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民间俗语,读懂了让你受益匪浅!

【谚语俗语第1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释义:各地风俗习惯不一样。例句: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成婚丧祭各省不得一样,这儿女为父母成服,自天子以至庶人,无贵贱,一也。

【谚语俗语第2句】:有一次,李叔叔叫他儿子小舟做一件小事,小舟眉头一皱,不愿干,走了。李叔叔说:“牛脑煮不烂,得多烧二斤炭。”(陕西·靖边)

【谚语俗语第3句】:吃着鸡,抓着鸭——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谚语俗语第4句】:【瞎子不怕刀,聋子不怕铳】(谚)铳:火铳,一种旧式火器。瞎子不怕刀,是因为看不见刀砍来;聋子不怕铳,是因为听不见铳的响声。 比喻愚昧无知的人看不到险情,所以做事莽撞。

【谚语俗语第5句】:小车子不走——加油

【谚语俗语第6句】:【一壶难装两样酒】招待客人用同样的酒,谓对人不能有 厚薄。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壶 咋还偏装两样酒?自个儿的闺女媳妇不让进,别人呢,倒让 进了!”

【谚语俗语第7句】:【算总帐】(惯)指把过去所有的错误、罪行加在一起清算。

【谚语俗语第8句】:【槽头买马看母子】(谚)母子:偏指生崽的母马。指要买马驹,先看母马咋样。借指要知闺女的为人,先看生养管教她的娘亲是什么样的人。

【谚语俗语第9句】:平时我写作业非常慢,做事情也总是拖拖拉拉的。有一次,姥爷对我说:“你幸好不是一头牛,要是一头牛,不知要挨多少鞭子呢!”(安徽·阜阳)

【谚语俗语第10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谚语俗语第11句】:眼镜蛇张嘴——放毒

【谚语俗语第12句】:【吹牛皮】(惯)指说大话,夸海口。

【谚语俗语第13句】:【粉刷的乌鸦——白不久】(歇)比喻伪装难以持久。 也作“粉刷的乌鸦——白不长”。

【谚语俗语第14句】:【弯镰刀碰个葫芦菜】(惯)比喻两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正好相配。

【谚语俗语第15句】:镜子里瞪眼——自己恶自己

【谚语俗语第16句】:【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拉屎,出门交獭象绊了一交——觑远不觑近】(歇)觑:看,瞧。本指能看见远处,却看不见近处;转指关照关系疏远的人,而不关照关系亲近的人。

【谚语俗语第17句】:县上有个会,我们都想去看热闹。老师却说:“你们不买骡子不买马,去干啥?还不呆在家里做作业!”(陕西·武功)

【谚语俗语第18句】:【虎老雄心在年老意志未衰。】曹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成语:老当益壮。姚雪垠《李自成》:“好啊,老伙计, 这才叫虎老雄心在!你们留下吧,咱们今晚美美地收拾他 们!”

【谚语俗语第19句】:奶奶和一个远房的亲戚拉家常,问她家有几口人,她苦笑一下说:“我现在是头疼一家病,脚动大搬家啊!”(江苏·金湖)

【谚语俗语第20句】:【老牛掉在水井里——有劲几使不上】(歇)指陷入困境,有本事无法施展,或有办法用不上。 也作老牛掉井里——有力使不上。 老牛跌到井里头——有劲儿没处使。

【谚语俗语第21句】:【揭疮疤】(惯)比喻揭露别人过去的错误或隐私。 也作揭痛疮。 揭伤疤。

【谚语俗语第22句】:【堤外损失堤内补】从别的地方来弥补此处的损失。或 说:堤内损失堤外补。申跃中《挂红灯》:“对呀!这就叫堤 外损失堤内补,庄稼损失荒草补。”

