚语俗语第28句】:【 抓住手腕子】做坏事当场被抓住。浩然《艳阳天》:“这就 是赃证啊?那绳子是我打草丢的,你说我往外运粮食,你为 什么没抓住我的手腕子?”

【谚语俗语第29句】:【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惯)形容非常胆小怕事。 也作落个树叶怕把脑袋砸碎。 掉片树叶子都怕打破头。

【谚语俗语第30句】:背靠背走路——各奔东西

【谚语俗语第31句】:【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指诉讼言辞既经记录呈递,即 无法更改。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我问能不能向审讯员 讨回看看。崔老摇摇头,说有句俗话叫一字入公门十牛拉 不出。”

【谚语俗语第32句】:【宁做蚂蚁腿,不做麻雀嘴】(谚)指人应当像蚂蚁那样勤劳,不可像麻雀那样贪吃。

【谚语俗语第33句】:【上刀山,下火海】(惯)指奋不顾身去做最危险、最艰难的事情。 也作入火海,上刀山。 爬刀山,下火海。

【谚语俗语第34句】:【饥梳头,饱洗澡】(谚)饿着肚子梳头,吃饱了饭洗澡。指梳头宜在饭前,洗澡宜在饭后。

【谚语俗语第35句】:【铁公鸡——一毛不拔】(歇)本指铁铸的公鸡身上没毛可拔,转以形容人非常吝啬。

【谚语俗语第36句】:【看戏问名角,吃饭问名厨】(谚)名角演戏,会吸引众多的观众;名厨掌勺,会招徕众多的食客。指无论哪个行业,要想繁荣昌盛,必须提高知名度。

【谚语俗语第37句】:老虎吃天蛇吞象——光想弄大的

【谚语俗语第38句】:【报喜不报忧】释义: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比喻虚报成绩。也说“报吉不报凶”。例句:“会不会因为马之悦去年犯了错误,现在想要讨好、表功,故意跟自己报喜不报忧呢?”

【谚语俗语第39句】:【百病可治,相思难医】(谚)相思:专指男女爱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种各样的病都可治疗,惟有相思病无药医治。

【谚语俗语第40句】:【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释义:漉漉:水渐渐渗下的样子。穰草:田禾秸秆。谓重阳这天雨淋淋,一束秸秆值干钱。谓遭灾年柴草昂贵。例句:重九日晴,则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则皆雨,又主灶荒。……“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谚语俗语第41句】:侏儒嫁人——你不说我长,我不说你短

【谚语俗语第42句】:【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谚语俗语第43句】:【跟着指挥棒转】交通警察用指挥棒指示车辆行驶方向。 引申为:盲目听从,绝对服从。成语:亦步亦趋。尤凤伟《中 国一九五七》:“我又横下一条心,决心不跟着他们的指挥棒 转。”

【谚语俗语第44句】:丝绸上绣腊梅——锦上添花

【谚语俗语第45句】:妈妈爱说爱笑,潇洒乐观;爸爸终日闷闷不乐,寡言少语。一天,奶奶劝爸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常喜常乐,胜吃良药;遇难不愁,健康长寿!”(新疆·拜城)

【谚语俗语第46句】:橡皮擦子一有错就改

【谚语俗语第47句】:【天高皇帝远】见“山高皇帝远”。

【谚语俗语第48句】:【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歇)劁(qia。)猪:阉猪,割去猪的睾丸或卵巢,使不能生育。两头:本指首尾两端,转指两个方面。指两方面都没落好。 也作劁猪割耳朵——两下受苦。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谚语俗语第49句】:【憔悴皆因心绪乱,从来忧虑最伤神】(谚)憔悴:面黄肌瘦。人憔悴都是因为心情太坏,多忧多虑是最伤精神的。指人要健康,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无忧无虑。

【谚语俗语第50句】:【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谚)农历十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节,除去洗脸梳头、做饭吃饭,简直就没有做活的时间。指农历十月白昼最短。

【谚语俗语第51句】:【当家三年狗也嫌】(谚)当家的时间长了,连家中的狗都会嫌弃。指当家人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有意见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众对领头人总少不了有意见。 也作“当家三年,猫狗都嫌”。

【谚语俗语第52句】:【百样米养百样人】(谚)指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与志趣。

【谚语俗语第53句】:【机不密,祸先招】保密不慎,容易招祸。明代《醒世恒 言》:“常言道:机不密,祸先招。这样事体,只宜悄然商议。”

