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有启发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让人一见倾心!

【歇后语第1句】:【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谚)话不说清,别人就不明白根柢;木不钻孔,就不能穿透底层。指和人说话,一定要有透明度,不可含糊不清。 也作“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歇后语第2句】:【把天捅个窟窿】指伤害权威,惹了大祸。成语:胆大包 天。传记图书:“对于我这个将天捅了个窟窿的人,他不动 声色的置我于黄巢墓前,其含义居心可谓昭然。”

【歇后语第3句】:【喇喇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歇)喇喇蛄:蝼蛄的通称,一种生活在泥土中的害虫,吃农作物的嫩茎,也作拉拉蛄,也称蝼蝼蛄、土狗子。大衫:也叫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旧时绅士或有地位的人常穿。指小人物硬充大人物。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4句】:【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释义:比喻集体富了,个人也就多得。例句:弯弯绕希望有个人出头露面,能够钳住萧长春,多报点产量,多分点麦子。不论怎么一个方法,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弯弯绕的要求仅仅是这个。

【歇后语第5句】:星期天,两位表哥在家玩游戏机,外婆觉得烦,就到她表姐家去散心。可刚进她表姐院内,只见两个小外孙正在打架,外婆叹气说:“真是从蒸锅跳到煮锅里。”(陕西·吴堡)

【歇后语第6句】:【三句甜,两句苦】(惯)指一会儿软的,一会儿硬的,连劝带吓唬。 也作三句苦,两句甜。 三声紧,两声慢。

【歇后语第7句】:【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一俗语比喻由谁引起的问题,仍由谁去解决。 “解铃还需系铃人”源自一句佛语。南唐时期,在金陵(南京)的清凉山上有一座寺院,院中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据说他性格豪放,狂傲不羁,寺内的其他僧人都不喜欢他,唯独寺院住持法眼禅师对他十分器重。一天,法眼在谈禅之余,向众和尚提出一个问题:“猛虎颈上系着一颗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大家想来想去都没有正确回答上来。这时泰钦禅师正好从外面回来,法眼便请他回答。众和尚都幸灾乐祸地等着看笑话,可泰钦禅师却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个把金铃系上去的人,能把它解下来。”法眼很满意,众僧也都惊呆了。法眼对大家说:“汝辈轻觑不得!”众和尚也恍然大悟,都钦佩他的智慧,从此便不敢再轻视他了。

【歇后语第8句】:鹦鹉的嘴巴——光会学舌;会说不会做

【歇后语第9句】:我们班来了个复读生,是没考上高中留下的,可现在仍不好好学习。老师生气地说:“咳!真是山姜断不了辣气啊!”(山东·文登)

【歇后语第10句】:【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歇)元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银的一般重五十两,金的重五两或十两。指爱财胜过爱性命。讥讽人极其吝啬。 也作“揣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歇后语第11句】:【爬得高,跌得重】释义:官职攀得越高,招来的灾祸越大。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穷。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歇后语第12句】:奶奶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很不满,说是普通老百姓办个事真难,不送礼办不成事,送礼又不知道该送给谁,真是“拿着猪头,摸不着庙门”。(河南·荥阳)

【歇后语第13句】:【有的说,没的道】(惯)有根据的说,没有根据的也出去说。指人不负责任,喜欢乱说。

【歇后语第14句】:【门缝里看人】小看人,看不起人。海外张爱铃《心经》: “有时候我也疑心。过后总怪自己小心眼儿,门缝里看人, 把人看扁了。”

【歇后语第15句】:妈妈教姐姐绣花,姐姐的手不听使唤。妈妈说:“别着急,别着急,着急出问题;别慌张,别慌张,慌张出故障。熟才能生巧。”(河南·西华)

【歇后语第16句】:鹅头装在鸭颈上——不像样

【歇后语第17句】:我写语文作业错了一个字,爸爸打了我一巴掌。爷爷批评爸爸说:“孩子有错要耐心教,哪有挖井只一锹。”(江苏·新沂)

