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句句经典走心!
【歇后语第1句】:【墙上的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层,掉了一层可以再涂一层,旧时歧视妇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个又再娶一个。
【歇后语第2句】:人头上长疥疮——毛病
【歇后语第3句】:早晨,我看爸爸放在桌上的手表不走了,想给它上上劲,没想到,一使劲儿把表把拽掉了。奶奶说:“不让你动你偏动,这不,冷手抓热馒头——粘了吧。”(黑龙江·哈尔滨)
【歇后语第4句】:【男儿膝下有黄金】黄金贵重,男子汉不应该轻易下跪屈 服。刘云若《小扬州志》:“知道除了再作进一步赔礼更无别 法,便也顾不得男儿膝下有黄金,双膝一屈跪在她面前。”
【歇后语第5句】:妈妈在看见哥哥吃了饭就躺床上睡觉后说:“饭后百步走,寿过九十九;睡觉不蒙首,健康又长寿。”(河南·偃师)
【歇后语第6句】:【瞎子背瘸子】(惯)比喻各有不足的双方分别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配合做成事情。
【歇后语第7句】:【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谓没有止境,多指还有更强者。台 湾琼瑶《人在天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再是在 中学里参加学校的比赛,我们要睁开眼睛来看别人,更看自 己,越看就越可怕。”
【歇后语第8句】:【好花自有人采采】睬谐音,指好人自有人理睬,自然会 受到欢迎。《小说月报》(1982,2):“是稀泥抹不上墙,是好 花自有人采。五年以后再看吧,看俺留在大李庄不?”
【歇后语第9句】:【儿要自养,谷要自种】释义:借指要自己靠自己。例句:“旁人咱不管,咱只管咱个人。‘儿要自养,谷要自种。’我的主意我会拿,完了。”
【歇后语第10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谚)疾病往往是由于饮食无节制、不卫生引起的,灾祸往往是由于出口伤人或泄漏机密引起的。指人必须节食慎言,以免生病惹祸。
【歇后语第11句】:茶杯里放块糖——寿命不长
【歇后语第12句】:城隍爷的马——骑不得;样子货
【歇后语第13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释义:不经历某种事情,就不能增长某方面的知识。说明实践能使人增长知识。例句:“小蹄子,你走罢!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质问着我了!”
【歇后语第14句】:【鸡毛炒鸭蛋——各自打散】(歇)本指鸡毛和鸭蛋炒不成一块儿,转喻人彼此无法凑合,还是散伙为好。
【歇后语第15句】:【受熬煎】(惯)指倍受折磨。 也作“受煎熬”。
【歇后语第16句】:老母猪吃碗渣——满嘴是瓷(词)
【歇后语第17句】:说书人的功夫——耍嘴皮子
【歇后语第18句】:【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指说话不能改口,做事无法挽 回。成语:覆水难收。巴金《寒夜》:“我要是你,我就登报跟 她离婚,横竖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
【歇后语第19句】:星期三下午,李洋他妈无精打采地从医院回来——听说李洋他爸得了不治之症。邻居王奶奶说:“天哪,这真是越咸越吃盐,越热越加棉。这么大的打击,她难扛啊!”(河南·焦作)
【歇后语第20句】:耳朵上挂板子——打听打听
【歇后语第21句】:【瞌睡给了个枕头】(惯)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也作“正瞌睡,来了个枕头”。
【歇后语第22句】:布机上的棉线——干头万绪
【歇后语第23句】:【打幌子】(惯)幌子:店铺门外面表明所卖商品的标志。1比喻某种迹象显露在外面。2比喻打着某种旗号,暗中却做着另外的事情。
【歇后语第24句】:【求佛求一尊】看准了能起作用的人,集中力量求一个就 行。乱求人,反而效果不好。张恨水《金粉世家》:“求佛求 一尊,你这样子,还是请七爷多帮忙吧。”
【歇后语第25句】:【只有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谚)比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权有钱时,阿谀奉承者多;贫穷困境中,伸出援助之手者少。 也作“只有锦上添花,谁来雪中送炭”。
【歇后语第26句】:香火棍搭桥——难过
【歇后语第27句】:【 珍珠陪着绿豆卖】谓降低身价。陪,也说:掺。周立波 《暴风骤雨》:“那一帮子人都是些啥玩意儿呀?杨主任他也 跟他们混在一堆,珍珠掺着绿豆卖,一样价钱也抱屈,慢说 还压在他们底下。”
【歇后语第28句】:懒老婆上鸡窝——奔(笨)蛋
【歇后语第29句】:公鸡害嗓子——不能啼(提)了
【歇后语第30句】:染坊里拜师傅——好色之徒
【歇后语第31句】:【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谚)人种地肯实实在在出力,土地自然就会多产粮,让人吃饱饭。指种地要勤劳,就能获得丰收。