【谚语俗语第23句】:【转不过弯来】(惯)比喻想不通,思想上转变不过来。 也作转不过磨盘来。 转不过轴来。

【谚语俗语第24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得到公众的帮助。类似 的:一人有难,万人出力。姚雪垠《李自成》:“看看,你老大 公子一人有难,万人出力。谢天谢地,你出狱了,我的这出 戏也唱完了。”

【谚语俗语第25句】:【打掉了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难言】(歇)指心里有隐痛,难以启齿。

【谚语俗语第26句】: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谚语俗语第27句】:【冻不死的葱,饿不死的僧】(谚)僧:和尚。指葱耐冻,再冷的天气也冻不死;和尚可以四处化斋,当然不会饿死。

【谚语俗语第28句】:【天没眼睛,地没良心】谓天地间没有公正。《李顺大造 屋》:“天没眼睛,地没良心,穷人受的灾,想也想不到,说也 说不尽。”

【谚语俗语第29句】:瓦罐里冒烟——土里土气

【谚语俗语第30句】:【抓了权耙,就忘了扫帚】释义:比喻考虑问题不周到,顾了这个,忘了那个。例句:我扎得不稳.太急躁冒失了!怎么我抓了杈耙,就忘了扫帚?光记着去抄李懵之暗堂,就忘了过街惊?

【谚语俗语第31句】:【越丑越爱】戴花指人总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周立波《暴 风骤雨》:“谈到韩老六说自己脚正不怕鞋歪时,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爱戴花。”

【谚语俗语第32句】:【独子得惜】(谚)独子:独生儿子。 指独生子特别容易得到父母的宠惜溺爱。

【谚语俗语第33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设苦肉计,打黄盖, 使他假装投降曹操。借指做事一方受损,出于自愿。或说: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类似的:愿挨的嘴巴不疼。老舍 《骆驼祥子》:“有急等用钱的,有愿借出去的,周瑜打黄盖, 愿打愿挨!”

【谚语俗语第34句】:【关起门来骂皇上】释义:对有权威的人,不敢公开骂,只敢背地骂。例句:伍参谋道:“自古常言讲得好,关起门子还敢骂皇上呢。这里没人去报功领赏!”

【谚语俗语第35句】:做饭,刷碗,洗衣服,妈妈说她天天忙得辫子不沾背。(江西·宜黄)

【谚语俗语第36句】:水中的鱼,天上的鸟——自由自在

【谚语俗语第37句】:秋收已毕,穿老板让我爸爸承包干活,价钱太低,干吧不合算,不干又没有活干。妈妈说:“这真是猴子捡块姜,扔了舍不得,吃了辣得慌。”(河南·淅川)

【谚语俗语第38句】:妈妈让我买一瓶酱油,我却买回来一瓶醋。妈妈说:“你呀,真是耳朵大,把心丢了。”(河北·唐山)

【谚语俗语第39句】: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谚语俗语第40句】:【等到黄河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等待时间太 长,没有指望。成语:遥遥无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们负屈衔冤,实在无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黄河清,日头从西边出来。”

【谚语俗语第41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谚)老婆:妻的俗称。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谚语俗语第42句】:钱塘江的潮水——看涨

【谚语俗语第43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凤凰来】(谚)凤凰:传说中鸟中之王。不用金弹子作代价,就打不到凤凰鸟。 指所付的代价不大,所取得的收获也不会大。 也作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 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鸳鸯鸟。

【谚语俗语第44句】:【红蓝铅笔两头挨削】释义:比喻两头不讨好,两头受指责。例句:动不动就把黑锅一家伙捆在我的头上,我成了你的替死鬼,红蓝铅笔两头挨削,风箱里的老鼠前后受气。

【谚语俗语第45句】:【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释义:比喻长寿,用于开玩笑。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几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好给我们多发展几头壮牲口。”

【谚语俗语第46句】:【瞎子失了盲杖——一步一步摸】(歇)盲杖:盲人用的拐杖。指一步一步地试探着走,或有步骤地去做某事。

【谚语俗语第47句】:【一年二年,与佛齐肩;三年四年,佛在一边】(谚)敬佛的人,开始对佛尊敬,一两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抛到一边了。指人的立志很难持久,时间越长越懈怠。

