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史上最经典俗语,生活每天一个经典俗话!

【谚语俗语第1句】:【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谚)驷马:四匹马所拉的车。说出一句话,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指话一说出口,就难以收回。 也作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驷马追不到。

【谚语俗语第2句】:【 山中方十日,世上已千年】山中,指神仙所居之处;世上, 指人间。这本是一种神话传说,但它的想象符合时间是相 对的这一科学思想。现多用来指与世隔绝,闭塞。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不定下山以后,山下就成了另外 一个世界了。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呀!”

【谚语俗语第3句】:【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谚)招安:劝招农民武装向统治阶级投降。 行在:专指封建帝王行幸所至的地方。旧指做官、发财都有捷径可走。

【谚语俗语第4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惯)指以真情打动对方,并给对方讲明道理。

【谚语俗语第5句】:【雷同】“雷同”现在指两个东西极为相似。一般指抄袭现象。 “雷同”最早出处是《礼记》。《礼记·曲礼》上记载:“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生,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已,不当然也。”意思是说,打雷的时候,万物同时都响应。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断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声而应那样。所以,雷同还有“随声附和”的意思。《汉书·刘欲传》:“或怀妒忌,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就是指随声附和。但,“随声附和”今已不取其义。后“雷同”引申为抄袭现象。

【谚语俗语第6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

【谚语俗语第7句】:【脚面砌锅——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没有烦事缠身或没有家庭、子女、财产等牵挂。

【谚语俗语第8句】:【咬耳朵】(惯)比喻凑近入耳旁小声说话,不让他人听见。

【谚语俗语第9句】:表妹是姑妈家的独生女儿,被视为掌上明珠。她在我家住了几天,特别淘气,全家人都得事事让着她。奶奶也无奈地说:“人家是十亩地里的一棵苗,挨着锄头不敢刨啊!”(山西·壶关)

【谚语俗语第10句】:【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见“老不以筋骨为能”。

【谚语俗语第11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歇)乐颠:快乐得跌落(馅),转指乐颠颠,形容行走欢乐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也指高兴得忘乎所以。 也作“骑毛驴吃豆包——乐颠馅”。

【谚语俗语第12句】:姐姐鼓励正学装潢设计的弟弟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脚踏实地地干,就会越来越有出息。”(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13句】:【桃花运】常形容某男子很受女人喜欢或情事顺畅谓之走“桃花运”。那么,为什么把男女情事与桃花连在一起?古人在赞美或祝贺某人婚姻时,常用“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天之诗”这样的句子,其出处是《诗经》,在《诗经·周南·桃天》中有这样的描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姑娘出嫁的情景,对她进行全面赞美,在桃花盛开的日子,有个女子的容貌像桃花一样艳丽,她能生儿育女,可以使新郎家的子孙像桃树果实一样繁茂累累,她嫁给这个新郎,非常适合做他的妻子。诗中借用桃花的娇美和艳丽,形象而又贴切地赞美了这个美貌多情的女子。从此,桃花就和女人结下不解之缘,如唐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现在有时甚至把绯闻和“桃色”联系起来,叫“桃色”新闻。弄清挑花与女人的缘分,这“桃花运”又从何说起呢?原来,“桃花运”一词是传统的算命术语,源于中国传统命理学中重要的支派“紫微斗数”,“桃花运”就是出于命理学中所谓的“运程”。人生的“运程”,又叫“大运”,每十年便行一个干支;人生的岁数运程(流年)。这两个结合起来便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好坏。命理中的“桃花运”是根据“生辰八字”中的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如果大运和流年行运到“沐浴”阶段就是“行桃花运”。算命术认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桃花人命”,也就是交了“桃花运”。 “桃花运”带有迷信色彩,不可信以为真。当然,得遇“窈窕淑女”,还是“君子好逑”,不要放过机会。

【谚语俗语第14句】: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谚语俗语第15句】:【叫他打狗,不敢骂鸡】绝对听从,多指做不好的事情。成 语:惟命是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大哥你让我往 东,我绝不往西,你让我偷狗,我绝不抓鸡!为了你两肋插 刀,哗哗淌血,咱哥儿们绝对!”

