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流行俗语,点击率超高!

【谚语俗语第1句】:【 文来文对,武来武挡】做好文武两种准备,应付挑衅。明 代《水浒》:“不怕!随他怎么奈何我,文来文对,武来武对!”

【谚语俗语第2句】:【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谚)能逃脱的,就不算是灾祸;真的灾祸是无法逃脱的。旧指灾祸是命中注定而无法逃脱的。 也作“是祸躲不脱,躲脱不是祸”。

【谚语俗语第3句】:【正经】“正经”现多指严肃认真,端庄正派,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如说某某是一个正经人,就是评价他为人正派;或者说某某不正经,就是评价他道德品质有问题。然而,“正经”一词最初与人的品质不沾边,而是另有来历。 “正经”一词,起源于唐代,是唐代中央官学的教学内容。唐代教育发达,有官学和私学两大体系。各类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将所学的儒家经书分门别类,设立不同专业来研修,产生了“正经”与“旁经”的区别。正经分三类共九种,旁经则分为两种。这里所谓正经,指主体课程。研修正经又可细分为三种情况:《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学制为三年;《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学制二年;《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则被称为小经,学制一年半。与正经相对的旁经,分为《孝经》和《论语》两种,学制为一年。 “正经”本是一个教育制度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义发生了演变、扩展,成为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评价。 “正”字计票法在我国现在还保留着投票、唱票、计票的选举办法,计票人总是用“正”字来计票数。“正”字计票法简便易行,充分利用了汉字“正”字的特点,横平竖直不交叉,可渭是一大发明。 “正”字计票法源于上海旧戏院统计观众人数的方法。那时的戏院都称为茶园,如上海有丹桂园、天仙园等。这种戏院,舞台是方形的,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为包厢,大多是达官贵人预包下的;楼下为正厅,设八仙桌,可品茶饮酒;后座是长凳排列的,票价最低廉。楼上楼下都有大木牌,牌上写满行行“正”字。因为当时旧戏院无戏票,是由一些“案目”(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员)站在戏院门口招揽观众,领他们入座。每领来五人,司事就在木牌上写一个“正”字,并注明某案目的名字。这样记数十分简便,账也算得清楚,也能够统计出进园看戏的总人数。后来戏票出现后,就不再用这种办法了。没想到这种办法被移植到统计选票上来了。

【谚语俗语第4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惯)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到深水池边。比喻盲目行动,乱闯乱撞,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谚语俗语第5句】:飞机上吹大号——高调

【谚语俗语第6句】:【耍死狗】(惯)指使用无赖手段,放刁、撒泼,故意捣乱。 也作耍无赖。 耍赖皮。

【谚语俗语第7句】:眉毛上失火——红眼

【谚语俗语第8句】:【耗子洞里打架——窝里反】(歇)比喻内部闹矛盾或自相残杀。 也作耗子咬耗子——窝里反。 耗子动刀——窝里反。

【谚语俗语第9句】:六月里的蛤蜊——死不开口

【谚语俗语第10句】:小鸡下蛋——憋红了脸

【谚语俗语第11句】:【有锤就敲,有炮就放】释义:形容人性情急躁,心直口快,有啥说啥。例句:不能因为自己出于一片好心,自以为看法正确,就可以不看对象,不顾场合,不讲方式,有锤就敲,有炮就放。

【谚语俗语第12句】:【 做一世和尚,吃坏了一餐狗肉】一直很谨慎,偶然失足,使 以往的努力白费了,实在不值得。成语:前功尽弃。罗旋 《南国烽烟》:“这是我家男人,认罪来了!这个人做一世和 尚,吃坏了一餐狗肉,你就多开导他吧!”