【谚语俗语第48句】:奶奶见我既想考重点中学,又不努力,就说:“你是好吃鱼,懒下水,那怎么行呢?”(河北·阳原)

【谚语俗语第49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见“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谚语俗语第50句】:【悲伤忧愁,不如握紧拳头】(谚)悲观愁苦无济于事,不如坚决奋斗,谋求出路。指消极忍受,不如积极拼搏。

【谚语俗语第51句】:【官不离印,货不离身】(谚)当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卖货的要管住自己的货物。指人们借以谋生的东西,必须随身携带,不可轻易离身。

【谚语俗语第52句】:【 怕跌跤,先躺倒】形容没有信心,预先认输。或说:怕打 倒,先卧倒。秦兆阳《说媒》:“不如干脆把树花嫁给本村一 个穷瘪了的老实光棍汉,闹平分时他可以当防空洞,平分以 后他可以帮助她家干活,女儿也有了终身依靠,正是一举三 得。这正像俗话说的:怕摔跤先躺倒。”

【谚语俗语第53句】:【肩膀头儿不齐不是亲戚】(谚)站在一起一高一低的不是亲戚。 指贫富、社会地位相差太大的双方,不会结成真正的亲戚关系。

【谚语俗语第54句】:【东河里没水西河里走】(谚)指东河里没小时,就去西河,总会取到水的。比喻做事贵在灵活通变,一处不通,还可另找途径。

【谚语俗语第55句】:【 水高漫不过船去】指无法超越。刘绍棠《蒲柳人家》:“莲 姑娘还是我跟你大嫂的干闺女,我们也是她的一层父母;水 高漫不过船去,我们两口子不乐意,你也白搭。”

【谚语俗语第56句】:【干杯】在宴会上,“干杯”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杯不干,罚酒三杯。孰料,在国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词,却是个外来语。据说“干杯”一词起源于十六世纪的爱尔兰,原意为“烤面包”。当时的爱尔兰饮酒者常有这样的习惯,将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纯性。直到十八世纪,“干杯”才有今天的含义,并且发展成为祝酒颂词。

【谚语俗语第57句】:【疾风知劲草】(谚)疾风:猛烈的风。指猛烈的风吹过,这才见出哪些草是坚实强劲的。比喻只有在十分严峻的考验下,才能鉴别出真正的刚直忠贞之士。 也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极荡:《诗·大雅》有《板》、《荡》二篇,讽刺周厉王时社会动乱,后借指乱世。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谚语俗语第58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谚)指钱财不值得看重,而仁爱义气才是最宝贵的。 也作钱财如粪土,情义值千金。 钱财容易有,仁义值干金。 钱如东流水,仁义值千金。

【谚语俗语第59句】:【碰杯】饮酒时碰杯的由来有两说。一说来自古希腊。据传说古希腊人认为:人们喝酒时,鼻子能闻到香味,眼睛能看到酒色,舌头能尝到酒味,唯有耳朵例外。于是他们想出个好办法,即在饮酒前先互相碰一下杯子,让这种清脆的响声传人耳中,以满足“五官”之所需。二说来自中国古代。在古代,并非只有喜庆或亲朋好友间饮酒,还有会盟、生意场合、招待使者等,都需要饮酒。古人为防不测,约定俗成以碰杯溶酒表示诚信。这些场合的规矩,慢慢演变成一种礼仪,形成了饮酒的礼俗。

【谚语俗语第60句】:【插杠子】(惯)比喻局外人插进来干扰。 也作插一杠子。 横插一杠子。

【谚语俗语第61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释义:比喻人多,情况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说:“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什么样的全都有哇。”