【谚语俗语第54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释义:责怪人管事太多。不该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扑”、“咬”、“捉”。例句:女护士勉强地把自行车搬进医院大门,但还是嘟嘟囔囔地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谚语俗语第55句】:刀切元宵——不圆满

【谚语俗语第56句】:【糖大蒜——又甜又辣】(歇)形容人嘴上甜美,手段毒辣。

【谚语俗语第57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谚语俗语第58句】:观世音下凡——有救

【谚语俗语第59句】:【对着镜子作揖】恭维自己。或说:对着穿衣镜作揖.自己 恭维自己。类似的:鞭炮店失火,恭维自己。成语:自我吹 嘘。《小说月报》(1980,4):“大家对韩老头的印象不错:佩 服他有一手捕蛇、医蛇伤的高艺绝招,尊敬他慷慨助人的善 良心地,偏爱他特别有趣的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 己的精神嗜好。”

【谚语俗语第60句】:【上梁不正下梁歪】(谚)上梁:房屋建筑的主梁。下梁:主梁下面的分支短梁。上梁如果不端正,下梁必定歪斜。比喻上层人物做事失体,下属势必效尤。 也作上梁不正下梁差。 上梁不正,下梁参差。参差:不齐整。

【谚语俗语第61句】:【好借债,穷得快】(谚)喜欢借债的人,借得容易花得快,加上付出的利息,必然很快变穷。指生活中宁可艰苦度日,不可轻易借债。

【谚语俗语第62句】:【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谚)势:权势。以权势相交的,权势尽后朋友就散;以财利相交的,无利可图时交情就断。 指以权、钱相交的朋友是靠不住的。

【谚语俗语第63句】:大爷比太爷——只差一点

【谚语俗语第64句】:湿柴烧炕——又冒烟又冒火

【谚语俗语第65句】:【苍蝇碰巴掌】(惯)比喻自找倒霉。

【谚语俗语第66句】:【虎落平川被犬欺】释义:借指失去有利条件,有本领的人也无法发挥作用。例句:马名骓山穷水尽,长叹一声,说:“想不到虎落平川被犬欺,你们打算把我怎么发落?”

【谚语俗语第67句】:独生子牛牛在家里说一不二,让爹妈伤透了脑筋。姥姥见了说:“独子难教,独木难烧,我看这牛牛真是块难上色的布料!”(山西·临猗)

【谚语俗语第68句】:早睡早起,赛过人参补身体。

【谚语俗语第69句】:【恶作剧】“恶作剧”的意思是故意捉弄他人,使他人难堪的行为。 “恶作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始扪中处,徐日:‘郎君莫恶作剧’。”讲的是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人搬家到汝州,在搬家途中遇到一个僧人。韦生与这个僧人交谈甚欢,感觉非常投机。僧人问韦生:“我住的寺院就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到我那里坐坐,怎么样?”韦生爽快答应了。韦生跟着僧人走了十多里地,还没有走到。他怀疑僧人是盗贼,就偷偷地从鞋子里取出弹弓,弹射僧人的脑袋。开始时僧人好像没有感觉,韦生一连射了五次,他才摸着被射中的地方慢声说道:“郎君莫恶作剧(你不要这样开玩笑)。” 恶作剧之风一开,至今还有人变着法效仿,甚至还走出国门,专门设了一个“愚人节”。

【谚语俗语第70句】:【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谚)一枝花扮不成春天,一株树形不成树林。比喻个体的作用毕竟有限。

【谚语俗语第71句】:【家有万石粮,不如生个好儿郎】(谚)家里财物积聚再多,也比不上生个有作为的后代。指积存钱财,不如注重子女才能的培养。

【谚语俗语第72句】:【感冒】“感冒”也叫伤风,是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它看似是个现代医学流行词,其实古已有之,它源自宋代。宋代的最高学府是太学,隶属于国子监,负责招收官民子弟学习经典。太学有严格的考核升级制度和管理规定,凡是太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请假薄上登记。这个请假薄的封皮上,常按惯例写上“感风”二字,因此被称为“感风”簿。“感风”是医学词,感风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风寒的侵袭,造成身体不适。太学生毕业后通常会成为学者或官员,因此“感风”这个请假的理由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官场。例如,宋时的馆阁有规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员值宿,也就是值夜班,这是个很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员们常以“感风”、“感冒”、“伤风”为由请假。到了清代,“感冒”更受官员们的青睐,是官员请假时最常用的托辞。再后来,感冒被大众广泛认可,成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

【谚语俗语第73句】:老龙王搬家——离海(厉害)

【谚语俗语第74句】:小军吃饭时,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他奶奶心疼地说:“看你,天一半,地一半的,真作孽!”(江苏·苏州)

【谚语俗语第75句】:【管天管地,管不着拉屎放屁】(谚)指不论权力多大,职位多高,也管不得人们的生活细事。

【谚语俗语第76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释义: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闹不起大乱子。例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你们这些臭鱼烂蟹来破坏俺们铁打的江山,妄想!

