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俗语,让人醍醐灌顶!
【谚语俗语第1句】:【大丈夫能屈能伸】释义:屈:弯曲,指忍受委屈。伸:伸展,指施展抱负。意谓受挫折时要能忍耐。例句:张无忌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咱们暂且避祸,待伤愈之后,再和敌人决一雌雄,也不算是堕了威风。”
【谚语俗语第2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谚)彪:小虎中最凶猛残暴的。指母虎一胎所生的几只小虎中,必有一只是最凶猛残暴的。
【谚语俗语第3句】:三赖的儿子和他一样不安分,村里人说真应了“腥锅里煮不出素豆腐”这句老话。(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4句】:【 人穷志不穷】不怕贫穷.要有志气。《燕山夜话》:“他们 坚定不移地表现了崇高的气节,真是像俗谚说的,‘人穷志 不穷’,不能不叫人肃然起敬。”
【谚语俗语第5句】:【锅里有了米,不愁碗里没有饭】(谚)比喻全局生活富裕了,个人就不愁没好日子过。
【谚语俗语第6句】:【血债要用血来还】对于杀人者必须报仇。鲁迅《华盖’集 续编》:“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 利息!”
【谚语俗语第7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谚)人死要留下美名,就如同豹死留下一张珍贵的毛皮一样。指人的一生应在正大光明、有所作为中度过,不可苟且偷生。 也作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兽死留皮。
【谚语俗语第8句】:【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谚)蚊虫用嘴叮人,免不了要遭到扇子的扑打。比喻人说话放肆,出口伤人,自不免要招灾惹祸。
【谚语俗语第9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释义:比喻无论怎样狡猾的坏人也斗不过好人。例句:哼,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哇!有关联络图的事和他的口供跟野狼嗥倒是一致的。
【谚语俗语第10句】:【上山容易下山难】指事情开头容易而不好收场。类似 的:办酒容易请客难/创业容易守成难/缚虎容易纵虎难/看 花容易栽花难/破坏容易建设难/起头容易结尾难/请神容 易送神难/说得容易做起难,等等。“……容易……难”为俗 语惯用句型之一,表示比较。《播火记》:“你就不想想,上山 容易下山难,弄好了怎么办,弄不好怎么办?”
【谚语俗语第11句】:【东西】“东西”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东西”非东非西,它指的是物品。来源于朱熹与他人对话的一段妙语。在南宋,朱熹和盛温如都是大学问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温如,正巧在街头相遇。朱熹见他手里提一只新编的竹篮,便随口问道:“拿这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如回答道:“去买东西。”朱熹听后便开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为己任,为何不买‘南北’,只买‘东西’呢?” 盛温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这竹篮是不能盛的。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装在篮里却不要紧,所以,我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啊!” 盛温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说,解释了买“东西”的道理,从此传开,“东西”一词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12句】:【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谚)药只能医治可挽救的病人,佛只能超度有缘分的人。指起死超生,都是有限度的。
【谚语俗语第13句】:【人有前后眼,富贵一千年】(谚)前后眼:既能看清过去,也能远瞻未来。指人做事倘能借鉴过去,远瞻未来,不只看眼前利益,就能长久地享受富贵,无灾无祸。
【谚语俗语第14句】:蒺藜子拌革——不是好料
【谚语俗语第15句】:河水不洗船——互不相关
【谚语俗语第16句】:【从来纨绔少伟男】(谚)纨绔(wanku):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伟男:有作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来,凡是养尊处优的富贵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业的。
