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歇后语,直击人心!
【歇后语第1句】:火箭加油——快上加快;飞快
【歇后语第2句】:【伤元气】(惯)元气: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和能力。比喻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受到损害。
【歇后语第3句】:蚊子找蜘蛛——自投罗网
【歇后语第4句】:【船头怕鬼,船尾怕贼】(惯)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
【歇后语第5句】:【此可忍,孰不可忍】释义:此:这,这个。“此可忍”又作“是可忍”。孰:什么,哪个。这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指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例句:到现在,竟自屈膝自卑,叫外来的居上,此可忍,孰不可忍!
【歇后语第6句】:【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指互相需要,正合适。电视黄 梅戏《天仙配》:“正好,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爹爹正要 雇一个长工。”
【歇后语第7句】:【急中有失】(谚)指人在匆忙中,往往头脑不冷静,考虑不周到,出现失误。
【歇后语第8句】:【 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冒着极大的危险,准备掉脑袋。或 说:脑袋提在手里/提溜着脑袋过日子。成语:出生人死。 台湾李敖《世论新语》:“如果想在政治上争一席之地,就该 把脑袋提在手上玩。”
【歇后语第9句】:【打核桃捎带了枣】(惯)比喻打击某个人,也连带伤害了另一个人。
【歇后语第10句】:【身大力不亏】(谚)指身材高大的人,力气往往不会小。
【歇后语第11句】:【明人点头即知,痴人拳打币晓】(谚)指对悟性高的人,只需点头暗示,他就会领悟你的意思;对愚蠢的人,纵然动起手来,他还是不会明白。 也作“明人点头即知,痴人棒打不晓”。
【歇后语第12句】: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
【歇后语第13句】:邻居大娘问妈妈说:“你家这猪有二百多斤了吧?”妈妈说:“那要把秤砣拿下来称了。”(江苏·东海)
【歇后语第14句】:【软硬不吃】硬不吃好歹都不行,无法对付。老舍《龙须 沟》:“你这个家伙,软不吃,硬不吃,没法儿办!”
【歇后语第15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惯)南山: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边。 指福运就像东海一样无边,寿命就像终南山一样绵长。多用于祝寿。 也作“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歇后语第16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比喻办事情没有规则、标准,就不会有合于这种规则、标准的结果。特别是对人的约束,不能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约束,才能保证社会和谐运转发展前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源自战国时期《孟子》一书。《孟子·离娄上》中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矩”是校正方形的工具。这句话是说,公输班(即鲁班)虽然木工技能高超,但是他不用规和矩这两种工具,也画不出方和圆的图形,做不出方形或圆形的木制品。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乎。
【歇后语第17句】:童养媳拜天地——熬到时候了
【歇后语第18句】:【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原指新媳妇刚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饭。借指刚来,不了解情况,不熟悉。陈登科《风雷》:“我 们这里有句俗话: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你要多住几天才 能了解。”
【歇后语第19句】:扁担两头挂箩筐——成双成对
【歇后语第20句】:【身弱鬼来缠】(谚)指身体衰弱的人,常会招来邪魔缠身。也借指主事人软弱无能,就会有坏人乘虚而入,滋事破坏。
【歇后语第21句】:【一法通,百法通】(谚)指精通了某一方面的方法、技巧,其他相关方面的技术也就融会贯通了。
【歇后语第22句】:【守着灯笼变不出火】(惯)守着点燃的灯笼却不知道取火。形容做事死板,不灵活。
【歇后语第23句】:【杀鸡骇猴】(谚)当着猴的面,杀鸡放血,使猴子害怕。比喻严惩某人,儆戒其他人。 也作杀鸡给猴子看。 杀鸡给猢狲看。猢狲:猴子。
【歇后语第24句】:我和妈妈打羽毛球。妈妈给我发了一个很好的球,我却没接住,还埋怨妈妈没把球发好。妈妈笑笑说:“你这个臭小子,别手不溜怨袄袖了,多找一找自己的原因吧!”(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25句】:【水仙不开花,装蒜】水仙根似蒜。指假装不知道。成语: 装聋作哑。商业图书:“即使太太手上的铁证如山,他都会 像水仙不开花一样,装蒜。”
【歇后语第26句】:【杀人不见血】不留痕迹,暗地里害人。明代《醒世恒言》: “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 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歇后语第27句】:月光下散步——形影不离;形影相随
【歇后语第28句】:【天地之大,无所不有】(谚)指世界是非常广大的,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人与物都会出现。 也作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天下事无奇不有。
【歇后语第29句】:【龙配龙,凤配凤,鹁鸪对鹁鸪,乌鸦对乌鸦】(谚)龙要找龙配对,凤要找凤配对,鹁鸪只能配鹁鸪,乌鸦只能配乌鸦。比喻男女婚配,要讲究门当户对。
