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现实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句句受用!
【歇后语第1句】:【消停作好事】(谚)消停:从容做事,不慌不忙。指做事出错,常由于慌乱;能从容舒缓,不急不躁,事情自然就做得圆满。
【歇后语第2句】:邻居二哥高考落榜。“真是个驴不打不拉磨,人不打不成器。”大伯气得一边嚷嚷一边要抄棍子打他。“一句鼓励话,胜过十次打。”大婶忙阻拦大伯,“条条道路能通罗马,七十二行,行行阳光道,干别的也照样会有出息的!”(湖南·浏阳)
【歇后语第3句】:老水牛拉马车——不合套
【歇后语第4句】:苍蝇采花——装蜂(疯)子
【歇后语第5句】:中午吃鱼,我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妈妈笑着说:“你真是闻到了鱼腥,胀破了肚筋啊!”(安徽·芜湖)
【歇后语第6句】:玻璃灯笼——里外明
【歇后语第7句】:人字双着写——不从也得从
【歇后语第8句】:鸳鸯戏水——成双成对
【歇后语第9句】:【狗熊掰棒头,掰一个丢一个】狗熊掰棒头,不知道收藏,谓 得而复失,一无所获。狗熊,也说:猴子。古华《芙蓉镇》: “民政干事隐约听人说过,区长的外甥女在县里搞恋爱像猴 子扳苞谷,扳一个丢一个,生活太不严肃。”
【歇后语第10句】:【背靠背】(惯)指不当着有关人员的面检举揭发问题或提出批评意见。
【歇后语第11句】:缚在桩上的叫驴——绕圈转
【歇后语第12句】:仰头睡觉——想到天上去了
【歇后语第13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谚)从前发生过的事能够牢记不忘,便可作为以后行事的良好借鉴。指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歇后语第14句】:晚饭后,妈妈让我吃水果,我不愿意吃。妈妈笑着说:“饭后一个果,不上卫生所。”(吉林·吉林)
【歇后语第15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原指下棋。引申为:旁观者无切身利 益,看情况比较冷静全面;当事人有切身利益,常执着一 端。语序亦可换置。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我只是一个 局外人,没有权力来干涉您府上的事。但是俗语说得好,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
【歇后语第16句】:【 前有车,后有辙】辙,轮迹。谓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前有车,后有辙,双喜就是我的 榜样!”
【歇后语第17句】:兵随将领草随风。
【歇后语第18句】:不种芝麻不养蚕——无油无绸(无忧无愁)
【歇后语第19句】:我叫妈妈给我买凉鞋,妈妈说:“这几天我忙得脚跟都朝前了,过几天再买吧!”(浙江·永康)
【歇后语第20句】:【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论采取何种态度表达,都很有条 理,中肯深刻。鲁迅《南腔北调集》:“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 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 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 作者的本领。”
【歇后语第21句】:【吃子孙饭】(惯)民间认为,做坏事的人会连累子孙后代,折他们的福分,好像把子孙的饭都吃绝了。 指做坏事,赚不正当的钱。
【歇后语第22句】:【一刀切】(惯)比喻对不同的情况不加区分,用同一种方式处理。
【歇后语第23句】:【拉不出屎怨茅房】(惯)茅房:厕所。比喻自己不能干,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也作拉不出屎来怨毛厕。 拉不出屎来,怪马桶不好。
【歇后语第24句】:【半截身子入土】(惯)已经活了半辈子。比喻人已年老,余生无多。 也作“黄土埋了大半截”。
【歇后语第25句】:刚吃过饭,我对妈妈说我有点肚疼。妈妈说:“头疼鬼捏,肚疼屎憋。”(河南·宝丰)
【歇后语第26句】:【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个人 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也说:公家、集体。反义说:家事 再小是大事,国事再大是小事。《小说月报》(1980,2):“国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话虽不 错,可惜只是讲给我们这样的人听的。”
【歇后语第27句】:【伸出脖子挨杀】(惯)比喻坐等着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长脖子挨刀”。
【歇后语第28句】:我扫地的时候,总是不想弯腰。妈妈说:“看你的腰,直得像吃了扁担一样。”(广西·宣州)