【谚语俗语第17句】:妈妈炒了一盘兔肉,我边尝边问妈妈:“怎么这样香啊?”妈妈说:“常言说得好,‘天上飞禽——鸽子鹌鹑;地上走兽——兔子狗肉’。”(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18句】:一天,妈妈算命回来笑呵呵地说:“算命先生说我再过一年必会发大财。”爷爷听了说:“算命的不说好,酬金哪里讨!甭信那些个没根没据的话。”(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19句】:半夜吃小鱼——摸不着头脑;首尾分不清;囫囵吞
【谚语俗语第20句】:【兵贵于精】(谚)兵:军队。指打仗的军队不在数量多,而在于训练有素,精干善战。 也作“兵不在多而在精”。
【谚语俗语第21句】:坐着飞机放声唱——高歌猛进
【谚语俗语第22句】:【旱苗正盼及时雨,行船偏遇打头风】(惯)比喻困难之中急切盼望有人帮助,没想到却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谚语俗语第23句】:【翻脸不认人】(惯)形容态度突然改变,不讲一点儿情义或情面。 也作“翻脸不认亲”。
【谚语俗语第24句】:【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马蹄刀: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东西用具。本指用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会漏掉,转以形容人极其吝啬,舍不得拿出钱来。也形容人言行严密周到,毫无漏洞。 也作“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谚语俗语第25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谚)路途远,才能检验出马力的强弱;日子久,才能考验出人心的善恶。 指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与考验。 也作路遥知马力,时久见人心。 日久知人心,路远知马力。
【谚语俗语第26句】:【 死了的儿子是乖的】对失去的感到惋惜。类似的:死了的 姑娘是好姑娘。《汪精卫的末日》:“民间对死人的评价是偏 于扩大:死了的儿子是乖的。”
【谚语俗语第27句】:【当面锣,对面鼓】释义:当面把话讲清楚。例句:“找文房四宝来!”何大学问大喊,“咱们当面锣,对面鼓;白纸黑字,立下文书。”
【谚语俗语第28句】:【捧得高,跌得重】(谚)被人吹捧得越高,跌落下来摔得就越惨重。 指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接受别人的吹捧。 也作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捧得高高的,摔得扁扁的。 抬的高,跌的重。
【谚语俗语第29句】:鸭群里闯进一只鹅——就你脖子长
【谚语俗语第30句】:【喝不喝先掂给你一壶】强令为难。《小说月报》(1980,2): “很明显,这是在给队长出难题。喝不喝先掂给你一壶。”
【谚语俗语第31句】:这几年,我家渐渐富起来。奶奶喜滋滋地念叨:“吃大锅饭时,咱这儿房子破,地皮薄,耗子进家要挨饿;现如今,可是仓不漏底,房不漏雨,鞋不夹脚,衣能遮体。吃不愁,喝不愁,‘大哥大’怀里搂,日子是越过越有甜头啊!”(安徽·萧县)
【谚语俗语第32句】: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
【谚语俗语第33句】:【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释义:金钱能使人坏掉良心。例句:原来人心本好,见财即变。自古道得好:“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丁戍见卢疆倾心付托时,也自实心应承,无有虚谬。及依他到所说的某处取得干金在手,却就转了念头。
【谚语俗语第34句】:【 前辈子欠了债这辈子来还】债,受折磨。前辈子,也说: 前世、前生、上辈子。曹禺《北京人》:“哎,这也是冤孽,清少 爷,你是前生欠了大奶奶的债,今生该她来磨你。”
【谚语俗语第35句】:我的表弟吃饭总爱掉米粒。他的妈妈生气地问他:“要不要到外婆家捉几只鸡养到桌子下面?”他每次吃饭很慢,他的爸爸说他是“人前吃到人后,种麦种到收豆”。(江苏·姜堰)
【谚语俗语第36句】:【没碰过钉子不知道疼】(谚)比喻人没有遭受过打击和挫折,就不会有切实的经验教训。
【谚语俗语第37句】:雄鹰的翅膀——练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38句】:【瞎子背瘸子】(惯)比喻各有不足的双方分别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配合做成事情。
【谚语俗语第39句】:每天早晨梳头发的时候,我总是这儿跑跑那儿遛遛,全家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我脱落下来的头发。妈妈拖地的时候,见地上都是头发,就说:“你看,你的足迹遍布全家了!”(河南·焦作)
【谚语俗语第40句】:南山豹,北海蛟——狠的狠,凶的凶
【谚语俗语第41句】:【 上不得台盘】谓不够分量,无法重视。清代《红楼梦》: “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 少这盘狗肉也成席指缺少什么也无关紧要,无关大局。 陈登科《风雷》:“你怕啥?少了他这盘狗肉还不成席啊?不 要一泡鸡屎坏了一缸酱!”