【歇后语第30句】:夏不睡石,冬不困板。
【歇后语第31句】:【有本不愁利】(谚)要做生意,只要有本钱,就不愁求不到利。指要想谋取到利,本钱是基础。
【歇后语第32句】:懒散易生病,勤劳可健身。
【歇后语第33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释义:说明师父就是终身的长辈,尊师如同敬父。例句:“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
【歇后语第34句】:【天无绝人之路】谓总有办法可想。朱自清《背影》:“事已 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歇后语第35句】:【 上一个新台阶】有了提高,有了进步。电视新闻:“这条 远洋渔轮的制造,标志着我国造船技术越上了一个新台 阶。”
【歇后语第36句】:【腹稿】“腹稿”是指已经想好但还没有写出来的文稿。 “腹稿”一词,最早见于《新唐书·王勃传》。王勃,唐初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据《新唐书·王勃传》载:“(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而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腹稿。”大意是:王勃在构思写文章时,起初想得不精细,他就先磨好许多墨汁,然后就畅快地喝酒,喝醉了就拉开被子蒙头大睡,等睡醒之后,才拿起笔,饱蘸浓墨,一挥而就,而且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因此,当时人们称他的这一过程为“腹稿”。现在,“腹稿”一词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高考作文,打草稿来不及,只好先打好腹稿,一气呵成。
【歇后语第37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释义: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例句:“你们众位不必着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还早哩,就是上灯时节也将他等了去。”
【歇后语第38句】:【戴紧箍咒】(惯)紧箍咒: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套在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缩紧,令他头疼。比喻被人管制、束缚。
【歇后语第39句】:【吃了冬至饭,巧女儿多做一条线】(谚)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从这天起,白昼渐长。指从冬至起,白天可以多做点活了。
【歇后语第40句】:【 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普遍如此,实用于一切情况。海外 刘宜良《江南小语》:“竞争是现代企业最大的特色,达尔文 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歇后语第41句】:屠夫的账本——血债累累
【歇后语第42句】:【舌头嚼烂了不能当肉吃】斥责人胡说八道,损人不利己。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挡得住千人手,捂不住百人 口,谁爱说啥就任他说去。我就不信,舌头嚼烂了能当肉 吃!”
【歇后语第43句】:【喝了蜜——嘴甜】(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甜:本指味道甜美,转指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指人嘴上说得动听。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44句】:到我家的一位叔叔刚起身要走,妈妈就立刻拉开门说:“您再坐一会儿,吃顿饭走也不迟。”奶奶在一旁悄悄对我说:“你妈待客人是一只手拉,两只手搡。”(安徽·贵池)
【歇后语第45句】:父母难保子孙贤。
【歇后语第46句】:【打顺风旗】见“扯顺风旗”。
【歇后语第47句】:【旧瓶装新酒】(惯)比喻用旧的形式来表现新的内容。 也作“旧瓶盛新酒”。
【歇后语第48句】:鸭棚老汉睡懒觉——不简单(捡蛋)
【歇后语第49句】:【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意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俗语出自汉朝。汉武帝时,居住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的羌族各部落,归顺汉朝。到汉宣帝时,西羌各部族开始秘密和匈奴联络,甚至准备向匈奴借兵,“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准备彻底推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立统一的羌族政权。自此,汉朝对于羌族的控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困难的局势,宣帝派人向曾参加过武帝时北征匈奴的老将军赵充国请教,派谁去才能解决问题。赵充国说:“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问赵充国:“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安排,不能离开现场具体情况,纸上谈兵。我愿意先尽快赶到金城,从当地了解情况,制定好应对的计划,再向陛下回复,请陛下相信老臣。”到达金城之后,赵充国充分了解情况,准备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稳守不出战,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联军中并不坚定的部分首领,对和汉朝作战产生了怀疑,引起了羌族内部矛盾。稳扎稳打,一战击败羌军主力,其他羌军纷纷倒戈,投降汉朝,西羌局势终于安定下来。自此,“百闻不如一见”便流传后世。
【歇后语第50句】:【两口子打架不用劝,放上桌子就吃饭】(谚)两口子:也称小两口,年轻夫妻。指夫妻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小摩擦会自生自灭。
