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入心的民间俗语,看了就想分享!
【谚语俗语第1句】:【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释义:做生意不能讲个人交情。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账上找齐!——账可是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何况他跟这个“黄毛”算什么交情?简直是他身上的一块牛皮癣,想起来就痒。
【谚语俗语第2句】:扯旗杆放炮——生怕别人不晓得
【谚语俗语第3句】:妈妈见大家都吃完了饭,可我还端着个碗在吃,就说:“真是船小难足载啊!”(江苏·射阳)
【谚语俗语第4句】:【水火不相容】释义:水和火,不能同时在一个火炉里存在。比喻彼此相冲突,无法调和。例句:他绝不使自己的家业接近愁人姚士杰,那和他的“政治性儿”水火不相容。
【谚语俗语第5句】:怀胎妇女——肚里有货
【谚语俗语第6句】:比着葫芦画个瓢一走不了样
【谚语俗语第7句】:打摆子———时冷一时热
【谚语俗语第8句】:【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没有恒心,或不能持久。成语: 一曝十寒。清代《红楼梦》:“薛蟠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 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白送些束脩与贾代儒。”
【谚语俗语第9句】: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谚语俗语第10句】:【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谚)指人到中年,精力、体力都开始走下坡路,事业上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正如月亮过了十五,一天天暗下来一般。
【谚语俗语第11句】:【手脚不干净】(惯)指有贪污或小偷小摸的行为。 也作手不稳。 手面不干净。 手头不干净。
【谚语俗语第12句】:鱼飞天空马长角——怪得出奇
【谚语俗语第13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总是人们乐见的。
【谚语俗语第14句】:【清官骑瘦马】(谚)清廉的官员连骑的马也是瘦的。指清官一身清贫,难有享受。
【谚语俗语第15句】:蟹子过河——随大流
【谚语俗语第16句】:【脑袋上没疤拉,屁股上没疖子】(惯)比喻没有辫子可抓,没有短处可指摘。
【谚语俗语第17句】:【捂盖子】(惯)比喻掩盖真相,不许别人揭露矛盾或揭发坏人坏事。
【谚语俗语第18句】:毛毛的自行车还没骑多久,就又要买新的。他老爹说:“你都二十多了,还不知道锅是铁打的?”(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19句】:【独拳难打虎】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小,办不成大事。例句:虽然闻长山住院之后,徐庆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觉得“独拳难打虎”。但他毫不犹疑地保证道:“没问题,亲自负责就亲自负责。”
【谚语俗语第20句】:【家有患难,邻保相助】邻里街坊,会互相帮助。明代《金瓶 梅》:“大官人没奈何,不看僧面看佛面。常言道:家有患难, 邻保相助。”
【谚语俗语第21句】:【见了兔子开枪,见了老虎上香】欺侮弱者,向强者屈服。成 语:欺软怕硬。台湾李敖《臭屎·臭屎·堆》:“俗话说:见了兔 子开枪,见了老虎上香。上香行为本是一种迷信的顶礼模 式……堂堂中央大员岂可提倡迷信?”
【谚语俗语第22句】:【舍着金钟撞破盆】(惯)比喻不惜任何代价,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谚语俗语第23句】:【他弓莫挽,他马莫骑】(谚)挽:拉动。别人的弓不要拉,别人的马不要骑。指为人要守本分,不属于自己所有,不可贪爱贪占。
【谚语俗语第24句】:【一人作罪一人当】(谚)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担。指刑罚只处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连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当。 一人犯法一人当。
【谚语俗语第25句】:【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见“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谚语俗语第26句】:啄木鸟——嘴硬心软
【谚语俗语第27句】:背水作战——不留后路;没有退路
【谚语俗语第28句】:【解手】把大小便说成“解手”,这里一定有文章。据《明史》、《文献通考》等书记载,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兵燹连年,民不聊生,中原江淮一带,人们颠沛流离,饥饿死亡者十占六七,大片土地撂荒。为恢复中原经济,明初官府在山西洪洞广济寺设局驻员,征召当地居民,迁徙至冀、鲁、豫、苏、皖、北京一带。广济寺有一棵大槐树,隐蔽数亩,移民行前纷纷指树为记,含泪告别故乡。迁民是强制性的,人们故土难离,用各种方法进行反抗,官兵怕人们半路上逃跑,就把他们双手捆起来,几十个人连在一条绳子上,一人要动,牵动全体。这样,无论是白天行路还是晚上睡觉,如果有人要大小便,就得恳求解差把绳子解开。起初,话说的比较完整:“请大人把我的手解开,我要大(小)便。”后来逐渐简化,先是说“给我解手”,最后干脆只说“解手”,解差也心领神会,彼此配合默契。到了新的住地,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但“解手”的事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由于说顺了口,甚至比“拉屎、撒尿”好听一些,所以“解手”一词就成了人们大、小便的代用词了。
