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今年最火民间俗语俗话,累了就看看!

【谚语俗语第1句】:【 猫儿眼,时时变】猫眼随阳光强弱不断变化。借指情况 多变,难以捉摸。成语:变幻莫测。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 传》:“申耀宗是猫儿眼,看时候变。”

【谚语俗语第2句】:皇帝祠堂——太庙(妙)了

【谚语俗语第3句】:【水到自开沟】释义:比喻事到临头就会有办法。例句:杨延智慰勉召恩说:“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水到自开沟呀!就算你是条被人拴住的狗,可还会皎人呀!远的咬不着,走到面前的人还不能咬一口?”

【谚语俗语第4句】:【天不收,地不留】(惯)指无人收留,无处容身。

【谚语俗语第5句】:【 风马牛干部】即刮共产风、拍马屁、吹牛的干部。张涛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几年提拔了一批刮风、拍马、吹 牛的干部——风马牛干部,不但自己说假话,还逼着群众大 说假话。”

【谚语俗语第6句】:【马老卸鞍,虎老归山】(谚)马老了,就应卸下鞍鞯,不再征战;虎老了,就应归卧深山,不再腾跃。比喻人到老年,就应辞去职务,颐养天年。

【谚语俗语第7句】:蚁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谚语俗语第8句】:【牙齿捉对儿厮打】(惯)形容受冻或极度恐惧时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样子。

【谚语俗语第9句】:【狗熊的舅舅——猩猩】(歇)猩猩:谐“惺惺”。形容聪明。也指聪明的人。

【谚语俗语第10句】:【前头狐狸跌下井,后头狐狸没有醒/前头乌龟爬坏路,后头乌 龟照旧爬】狐、糊谐音。借指人糊里糊涂,不能吸取前人的 教训。乌龟会缩头,行动缓慢,象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语文图书:“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有车后有辙,就是 指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前头乌龟爬坏路,后头乌龟照旧 爬,前头狐狸跌下井,后头狐狸没有醒,就是指不接受别人 经验教训的危害。”

【谚语俗语第11句】:【骑着马找马】(惯)比喻一边干,一边寻找新的出路。也比喻占有旧的,同时物色新的。

【谚语俗语第12句】:妈妈叫我扫地,我却被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了,三下两下扫完了地。妈妈看了说:“你呀,真是屋大不扫边,船大不洗舷。干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的,这怎么行呢?”(重庆·合川)

【谚语俗语第13句】:【读书人识不尽字,种田人识不尽草】(谚)读书人无法把字认全,种田人不能把草认全。指知识无穷无尽,是学不完的。

【谚语俗语第14句】:【鸡肠兔儿胆】(惯)形容人气量狭窄,胆子很小。

【谚语俗语第15句】: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谚语俗语第16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谓依赖别人靠不住。类似的:靠墙 墙倒,靠壁壁歪/靠人靠跑了,靠墙靠倒了/依神神跑,依庙 庙倒。成语:无依无靠。贾平凹《废都》:“他窝囊一辈子了, 胆子也小得芝麻大,只怕将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谚语俗语第17句】:【刚出穿的瓦盆——一套一套的】(歇)本指瓦盆规格齐全成套,转以形容人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谚语俗语第18句】:【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见“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

【谚语俗语第19句】:【郎不郎,秀不秀】(惯)郎、秀:明初把人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下,郎居中,秀最上。既不是郎,也不是秀。形容人不伦不类,没有出息。

【谚语俗语第20句】:【睁眼说瞎话】(惯)指公然撒谎。 也作“睁着眼睛讲瞎话”。

【谚语俗语第21句】:【打出来的铁,炼出来的钢】(谚)比喻人的坚强意志、出众才干,都是从艰苦的打磨中培养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22句】:星期天,我看见一个卖肉的割了很大的一块肉硬往乡长的儿子手里塞。我问爸爸为什么卖肉的不收钱,爸爸说:“这就叫大人当官小孩娇,男人当官老婆高。”(河南·淮阳)

【谚语俗语第23句】: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谚语俗语第24句】:【城隍庙里卖假药——哄鬼】(歇)指用编造假话或玩弄手段欺骗人。

【谚语俗语第25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释义:比喻两个强者争斗,必然有一方受到伤害。例句:玄德急止之日:“不可!吾今提兵取川,全仗汝二人之力。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的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

【谚语俗语第26句】: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在学习上得过一等奖,上二年级的时候得过二等奖,可是上了三年级,什么奖也没得过。妈妈笑着说:“你可真像是喇叭掉进井里,响着响着就没声儿了。”(河南·淅川)

【谚语俗语第27句】:【抓两头带中间】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带动中间。也指先 做最大的、最小的,再做一般的。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抓两头带中间,已经抓了两个大鬼,再抓出两个小鬼来。”