【谚语俗语第13句】:【豆腐掉到灰窝里——吹不得,打不得】(歇)形容事情难办,轻不得,重不得。 也作豆腐掉在灰窝——吹掸不得。 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谚语俗语第14句】:【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学好不容易,学坏很容易。类似的: 学坏容易学好难。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治得了病治不 了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我是 无力让你们人人修成正果的。”

【谚语俗语第15句】:【杀人倒落两把血】(惯)杀了人留下两手的血。比喻出了力,没得到好处,却惹来了是非和麻烦。 也作杀人赚了两手血。 杀人白落两手血。 杀人不成闹两把血。

【谚语俗语第16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多大功夫,就会获得多大成果。 海外赵淑侠《当我们年轻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谚语俗语第17句】:【金女银男,不如生铁老伴】(谚)值金值银的儿女,也比不上生铁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贵在有老伴彼此体贴照料。

【谚语俗语第18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骄人】(谚)求人的人常有一种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总有一种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帮忙和答应帮别人忙,心态迥然不同。

【谚语俗语第19句】:【槐花黄,举子忙】(谚)槐花黄:槐花在农历七月开放。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读书人。指农历七月正是举子忙于应试的时节。

【谚语俗语第20句】:【鸡蛋磕在石头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东西上。比喻以弱对硬,即使失败了,也要叫对方受些损失。

【谚语俗语第21句】:【多个香炉多个鬼】(谚)比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或支出。

【谚语俗语第22句】:【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由别人代为说出心中所想。清 代《儿女英雄传》:“直挨到这个分际,还是绕了这半天弯儿, 借你口中言,传我心腹事,话挤话,两下里对挤,才把句话挤 出来!”

【谚语俗语第23句】:【光腚拉磨——转圈丢人】(歇)腚:屁股。指到处丢人现眼。常含讥讽或责骂意味。 也作“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地丢人”。

【谚语俗语第24句】:【眼睛一眨,母鸡变鸭】变化迅速,一时弄不明白原因。戴 厚英《人啊人》:“眼睛一眨,母鸡变鸭。他的问题变成了我 的问题。”

【谚语俗语第25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显的敌人容易对付,暗藏的敌人 和阴谋诡计难以防备。王蒙《活动变人形》:“明枪易躲,暗 箭难防。不怕黄鼬吃鸡,就怕黄鼬给鸡拜年。”

【谚语俗语第26句】:在班上举行的“小巧手”自助餐比赛中,小明打的烧饼以色香味俱全获一等奖。他自豪地介绍经验:“近山识鸟意,近水识鱼性,因为我爸妈是打烧饼的。”(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27句】:家雀子过海——没有落脚点

【谚语俗语第28句】:【过河丢拐棍,病好打太医】(惯)太医:皇家的医生。比喻事成之后便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谚语俗语第29句】:我正玩得带劲,妈妈却一连几次催我去写作业。我没有理会妈妈,继续玩儿。妈妈生气了,大声喝道:“你不要‘老虎不发怒,就把老虎当山猫’。”(安徽·巢湖)

【谚语俗语第30句】:星期天,邻院的小东在街门口面对一群小朋友指手画脚地讲着“孙悟空喝十八碗酒以后上山打老虎”的动人场面。正好路过此地的成伯伯听了,哈哈一笑,指着小东说:“你驴嘴对那猪头上,骗着一群小和尚。”在场的孩子们都乐了。(河南·济源)

【谚语俗语第31句】:【百病可治,相思难医】(谚)相思:专指男女爱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种各样的病都可治疗,惟有相思病无药医治。

【谚语俗语第32句】:【知恩不报,非为人也】(谚)指只有知恩图报,才算是有良心讲道义的人。 也作“知恩不报恩,枉为世上人”。

【谚语俗语第33句】:石沉大海——无影无踪;杳无音信;有去无回

【谚语俗语第34句】:【军礼】“军礼”即军人的礼节气,通常包括举手礼、注目礼、举枪礼等。军礼潇洒英姿,整齐划一,甚是好看。军礼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当年,英国海军在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凯旋的将士们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在大会上,女王亲自为有功将士颁发奖章。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规定参加授奖将士不得平视女王,要用手背遮住眼部。这个动作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

【谚语俗语第35句】:属刨花的——点火就着

【谚语俗语第36句】:妈妈要吃萝卜,我也嚷着要吃。爸爸笑着说:“你真是人家拉屎,你屁股眼儿痛。”(河北·唐山)

【谚语俗语第37句】:【肚大如柳斗,神仙难下手】(谚)肚大:大肚子病,即臌(gu)症。柳斗:用柳条编织成的提斗。指臌症是不治之症。

【谚语俗语第38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谚)三年不上亲戚朋友处走动,该当是关系亲密的,也会疏远起来。指亲友之间,贵在经常联系,增进情谊。