【歇后语第18句】:【生伢的不急,急死催生婆】(惯)催生婆:助产婆,帮助接生的妇女。 生孩子的人不急,接生的却非常着急。指当事人不急,旁人却替他着急。

【歇后语第19句】:世界上最小的桥梁——鼻梁

【歇后语第20句】:【说一千,道一万】(惯)指不管说多少都是一个结论。 也作“说千言,道万语”。

【歇后语第21句】:【苍蝇不抱没缝的蛋】招惹是非,是因为本身有弱点。张贤 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老实告诉你,你老婆也不是正经 货。苍蝇不抱没缝的鸡蛋。”

【歇后语第22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释义:比喻还有本事更高的人。例句:地球人无能为力的事,竟由f也f门—语道破。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歇后语第23句】:【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站在旁边的人议论吹 倒的树干有多长。谓自有公论。明代《金瓶梅》:“正是:大 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这里金莲使性儿不提。”

【歇后语第24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此语比喻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语出宋代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也没有白璧无瑕的美玉。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和错误。古人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没有十足之赤的金子。这是符合辩证法的普遍规律。

【歇后语第25句】:【官大一级压死人】以行政手段强迫命令。西戎《纠纷》: “爱怎么就怎么吧,官大压死人,你是咱二小队的队长,叫住 司法科马上就卷被子走,姓张的不说二话。”

【歇后语第26句】:【三叩九拜】“叩、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至今在百姓当中流行,红白喜事有,过年过节有,拜师收徒有,认干亲结金兰有,不过不像古代那么繁琐罢了。叩拜,源于上古,到周朝规范化了。“叩”是叩头,与“拜”密不可分。《周礼》对九拜的解释是“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四日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日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具体情况是吉事三拜,凶事三拜,另外是其他三拜。吉事三拜。先说稽首,这是最古老、最隆重的跪拜礼节,跪下之后,两手着地,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大礼;再说顿首,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不在地面停留。三说空首,空首称“拜手”,其动作要领是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合,俯首至手和心持平,头停空中而不叩头至地,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隋唐之后,座椅板凳逐渐普及,人们不再席地而坐,“空首”转为躬身示礼。以上三种礼节即“三叩首”,此为正拜,又叫“大拜”。凶事三拜。先说振动,此为丧礼中最重跪拜之礼。振动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涕泗交流,表现得越悲痛越算心诚礼重。再说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要行吉拜礼,其动作要领是先拜手,“空首”拜,然后再行顿首拜。三说凶拜,是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答拜宾客的礼节。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以上是凶事三拜。其他三拜。先说“奇拜”,奇为单数,即拜一次算完事。再说“褒拜”,即拜的次数在两次或更多。需要说明的是,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而是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常常视跪拜对象和场合的需要而定。三说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是俯身拱身行礼,并不下跪,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作揖。这种礼节一是适用女性,不仅有利于孕妇,还可以防止弄脏衣服。它还适用于军礼,军人身披甲胄,军务繁忙,不便跪拜,所以用此肃拜。以上可以看出,“三叩九拜”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完成九次之拜,所以,“九拜”不是九次之拜。

【歇后语第27句】:【家有患难,邻保相助】释义:一家遇到灾难,邻里就会给予帮助。例句:“常言道:‘家有患难,邻保相助。’……吃人暗算,弄出这等事来。……奴没奈何,请将大官人来。”

【歇后语第28句】:王大娘在我家聊天,谈起本村张家今年的收成特别好时说:“夏天跑,冬天饱;秋天睡,一年累。人家在农忙的时候干得欢啊!”(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29句】:【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因为误会,本是一家人或亲朋好友闹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语也来自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东海岸边有座龙王庙,离龙王庙几里远的地方有块菜园子,菜园子紧挨着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种菜的老头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俩聊天时,老头神秘地对和尚说:“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亩菜园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浇,可自从昨天开始,等我去浇园子时,菜园子已经浇过了,也没看见是谁给浇的,你说怪不怪?”和尚听了也觉得奇怪,决定去看看,弄个水落石出。当晚,老和尚早早地来到菜园,在离井口不远的地方藏起来观察动静。天快亮时,忽听“咔嚓”一声,从井内射出一道白光,接着“扑棱”一下从井里飞出一只像鹅似的怪物。只见它两只大翅膀忽扇了几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间,那只怪物又飞人井内。和尚到井边看时,菜园已全浇好了。一连三个夜里都是如此。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凭借武功,带了把宝剑,等那个怪物一飞出井口时。一个箭步上去猛刺了几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头栽人井中。顿时“轰隆”一声巨响,井裂开有几亩大的口子,大水翻滚,眨眼间,连几里外的龙王庙也成了一片汪洋。龙王大怒,带领水兵前来与怪物交战,战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敌众,现了原形。原来他是龙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条,被贬出东海,受罪三年。三太子为了立功赎罪,想在凡间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剑,一怒之下,掀开海眼,淹了龙王庙,与龙王交战时又不敢泄露天机,造成一场误会。后来,人们在议论这事时,都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歇后语第30句】:【 长痛不如短痛】处理为难事件,不如干脆,以免日后长期 痛苦。贾平凹《废都》:“即使唐宛儿走了,庄之蝶保不准将 来还有个张宛儿、李宛儿的,与其这样,长痛不如短痛,罢了 罢了。”