【谚语俗语第28句】: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去不复返;永无信息;有去无回

【谚语俗语第29句】:【狐狸再狡猾,总要露出尾巴】释义:比喻伪装终究要被识破而暴露出真相。例句: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刁金贵很可能是敌人有计划潜伏下来的特务。鱼沉得再深,总有个冒泡的时候,狐狸再狡猾,总要露出尾巴。他既要进行反革命活动,迟早要暴露反革命的嘴脸。

【谚语俗语第30句】:【泥捏人也要有时间晒干】(谚)用泥土捏成的人儿,也得有时间把它晒干才行。比喻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谚语俗语第31句】:嗑瓜子嗑出虾米来——碰到好仁(人)

【谚语俗语第32句】:【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歇)针鼻儿:针头上的小孔。指凑巧、巧合。

【谚语俗语第33句】:【 艺多不压身压身】指成为负担。技能多没有坏处。压, 也说:碍。姚雪垠《李自成》:“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 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 皮。”

【谚语俗语第34句】:【哑子吃黄连——苦在心头】(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诉说。 也作哑子吃黄连——在心里苦。 哑子吃黄连——苦在心里。

【谚语俗语第35句】:【有三家好亲戚不算穷人】(谚)亲戚在经济上能相互帮助,有几家好亲戚的帮助,就不会贫穷。指不怕一人一家贫穷,怕的是周围环境都一样贫穷。

【谚语俗语第36句】:【善猪恶拿】(谚)指无论怎样驯服的猪,擒拿时都必须心狠手重,不可粗疏大意。比喻擒拿敌手必须高度警觉,不可心慈手软。

【谚语俗语第37句】:【逆子顽妻,无药可治】见“蛮妻拗子,无法可治”。

【谚语俗语第38句】:【天塌了,还有撑天大汉哩】(谚)天塌下来,自有撑天大汉顶着,伤不了大家。比喻天大的事自有当事人承担。也比喻问题再大,自有解决的办法。 也作天掉下来,有长人去挡。 天塌下来,高个子顶。

【谚语俗语第39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惯)指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听话的人却动了心。

【谚语俗语第40句】:【人到一万,无边无沿】(谚)指人数上万,气势就会非常壮观。 也作人马一万,无边无岸;人到十万,彻地连天。 人有一万,无边无沿;人有十万,彻地连天。

【谚语俗语第41句】:【粗麻线怎透得针关】释义:透:穿。针关:针鼻儿。比喻粗心人不了解内情细节。例句:“老夫人手执着棍儿婆娑看,粗麻线怎透得针关?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香。”

【谚语俗语第42句】:【没有弯弯肚子,不敢吃镰刀头】(谚)指有弯弯的肚子,才敢吞吃弯弯的镰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没有特别的本领,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风险。 也作没有弯弯肠子,别吞镰钩刀子。 没那弯弯肚子,也吞不下这镰刀头。

【谚语俗语第43句】:【生在福中不知福】见“人在福中不知福”。

【谚语俗语第44句】:鹅蛋换鸭蛋——不上算;不合算

【谚语俗语第45句】:【 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三九天最冷,谓感受深切,牢记 在心。或说:寒冬腊月喝凉水,点点滴滴在心头/三九饮冰 水,点滴在心头。成语:刻骨铭心。陈残云《山谷风烟》:“我 心里明白。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我才不上恶毒婆的 当。”

【谚语俗语第46句】:【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谚)酽(yan):浓烈。指清清淡淡,长流不断;浓浓酽酽,不会久远。比喻人际交往,平淡可以保长久,过热往往难到头。

【谚语俗语第47句】:【不看僧面看佛面】释义:僧:和尚。佛:佛教徒信仰的对象,一般指释迦牟尼。即使不看和尚的面子,也要看佛的面子。意谓要讲情面。例句:听说那五落魄,云奶奶跟哥哥商量,要把他接来同住。她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能让街坊邻居指咱脊梁骨,说咱不仗义。”

【谚语俗语第48句】:【 这山望着那山高】站在山坡上,看别的山顶,总觉得高。 指不满足现有的处境,羡慕别人的条件。或说:这山望着那 山高,到了那山没柴烧。成语:见异思迁。沈从文《长河》: “常言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你哪知道我们的苦处。”

【谚语俗语第49句】:烂网打鱼———无所获

【谚语俗语第50句】:【 十五不圆十六圆】原指月圆,借指事情总会有希望。民 歌:“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要想吃饭先种田。”

【谚语俗语第51句】:【拔出萝卜带出泥】释义:比喻事情办得不利落,不圆满,或引起了别的麻烦。例句:“你快点去看看吧。”老七伯大喊,“可不能把这事办砸了,不能离谱,咱们和他们的事。得论个清楚是非,可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呵!”