【歇后语第32句】:【下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见“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
【歇后语第33句】:【武大郎开店】武大郎是《水浒》中的人物,他个子矮。借 指高个子进不了店。意为不准别人超过自己,或不用比自 己强的人。《短暂的春秋》:“有人不欢迎我重新站出来呀, 他们很有点武大郎开店的味道,直怕别人冲击了他们。”
【歇后语第34句】:鸭子下水——呱呱叫;嘴上前;各奔前程
【歇后语第35句】:【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谚)指重然诺、讲信用的人,一言出口,必定实行,绝不中途反悔,就像快马上道,只需一鞭便不再停蹄一样。
【歇后语第36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谚)安傅:附着在哪里。指毛是附着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无从附着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便无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将焉附”。
【歇后语第37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戏曲中角色有不同的脸谱,红 脸多为武将,性格强硬,白脸多为文官,性格奸诈。借指分 别采取软硬两种手段。姚雪垠《李自成》:“张守业和张守 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说好说歹,最后决定叫大家拿 一千两银子和五十石粮食,粗细对半,另外拿出来五十两银 子给张守敬作为酬劳。”
【歇后语第38句】:【出恭】“出恭”是人厕的雅称。“恭”是尊敬之意,这么一个高雅的词儿怎么会和入厕扯在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科举考试说起。明代科举考试的考场,设有“出恭人敬”牌,以防止士子擅离座位,有事经批准,领“出恭入敬”牌后方可出入。同时考试时间颇长,人总会有三急要出出人人,凡出去方便者,也要申领“出恭入敬”牌,托于胸前,按指定地点去解决,迅速交牌回位。此牌写得清楚,要出入恭敬,意思是轻去轻回,不得喧哗,保持试场安静,以防影响他人考试。因考生上厕所时必须领此牌,故后世习称大小便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连放屁也称“虚恭”,可见读书人真能整词。
【歇后语第39句】:【老和尚的木鱼儿——天生挨揍的货】(歇)木鱼儿:僧尼念经或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镂空制成。货:本指货物、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没有出息,生来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责骂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鱼儿——挨敲打的木头疙瘩。 老和尚的木鱼儿——该着挨敲。
【歇后语第40句】:【大风刮不了多日,亲人恼不了多时】(谚)就像狂风刮来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样,亲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只是暂时的。指亲人之间怨嫌最容易开解。
【歇后语第41句】:城墙上的草——风吹两边倒
【歇后语第42句】:他光指使别人干活,自己却不动手。叔叔说他是“猪八戒犁地,光仗嘴拱”。(河南·民权)
【歇后语第43句】:【打窝里炮】(惯)比喻内讧,自己人发生冲突和争斗。
【歇后语第44句】:【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谚)指希望中的多数,不如实际据有的少数。 也作“树上十鸟,不如手握一只”。
【歇后语第45句】:【有眼不识泰山】此语比喻有眼不认识重要人物。这一俗语,源起两处。一是来自传说故事。“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不是指山东的那座泰山。关于它的来历,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有个名叫泰山的人,曾是古代著名大木匠鲁班的徒弟。因他总爱别出心裁,惹恼了师傅,终被逐出了“班门”。事过一年多,鲁班无意中在集市上看到一种精巧的家具,赞叹不绝。一打听,方知这家具原是被他逐出的泰山所制。为此,鲁班自愧不如,慨然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在泰山一带的民间。二是来自文献。在文献记载中,“泰山”不是人名,而是山名,就是五岳之尊的泰山。《诗经》有“泰山岩岩,鲁邦其赡”之诗句,何止鲁邦,它是华夏民族“高山仰止”之泰山。然而,“有眼不识泰山”则源自西晋的刘伶,他在《酒德颂》中有云:“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歇后语第46句】:【船大好压浪】指大了显得稳当。《北京日报》(1986,【歇后语第1句】: 24):“中国十亿人,是艘大船,不如船小好调头,所以改革是 害不得急性病的。但是还有一条,是船大好压浪,这一年的 事实就证明了这点。几股不正之风,几排横里来的浪,是不 容易摇动这条大船朝着改革方向开进的。”