【谚语俗语第16句】:【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直中直,过分的直;仁不仁,假 仁。谓要识别假象,不要轻信于人。海外张爱玲《连环套》: “谁知她那小姐妹,一口赖得干干净净,咬准了说不曾有什 物/事寄在她那里。正是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谚语俗语第17句】:【文有文才,武有武艺】文武全才。刘绍棠《二度梅》:“你要 是文有文才,武有武艺,花枝儿似的姑娘挤破了门。”

【谚语俗语第18句】:【踩在一个鼓点儿上】(惯)比喻想法一样,步调一致。

【谚语俗语第19句】:【开弓没有回头箭】谓无法改变,无法收回。王朔《编辑部 的故事》:“真不后悔?开弓没有回头箭。”

【谚语俗语第20句】:【水湾里照影子——倒过来】(歇)指把事物颠倒过来。

【谚语俗语第21句】:【戴绿头巾】(惯)绿头巾:元明两代,娼家、乐人家男子用绿头巾裹头。指妻子有外遇。 也作“戴绿帽子”。

【谚语俗语第22句】:【酱油碟子跟着蹄子——拖拖就拖干了】(歇)蹄子:方言,肘子。 肘子的肉较厚,蘸碟子里的酱油,蘸不了多少次就蘸光了。指钱财很快就消耗完了。

【谚语俗语第23句】:【粥锅里照影子】(惯)粥稀得可以照见人的影子。比喻粮食将尽,几乎断炊。

【谚语俗语第24句】:【棋错一步,全盘输光】(谚)指下棋如果关键性的一步走错,就会导致整盘棋输掉。也比喻做事在关键处发生失误,就会导致全局失败。 也作棋错一着满盘输。 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谚语俗语第25句】:【露头角】(惯)比喻显示才华或能力。 也作“显露头角”。

【谚语俗语第26句】:【人皮包着狗骨】(惯)骂人不是人。

【谚语俗语第27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释义:姜太公:即吕尚,字子牙,八十岁遇周文王,文王拜他为相,后助武王伐纣,有功,封于齐。例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我老八有我乖乖的好眼光!

【谚语俗语第28句】:【扁担长的“一”字都认不得】(惯)指人不识字。

【谚语俗语第29句】:蚂蟥钻进牛鼻孔——难解脱

【谚语俗语第30句】:【越磕头,越挨踢】对别人低三下四,反而被人轻视。类似 的:磕的头越多,显得越矮。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他 看咱们太软,他不硬怎的,要搁我,我还硬哪,这年头儿就是 这个,你越给他磕头,他越用脚踢你的下巴卡子!”

【谚语俗语第31句】:【树不成林怕大风】(谚)树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单单,就最怕狂风袭击。比喻人如果不团结成坚强的群体,就无力抗击天灾人祸。

【谚语俗语第32句】:【亲兄弟,明算账】(谚)指即使是同胞兄弟,互相之间也要算清账目。也泛指关系再亲密的人之间,在钱财上也必须有透明度。 也作亲兄弟,勤算账。 亲姐妹,明算账。

【谚语俗语第33句】:【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见“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

【谚语俗语第34句】:【西瓜系在鳖腿上——滚不了西瓜,也跑不了鳖】(歇)比喻彼此利害攸关,谁也无法摆脱掉谁。常用于讥讽。

【谚语俗语第35句】:【嘴上有门,肚里有牙】(惯)比喻肚里有坑害人的主意,嘴上一点儿也不露出来。

【谚语俗语第36句】:脑门上抹黄连——苦到头了

【谚语俗语第37句】:【一个槽里拴不了俩叫驴】释义:叫驴:公驴:拴到—块儿要咬架。比喻两个强手不能相容,不能共处。例句:俗话说,一个槽里拴不了俩叫驴。哪个得天下的封建帝王不毒不狠?

【谚语俗语第38句】:【树要寻根】指寻找根源。成语:刨根问底。马烽西戎 《吕梁英雄传》:“再说刨树要寻根哩!小白脸凭谁抖威风? 还不是凭的小队长?”