【谚语俗语第62句】:自行车胎拔气门嘴——松了气

【谚语俗语第63句】:高梁秆做鞭杆——经不起摔打

【谚语俗语第64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释义:鸿鹄:天鹅。燕子和麻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平庸的人不可能了解胸怀大志的人的抱负。例句:陈涉叹息日:“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谚语俗语第65句】:病入膏盲——不可救药;没法治;没治了

【谚语俗语第66句】:老藤子爬树——绕来绕去

【谚语俗语第67句】:【亲戚不共财,共财再不来】(谚)指亲戚间不可在钱财上纠缠不清,不然就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谚语俗语第68句】:丝瓜藤牵在桃树上——专靠巴结

【谚语俗语第69句】:【 严霜单打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力量孤单,处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刘家夫妻两口,染了 疫症,一卧不起,正是: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直奔福轻人。”

【谚语俗语第70句】:【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见】(谚)凡做事要给人多留情面,以便日后再见面时好相处。指待人处事要宽厚,为日后留有余地。 也作凡事留人情,后来好相会。 万事留人情,后来好相见。

【谚语俗语第71句】:【老子英雄儿好汉】释义:父子两代都是英雄好汉。或父亲是英雄,儿子必然是好汉,这是封建的血统论观点。例句:“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和你们老人家精神头儿一模一样。”

【谚语俗语第72句】:【寒猫不捕鼠】(谚)指受饿受冻的猫无力捕捉老鼠。比喻饥寒交迫下的病弱的人,难以承担正常人的劳动任务。

【谚语俗语第73句】:【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释义:比喻到处都有含冤而死的人。例句:“赶上了这个天狗吃日头的年月,小人得势,奸臣当道,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包龙图进了牛棚,你到哪个衙门递状纸?”

【谚语俗语第74句】:【只拣有头发的抓】(惯)比喻专门挑能够捞到好处的事做。

【谚语俗语第75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释义:谓八月十五云头遮住月亮,来年正月十五就会下雪。例句:农谚日:“月牙儿仰,粮食长;月牙儿歪,粮食衰。”又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乡人之占验也。然亦有应与不应。

【谚语俗语第76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释义:说明人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必然受到不良的影响。例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河边相会时,火把大发雷霆,“不许你跟杨吉利蹬浑水。”

【谚语俗语第77句】:【 撒手不由人】放手就无法控制。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这是撒手不由人的事,本来初次见面,怎能把你锁在这里, 放你走了,说不定你就不再来。”

【谚语俗语第78句】:【天有不测风云】此语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它典出《元曲选,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现在的“躲猫猫”。没过多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引用了此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周瑜与曹操大战于三江口。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见略同,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就绪,但冬季少有东南风,周瑜发愁病倒。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说实话,只说:“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保证不生病呢?”而诸葛亮却故意神秘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觉得诸葛亮言外有意,便连忙问有何药方可治他的病,诸葛亮写了十六个字递给周瑜。这十六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竞好了。这才引出好戏“借东风”。看来,到明代“天有不测风云”一语已经比较流行。

【谚语俗语第79句】:【吃葱吃蒜不吃姜】释义:指头脑不发热,做事有主张。例句:江大队长,算你能说。可我张小七吃葱吃蒜不吃“姜”!我可不打肿脸充胖子。

【谚语俗语第80句】:【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一口气,指呼吸,也指有志气。 谓争名利顾脸面。类似的:人争一口气,鸟为一口食。高云 览《小城春秋》:“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股香,哪个不 要面子!”

【谚语俗语第81句】:【脑袋破了用扇子扇】见“打破脑袋用扇子扇”。

【谚语俗语第82句】:【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活着,就不能停止学习。强调学习 的重要。此句后面还可接:还有三件学不到。古语:学而不 已,阖棺乃止(见《韩诗外传》)。老舍《茶馆》:“要不怎么说,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呢!我还得多学!”