【歇后语第47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谚)指妇女的潜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妇女同样能做到。
【歇后语第48句】:【在小算盘上打】见“打小算盘”。
【歇后语第49句】:【靠大树草不沾霜】见“大树之下,草不沾霜”。
【歇后语第50句】:【掌刀把子】(惯)比喻掌握权力。
【歇后语第51句】:【一手托两家】(惯)比喻同时为当事双方办事,一次解决两家的问题。
【歇后语第52句】:乌鸦当向导——把人带到死尸堆
【歇后语第53句】:【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歇后语第54句】:大口碗配个小盖子——合不拢;合不到一块
【歇后语第55句】:【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谚)1指浇花要浇到根上,枝叶才会茂盛,花朵才会鲜艳;教人要重在思想教育,思想开通学习才会自觉。 也作“教人教心,浇花浇根”。
【歇后语第56句】:【 修了庙,老了和尚】事情进展太慢,等不及。和尚,也说: 神、鬼。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什么理想呀,幻想 呀,那些全都不实在。等庙子修起,鬼都老了。”
【歇后语第57句】:【癞蛤蟆爬香炉——碰一鼻子灰】(歇)灰:本指炉灰,转指晦气。比喻遭到斥责、拒绝或冷遇,落得没趣。
【歇后语第58句】:【打死阎王,吓煞小鬼】(谚)阎王:迷信传说中阴曹地府掌管生死簿的主子。指只要打死了阎王,自然就镇住了小鬼。比喻镇压住头领,依附的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歇后语第59句】:【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勇于克服困难,不争名利。浩 然《艳阳天》:“不论从年纪、经验上说,都是您呀!见困难就 上,有主意就出,遇责任就负,这才是真正爱集体的好社 员。”
【歇后语第60句】:【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谚)人能预知未来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机遇,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指预知未来最是难能可贵。
【歇后语第61句】:【当家三年狗也嫌】(谚)当家的时间长了,连家中的狗都会嫌弃。指当家人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有意见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众对领头人总少不了有意见。 也作“当家三年,猫狗都嫌”。
【歇后语第62句】:【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释义:木锨:扬场时用来铲粮食的木制工具,样子像铁锨。比喻更重要的人或事还在后面,没有出现。例句:周任民看火候不到,坐在陈二僧一边,浇开了油,说:“这才算开了个头儿,告诉你吧,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哪!”
【歇后语第63句】:【新安茅厕香三天】(谚)茅厕:茅房,厕所。新砌好的茅房总能保持三天没臭味。比喻素质差的人或事物,开头还好,往后就一天不如一天。 也作新开茅厕三天香。 新砌茅厕三天新。
【歇后语第64句】:鼻孔里长瘤子——气不顺
【歇后语第65句】:这天的饭好香啊!我把碗盛得满满的,边走边撒,差点烫伤了手。妈妈看见了急忙接过碗,没好气地说:“茶七饭八,盛满肯撒。”(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66句】:【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歇)幡(fan):一种垂直悬挂的窄长旗子。本指照射远处,不照射近处;转指照顾关系疏远的人,不照顾关系亲近的人。
【歇后语第67句】:【官差吏差,来人不差】(谚)差:差错,错误。不论官吏有什么差错,被官吏派来办事的人没有差错。指上层策划的人负有责任,被派的人不担责任。 也作“官错吏错,来人不错”。
【歇后语第68句】:心里生起一盆火——浑身热乎乎
【歇后语第69句】:笙笛合奏——连吹带捧
【歇后语第70句】:妈妈责怪爸爸不顾家,弟弟埋怨爸爸不关心他的学习。在一旁的爷爷风趣地对我说:“你爸爸像根锅盖梁做成的风箱杆,受了热气,又受冷气。”(甘肃·秦安)
【歇后语第71句】:【娶媳妇儿打幡儿——热闹出了尖儿】(歇)幡儿: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多用白纸剪成,旧俗出殡时用。指喧闹得有些过分或出格。
【歇后语第72句】:【河水不犯井水】释义:犯:侵犯,干扰。比喻互不相干。例句:我从中作保,今天你俩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扰,各奔东西不行?