【谚语俗语第39句】:石灰木炭一把抓——黑白不分

【谚语俗语第40句】:【搽胭脂抹粉】(惯)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涂在两颊或嘴唇上。粉:化妆用的细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妆品化妆,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或罪行。

【谚语俗语第41句】:我把妈妈的心爱之物——花瓶弄碎了,我怕妈妈批评,就赶快到妈妈面前认错。妈妈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地说:“知错改错进步快,满不在乎真正坏。”我一听不好意思地跑进了我的房间。(河南·洛阳)

【谚语俗语第42句】:【顶门上不见了三魂,脚底下疏失了七魄】(惯)顶门:头顶。魂、魄:迷信的人指附于人体内,又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于人体则人生,脱离人体则人死;道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形容极度恐慌或恐惧。也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作“丢了三魂,丧了七魄”。

【谚语俗语第43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见“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谚语俗语第44句】:星期一老师去开会时,我们班有几位男同学大声吵闹。老师回来说:“猫子不在家,老鼠上篱笆。”(山东·文登)

【谚语俗语第45句】:【熬过冬,就是夏】(谚)指熬过了冬天的严寒,夏天就必定到来。比喻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必焦躁忧虑,耐心等待,定有转机。

【谚语俗语第46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释义:沧海:大海。比喻人们各自回到有所作为的地方去。例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各有所利耳。不可在此久停,可上白云山聚义。

【谚语俗语第47句】:【暴食无好味,暴走无久力】(谚)指吃得过猛,就品尝不出美食的滋味;走得太急,就不会有持久的耐力。泛指做事不可慌乱匆忙,必须稳妥从容。

【谚语俗语第48句】:【跛象扯双车——总没一边儿安稳】(歇)瘸腿的大象拉两个车,总有一个车不安稳。比喻双方总有一方有所偏颇。

【谚语俗语第49句】:春汛的跳虾——随大流

【谚语俗语第50句】:【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歇】处境相同,不应讥笑别人。或 说:乌龟笑鳖爬。古华《芙蓉镇》:“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 歇。都是一样落难,一样造孽。”

【谚语俗语第51句】:【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谚)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旧时民间习俗,每逢六月六,要给猫狗洗浴,谓此时洗浴,可免生跳蚤和虱子。 也作六月六,猫狗浴。 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

【谚语俗语第52句】:痴情女子负心汉。

【谚语俗语第53句】:【干金难买回头看】释义:做事时回头看看或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会大有好处。例句:“你们看,我这秧行不齐,秧根插得深浅不匀。……”“干金难买回头看,你这一看看得好!”

【谚语俗语第54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惯)形容人安分守己。

【谚语俗语第55句】: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田头。爸爸指着稻田对我和妈妈说:“秋天里多弯腰,来年有吃又有烧。今年哪,又是一个丰收年。”妈妈接过话茬儿:“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这是你早出晚归,辛勤耕作的成果啊!”(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56句】:【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谚)见“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谚语俗语第57句】:阎王下请帖——离死不远

【谚语俗语第58句】:小公鸡站大梁——冠(官)不大,架子不小

【谚语俗语第59句】:【没头苍蝇,乱钻】形容人没有主意,忙乱。台湾朱秀娟 《女强人》:“她已找到了她努力的方向,不致再像个没头苍 蝇似的到处乱窜了。”

【谚语俗语第60句】:【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惯)指生下来就是这样,难以改变。 也作生就了的骨头长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头。

【谚语俗语第61句】:【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歇)坐骑:供人骑的马,也泛指供人骑的兽类。四不像:麋鹿的俗称,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从整体上看,哪种动物都不像。比喻不伦不类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

【谚语俗语第62句】:元宵节下雪了。奶奶看着漫天雪花,笑着说:“今年一定是好年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都是好兆头。”(河南·孟县)

【谚语俗语第63句】:【整篓洒油,满地捡芝麻】见“大篓洒油,满地捡芝麻”。

【谚语俗语第64句】:【抬杠子】(惯)比喻无谓地争辩或顶撞。

【谚语俗语第65句】:【 鼍鸶不吃鹭鸶肉】比喻同类不相伤。明代《西游记》:“悟 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 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乱他做什?”

【谚语俗语第66句】:我见饭桌上只有一碟花生米,一碗白菜汤,便不高兴起来。妈妈嗔怪地说:“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如素打扮。有这些菜就不错了!”(四川·泸州)

【谚语俗语第67句】:【两个肩膀顶着个脑壳】见“肩膀端着一个脑袋”。

【谚语俗语第68句】:小兰穿不好毛衣,直怨妈妈织得不合身。妈妈听了,走过来三拉两拽就给她穿好了。小兰照照镜子,高兴得直笑。妈妈说:“你这笨妮子,是手不溜怨袄袖,袄袖长怨你娘啊!”(河南·鹤壁)

【谚语俗语第69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惯)形容名气很大,谁都知道。 也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谚语俗语第70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释义:不要求进取,只求保持现状。例句:“岳父大人如此关怀这批苦力,中央军知道了一定感激不尽的。……” “唉,老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了!”