【谚语俗语第39句】:【耗子给猫捋胡子——溜须不顾命】(歇)溜须:本指捋胡须,转指溜须拍马。指冒险谄媚奉承人。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耗子给猫捋胡子——舍命溜须”。

【谚语俗语第40句】:弟弟学习不认真,经常完不成作业,老师教育他说:“笔杆几克重,无志拿不动。你呀,要知道成功在于勤奋。”(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41句】:【左撇子改不了】吃饭左手用筷子,一经养成习惯,则难用 右手。借指不容易改变。左,又指极左思想。电视剧:“有 些人就是左撇子改不了,情况变了,也还是老一套。”

【谚语俗语第42句】:【疤瘌眼儿照镜子——自找难看】(歇)疤瘌眼儿:指眼皮上有疤的人。指人自找难堪,或自讨没趣。

【谚语俗语第43句】:【江河不满漏卮】见“沧海不能实漏卮”。

【谚语俗语第44句】:【挨闷棍】(惯)闷棍: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狠狠打出的一棍。比喻突然遭到沉重打击。 也作“挨闷棒”。

【谚语俗语第45句】:【人未伤心不得死,花残叶落是根枯】(谚)指人如果没伤害到心脏,还不至于死去,就像花根未枯,花瓣花叶不会凋落一样。

【谚语俗语第46句】:弟弟对做好的饭菜很挑剔,这不吃那不要的,当过老红军的爷爷生气地说:“想当年我们是渴饮雪,饥吞毡。现如今你们是冬有棉、夏穿单,菜有油、饭有肉,出门不用走、回家电视看,就这还把饭菜嫌。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47句】:表妹是姑妈家的独生女儿,被视为掌上明珠。她在我家住了几天,特别淘气,全家人都得事事让着她。奶奶也无奈地说:“人家是十亩地里的一棵苗,挨着锄头不敢刨啊!”(山西·壶关)

【谚语俗语第48句】:【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谚)见到怪异的现象,不觉得它怪异,这怪异就会自己消失。指怪异现象的产生,往往由于人认识上的错觉,一旦恢复正常,怪异便不复存在。 也作“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谚语俗语第49句】:【十六两】把重量单位一斤由十六两改为十两是1959年的事,改了之后,老百姓仍旧沿用若干年。而一斤等于十六两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两千多年。古代人为什么把一斤定为十六两,民间有一种说法,既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又有一定根据和理由,且能自圆其说。民间传说一斤中每一两都是一颗星,十六两就是十六颗星,包括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卖东西的人在称重量时,不短斤少两,讲究诚信,就会得足星,尤其是得到福、禄、寿三星。如果心地不良,克扣重量,就会损星。克扣一两就会减福,克扣二两就会损禄,克扣三两就会折寿。所以商家应该诚信,否则会受到上天的谴责或遭受不祥的事情。这显然是一种附会,用这种说法使不良商贩有所收敛。但古代的秤确实和北斗七星是有联系的。古时候人们把北斗七星的第四星和第五星分别称为“天权星”和“玉衡星”,前四星像一个斗,后三星像一个柄,斗和柄相互依托,保持平衡。所以,古人就把秤杆叫做“衡”,把秤砣叫做“权”,把表示重量.的若干等分叫做“星”,如“定盘星”。所以,无论经商也好,从政也好,都要敬畏手中的权力,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有句台词:天底下有一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

【谚语俗语第50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谚)指脚受寒了,就会伤及心脏;同样道理,人民对执政者的怨怒,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谚语俗语第51句】:【胡床】的使用始于两汉。《太平御览·风俗通》载:“灵帝好胡床。”裴注《三国志》引《曹瞒传》云:“公将过河,前队适过,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来,民间已不少见。李白的《寄上吴王三首》提到“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杜甫的《树间》诗云:“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咏兴》诗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由此佐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谚语俗语第52句】:【小孩儿口没遮拦】(谚)指小孩子的嘴巴无禁无忌,想到就说,不懂人情世故,也不计说话后果。