【谚语俗语第42句】:【无债一身轻】(谚)不欠人的债务,自然就一身轻松。指债务带给人的负担是沉重的,还清债务,就不再有负担。 也作“无账一身轻”。
【谚语俗语第43句】:【石灰布袋——到处留迹】(歇)本指石灰布袋放到哪里都会留下痕迹,转喻人不管走到哪里,都留下行迹。多指留下劣迹。 也作“石灰布袋——处处有迹”。
【谚语俗语第44句】:【猜哑谜】(惯)哑谜:指隐晦的话语。比喻猜测别人话语的真实意思或事实真相。
【谚语俗语第45句】:机关枪打鸭子一呱呱叫
【谚语俗语第46句】:【大姑小姑,气破肚肚】(谚)大姑小姑:丈夫的姐姐和妹妹。媳妇和大姑、小姑相处,常常受气。指姑嫂之间的关系很不容易和谐。
【谚语俗语第47句】:【娶媳妇儿打幡——瞎凑热闹】(歇)指瞎胡闹。也指跟别人一起闹着玩儿。常含讥讽或责骂意。 也作“娶媳妇打幡——跟着凑热闹”。
【谚语俗语第48句】:【冷练三九,热练三伏】(谚)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谚语俗语第49句】:【 说谎不瞒当乡人】说谎有人知道底细。明代《西游记》: “哥啊,常言道:说谎不瞒当乡人。就来弄虚头,捣鬼!怎么 说降了妖精,就抬轿来送师父,却又来叫战,何也?”
【谚语俗语第50句】:【哪吒下凡——一身火】(歇)哪吒:《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人物,《西游记》说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封神演义》写他在金光洞里复生后自天而降,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火:本指火焰,转指火气、怒火。形容人脾气暴躁,极易发怒。
【谚语俗语第51句】:多喊的猫儿——抓不住老鼠
【谚语俗语第52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讥讽人忘记了自己的卑贱地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身份。
【谚语俗语第53句】:【见缝儿就钻】钻,兼指钻营,想方设法占便宜。相关的: 找空子下蛆/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类似的:见缝儿就钻,不 知道背能不能过去。老舍《东西》:“永远劝人多挣钱,永远 教给人见缝子就钻。”
【谚语俗语第54句】:白衣秀士王伦当寨主——容不得人
【谚语俗语第55句】:【翘尾巴】(惯)形容人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谚语俗语第56句】:【老寿星上吊——活腻了】(歇)老寿星:传说中长寿的仙人。指活得厌倦了,自己寻死。含责骂意。 也作“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谚语俗语第57句】:【雁飞不到处,人被名利牵】(谚)大雁都飞不到的地方,人却为追逐名利而敢冒险前往。指名利对人极有诱惑力。
【谚语俗语第58句】:懒老婆上鸡窝——奔(笨)蛋
【谚语俗语第59句】:【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著名的川菜,深受食客欢迎。“麻婆豆腐”的来历,连老外都知道,他们在译中国菜名时闹了许多笑话,如“童子鸡”,被译为“没有性交的鸡”。而“麻婆豆腐”则一译就准,他们随口译为“脸上长麻子的老婆制作的豆腐”。可见“麻婆豆腐”通俗易懂,且吃起来大有滋味。它用料讲究,一碟猪肉末(或牛羊肉)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红淑油、豆瓣酱等佐料烹成的麻婆豆腐,香、浓、辣、软、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思之垂涎欲滴。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成都万宝酱园温掌柜,有个满脸麻子的女孩,名叫温巧巧。她成年后嫁给马家碾一个油坊掌柜陈姓男子。十年后,她的丈夫在运油途中发生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子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运油工和邻居每天都拿来米和菜帮助她们。巧巧的左右邻居分别是豆腐铺和羊肉铺,所以送来的菜常有豆腐和羊肉。巧巧就把碎肉配上豆腐炖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邻居尝后都拍手叫好。于是,姑嫂俩就把住屋改为店铺,前铺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徕顾客。由于好吃不贵,生意颇兴隆。巧巧寡居后没有改嫁,一直经营羊肉豆腐来维持生计。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60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惊天动地
【谚语俗语第61句】:【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释义:犄角:角,牛角。比喻人受过挫折,胆子变得越来越小。例句:不管史太昌如何夸赞大成,大婶还是期望郝大成在吃过这次苦头以后,暴烈的性情会有所改变。正像俗话说的:“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