【谚语俗语第52句】:奶奶听了爷爷说了句小孩话,笑着说:“看你,烙馍卷蒜薹——面老心脆,还说得出口。”(安徽·临泉)

【谚语俗语第53句】:【春天后母面】(谚)后母:继母。 指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就像继母对待继子女的态度一样,说变就变。

【谚语俗语第54句】:麻秆做扁担——担当不起

【谚语俗语第55句】:【渔人观水势,猎人望鸟飞】(谚)指从事哪一行业,就会经常研究本职内的实际问题。

【谚语俗语第56句】:【白屋出公卿】(谚)白屋:用茅草盖的屋,指贫寒人家。公卿:三公九卿,泛指朝廷大员。指朝廷大员往往出身于贫寒人家。 也作白屋寒门出将相才。 卿相出寒门。卿相:公卿宰相,封建朝廷的高官大员。

【谚语俗语第57句】:【黄鼠狼娶媳妇儿——小吹小打】(歇)讥讽人办事小里小气,不大方。也指小打小闹,气派、规模小。 也作“黄鼠狼娶媳妇儿——小打小闹”。

【谚语俗语第58句】:菜锅里炒鹅卵石——不进油盐

【谚语俗语第59句】:八个人抬大轿——步调一致

【谚语俗语第60句】:【炮弹打麻雀】不值得做小事情。类似的:高射炮打蚊子。 成语:大材小用、小题大作、得不偿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 古城》:“现在叫我出出进进送人,这不是钢材当木材用,起 重机吊摇篮,大炮打麻雀?”

【谚语俗语第61句】:【灯谜】灯谜来自猜谜,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谜这种活动,那时叫“瘐辞”,也就是隐语的意思,民间俗称“谜”。那么,猜谜怎么和灯谜联系上了呢?据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对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恨之入骨。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的人叫李才,后边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客人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了大门。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心生一计,要斗斗这个“笑面虎”。转眼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做了一个。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各家各户门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挑着自己的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着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情,也挤到花灯前,花灯上题着四句诗,他命身后的财房先生念给他听:尖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服不认人。笑面虎一听,只气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胆敢骂老爷!”就要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道:“这不是骂我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是个‘针’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气得干瞪眼,没啥可说,转身狼狈地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剑现在。

【谚语俗语第62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释义:语出《尚书·武成》,原意是平定大乱之后,刀枪不再用了,过和平生活。现用以比喻不作戒备,解除武装。例句:周大钟说:“任务可大了,要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形势逼人,你们可不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呀。”

【谚语俗语第63句】:【 抢棺材奔命】埋怨人抢先。明代《金瓶梅》:“只落下兰香 在后边了,别了鞋,赶不上,骂道:你们都抢棺材奔命哩!把 人的鞋都别了,自穿不上。”

【谚语俗语第64句】:【 无颜见江东父老】原指项羽兵败,无脸回江东故地,在乌 江自刎。借指失败后羞见熟人。海外於梨华《三人行》:“从 台湾回来,他便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回到洋人圈里。” 小曲好唱口难开指不好张口明说,羞于启齿。特指男 女开始相爱时,有话不好直说。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小 曲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谁 也害臊难开口。”

【谚语俗语第65句】:笋子变竹——节节空

【谚语俗语第66句】:【肚子里有货】(惯)比喻人有学问或有主意。

【谚语俗语第67句】:二月的春雷——响(想)天下

【谚语俗语第68句】:心急等不得人,性急钓不得鱼。

【谚语俗语第69句】:星期天,爸爸教我做饭。切菜时,我怕被菜刀切了手,不敢动手切。一旁的奶奶说:“常摸刀,不能不割手;常在河边走,不能不湿鞋。”(山东·莱阳)

【谚语俗语第70句】:扁担挑缸——两头失塌;两头滑脱;两头耍滑

【谚语俗语第71句】:晴天响霹雳——惊天动地

【谚语俗语第72句】:刨嘴吃刨花——没个饱

【谚语俗语第73句】:【撅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嘲笑人生气撅嘴。又指说话惹事, 嘴头子吃亏。李准《大河奔流》:“嘿!我这个人就是歪嘴骡 子卖个驴价钱,都吃嘴上的亏了。”

【谚语俗语第74句】:【万事开头难】开始缺乏经验,事情难办。言外之意:开了 头就好办。李准《老兵新传》:“这还是个新事业,没有基础, 万事开头难!”