【歇后语第29句】:这天本来没安排历史课,我就没带历史书,结果却上了历史课。回家后我对妈妈说起了这件事,妈妈说:“这下子你该懂得‘晴带雨伞,饱带路粮’的道理了吧!”(四川·涪陵)
【歇后语第30句】:【方榫头,圆榫眼】连接不上,结合不上。成语:格格不入。 语文图书:“明明是一种修辞现象,却硬要从逻辑上来解释, 无疑于方榫头,圆榫眼,只能格格难入。”
【歇后语第31句】:【鹅子石塞床脚——不稳】(歇)鹅子石:即鹅卵石,一种表面光滑的卵石。本指用鹅卵石垫床脚不稳固,转指事情不稳妥。
【歇后语第32句】:【人要帮人,人要人帮】人需要互相帮助。传记图书:“俗话 说,人要帮人,人要人帮。千万不要做个只要人帮,却不去 帮人的自私者。”
【歇后语第33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话做事没有条理,杂乱。或说:东 一斧子,西一榔头/东扎一头,西扎一头。浩然《艳阳天》: “这女人东一榔头,西一棍子,数叨起来没个完。”
【歇后语第34句】:九牛拉不转——坚决
【歇后语第35句】:【打油的钱不买醋】(谚)原指钱款专用。比喻做事应该专一。
【歇后语第36句】:【拖下水】见“拉下水”。
【歇后语第37句】:鬼作老巫婆——自作自受
【歇后语第38句】:【 背后骂皇帝/背地里骂朝廷】背后连皇帝都可骂,则背后 被人议论是免不了的。也指只能在背后骂,骂也没有用。 类似的:二十五里骂知县。申跃中《挂红灯》:“什么叫人心 不服?人心多少钱一厅?只要你大权在手,就是他背地里 骂朝廷,当面你还是大爷。”
【歇后语第39句】:火车上放电影——走着瞧
【歇后语第40句】:【关公门前耍大刀】(惯)关公:即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国大将,善使大刀。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也作关夫子门前耍大刀。关夫子:指关公。 关老爷营前耍大刀。关老爷:指关公。 关帝庙门前耍大刀。关帝庙:祭祀关公的寺庙。
【歇后语第41句】:骏马是英雄的翅膀,群众是领袖的眼睛。
【歇后语第42句】:【惟大英雄能本色】修养极高的人,能够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红楼梦》:“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歇后语第43句】:【风不吹,树不摇】释义:风要是不吹,树不会摇动。比喻事出有因。例句:马长胜说:“风不吹树不摇,说你有缺点,也不是平白无故的。”
【歇后语第44句】:【坐堂医】在我国,中药店大多称“堂”,如“同仁堂”、“乐仁堂”、“同德堂”等,“同仁堂”的药全国驰名。在药铺候诊的医生叫“坐堂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坐堂医”源于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等疫病流行,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为太守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医学,为民治病。尤其是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规戒律,坐在办公的大堂上行医,为病人诊脉开方,办公行医两不误,还常在自己的名前冠以“坐堂行医”四字。后人写诗赞颂他“官随民愿守长沙,心涵胞于千万家。兴亡盛衰同祸福,坐堂行医惠无涯。”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歇后语第45句】:【鼻子长,碍了嘴】拉不开情面,不好说话。刘澍德《桥》: “不错,他开了工钱,可是别人割地开七千,他给大家开五 千,鼻子长,碍了嘴,大家谁也不好意思争。”
【歇后语第46句】:我村的王某答应给我买本字典,可十来天过去了,还没见影子。妈妈说:“你就别信他的话,十个跟头不落地。”(江西·吉安)
【歇后语第47句】:【八字儿没有一撇】“八”字先写一撇,后写一捺。没写一 撇,也就没写一捺,什么都没有。又:以往的习俗,认为根据 人的生辰八字可以算命,或推断婚配。此语表示:尚无准 备,还不具备条件。老舍《四世同堂》:“虽说救钱先生的事 儿八字还没有一撇儿,可他总算有了指望。”
【歇后语第48句】:【狼有狼道,蛇有蛇踪】释义:各种野兽出没都有自己的道路。例句:打猎要认路:狼有狼道,蛇有蛇踪。狼走岭脊,狐走山腰,獾走沟底。