【谚语俗语第71句】:【空对空】(惯)1指讲话、写文章没有实际内容。2指什么东西也没有。

【谚语俗语第72句】:【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释义:借指有办法对付对方。例句:“俗语说:‘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红军要来,总有他们的办法。”

【谚语俗语第73句】:【面善心不善】(惯)指人外表看上去和善,内心却狠毒。

【谚语俗语第74句】:【 一块石头落了地】放下心来。老舍《四世同堂》:“瑞宣心 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跟他说了实话。”

【谚语俗语第75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弯到自己的嘴边,看起来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东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财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谚语俗语第76句】:【满饭好吃,满话难说】(谚)满话:说话过头,不留余地。指人说话要谦虚谨慎,留有余地。 也作“满饭好吃,满话说不得”。

【谚语俗语第77句】:【为朋友两肋插刀】(惯)指人重友情,为了帮助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作“为朋友两肋扎刀”。

【谚语俗语第78句】:田鼠走亲戚——土来(里)土气

【谚语俗语第79句】:【马勺上的苍蝇——混饭吃】(歇)混:本指掺杂,转指苟且地生活。指从事某种职业是为了混日子。

【谚语俗语第80句】:钻了空子的鱼——漏网

【谚语俗语第81句】:沙锅挑子掉到山沟里——个也不剩

【谚语俗语第82句】:【神一套,鬼一套】(惯)指玩弄手法,捉弄或欺骗人。

【谚语俗语第83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从前发生过的事能够牢记不忘,便可作为以后行事的良好借鉴。指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谚语俗语第84句】:【见钱眼就钻】(惯)比喻利用各科机会捞取钱财。

【谚语俗语第85句】:晴天带雨伞——有备无患

【谚语俗语第86句】: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谚语俗语第87句】:鸡毛当令箭——大惊小怪;假传将令;轻事重报;小题大做

【谚语俗语第88句】:【捏一把汗】(惯)手心里攥了一把汗。形容人非常紧张或害怕。 也作捏两把汗。 拿着一把汗。

【谚语俗语第89句】:【担折知柴重】(谚)折(she):折断。指挑柴的担子压断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过大的压力,才体会到责任的沉重。

【谚语俗语第90句】:皇帝祠堂——太庙(妙)了

【谚语俗语第91句】:【胡床】的使用始于两汉。《太平御览·风俗通》载:“灵帝好胡床。”裴注《三国志》引《曹瞒传》云:“公将过河,前队适过,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来,民间已不少见。李白的《寄上吴王三首》提到“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杜甫的《树间》诗云:“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咏兴》诗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由此佐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谚语俗语第92句】:【扶不起的阿斗】(惯)阿斗: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生性懦弱、无为,虽有诸葛亮尽心辅佐,但在诸葛亮去世后仍没有保住蜀汉的基业。比喻软弱、无能,别人扶持不起来的人。 也作“扶不起的刘阿斗”。

【谚语俗语第93句】:【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谚)不要怕山高,山越高越有攀头;不要嫌路远,路越远越有奔头。指目标越是高远,越能磨炼意志,成就大的事业。

【谚语俗语第94句】:有钱难买亲生子。

【谚语俗语第95句】:【致富先治愚,治愚办教育】(谚)要想致富,首先要改变愚昧无知的现状;要消除愚昧,提倡科学文明,最根本的措施是振兴教育。指振兴教育是富国富民的基本措施。

【谚语俗语第96句】:【粗麻线怎透得针关】释义:透:穿。针关:针鼻儿。比喻粗心人不了解内情细节。例句:“老夫人手执着棍儿婆娑看,粗麻线怎透得针关?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香。”

【谚语俗语第97句】:【三更打火五更鸡】三更点灯,五更鸡叫,从半夜熬到天 明。台湾龙应台《野火集》:“如今我很庆幸自己脱离了那种 三更打火五更鸡,读书像拼命一样的漫长梦魇。”

【谚语俗语第98句】:心里塞团麻——乱糟糟

【谚语俗语第99句】:【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释义:荠菜:一种野菜,一年或多年生,可吃。灵丹:灵验有效的药。农历三月三日以后,荠菜可以用来治病。例句:用荠菜还可以治疗痢疾、肠炎、肾炎、水肿等疾病。所以民间有谚语说:“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64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