【歇后语第31句】:【宁可贫后富,不可富后贫】(谚)过日子,宁可先受贫困,后来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来贫困。指先贫后富可以激励进取,先富后贫难以委屈安生。

【歇后语第32句】:【开一道口子,毁一座堤坝】(谚)堤坝:防水拦水的建筑物。指堤坝上如果开了口,水就会冲溃整个堤坝。比喻事情一旦开了先例,就会发展到不可收拾。

【歇后语第33句】:妈妈教我写作文,连讲了几遍,我还是不会写。妈妈生气地说:“脑子生锈了?就是个木头疙瘩,踢一脚也能翻三个过儿。”(安徽·濉溪)

【歇后语第34句】:【打连手】(惯)指联合起来做事情。

【歇后语第35句】:【过了筛子又过箩】(惯)筛子:用竹篾、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要筛的东西放在上面,细碎的可以漏下去,块儿较大的则留在了上头。箩:一种器具,将网状物固定在木框或竹框上,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较粗的粉末或渣滓留在网上。比喻一遍又一遍地挑选或审查,非常仔细。

【歇后语第36句】:【趁着混水摸泥鳅】(惯)比喻趁着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

【歇后语第37句】:【亮底牌】(惯)比喻把别人不知道的底细公开出来。

【歇后语第38句】:串起来的螃蟹——横行不了

【歇后语第39句】:【顶高帽子】见“戴高帽子”。

【歇后语第40句】:【聪明人好惹,糊涂人难缠】(谚)指聪明人通情达理,纵然惹了他,也容易讲说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难以应付。

【歇后语第41句】:【吃一堑,长一智】(谚)堑(qian):阻断交通的壕沟,比喻挫折困难。 受到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见识。 也作“经一失,长一智”。

【歇后语第42句】: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歇后语第43句】:【有钱难买自主张】(谚)指遇事可贵的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

【歇后语第44句】:【闹洞房】“闹洞房”是一种婚俗,民间又称“闹新媳妇”或“闹媳妇”。显然,新媳妇是闹的对象。那么,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呢?早在春秋时期,婚礼是比较沉闷的,《礼记·曾子问》中记载:“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结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让闹个动静,这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理所当然要加以改变。时兴闹洞房,不迟于汉代。据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中考证,闹洞房在汉代时就已时兴。杨先生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权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看来那时闹的热闹程度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现在闹洞房中的不文明之举源于汉代。闹洞房的来历起源于一个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一伙迎亲队伍的后面,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结果那个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当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时候,紫微星在房门口守着不让他们进去,并且说屋子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破解的方法,他说:“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来,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结果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由此,闹洞房流传了下来。

【歇后语第45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释义:鸿儒:学问渊博的人。白丁:普通百姓。形容交往的都是上层人物。例句:九妈道:“我家美儿,往来都是王孙公子,富室豪家,真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歇后语第46句】:爸爸总告诫我,要和伙伴们搞好关系。他说:“吃不得亏,打不拢堆。”(四川·涪陵)

【歇后语第47句】:【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酷热难熬的日子。那么,三伏天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三伏天得名较早,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创立。颜师古注解《汉书·郊祀志》时曾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这段话告诉我们“伏日”得名是因为当时阴冷之气潜伏,还没有进入冷天,所以叫“伏日”。伏日有三个,所以叫“三伏天”。这每一伏各占十天。即:初伏(头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末伏(三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有的年份中伏二十天。“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确定的。