【谚语俗语第83句】:【至亲不过爹娘,至近不过夫妻】见“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

【谚语俗语第84句】:【笨鸟儿先飞】释义:比喻能力低下,比别人先走一步。“笨乌”又作“笨雀”。例句:钱要少花,力气要多卖。笨鸟儿先飞,两条腿勤快些。

【谚语俗语第85句】:星期日下午,我在练大字。爸爸在一旁说:“要写好字必须注意方法:肚子前面放个斗,两条腿中间卧条狗,毛笔握紧,拉不出手。”(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86句】:【斩草不除根,萌芽依旧发】(谚)铲草如果不连根除掉,来春草根发芽,又会长出野草。比喻除恶若不彻底,后患无穷。 也作斩草不除根,逢春又发芽。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谚语俗语第87句】:老鹰吃麻雀——连皮带骨一起吞;一点不留

【谚语俗语第88句】:【囍】“囍”又称双喜。我国男女青年结婚时,有个习俗,都喜欢在新房内外乃至家具上贴着大红“囍”字,以示吉利。现在,更有甚者,结婚时将斗大的囍字贴于巷口两侧或住宅小区门口的两侧,以示隆重或迎亲路标。说到这个“囍”字的来历,传说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进京赶考,路过马家镇时,刚好碰到马员外之女出联择婿,在走马灯上写着“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的上联。这时王安石正忙于赶考,未及细想,便上京去了。王安石在科场中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时,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觉心里一亮,便以马员外之女招婿的上联作对。主考官见对得珠联璧合,遂赞叹不已。考试完毕,王安石在归途中喜气洋洋,踌躇满志。途经马家镇时,见那悬联仍无人对出下联。此时,王安石便把主考大人出的上联作下联以对。马员外一看十分满意,当下即以女相许,并择吉日在马府完婚。新婚之日,正当新郎新娘欢欢喜喜拜天地时,忽有探马来报:“恭喜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马员外听后高兴万分,遂命重开酒宴,以示庆贺。王安石双喜临门,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豪兴大发,便在洞房雪白的墙上,并排而工整地书写了两个大红的喜字。双喜(囍)一出,更加喜庆,效果绝佳。从此,结婚贴红“囍”字的习俗,就在民间流行开了。

【谚语俗语第89句】:【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释义:除夜:除夕的夜晚。疫疠:流行传染病。旧谓除夕夜里狗不叫,过了年就没疫病。例句:岁时杂占:“除夜犬不吠,新年无疫疠。”

【谚语俗语第90句】:【搅浑水】(惯)比喻故意把事情搞乱。 也作“搅混水”。

【谚语俗语第91句】:【鸡蛋过手轻三分】指从中克扣。类似的:长虫过去脱层 皮|雁过拔根毛/经一道手,剥一层皮。汪幸福《浪迹台湾 岛》:“原来以为到昌盛酒家来可以长期干下去,没有想到颜 老板是个鸡蛋过手轻三分的人。”

【谚语俗语第92句】:【力敌不如智取】(谚)指凭勇力取胜不如用智谋取胜效果好。

【谚语俗语第93句】:【王八看绿豆——对了眼】(歇)绿豆:这里指绿豆的种子。王八的眼睛与绿豆相似,转指合乎自己的眼光。指品行不好的人彼此情投意合。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王八瞅绿豆——对上眼儿。

【谚语俗语第94句】:千年铁树开了花——枯木逢春

【谚语俗语第95句】:【泡在蜜罐里】见“落在蜜缸里”。

【谚语俗语第96句】:【各人脚下都有一条路】(谚)每个人的脚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借指人的生命历程,要靠自我选择,自我奋进。

【谚语俗语第97句】:小池塘里撒渔网——网打尽

【谚语俗语第98句】:大吊车吊小平板——稳拿

【谚语俗语第99句】:【想治疮不能怕挖肉】(谚)想要把身上的恶疮治好,就要忍痛挖去周边的肉。比喻要想办成一件大事,就不能不付出大的代价。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54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