【歇后语第49句】:【父母官】古代老百姓称为民请命、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为“父母官”。它源自何处呢?源自汉代正史。《汉书·循史传》载:西汉元帝时期,南阳郡治安状况非常糟糕,盗贼猖狂,百姓逃离,田园荒芜,境内一片狼藉。一个名叫召信臣的到这里任太守,此公为政勤勉,很有计谋,首先严厉打击盗贼,稳定社会秩序,劝说人民发展生产,对游手好闲、不干农活的浪荡子弟毫不客气,像严父一样督促他们搞好农桑。因为召信臣治理有效,经济和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流离百姓纷纷回到家乡,过上了好日子,人们十分感谢这位好官,被大家称为“召父”。另据《后汉书·杜诗传》载:东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年),南阳郡新任太守杜诗也是个好官,清廉节俭,勤政为民,任期内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增收粮食,像慈母那样细心关心百姓疾苦,大家有吃有穿,日子过得很开心,被当地人尊为“杜母”。事有巧合,同是汉朝(西汉东汉),同是南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由此,人们把关心百姓疾苦,推动生产力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州县好官尊为“父母官”。从此相沿成俗,这个称呼流传下来,直到现在仍有这种称呼。当今的“父母官”够格不够格,老百姓心里有数。
【歇后语第50句】:【屁眼里栽葱——倒蒜】(歇)倒蒜:倒长着的蒜。蒜:谐“算”。指反过来算计别人的钱物。
【歇后语第51句】:【能当天上一只鸟,不做官家一房小】(谚)小:小妾,小老婆。宁愿做只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也不愿做官宦人家的小妾。指旧时官宦人家的小妾地位低下,往往备受凌辱。
【歇后语第52句】:叔叔成天大吃大喝的,就是不愿意干活。爸爸对他说:“找点活干吧,行走三分利,坐吃山也空啊!”(湖北·钟祥)
【歇后语第53句】:【话不传六耳】(谚)六耳:一人两耳,六耳是三个人。指机密的话只可你知我知,不可传到第三者的耳里。
【歇后语第54句】:【口惠而实不至】(惯)指口头上给人好处却并不兑现。
【歇后语第55句】:西瓜掉进油缸里——又圆又滑
【歇后语第56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谚)行军打仗,没有固定的阵势,就像水的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指打仗要随机应变,不能死守教条。
【歇后语第57句】:【爱人】“爱人”是夫妻间的互称,这一称谓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解放区,是平等、互爱、进步的称呼。由于它是革命的产物,至今还限于中国大陆范围内。由于称谓不同,还曾闹过笑话。某中国人去国外工作,他按照国内的习惯向自己的外国同事介绍妻子说:“这是我爱人”。结果,那些外国同事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有的还在窃窃私语。这种状况直到宴会结束,两人都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以为他在介绍“情人”,因为“爱人”的英文直译就“情人”的意思。 “爱人”最初出现在新文学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这样的描绘:“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但那时“爱人”还不是广义的对妻子和丈夫的称呼。最先使用“爱人”这一称谓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当时解放区提倡男女平等,以前类似“屋里的”、“做饭的”这些称谓带有歧视色彩;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味道,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社会反响很好。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区对配偶的新称谓“爱人”,便在全国流行开来。
【歇后语第58句】:【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谚)指为人处世要诚实,对得起活人,也对得起死人,即使死去的人活转来,也经得住死者的对质。
【歇后语第59句】:【神不知,鬼不觉】见“人不知,鬼不觉”。
【歇后语第60句】:【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释义:诸葛:指诸葛亮。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曹魏政权的掌握军权的大臣。死人吓跑了活人。形容威名大,让人听了就害怕。例句:这是北伐当年的旧官衔,就和“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一样,这旧官衔却骇走了防护团。