【歇后语第48句】:【茶喝多了养性,酒喝多了伤身】(谚)茶是清淡的,多喝能养性;酒是浓烈的,多喝要伤身。指经常喝茶有益,过量喝酒有害。

【歇后语第49句】: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歇后语第50句】:卸磨杀驴子一利用一时;忘恩负义

【歇后语第51句】:【看不见,摸不着】(惯)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歇后语第52句】:刀切元宵——不圆满

【歇后语第53句】:【赌近盗,奸近杀】(谚)近:相近。 指赌博会导致做贼,奸淫会导致杀人。 也作赌生盗贼奸生杀。 赌近盗,淫近杀。

【歇后语第54句】:小明的爸爸天天打牌,后来小明也跟着学开了,结果考试没有及格。小明爸爸知道了,要打小明。小明妈在一旁道:“你自己带着毛病,还给人家治癣,谁听你那一套?还是你先改了吧!”(山东·东营)

【歇后语第55句】:【 熬过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取经,经过八十一难,事见《西游 记》。指经受了艰苦的磨练。成语:历尽艰险。《北京日报》 (1987,12,25):“但是,全面核裁军还有九九八十一难,争取 世界和平的道路还是崎岖的。”

【歇后语第56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谚)熊:窝囊,无能。当兵的无能,只是一个人,影响不大;将领无能,就会影响全军的战斗力。指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将领的指挥是关键。也泛指凡是领头人无能,事业就非破败不可。

【歇后语第57句】:【狗咬狗,两嘴毛】释义:比喻争斗的双方都不好,是一路货色。“两嘴毛”又作“一嘴毛”。例句:另一个人说:“狗咬狗,两嘴毛,谁也不用说谁。穿子里边作满月,还不都是他妈婊子养哩。”

【歇后语第58句】:【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歇)扎猛子:游泳时头朝下扎到水里。讥讽人缺乏自知之明,不晓得风险有多大。

【歇后语第59句】:三年不漱口——张臭嘴

【歇后语第60句】:【拜错了庙门】(惯)比喻求错了人。

【歇后语第61句】:【没了头的苍蝇,乱撞一气】释义:比喻失去主宰,行为不能控制。例句:他们老人家越要以他们的眼睛当作我的眼睛,我就越想不用眼睛,而像没了头的苍蝇似的,乱撞一气。

【歇后语第62句】: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歇后语第63句】:【好事全归花大姐,坏事全怪秃丫头】(谚)花大姐:富贵人家的小姐。秃丫头:侍候小姐的丑丫头。 好事情全都归在小姐的名下,坏事情全都扣在丫头头上。借指有功劳都是头头们的,有错误都是手下人的。 也作“好事总归花大姐,坏事总怨秃丫头”。

【歇后语第64句】:卖孩子唱大戏——庆的什么功

【歇后语第65句】:【心跳在口里】(惯)心都快蹦出来了。形容心里非常紧张或害怕。 也作心蹦到嗓子口。 心提到嗓子眼了。 心跳到嗓子眼儿上。

【歇后语第66句】:【西方不亮东方亮】见“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歇后语第67句】:【守着灯笼变不出火】(惯)守着点燃的灯笼却不知道取火。形容做事死板,不灵活。

【歇后语第68句】:【一度着蛇咬,怕见断井索】(谚)索:绳索。比喻人在某方面受过大的惊吓,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不由得心惊胆颤。 也作一朝被蛇咬,三年怕带子。 一次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一回蛇咬脚,十年怕踩草。