【谚语俗语第53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个医】(谚)郎中:中医医生。指医生的妻子经常见识医生治病用药,自然就懂得些药性和医理。也泛指长期经见事物,就会熟悉懂行。

【谚语俗语第54句】: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谚语俗语第55句】:大路朝天——各人一边

【谚语俗语第56句】:树木就怕软藤缠,身体就怕不锻炼。

【谚语俗语第57句】:【读书人怕赶考,庄户人怕薅草】(谚)赶考:科举时代,读书人前往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薅(h。)草:弯下腰拔草。指读书人怕的是赶考,庄稼汉怕的是薅草。泛指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最头疼的事。

【谚语俗语第58句】:【拿钱往水里打漂漂】(惯)比喻白糟蹋钱。

【谚语俗语第59句】:河边没青草——不要多嘴驴

【谚语俗语第60句】:【当地不当路,买地不买河】(谚)当(dang):典卖。卖地时不能连路一起卖掉,买地时不能连河一起买回。指凡事都有个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

【谚语俗语第61句】:【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歇)曹操:东汉末期魏王,善于权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足智多谋。指曹操和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聪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谚语俗语第62句】:头顶磨盘——不知轻重

【谚语俗语第63句】:【活到老,学到老】(谚)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活到什么时候,就要学习到什么时候。指学习没有止境。

【谚语俗语第64句】:耕地里背口袋——有种

【谚语俗语第65句】:【脑瓜子有转轴】(惯)比喻人见风转舵,善于跟着情势转变立场、态度。

【谚语俗语第66句】:鹅蛋换鸭蛋——不上算;不合算

【谚语俗语第67句】:【人生地不熟】(惯)指到了一个新地方,对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谚语俗语第68句】:爸爸到邻居家借东西,去了很久才回来。妈妈埋怨他说:“你啊,是去个勾勾,来个弯弯。”(四川·忠县)

【谚语俗语第69句】:【茅石板上打滚——寻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脚踏的石板。屎:谐“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谚语俗语第70句】:这天上午,我把自己写的一幅很好的毛笔字拿给爸爸看,爸爸说:“学得多,知识增多;写得多,笔下生花。”(安徽·长丰)

【谚语俗语第71句】:【狗改不了吃屎】(谚)狗生来就吃惯了人的粪便,这是改变不了的。 比喻坏人总要做坏事,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他为非作恶的本性。

【谚语俗语第72句】:【得意夫妻欣永守,负心朋友怕重逢】(谚)指相亲相爱的夫妻,终生相守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忘情负义的朋友,最怕的是再相见时会尴尬难堪。

【谚语俗语第73句】:大河里的水旋涡——迟早要随大流

【谚语俗语第74句】:【抓住旋风就是鬼】(惯)旋风:呈螺旋状运动的疾风。比喻认假为真,搞错了对象。

【谚语俗语第75句】:【惹虱子头上挠】(惯)比喻自找麻烦。

【谚语俗语第76句】:过了白露的庄稼——天不如一天

【谚语俗语第77句】:【跌倒油瓶不扶】连不费力的小事都不愿意做,谓什么都 不管。刘绍棠《蒲柳人家》:“她本来长着一双巧手,却吃馋 了,呆懒了;平日横草不动,竖柴不拿,油瓶子倒了也不扶。”

【谚语俗语第78句】:华佗当医生——名副其实

【谚语俗语第79句】:李大叔在院中责备女儿,正好被刚过门的儿媳妇听见了。儿媳妇误以为是说她的,一赌气骑着车子回了娘家。李大叔说:“这真是打马骡子惊啊!”(山西·屯留)

【谚语俗语第80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谚语俗语第81句】:【分一杯蓝】(惯)比喻分得一份好处。

【谚语俗语第82句】:长尾巴的蝎子——满肚子毒水

【谚语俗语第83句】:【 打破闷葫芦】葫芦不破,不知道内容,谓揭穿秘密。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他这样的才气,这样的阅历,一定会打 破这个闷葫芦吧!”