【歇后语第61句】:【解手】把大小便说成“解手”,这里一定有文章。据《明史》、《文献通考》等书记载,元朝末年,朝政腐败,兵燹连年,民不聊生,中原江淮一带,人们颠沛流离,饥饿死亡者十占六七,大片土地撂荒。为恢复中原经济,明初官府在山西洪洞广济寺设局驻员,征召当地居民,迁徙至冀、鲁、豫、苏、皖、北京一带。广济寺有一棵大槐树,隐蔽数亩,移民行前纷纷指树为记,含泪告别故乡。迁民是强制性的,人们故土难离,用各种方法进行反抗,官兵怕人们半路上逃跑,就把他们双手捆起来,几十个人连在一条绳子上,一人要动,牵动全体。这样,无论是白天行路还是晚上睡觉,如果有人要大小便,就得恳求解差把绳子解开。起初,话说的比较完整:“请大人把我的手解开,我要大(小)便。”后来逐渐简化,先是说“给我解手”,最后干脆只说“解手”,解差也心领神会,彼此配合默契。到了新的住地,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但“解手”的事在人们头脑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由于说顺了口,甚至比“拉屎、撒尿”好听一些,所以“解手”一词就成了人们大、小便的代用词了。
【歇后语第62句】:【喝了蜜——嘴甜】(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甜:本指味道甜美,转指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指人嘴上说得动听。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63句】:农贸市场上的烂冬瓜——随行就市
【歇后语第64句】:我真羡慕姐姐那高挑挑的个子,就天天锻炼。爸爸却给我泼冷水:“你是天生的矮身材,再练也不行,黄鳝哪能扯得跟蛇一样长呢?”妈妈说:“别听他瞎说。”(四川·蓬溪)
【歇后语第65句】:【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是流行很广、影响很深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学习优秀就应该当官”,是一种典型的“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严重错误。那么,“学而优则仕”源自哪里,又怎样正确理解它呢?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有人常常把它当成孔子的话,其实这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论。按《辞海》的解释,“优”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充足、富裕”;“仕”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通“事”。如果按此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充足的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尚有富裕时间,应该做事。”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义就是“知行合一”,即“实践与认识相统一”,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处理好工学矛盾”是相似的。南宋大儒朱熹就持这种观点。他在《论语集注》中说:“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显然,朱熹也把“学而优”解释为“学有余力”,并认为“仕”与“学”同等重要。对此,北京大学一教授解释说,“学”是理论总结,“仕”是运用理论到实践。“学”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学”的广度。《论语集注》是南宋以来官方认定的权威版本,它的解释无疑是最正确的。
【歇后语第66句】:【说溜了嘴】(惯)指不加思考顺嘴就说出来了。
【歇后语第67句】:【 身在蕾营心在汉】关云长在曹操营中时,心里总想回到 刘备那儿去。借指表面上为一方工作,实际上为另一方着 想。古华《浮屠岭》:“富滩虽说是你娘家,可你身在曹营心 在汉!这三国里的话你懂不懂?”
【歇后语第68句】:【挑水寻错了码头】(惯)比喻找错了地方。
【歇后语第69句】:【脚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脚上的泡——自己走出来的。 脚上的茧子——自个儿走的。
【歇后语第70句】:笋子变竹——节节空
【歇后语第71句】:单筷难夹菜,独翅难飞天。
【歇后语第72句】:【哑巴见面——没说的】(歇)指无话可说或不说话。也用来称赞人或事物完美,没什么可指责、挑剔的。
【歇后语第73句】:鸡蛋里孵不出小鸡——坏蛋
【歇后语第74句】:【杀人不见血】不留痕迹,暗地里害人。明代《醒世恒言》: “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 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歇后语第75句】:【杀人不眨眼形】容心狠手毒,残忍。明代《水浒》:“他是 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你如何能够得他回心转意?”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做事要承担责任。清代《负曝闲 谈》:“该不是这样说的,凡事总要有个过场。自古道:杀人 偿命,欠债还钱。你难道连这两句都忘记了么?”