【谚语俗语第75句】:【官大不压乡邻】(谚)指官位再高,回到故乡也不宜在乡亲面前摆官的架子,要官的威风。 也作“官大倾述林,不压乡里”。

【谚语俗语第76句】:【端谁的碗,受谁管】释义:吃谁的饭,给谁干活,就得受谁管。例句:张枫林欲擒先纵,故意拿捏着说:“端谁的碗受谁管。人家跷起腿来比咱们脑袋都高,不斗意气,不生闲气,闭着眼睛活着吧。”

【谚语俗语第77句】:【在自家饭锅里偷嘴】(惯)偷嘴:偷吃东西。比喻破坏己方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78句】:李大叔在院中责备女儿,正好被刚过门的儿媳妇听见了。儿媳妇误以为是说她的,一赌气骑着车子回了娘家。李大叔说:“这真是打马骡子惊啊!”(山西·屯留)

【谚语俗语第79句】:【成大事不惜小费】做事要舍得花钱。明代《金瓶梅》:“此 人倒会说话儿。常言成大事不惜小费,其实说得是。”

【谚语俗语第80句】:我照妈妈的话拿来了蒸笼,妈妈问我是怎么拿下来的,我说·是用凳子搭脚拿下来的。妈妈说:“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树来捉麻雀。”(湖北·石首)

【谚语俗语第81句】:【出处不如聚处】(谚)出处:物品的原出产地。聚处:物品的贸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产地不如在贸易场所充足。也指从原产地购物,远不如从贸易场所购物方便。 也作“产处不如聚处”。

【谚语俗语第82句】:【人活脸,树活皮】(谚)人活着,就凭着一张知荣知耻的脸面;树活着,就凭着一层通脉护树的外皮。 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有名节,有人品。 也作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 人活脸面树活皮。

【谚语俗语第83句】:【 万事从一开始】事情发展由少到多。医药图书:“俗语 说:万事从一开始。坚决不抽第一支烟,也就不会上瘾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表示事物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古语: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见《老子》)。西戎《灯心绒》:“你呀,人 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创立集体的家业,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呀!”

【谚语俗语第84句】:【抓把柄】(惯)比喻抓住可以对人进行要挟、攻击的过失、错误等。

【谚语俗语第85句】:【新米粥,酱萝卜,郎中先生见了哭】(谚)郎中:中医医生。新米熬的粥,有营养,易消化;酱腌的萝卜,化食利胃。指常吃新米粥和酱萝卜,身体康健不生病,就不必去找医生。

【谚语俗语第86句】:【百闻不如一见】(谚)闻:听。指听来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真实可靠。 也作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练。

【谚语俗语第87句】:【老寿星上吊——活腻了】(歇)老寿星:传说中长寿的仙人。指活得厌倦了,自己寻死。含责骂意。 也作“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谚语俗语第88句】:贾宝玉的通灵玉——命根子

【谚语俗语第89句】:晚上,特别闷热,我们一家人到院子的葡萄架下乘凉。突然,从南边天空闪出一道电光,并传来隆隆的雷声。妈妈说:“东闪太阳西闪雨,南北闪来挡不住。看来要大雨倾盆了。”(广西·宾阳)

【谚语俗语第90句】:【事缓则圆】(谚)缓:舒缓,从容。 圆:圆满。指遇事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容舒缓,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91句】:【近山雨多,沿海风多】释义:山区雨水多,沿海—带大风多。比喻各有特点,应区别对待。例句:田永怀也直摇头:“近山雨多,沿海风多,可这个鬼地方怎么这么多雾?简直像个迷魂阵。看着都叫人心里发闷,航行就更难了。”

【谚语俗语第92句】:【猫不跟狗斗,穷不跟富斗】释义:旧谓穷人不和富人作对,以免吃亏。参见“贫不与富敌,贱不与贵争”、“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例句:他觉得,自古道:“猫不跟狗斗,穷不跟富斗。”这是老人们兴下哩。

【谚语俗语第93句】:沤烂的花生——不是好仁(人);没有好仁(人)

【谚语俗语第94句】:【 三天三夜说不完】要说的内容太多。三,也说:几。台湾 白先勇《孽子》:“我为他受的罪,三天六夜说不完。”

【谚语俗语第95句】:一位顾客问卖主:“这韭菜多少钱一斤?”卖主道:“八角”。顾客回价说:“五角怎么样?”卖主笑着说:“你不如去大河里舀水吧!”(四川·资阳)

【谚语俗语第96句】:【驴不知自丑,猴不嫌脸瘦】(谚)比喻人总缺乏自知之明,看不到自身的错误和短处。

【谚语俗语第97句】:沉香木当柴烧——屈了材(才)

【谚语俗语第98句】:【他弓莫挽,他马莫骑】(谚)挽:拉动。别人的弓不要拉,别人的马不要骑。指为人要守本分,不属于自己所有,不可贪爱贪占。

【谚语俗语第99句】:【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释义:自己光明正大,不怕别人指责议论。例句:“肚里没冷病,不怕吃西瓜。就算我这话是骂人的,为啥你康地保听了就不好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89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