【谚语俗语第84句】:【千里姻缘一线牵】释义:旧谓月下老人能将远隔千里的有缘男女用红线连起来,结为夫妻。例句:“我的儿,你们女孩儿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哪怕隔着海呢,若有姻缘的,终究有机会作成夫妇。”

【谚语俗语第85句】:【又想吃鱼,又怕沾腥】(惯)比喻既想得利,又怕沾上坏名声。 也作又吃鱼儿又嫌腥。 又想吃鱼,又怕腥气。

【谚语俗语第86句】: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谚语俗语第87句】:暖水瓶的塞子——堵气(赌气)

【谚语俗语第88句】:我家邻居爱小偷小摸,啥便宜都想占,可仍是穷得揭不开锅。而我家呢,爷爷常常招待各方客人,但生活还过得蛮可以。我问爷爷这是什么道理,爷爷说:“这就叫做贼不富,待客不穷。”(甘肃·临泽)

【谚语俗语第89句】:我有好吃和不太爱洗澡的毛病。妈妈说:“修吃不修身,虱婆叮项颈。”(湖南·城步)

【谚语俗语第90句】:【竹叶青】竹叶青酒享誉中外,难道它的名字与竹子有关?竹叶青与汾酒同一产地,它以汾酒为原料,另以冰糖、白糖、竹叶、陈皮等十二种中药材为辅料,酒味美甘润。传说山西酒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酒会,请众人品尝各种新酒,以便排列名次。这年,酒会又要开了,一家酒坊老板让两个伙计抬上一坛新酒先去,说自己随后就到。这两个伙计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片竹林,便进去歇凉。由于口渴难忍,便偷偷开坛将酒喝了一半才继续往前抬。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因此,他们走到另一片竹林,见石根下有一湾小时,便用水把酒坛灌满。出乎意料,在酒会上,大家倾述林都说是好酒,评比结果,名列第一。酒坊老板发现此酒比自己酿造的酒好得多,便追问那两个伙计,伙计说了实话。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酿酒的好水,便在那里开了口井,将酒坊迁过来。从此,便酿出一种绿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叶,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叶青”了。

【谚语俗语第91句】:【英雄出于少年】(谚)英雄好汉往往出自青年中。指年轻人血气方刚,敢作敢为,最有活力创造英雄业绩。。 也作“英雄出于少壮”。

【谚语俗语第92句】:【当家人,恶水缸】(谚)恶水缸:盛污水的缸子。掌管家事的人就像个盛污水的缸子,无论什么脏污都有可能往里倾倒。指当家人往往受累又受怨,只有默默承受。

【谚语俗语第93句】:徐霞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她撅着嘴直埋怨老师的水平差。妈妈在一旁不愿意了:“你可真是人穷怪屋基,饭生怪筲箕(淘米洗菜用的器具),房子漏怪椽子稀,怎么就不说自己没努力呀!”(甘肃·东乡)

【谚语俗语第94句】:【苦瓜虽苦其一藤,兄弟虽呆只一心】释义:比喻兄弟之间关系亲密,一条心。例句:十绝哥见硬的已不行,声音放温和说:“苦瓜虽苦其一藤,兄弟虽呆只一心。手指总是往里屈的。我认了这账,就要负责,几天内一定付清。你就说过几天来借。”

【谚语俗语第95句】:【一条线儿拴俩蚂蚱——飞不了我,迸不了你】(歇)迸:同“蹦”,跳。比喻对方与自己命运紧紧相连,谁也离不开谁,出了事谁也跑不了。 也作一根绳拴俩蚂蚱——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 一根绳上拴两个蚂蚱——跑不了我,也少不了你。 一条绳拴着俩蚂蚱——谁也跑不了。

【谚语俗语第96句】:【水难量,人难料】释义:不能根据人的外表评定人,对人低估。例句:常言说得好,水难量,人难料;你们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个没啥志气的人。可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当得上先知先觉,料事如神。

【谚语俗语第97句】:【拔草去寻蛇】释义:比喻存心寻找差错。例句:思量拔草去寻蛇,这回却没蛇儿弄。平常家里没风波,总有良平也无用。

【谚语俗语第98句】:【守着井喝不到水】(惯)比喻有现成的东西却没有办法享用。

【谚语俗语第99句】:大姑娘生头胎——开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16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