【歇后语第76句】:我要带几本字典去上学。爸爸说:“老虎一个能拦路,老鼠一窝喂了猫。带那么多干啥?”(四川·彭州)
【歇后语第77句】:【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释义:做事留下一些情面,以便后来见面日寸好交往。例句:有的人就是世故:“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不肯抓破脸,不愿说。
【歇后语第78句】:半空云里伸出个巴掌——高手
【歇后语第79句】:【母猪不大,牌子不小】(惯)讽刺人本事不大,派头却不小。
【歇后语第80句】:【一棵草有一颗露水珠子】释义:比喻一件困难的事,总会有它的解决办法。例句:何老板总会和你想法子的。一棵草有一颗露水珠子,天下有多少人生在天底下会干死了?总有办法,总有办法。
【歇后语第81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释义:旧时用葫芦装药。比喻弄不清真相。例句:王工作员虽然也来过几次,可惜人年轻,识不透人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见人家表格细致,训练忙碌,反以为人家工作认真,大大称赞。
【歇后语第82句】:【习惯成自然】(谚)指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样,自自然然,没有任何勉强的成分。
【歇后语第83句】:我们班上有的同学,遇到稍难一点的题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张老师耐心地说:“身怕不动,脑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河南·长葛)
【歇后语第84句】:荷叶包粽子一宽大有余
【歇后语第85句】:【傍生不如傍熟】(谚)傍:依靠。 指人到窘困时,向生人求助,不如向故旧投靠有希望。
【歇后语第86句】:梦里做皇上——快活不多久
【歇后语第87句】:行船靠舵,赶车靠鞭。
【歇后语第88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事尽主观努力,成不成还要看客 观条件。茅盾《子夜》:“我们那五百万算来还可以赚进十二 三万,不过剩下的约五百万就没有把握。谋事在人,成事在 天。”
【歇后语第89句】:决了堤的洪水——横冲直撞
【歇后语第90句】:【端人家的饭碗】释义:指给人家干活,吃人家饭。例句:这不,紧赶慢赶,一看你已早到,我咋能不急,端人家的饭碗呀。
【歇后语第91句】:【墙头草,风吹两边倒】释义:比喻立场不稳,哪边势力强就倒向哪边。“两边倒”又作“两面倒”。例句:还有肖闻喜,这个同志在正确路线下表现不错,可是错误路线一来就晕头转向了,说明他软弱,脚跟不稳,“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歇后语第92句】:小车不拉——推(忒)好;推行
【歇后语第93句】:便桶底渗出水来——下流
【歇后语第94句】:蜗牛爬树——想高升
【歇后语第95句】:【手长衣袖短】(惯)衣服袖子遮不住手臂。形容生活贫困。也指能力达不到。 也作“手长衫袖短”。
【歇后语第96句】:【老头吃糖——越扯越长】(歇)糖:指麦芽糖,能拉长。扯:本指拉,转指漫无边际地闲谈。形容说话漫无边际,越说越多,没完没了。
【歇后语第97句】:【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歇)美人灯儿:旧时有钱人家小姐等用的灯笼,外观小巧精致。本指美人灯禁不住风吹,转以形容身体弱不禁风。
【歇后语第98句】:垃圾堆里的画——废画(话)
【歇后语第99句】:【骑驴的不知赶脚苦】谓体会不到别人的困难。类似的:坐 轿的不知抬轿苦。浩然《山水情》:“他一直在倒霉!你是骑 驴的不知道赶脚的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