【谚语俗语第62句】:【两袖清风】“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正廉洁。此词确实源自清官。明朝时候,在外居官的臣子如果有机会奉旨进京朝见皇帝,都要带上许多当地的“土仪”(即土特产)去献给皇帝和朝中权贵。当时有位著名的清官叫于谦,在外省当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有一次,于谦也奉命进京面见圣上,但他既不张罗礼物,也不采办“土仪”,而是准备空手前去。有人问他什么缘故,于谦作了一首诗回答:“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诗中“绢帕”、“蘑菇”、“线香”借指土特产,“阊阎”借指老百姓。为了避免老百姓议论,黎民指斥,于谦做到了“为官不扰民”。后来,人们就把居官清正、一尘不染赞颂为“两袖清风”。
【谚语俗语第63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听不进
【谚语俗语第64句】:【牛头不对马嘴】释义: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例句:苏雨道:“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谚语俗语第65句】:竹篮子打水——场空
【谚语俗语第66句】:【杀人不见血】(惯)杀了人连血迹都没有。形容人很阴险,害人不留痕迹。
【谚语俗语第67句】:【有锤就敲,有炮就放】释义:形容人性情急躁,心直口快,有啥说啥。例句:不能因为自己出于一片好心,自以为看法正确,就可以不看对象,不顾场合,不讲方式,有锤就敲,有炮就放。
【谚语俗语第68句】:【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原指新媳妇刚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饭。借指刚来,不了解情况,不熟悉。陈登科《风雷》:“我 们这里有句俗话: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你要多住几天才 能了解。”
【谚语俗语第69句】:犁地的甩鞭——催(吹)牛
【谚语俗语第70句】:【船头上相骂,船艄上搭话】(谚)船艄:船尾。刚刚在船头上吵了嘴,转眼就到船尾上搭腔说话了。 指关系最密切的人,特别是夫妻之间发生争吵,会很快和好。 也作“船头打架,船尾说话”。
【谚语俗语第71句】:【郑板桥的竹子能碰死家雀】(谚)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指郑板桥画的竹子可以乱真。
【谚语俗语第72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歇)八仙:道教传说中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 神通:指修行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神妙莫测的能力,今指特别高超的本领。相传八仙渡海到蓬莱山赴蟠桃会,一路上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各自施展法力。比喻各自施展本领,或各有各的一套好办法。 也作八仙过海——各使神通。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谚语俗语第73句】:【肥汉相博——落得一声儿喘】(歇)肥:胖。博:同“搏”。相搏:摔跤。指肥胖的人摔跤,累得直喘气。也指劳而无功。
【谚语俗语第74句】:【桃李】“桃李”现在常用喻指学生。“桃李”本是两种果树,是谁把它们“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诗句,不过,它还不是比喻学生。“桃李”一词用于比喻学生,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没有一个给他帮助的,他便独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养保举的人在自己有难时,怕被连累不肯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子质感到很伤心。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蔓生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从此,人们就把培养人才比作“树人”,把学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桃李”指代学生,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75句】:爬高楼摘月亮——空想
【谚语俗语第76句】:【 万事从一开始】事情发展由少到多。医药图书:“俗语 说:万事从一开始。坚决不抽第一支烟,也就不会上瘾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表示事物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古语: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见《老子》)。西戎《灯心绒》:“你呀,人 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创立集体的家业,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呀!”