【谚语俗语第29句】:水田的黄鳝——没见过江河
【谚语俗语第30句】:【不怕凶,只怕穷】(谚)凶:蛮横。 指不怕欠债人不讲理,就怕他穷得一无所有,债主也就毫无办法。
【谚语俗语第31句】:【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释义:佐:助。好鸟看好树木栖身,贤能的臣子选择明君效劳。例句: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闻说唐君德胜尧舜,钦文敬武,天下纷纷以有德而伐无德,以有仁而伐无仁。如今望二位大人注意也。
【谚语俗语第32句】: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
【谚语俗语第33句】:【 有天没日头】没日头,看不出时间,也陷于黑暗。指失去 准则,越出常规。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说话的,若如此, 真是有天没日头的事了。看官,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谚语俗语第34句】:【一二一,原地踏步】原为操令,借指没有进展。成语:停滞 不前。从维熙《杜鹃声声》:“因此,出了学校门,我们的关系 是一二一,原地踏步。”
【谚语俗语第35句】:【一个馍馍也得上笼蒸】事情小,或数量少,也得认真对待, 不能图省事。或说:一个馒头也得蒸熟吃。龚昌盛《沉浮》: “一个馒头也得蒸熟吃,总不能让他一辈子没出息。”
【谚语俗语第36句】: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我求妈妈让我再睡一会儿,妈妈叹口气说:“瞌睡没本,越睡越狠。”(甘肃·临夏)
【谚语俗语第37句】:【树老易空,人老易松】见“人老易松,树老易空”。
【谚语俗语第38句】:稻谷成熟了,我和弟弟到乡下的姑姑家去帮着收打。看到弟弟没有捡起落在田里的谷子,姑姑说:“记住,细收要细打,颗粒要还家!”(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39句】:【 黄花菜凉了】拖延过久,失去时机。类似的:汤冷了,菜 凉了。成语:事过境迁。贾平凹《废都》:“我早让你去找院 长,后来才知道你没有去,现在再不抓紧,黄花菜就凉了!”
【谚语俗语第40句】:老驴吃荆条——肚里会编
【谚语俗语第41句】:【叶落归根,人老还乡】见“树高干丈,叶落归根”。
【谚语俗语第42句】:【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一俗语比喻由谁引起的问题,仍由谁去解决。 “解铃还需系铃人”源自一句佛语。南唐时期,在金陵(南京)的清凉山上有一座寺院,院中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据说他性格豪放,狂傲不羁,寺内的其他僧人都不喜欢他,唯独寺院住持法眼禅师对他十分器重。一天,法眼在谈禅之余,向众和尚提出一个问题:“猛虎颈上系着一颗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大家想来想去都没有正确回答上来。这时泰钦禅师正好从外面回来,法眼便请他回答。众和尚都幸灾乐祸地等着看笑话,可泰钦禅师却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个把金铃系上去的人,能把它解下来。”法眼很满意,众僧也都惊呆了。法眼对大家说:“汝辈轻觑不得!”众和尚也恍然大悟,都钦佩他的智慧,从此便不敢再轻视他了。
【谚语俗语第43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谚语俗语第44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释义:旧时用葫芦装药。比喻弄不清真相。例句:王工作员虽然也来过几次,可惜人年轻,识不透人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见人家表格细致,训练忙碌,反以为人家工作认真,大大称赞。
【谚语俗语第45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琢芝麻】释义:比喻人不不在大小,有本事就办得成事。例句:杨叔叔,有什么事,你就吩咐吧。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别听哥哥的话,他总是说我年龄小。
【谚语俗语第46句】:【亲不亲,邻不邻】(惯)指与亲人、邻居关系都不好。 也作“亲人不亲,近人不近”。
【谚语俗语第47句】:【无情未必真豪杰】(谚)对人冷漠、毫无热情关爱的人,不见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无情未必是英雄”。
【谚语俗语第48句】:【扒灰】在民间都把贪恋儿媳妇姿色,而与儿媳通奸的老公公,叫做“扒灰”,也有叫“扒灰头”的。“扒灰”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说法有二。一说清代李元复《常谈丝录》卷八载:“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扒”通“爬”,爬行于灰上,则要玷污膝盖,“膝”、“媳”音同,污膝隐为污媳,因而将公公与儿媳通奸称为“扒灰”。另一说为,据康家珑先生的《中国语文趣话》引述清代王有光的考证说:“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这段话最后说得明白,“扒灰”就是为“偷锡”,由于“锡”和“媳”同音,所以人们用“偷锡”做了偷奸儿媳的隐语了。