【歇后语第51句】: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怕自己讲不好,就不敢报名。爸爸说:“三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出一张嘴。”鼓励我去试试。(河北·易县)
【歇后语第52句】:【半夜吃黄瓜——不知头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细或经过。 也作半夜吃黄瓜——摸不着头脑。 半夜摸黄瓜——不知头尾。
【歇后语第53句】:【得饭望饱,闹事望了】(谚)得到饭食,总想着吃饱肚子;闹起事来,总希望事情有个了结。指闹事人的共同心理是盼望有人来调解。
【歇后语第54句】:老鼠吃猫饭——偷偷干
【歇后语第55句】:【女大不由娘】(谚)指女儿长大了,自有主见,很多事就不听母亲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
【歇后语第56句】:一串铜钱九百九——不成吊(调)
【歇后语第57句】:坐上勒勒车撵兔子——有耐心就行
【歇后语第58句】:【有珠不露,谁知是宝】(谚)比喻是人才而不显露出来,就不易被人发现。
【歇后语第59句】:楚霸王打天下——有勇无谋
【歇后语第60句】:父亲要出外做生意,奶奶不同意,说:“守着聚宝盆,偏拿讨饭棍。常言说得好,‘土能生金’。咱每人三亩责任田,只要庄稼种好了,比啥都强。”(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61句】:【一头人情两面光】(惯)指做一件事情,使当事双方都很满意。
【歇后语第62句】:【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说擒虎别人不相信,借指难以 启齿。明代《警世通言》:“不信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一连奔走六日,并无铢两,一双空手,羞见芳卿,故此这几日 不敢进院。”
【歇后语第63句】:【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释义:只有没本领的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例句:“难是难,可世上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歇后语第64句】:【打虎先掰牙】释义:比喻首先打击要害,挫伤敌人的锐气。例句:“这叫打虎先掰牙。”邓培武说了一句。“坛子里捉乌龟,跑不了的。”陶大伯乐呵呵地说。
【歇后语第65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惯)三界:佛教用语,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原指超然于尘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问世俗之事,脱离世俗羁绊;现在多指人超脱于社会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歇后语第66句】:外婆看看天上的鲤鱼鳞似的云朵,又看看地上晒着的谷子,高兴地自言自语起来:“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广西·河池)
【歇后语第67句】:女儿在婆家受了委屈,回娘家直哭。王大妈心疼地抹眼泪:“唉,正月的宝,三月的草;儿在娘家是块宝,在婆家就成了草啊!”王大伯见状,不满地说:“到山砍柴,见河脱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哭什么!”(甘肃·岷县)
【歇后语第68句】:【一窝狐狸不嫌骚】释义:骚:同“臊”。狐狸有臊臭味,同一窝狐狸互不讨厌臊臭。比喻坏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例句:“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父子们好像不能共事,其实是一窝狐狸不嫌骚,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体谅着一点,还是可以合作的。”
【歇后语第69句】:【有眼不识泰山】(惯)泰山:我国五岳之一,为东岳。长着眼睛却不认得泰山。比喻见识浅薄,认不出地位高、本领强或名气大的人。
【歇后语第70句】:【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谚)一句话经由众口传说,就会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说成磨盘一样大。指话越传越走样,以至于完全失实。
【歇后语第71句】:珠穆朗玛峰——独高天下
【歇后语第72句】:【西凤酒】西凤酒,原名柳林酒,是我国十大名酒之一。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南洋万国赛会”,获奖牌,受到各国评酒专家的交口称赞。西凤酒的名称来自一个久远的典故。传说唐代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欢送出使长安的波斯王子回国,来到扶风郡雍州(今陕西省凤翔县)的十里长亭,发现路上蜜蜂、彩蝶纷纷落地不起,非常好奇。经向路人询问,得知附近的柳林镇有一家酒坊刚从地下挖出一坛窖藏老酒,气味浓香无比,因而导致蜂蝶醉倒,卧地不起。后来郡守便把这坛美酒送给裴侍郎。裴氏非常高兴,即兴吟诗一首:“送君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将这坛美酒献给高宗皇帝,从此柳林酒便身价百倍,被列为朝宴、国宴佳酿。因该酒产自西部凤翔,后来便改称“西凤酒”,一直沿袭至今。
【歇后语第73句】:【毛坑越掏越臭】(谚)毛坑:粪坑,也称茅厕。指粪坑越搅动,臭气越浓。比喻丑事越张扬越糟得不可收拾。 也作“茅厕越掏越臭”。
【歇后语第74句】:【把心放在肚子里】(惯)指心里踏实,没有牵挂和忧虑。 也作“把心搁在肚里”。
【歇后语第75句】: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落荒而逃
【歇后语第76句】:【不怕硬的,就怕横的;不怕横的,就怕不要命的】(谚)横:蛮横不讲理。指蛮横的比强硬的难对付,但最难对付的还数那种连命都豁出去的人。