【谚语俗语第77句】:我对参加数学竞赛信心百倍,认为自己一定稳操胜券。爸爸提醒我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你还要多下工夫。”(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78句】:【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只要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的状况。 李准《龙马精神》:“常言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咱们是穷 队,可是我们看到他和长水几个没明没夜往前领着干,心里 总觉得有个依靠。”
【谚语俗语第79句】:【下雨往屋里跑——淋不到】(歇)淋:谐“轮”。指轮不到。
【谚语俗语第80句】:【失晨之鸡,思补更鸣】(谚)失晨:误了啼鸣报晓。误了报晓的公鸡,很想再有个准时报晓的机会,以弥补失晨的过失。比喻犯了错误的人,很想有机会立功补过。
【谚语俗语第81句】:【头醋不酽彻底薄】(谚)酽:液汁味道浓烈。酿造的醋如果头茬酸味不浓,那二茬、三茬的醋味肯定很淡。比喻事情如果起点低,往后就定然高不了。 也作头醋不酸,到底儿薄。 头醋不酸,二醋不辣。 头醋不酸,彻底皆薄。
【谚语俗语第82句】:鹅上台阶——靠猛劲
【谚语俗语第83句】:【 荷花出水见高低】荷花开在水面上,有高有低。高低,兼 指优劣胜负。借指最后看出高低胜负。《人民文学》(1962, 4):“荷花出水见高低,同是五尺汉子,庄稼一割,你为什么 比别人收得少呢?你为什么比别人贡献小?”
【谚语俗语第84句】:【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谚)要杀人,就要见到血,证明人已被杀死;要救人,就要救到底,使他完全摆脱困境。指做事必须彻底。 也作杀人杀个死,救人救个活。 杀人杀死,救人救活。
【谚语俗语第85句】:【 蚂蚁啃骨头】指聚集众多的力量,完成巨大的任务。图 书:“买主就这样联手压倒卖主,小户们就是这样打败大户 的。事后有人感叹说,这是蚂蚁啃骨头。”
【谚语俗语第86句】:【心肝跌进肚里头】(惯)指终于放下心来。 也作“心放在肚子里”。
【谚语俗语第87句】:【同烧一炉香】(惯)比喻有共同的心愿。
【谚语俗语第88句】:【东海鳌鱼脱钓钩——再不回头】(歇)鳌鱼:传说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本指鳌鱼脱钩后再也不返回,转指人一去再也不回来。
【谚语俗语第89句】:【给个棒槌认作针】(惯)别人给个棒槌,就拿它当作针了。针:谐“真”。形容人老实厚道,别人随便文案就信以为真了。也形容做事过于认真。 也作给个棒槌就当针(真)。 给个棒槌就认针(真)。 给个棒槌当针认。
【谚语俗语第90句】:【娘勤女不懒】(谚)指母亲勤劳,女儿受到熏陶,就不会懒惰。
【谚语俗语第91句】:【鼻子穿索子】(惯)索子:绳子。 比喻被人牵制,听命于人。
【谚语俗语第92句】:【 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冒着极大的危险,准备掉脑袋。或 说:脑袋提在手里/提溜着脑袋过日子。成语:出生人死。 台湾李敖《世论新语》:“如果想在政治上争一席之地,就该 把脑袋提在手上玩。”
【谚语俗语第93句】:【置于死地而后快】(惯)把人整死心里才痛快。形容人非常狠毒。 也作“置之死地而后快”。
【谚语俗语第94句】:【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释义:“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例句: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谚语俗语第95句】:【 飞不上天,钻不进地】逃不走。或说:不怕他飞上天去。 浩然《艳阳天》:“放了他,飞不上天,钻不进地,随时可以再 捉起来,不会有什么不好。”
【谚语俗语第96句】:【赶鸭子上架】(惯)鸭子本不会爬高,却硬赶着它向高高的架子上爬。比喻强逼别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也作打鸭子上架。 拿鸭子上架。
【谚语俗语第97句】:【金盆虽破值钱宝,分量不曾减分毫】(谚)指金铸的盆子纵然打破,也仍是值钱的宝,因为黄金的分量一点儿也没减少。常比喻品行高尚的人虽然一时失势,但无损于他的声望。
【谚语俗语第98句】:【多个香炉多个鬼】(谚)比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或支出。
【谚语俗语第99句】:近视眼捉蚂蚱——瞎扑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