【谚语俗语第77句】:【花为肠肚,雪作肌肤】(惯)形容女子美丽、娇嫩。

【谚语俗语第78句】:天快黑了,王伯还想再拉一车粪。王大妈说:“东山日头一大堆,有多少鸭子赶不到河里去啊?还是明天再拉吧!”(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79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谚)指树林大了,有益鸟也就有害鸟,有善鸟也就有恶鸟,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比喻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恶的人。 也作“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

【谚语俗语第80句】:【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谚)山那边纵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铜实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实惠无论多么小,却实实在在归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宁求小而实,不务大而空。

【谚语俗语第81句】:【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民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物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转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类,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谚语俗语第82句】:我玩到很晚才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埋怨开了:“像你这样,若能考上大学,我就巴掌煎干鱼。”(江西·吉安)

【谚语俗语第83句】:鸡鸭共一笼——语言不相通

【谚语俗语第84句】:【拉下脸来】(惯)指很生气或不顾及情面。 也作“拉下脸皮”。

【谚语俗语第85句】:欢喜与悲哀的聚散地——车站

【谚语俗语第86句】:哥哥近来贪玩、讲穿、爱打扮,学习成绩却急剧下降。爸爸说他是驴粪蛋外面光,妈妈说他是绣花枕头一包糠。爷爷教训哥哥:“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鸟靠的是羽毛,人靠的是学问。只有好好学习,有真本领,大家才看得起。”(新疆·乌鲁木齐)

【谚语俗语第87句】:妈妈从筐里拿起一个白萝卜,一看外边让老鼠给啃了,里边又糠了。妈妈说:“真是黑心萝卜虫窜了,里里外外全占了。”(河北·蔚县)

【谚语俗语第88句】:县上有个会,我们都想去看热闹。老师却说:“你们不买骡子不买马,去干啥?还不呆在家里做作业!”(陕西·武功)

【谚语俗语第89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释义:好药吃起来虽苦,但对治病有好处;忠诚的劝告听起来虽不愉快,但对行动确有好处。例句:“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谚语俗语第90句】:【 上得山多终遇虎】借指容易遇到危险。台湾李敖《传统 下的独白》:“上得山多终遇虎,最后什么下场自不消说。”

【谚语俗语第91句】:小芳的爸爸经常买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劝他说:“不要再赌了,俗话说染上嫖、赌、吹,百万家财都会飞。”(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2句】:秋后的蝈蝈——没几天吱吱了

【谚语俗语第93句】:【只见和尚吃馒头,不见和尚受戒】只看到好处,看不到困 难。台湾梁实秋《雅舍散文二集》:“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 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这一行 只有苦没有乐。”

【谚语俗语第94句】:【软刀子杀人下见血】释义:比喻用阴险毒辣的手段害人。例句:“说到陈尚仁对付农民,手段就更毒辣了。真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谚语俗语第95句】:【太公钓渭水——走老运】(歇)太公:商末周初的太公望吕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相传姜子牙八十岁时在渭河边钓鱼,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后辅助文王取得了天下。指老年人交了好运。

【谚语俗语第96句】:【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去费心。香 港梁凤仪《千堆雪》:“我有种怪脾气,一般的事不关己,己不 劳心!”

【谚语俗语第97句】:【 扁担横在地上,不知道念个一】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相关 的: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一个大字不识。成语:目不识丁。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一个庄稼人,扁担横在地上 都不知念个一,还添了个知识分子的毛病。”

【谚语俗语第98句】:【人穷穷在债里,天冷冷在风里】(谚)指天冷时刮风,会助长气候的寒冷;人穷时借债,会加深穷人的贫穷。

【谚语俗语第99句】:爸爸在演算一道数学题,长时间后,忽听爸爸说:“我这是扳倒树捉乌鸦啊!”(江苏·泗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53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