【谚语俗语第49句】:【鹅蛋子——又圆又滑】(歇)本指鹅蛋外形圆、表面滑,转以形容人圆滑。
【谚语俗语第50句】:吃了麻绳子——尽说长话
【谚语俗语第51句】:六十年的皮袄——老面
【谚语俗语第52句】:【得便宜翻做落便宜】(惯)便宜:利益,好处。翻:反。落:失去。 指讨了便宜,最后反倒吃了亏。
【谚语俗语第53句】:【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释义:讽剌人不识几个字。例句:这随你选好了,不论教啥子,我本家都不管的,他黄昏子,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
【谚语俗语第54句】:吃了定心丸——做事踏实
【谚语俗语第55句】:【走独木桥】见“过独木桥”。
【谚语俗语第56句】:脚跟拴石头——进退两难
【谚语俗语第57句】:爸爸是中学教师。一次,他和学生们谈起了“团结友爱”这个话题,大哥哥大姐姐有的说“团结就是力量”,有的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有的说“众人划桨开大船”……爸爸笑了,边点头边说:“水里鱼多掀大浪,岸上人多有力量啊!”(四川·宣汉)
【谚语俗语第58句】:【羡人吃饭,不如赶紧淘米】(谚)羡:羡慕,眼热。指想望不如立刻动手实干。
【谚语俗语第59句】:【 语波未平,一波又起】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生了事情。茅 盾《子夜》:“他迎上来慌忙问道:什么事?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么?”
【谚语俗语第60句】:船上打伞——没天没地
【谚语俗语第61句】:【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释义:鸟儿关在笼子里,有翅膀也飞不出去。比喻人处于困境,有本领也无法施展。例句:咱们现在是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啊!待过了这种年月,咱们再设法报仇!早晚要向西霸天和赵六算账的!
【谚语俗语第62句】:【三只手】“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称。这一称呼怎样来的呢? “三只手”是个外来词。古罗马有位剧作家叫普图斯,据说它写过一百多部喜剧,如《一坛金子》、《孪生兄弟》等。这些作品曾在罗马舞台上风行一时,风格幽默,情节生动。“三只手”便和《一坛金子》有关。剧中的老爸吝啬鬼尤克里奥丢了一坛金子,他怀疑是家里的奴才拿了,便要奴才伸出手来给他看有没有拿黄金。看了一只,没有,又看一只,还是没有,最后要奴才给他看“第三只手”。从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称。
【谚语俗语第63句】:【下毒手】(惯)指使出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谚语俗语第64句】:茶馆里的买卖——滴水不漏
【谚语俗语第65句】:【人逢喜事情神爽】遇到好事,心情舒畅,喜形于色。叶辛 《蹉跎岁月》:“人逢喜事情神爽,今天三喜临门会喝的多喝, 不会喝的少喝,个个都喝一点。”
【谚语俗语第66句】:【袖扣】西服的袖口上各缀有一排扣子,看似没有实际用处,纯属装饰。其实不然,它的来历是大有作用的。在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视部队的军容。但由于士兵们常常用袖子擦脸,甚至擦鼻涕,制服的袖子往往很脏。于是,他下令在所有士兵的袖口上钉上金属扣子,来改变士兵用袖子当手巾擦脸的习惯。命令发出后,整个部队的仪表果然变得整洁多了。没想到这样一来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不仅改变了部队士兵的不良习惯,还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潇洒。从此,这种服装很快流行开来。
【谚语俗语第67句】:【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谚)相(xiang):观察,审度。相马,容易因马瘦而致误;相士,容易因其贫困而致误。指选用人才要重在实质,不能只看表象。
【谚语俗语第68句】:沙石积在一起是座山。
【谚语俗语第69句】:玉米秸里的虫儿——钻(专)心
【谚语俗语第70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释义:鸿鹄:天鹅。燕子和麻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平庸的人不可能了解胸怀大志的人的抱负。例句:陈涉叹息日:“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谚语俗语第71句】:【少叫一声哥,多爬十里坡】(谚)指出门上路不以礼待人,就得多跑许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态度粗野,就得不到人们的帮助和照应。
【谚语俗语第72句】:千年大树百年松——根深叶茂
【谚语俗语第73句】:海瑞见皇帝——拼着一死
【谚语俗语第74句】:【牵瘸驴上窟窿桥】(惯)驴本来就瘸,走上有许多窟窿的桥,越发害怕不敢走。形容做事战战就就。
【谚语俗语第75句】:【睡下去一个人,站起来一条身】(惯)指没家没口,只有单身一人。
【谚语俗语第76句】:【 前怕狼,后怕虎】谓胆小怕事,顾虑重重。类似的:前头 怕狐狸,后头怕野猫。成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说话、办事儿,不能总是前怕狼,后怕 虎!”