【歇后语第69句】:八月里的柿子——熟透了;越老越红

【歇后语第70句】:【四大丑女】古有四大美女,人皆知之;古有四大丑女,人多不知。何也,文人之偏见也,传美不传德。古代的四大丑女是指远古时代的嫫母、战国时代的钟离春、东汉时期的孟光、东晋时期的阮德慰的女儿阮氏。她们虽然容貌丑陋,但都是有德有才之人。嫫母被认为是四大丑女之首,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楼傀,善誉不能掩其丑。”但是屈原在《楚辞·九章·惜往日》中说:“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可见,嫫母是十分贤德的。嫫母养蚕缫丝,把丝织成绸子用来做衣服,被后人尊为“先蚕姑娘”。黄帝娶她为妻。钟离春,史载她“四十未嫁”,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而且皮肤烤漆。因她居住在齐国无盐县,后来人常以“无盐女”指代丑女。但她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曾去拜见齐宣王,当面指责齐宣王的不足之处,齐宣王十分感动,遂立她为后。孟光,《后汉书·梁鸿传》载:盂光“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有人给孟光提亲时,她说必嫁梁鸿,当时的人都笑她,但梁鸿却看中了她的德行,于是娶她为妻。后来,孟光随梁鸿隐居于霸陵山中,孟光每日在家都准备好饭菜等候梁鸿回来,然后双手把盘子举到自己的眼眉处递到梁鸿面前,十分恭敬,“举案齐眉”这一成语就源于此处。京剧《龙凤呈祥》孙尚香有一句唱词,把自己与刘备的结合唱作“好比梁鸿配孟光”。阮氏,她嫁给了当时的名士许允。但是新婚之夜,许允却被阮氏的容貌吓得跑了出去。可见,阮氏相貌是很丑的。后来,还是许允的朋友恒范相劝,许允才又进了洞房。当他实在无法忍受阮氏的丑貌再次想跑出洞房时,阮氏抓住了他的衣服说:“妇女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项标准,我只是缺乏容貌而已;衡量君子的标准上百条,你占那一条?”许允说:“我都具备。”阮氏说:“百条之中,第一便是德,但你却好色不好德。”许允十分惭愧,自此知她与一般女子不同,二人相敬一生。四大美女与四大丑女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四大丑女的结局远远好于四大美女。

【歇后语第71句】:【 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不得安身,无处效劳。成语:走投无 路。明代《警世通言》:“今日不想我闪得有家难奔,有国难 投,如何是好?”

【歇后语第72句】:【不图今年竹,但图来年笋】短期不能收效,以后会有希望。 《北京短篇小说选》:“我们的书记倒沉得住气,说:不图今年 竹,但图来年笋吧!”

【歇后语第73句】:第二天就要考试,我要复习功课,请爸爸妈妈晚上不要看电视了。爷爷在一旁像朗诵诗歌似的说:“平时不用功,临考靠着灯,熬个小红眼,考个大白丁。”(黑龙江·哈尔滨)

【歇后语第74句】:【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个人 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也说:公家、集体。反义说:家事 再小是大事,国事再大是小事。《小说月报》(1980,2):“国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话虽不 错,可惜只是讲给我们这样的人听的。”

【歇后语第75句】:【强中更有强中手】(谚)指本领高强的人不可自恃高强,须知高强之中还有更高强的。也泛指学问、才艺的造诣无止境,不可自视过高。 也作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强中自有强中手,更有强人在后头。

【歇后语第76句】:【干吃大鱼不费网】释义:比喻不付出代价却得到好处。例句:拿害孩子这件事说吧,主意是他想的,人是他杀的;咱们是干吃大鱼不费网,连一条绳子也搭不上。

【歇后语第77句】:【心头撞小鹿】见“小鹿儿心头撞”。

【歇后语第78句】:【赏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歇后语第79句】:【管天管地,管不着拉屎放屁】(谚)指不论权力多大,职位多高,也管不得人们的生活细事。