【歇后语第77句】:【上刀山,下火海】释义:比喻奋不顾身,进入危险境地。“下火海”又作“跳火海”。例句:虾仔痛心地说:“我有错,我有罪,要改正错误,戴罪立功,只要用得着我,上刀山,下火海,我虾仔都敢去+。”
【歇后语第78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谚)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总称。春天正是百鸟生育的季节,打死一只母鸟,就会饿死一窝雏鸟。指人要有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雏鸟幼兽的观念。
【歇后语第79句】:【温开水泡茶——慢慢来】(歇)指行动迟缓或行事慢慢腾腾。
【歇后语第80句】:【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谚)膏药:一种胶状的外用中药。指能把脓血从患处吸出的膏药才算好膏药。比喻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的,才是好办法。
【歇后语第81句】:草帽当钹打——没有音
【歇后语第82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砺:磨(刀)。指宝剑的锋刃是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梅花的清香是从严寒的凛冽气候中逼出来的。比喻人才的成就来自勤奋与刻苦。
【歇后语第83句】:【常病无孝子】见“百日床前无孝子”。
【歇后语第84句】:【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顺利之时,要想到困难,做好准备。 类似的:饱带干粮热带衣/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带干粮/冬 不可以废葛,夏不可以废裘。《北京日报》(1982,7,19):“晴 带雨伞,饱带干粮,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之谈。”
【歇后语第85句】:【囚人梦赦,渴人梦浆】(谚)赦:赦免。浆:汤水。囚犯常梦到自己被赦免释放,口渴的人常梦到有汤水供自己喝。指心里想什么,就容易梦到什么。
【歇后语第86句】:【八字】“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 “八字”源于历法。相传在黄帝时代,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太阳历)。“八字”是从历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个字。 “八字”表达了人出生时太阳的位置,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推算人的性格与这种性格所呈现的人生方向。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柱”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八字”始于唐代,最初以年柱为主体,以生年干为本命,辅以纳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虚中改以年为主,取年、月、日、时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主(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并发扬光大。当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八字”命学又称“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学”。
【歇后语第87句】:【够不着房檐怨地矮】(惯)比喻做不成事情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观条件不好。
【歇后语第88句】:【王八看绿豆——对了眼】(歇)绿豆:这里指绿豆的种子。王八的眼睛与绿豆相似,转指合乎自己的眼光。指品行不好的人彼此情投意合。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王八瞅绿豆——对上眼儿。
【歇后语第89句】:【茶壶掉了底儿——光剩下一张嘴儿】(歇)嘴儿:本指茶壶嘴,转指说话。讥讽人没有别的能力,只是能说会道。
【歇后语第90句】:我看表弟在吃冰糕,就说:“来,让哥咬一口。”妈妈说:“看把你馋的,舌头都掉在地上了。”(山西·高平)
【歇后语第91句】:【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谚)听别人讲说的次数再多,也不如自己亲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须经过实践方为可靠。 也作“眼过干遍,不如手过一遍”。
【歇后语第92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
【歇后语第93句】:【火心要虚.人心要实】(谚)火心要架空,才能烧出旺火;人心要诚实,才能得到信任。指为人处世,最忌浮滑,应以诚信为本。 也作火要虚,人要实。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歇后语第94句】:【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指人浮于事,或工作拖 拉,作风闲散。成语:无所事事。《北京日报》( 1982,10, 31):“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已经没有 了。”
【歇后语第95句】:我有一个乐于助人的表哥,就是自己的活不干,也要帮别人干活,妈妈说他是“舍了肚皮顾脊梁”。(内蒙古·赤峰)
【歇后语第96句】:蛇吞象——不自量
【歇后语第97句】:【添个蛤蟆四两力】(谚)添上个蛤蟆也能多出四两力来。比喻力量虽小,总能帮上一把劲。
【歇后语第98句】:【无官一身轻】不承担责任,不用烦心。官,亦可用其他表 示负担的词,如:事、债。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从 此以后,我无官一身轻,咱们三个痛痛快快的叙几天。”
【歇后语第99句】:土地庙钻出阎王爷——蹦出大神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