【谚语俗语第77句】:天气阴沉沉的,爸爸要去县城。我说:“爸爸,今天天气不好,你不要去了。”爸爸说:“不行!与人家约好的时间,就是下黑雪我也得去!”(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78句】:【行见行,没处藏】(谚)行内的事遇到真正懂行的人是无法瞒过的。 指一切假冒伪劣的东西,逃不过内行专家的眼睛。
【谚语俗语第79句】:鲤鱼吃水——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80句】:【踏人一脚,须防一拳】(谚)你踢了别人一脚,必须防着别人要打你一拳。指当你打击别人时,必须谨防别人向你报复。
【谚语俗语第81句】:水底捞月,天上摘星——想得到,办不到
【谚语俗语第82句】:【一而二,二而一】二者合在一起,不可分。成语:合二为 一。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可是在结婚后一年之中,莫 愁没有一次使立夫感觉到他花的是莫愁的钱,因为俩人相 信他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谚语俗语第83句】:【当家是个年轻郎,餐餐窝头心不凉】(谚)当家:方言词,妻子称丈夫叫“当家的”。窝头:玉米面蒸的粗食。指只要嫁个年轻的丈夫,生活再清苦也感到幸福。
【谚语俗语第84句】:骆驼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谚语俗语第85句】:河滩上的鹅卵石——越滚越滑
【谚语俗语第86句】:【闷葫芦不开窍】释义:比喻人固执,死心眼儿,不容易说通。例句:你这小猴子!我说怎么闷葫芦不开窍呀,原来等支书回来好邀功领赏呵?哼,你别美!
【谚语俗语第87句】:【 发一回水,澄一层泥】大水过后,沉淀的泥土可以肥田。 比喻经过事变,会增长见识。刘彦林《春风得意》:“发一回 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会认真 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谚语俗语第88句】:妹妹写作文爱用“美词儿”。妈妈批评说:“你这是丑大嫂穿花衣,里三层外三层,层层丑。”在一旁的爷爷大笑不止,也说:“在马屎蛋上绣花,怎么能绣得好?”(湖南·邵阳)
【谚语俗语第89句】:【空着肚子打饱嗝——硬装门面】(歇)指内里不行,表面上还硬要装得好看。
【谚语俗语第90句】:村里的史爷爷家请客吃饭,一次就花掉了两千多元。妈妈说:“天上下雨谁不知道,他兜里有没钱还用瞧?还不是打肿了脸充胖子,瘦驴拉屎强支撑呗!”(内蒙古·开鲁)
【谚语俗语第91句】:【死不了也得扒下一层皮】见“不死也得脱层皮”。
【谚语俗语第92句】:【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见“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谚语俗语第93句】:【哪阵风儿吹来的】(惯)指人难得来访。不常见面的亲友来访时常说的客套话。 也作哪阵香风吹来。 哪一阵风把你吹来了。 什么风把你们刮来了。
【谚语俗语第94句】:【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释义: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好处。例句:唐连生见厂长和工程师都信心十足,心里想:看来,这次也许真能抱个金娃娃呢!这真是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工厂出了名,他这位副厂长当然也光彩呀。
【谚语俗语第95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见“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谚语俗语第96句】:【碰钉子】(惯)比喻遭人拒绝、斥责或遭受失败、挫折。
【谚语俗语第97句】:一天中午,我们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吃午饭。突然,“啪”的一声,奶奶手里的饭碗掉到了地上。我一看,奶奶竟然睡着了。坐在一旁的爷爷笑着说:“瞌睡神,瞌睡神,瞌睡来了不由人。这话说得一点儿也不假呀!”(河南·林州)
【谚语俗语第98句】:【师范】中国历来重视教育,而“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殿堂。那么,“师范”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代就有了,而“师”的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春秋时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西汉末年,杨雄在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个将“师”和“范”联系起来,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后汉书-赵壹传》报皇甫规定:“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师范”第一次作为一个完整的词出现了。后世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说法,也是强调德才兼备的为师。
【谚语俗语第99句】:蜻蜓撞着蜘蛛网——有翅难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