【歇后语第80句】:【一年大二年小】(惯)即“一年小二年大”之意。指一年一年很快地长大了。 也作一年小二年大。 一年小两年大。

【歇后语第81句】:【英雄流血不流泪】(谚)指英雄好汉宁愿浴血奋战拼死沙场,也决不悲伤流泪。

【歇后语第82句】:【杂烩】“杂烩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谓“杂烩”,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葱、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锅。味美香浓,甚是好吃。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白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因此,“杂烩菜”扩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欢吃这样的“大锅菜”,特别是在农村,红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间传说,杂烩菜起源于宋代。据说南宋时朱敦儒为兵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免职,回河南老家,这一年,时逢朱敦儒六十寿辰,就在准备寿宴时突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消息说,抗金元帅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朱敦儒无心庆寿,又不能让赴宴的人饿肚子,就吩咐家厨:“今日不饮酒,只把备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馍端来即是。”众人听说岳飞被害之事,都难过得吃不下饭。朱敦儒就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当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当是秦桧的肉,粉条就当是秦桧的肠子。”大家闻听此话,纷纷拿起筷子,顷刻之间就把一碗熬菜吃了个精光。吃完之后,众人给这道菜取名“杂桧菜”。因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传开来。又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杂七杂八的菜烩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将它叫做“杂烩菜”了。另有一说,杂烩菜起源于福州。当时福州有一名厨,听说岳飞被秦桧诬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桧”的菜,“杂”的意思杂种,“烩”与秦桧的桧同音。经考证,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飞被害时,正在临安枢密行府谘议参军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桧之子秦嬉喜好诗歌,起用朱敦儒之子为删定官,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敦儒也去职。“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蹿逐,故其爷不终。”因而民间传说朱敦儒发明“杂烩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时番薯还未传人中国,当时还没有粉条。而起源于福州之说,也没有历史根据。但是“杂烩”菜确实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传千年,影响很广。宋金战争中,河南地区是主要战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岳飞十分爱戴,因此对秦桧的气愤情绪是真实的,最有可能的是“杂烩”确实是在痛骂秦桧,其发明者应是河南百姓,这个故事在流行过程中又附会了故旧乡贤,附会到朱敦儒头上的可能性较大。

【歇后语第83句】:【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惯)形容变化非常快。

【歇后语第84句】:【 知进不知退】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谓贪多务得,看不 到困难和危险。清代《儒林外史》:“马纯上知进而不知退, 直是一条小小的亢龙。”按:“亢龙”出自《易经·乾卦》:“亢龙 有悔”,谓盛极必衰。

【歇后语第85句】:【打猎的人有鸟吃】指职业上的方便,有利。王统照《山 雨》:“他还图这点小便宜?犯不上!人家干的什么,打猎的 人没有鸟吃?每年到镇上做这份生意的谁不得送上三五 两?”

【歇后语第86句】:【腹中剑,口中蜜】见“口有蜜,腹有剑”。

【歇后语第87句】:【人有前后眼,富贵一千年】(谚)前后眼:既能看清过去,也能远瞻未来。指人做事倘能借鉴过去,远瞻未来,不只看眼前利益,就能长久地享受富贵,无灾无祸。

【歇后语第88句】:【拜年】新春佳节,家人团聚,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拜年,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节日传统习惯。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腊月三十晚,它便出来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此时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从此流传至今。久而久之,增加了拜年的厚重含义。拜年可知尊长爱幼,此序不乱;拜年可使矛盾、“过节儿”一磕而消,提供和好的机会;拜年可使邻里、亲朋之间沟通信息,增强感情,和睦相处。拜年之意义诸多,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

【歇后语第89句】:扁担两头挂箩筐——成双成对

【歇后语第90句】:【另打锣鼓重开张】见“重打鼓,另开张”。

【歇后语第91句】:顺坡推轱辘——滚得快

【歇后语第92句】:八月十五涨大潮——浪高一浪

【歇后语第93句】:【开船便遇打头风】谓事情开始就遇到阻力。成语:出师 不利。清代《儿女英雄传》:“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行又遇打 头风。偏偏从工完这日下雨起,一连倾盆价的,下1 的大雨。”

【歇后语第94句】:【好戏在后头/有好戏看】戏曲演出,一场有好几出戏,常将 好戏排在后面,以稳住观众。谓事情刚开头,还没有结束, 热闹或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 “你先别打退堂鼓。不信,你就走着瞧,咱这个家,好戏还在 后头呢!”

【歇后语第95句】:【一语道破天机】(惯)天机:迷信指神秘的天意,比喻重要的秘密。 指一句话揭穿了秘密。

【歇后语第96句】:【装一佛像一佛】(惯)比喻装什么人像什么人。

【歇后语第97句】: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

【歇后语第98句】:【可着头做帽子】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节省,不要浪 费。类似的:比着肚子裁裤子。清代《红楼梦》:“如今都是 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裕也不能的!”

【歇后语第99句】:【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歇)木锨:扬场用的木制农具,形似铁锨,长柄大头。本指木锨大的一头在后面,转指更重要的人、事或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面。 也作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 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38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