【歇后语第73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存在着扰乱的因素,无法平静。刘绍 棠《二度梅》:“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急风暴雨又从城市追 到农村来了。”
【歇后语第74句】:【做梦娶媳妇儿——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着实现不了的美事。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做梦娶媳妇儿——净想好事儿。 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歇后语第75句】:【理发店的三色转灯理】发店是统一的三色标志,一般都有一个玻璃圆筒.里面绕着红蓝白三色相间,不断向上旋转的条形彩柱。这种标志,在全世界通用。那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据说,在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巴黎有一位革命者被敌人追捕,跑到一家理发店躲藏。敌人追到理发店时,理发师傅们在敌人面前说东道西,巧妙机智地保护了那位革命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法国政府为了表彰理发店工人对革命的贡献,便在理发店门口装饰其象征法国国旗上红蓝白三色的彩柱。这是对理发店的最高奖赏,也是理发店的荣耀。后来世界各地的理发店认为这种彩柱很好看,也很醒目,就纷纷效仿。
【歇后语第76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想主意,多指用心机。民间说 书的常用此语。清代《红楼梦》:“凤姐越想越气,歪在枕上, 只是出神。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歇后语第77句】:【金钱垫香炉——各抱一条腿儿】(歇)香炉:供神佛时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条腿。比喻各自选定投靠的人。
【歇后语第78句】:耗子钻书柜——皎文嚼字
【歇后语第79句】:【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释义:说明人需要别人帮助。例句:“俗话讲,一个篱笆三棵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不是好汉,但我手下需要几个得力的人。……”
【歇后语第80句】:梨树底下摸帽子——惹人怀疑
【歇后语第81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谚)比喻人应该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别人的事。 也作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 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
【歇后语第82句】:【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眼睛瞪着,互相观望,也指冷场或 惊讶。成语:面面相觑。浩然《艳阳天》:“三个人让他说的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又不住地咋着嘴唇儿,赞叹他的好 眼光。”
【歇后语第83句】:【豆腐一碗,一碗豆腐】(惯)比喻实质是一样的。
【歇后语第84句】:【学得薄技在手,胜似腰缠万贯】(谚)薄技:小的技艺。贯:古时钱制,一贯千文。只要能掌握一门薄技,也比拥有万贯钱财强。指维持家计,靠积存的钱财,不如靠技艺的收入。
【歇后语第85句】:本来挺暖和的,可这几天又冷了起来,电视上说这叫“倒春寒”现象。爸爸说:“这就叫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山东·汶上)
【歇后语第86句】:【出洋相】“出洋相”这一俗语,可谓妇孺皆知,指那些不学无术、愚昧无知的人不懂装懂,当众弄出许多笑话。那么,出洋相是怎么来的呢?它确实与出洋有关。清朝末年,光绪帝施行新政,要引进洋人的坚船利炮,于是派出许多官员到各国考察。当时的官员大多腹内空空,装腔作势,不学无术,却争相出洋,到了国外丑态百出,闹出许多笑话,仅举两例可见一斑。李鸿章出使到英国,受到英国贵族的热情款待。英国已故将军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竞犬会上获得第一名的名贵爱犬赠送给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鸿章的一纸谢柬,上面写道:“感谢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现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尝了一点,就觉得美味无比,真是三生有幸。”原来,那只名贵可爱的小狗,竞被李鸿章炖着吃了。当地报纸一时哗然,传为笑柄。驻英国使馆的~位官员,是个爱财如命、见钱眼开的家伙。他经常在饭店宾馆偷窃毛巾、刀叉这类小玩意儿,后来被警察搜出。这位官员为了赚外快,还让他的夫人包洗使馆全体人员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个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馆门口。一次英国人看见中国使馆门口忽然白带飘扬,以为中国皇帝驾崩,专门派外交大臣前来探问,才知道那是裹脚布。西方记者曾想把它拍下来,刊登在报纸上,成为当时一大丑闻。这些令人难堪的丑闻,都出在这些出洋要员们身上,人们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为“出洋相”。
【歇后语第87句】:【千里相送,归于一别】(谚)送客到千里远,最终也还是要分手的。 指送行只表情意,不必远送。劝止送行者的常语。 也作千里送君,终须一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歇后语第88句】:公公背儿媳过河——出力不讨好
【歇后语第89句】:【强龙不压地头蛇】释义:比喻外来人尽管厉害,也斗不过当地的势力。例句: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歇后语第90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释义:形容实现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欢乐。例句:骆宏勋听得,举目一观,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歇后语第91句】:【 心里边打鼓】心里直嘀咕,担心。成语:忐忑不安、惴惴 不安。台湾林海音《晓云》:“我起身,不安地走出屋门外,假 装着在找什么,心里打着鼓问自己,到底出去不出去?”
【歇后语第92句】:【能找到一,就能找到二】(谚)能找到第一个,就会顺着线索找到第二个。指在摸索中,能初步发现线索十分重要。
【歇后语第93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见“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
【歇后语第94句】:【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你活我死。此 为省略式.进一步的省略式为:“不是你(他),就是我”,意即 拼命。成语:不共戴天。萧军《八月的乡村》:“这年头非干 不行。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 凶!”
【歇后语第95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释义:黄盖:三国时东吴大将。《三国演义》故事:在赤壁之战中,为了火烧曹操的战船,黄盖主动向周瑜献了苦肉计,让周瑜打了他,然后向曹操诈降,瞒过曹操。比喻做样子给别人看。也比喻双方自愿,别人不必管。 “—个愿打,一个愿挨”又作“打的愿打,挨的愿挨”、“愿打愿挨”。例句:他们一伙,都是看透《三国志》的人。要我说,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歇后语第96句】:吃了胡椒啃甘蔗——嘴甜心辣
【歇后语第97句】:【谁给你嘴上贴着封条】释义:没有人不让你说话。例句: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
【歇后语第98句】:【人哭天没泪】(惯)指陷入困境,无人同情、帮助。
【歇后语第99句】:叔父说我哥办事是“嘴上没毛,做事不牢,东一拖子西一耙子,上一斧子下一榔头,像杆没星的秤”。(河南·郏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2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