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民间俗语俗话,沁人心脾!

【歇后语第1句】:行夜路吹口哨——自己壮胆

【歇后语第2句】:【变卦】已定的事忽然改变,被称作“变卦”。 “变卦”源自《周易》。变卦是占筮两爻次所得到的两个卦。如,先占一次得到观卦,又占一次得到否卦。第二次占卦不是在第一次占卦的基础上动一根爻,而是重新完整地占一次,占得的卦为本卦或正卦,所变之卦为之卦或变卦。后来,人们把说话不算数叫做“变卦”。

【歇后语第3句】:【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谚)山不同,长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应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习惯也得跟着变。

【歇后语第4句】:箭穿大雁喉——喊叫不得

【歇后语第5句】:【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谚)指十五夜晚的月亮是最圆的,但过了十五却是一夜比一夜亏缺。泛指世间的一切事物,最圆满的时候,也就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歇后语第6句】:【热锅上的蚂蚁】释义:形容焦急不安,慌乱不宁。例句:瑞宣在院中走来走去,像个热锅上的蚂蚁。

【歇后语第7句】:头皮上擦火柴——划不着

【歇后语第8句】:开水泡黄豆——自大

【歇后语第9句】:肚脐眼贴膏药——贴(铁)了心

【歇后语第10句】:【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空烧万炷香】(谚)慈悲: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怀慈悲,远胜过成天念佛;如果为非作恶,烧香再多也枉然。指为人贵在行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烧香多。

【歇后语第11句】:【妻是枕边人,十事商量九事成】(谚)指妻子是丈夫同床共枕的人,最为亲近,有事同丈夫商量,容易被接受。

【歇后语第12句】:熟透的疖子一不攻自破

【歇后语第13句】:【一个模子铸的】(惯)模子: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I具。形容东西或人物一模一样。 也作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

【歇后语第14句】:【墙头草,风吹两边倒】释义:比喻立场不稳,哪边势力强就倒向哪边。“两边倒”又作“两面倒”。例句:还有肖闻喜,这个同志在正确路线下表现不错,可是错误路线一来就晕头转向了,说明他软弱,脚跟不稳,“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歇后语第15句】:【竹桶倒豆子倒】道谐音,谓彻底说出,没有保留。成语: 和盘托出。刘绍棠《两草一心》:“天天晚上收了工,吃完饭, 四十人在对面炕上盘膝而坐,面面相觑,目光呆滞,表情死 板,一个个向管教人员交心,必须竹桶倒豆子,不倒干净不 散会。”

【歇后语第16句】:【拿八人轿也抬不出去】(惯)八人轿:八个轿夫抬的大轿子。比喻打定主意,坚决不走。

【歇后语第17句】:【泰斗】人们常用“泰斗”来比喻那些众人所敬仰的人。如说鲁迅是中国文坛泰斗,牛顿是美国科学泰斗。“泰斗”原意是泰山和北斗。 “泰”即泰山,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曾多次到这里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更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斗”即北斗星。它属大熊座七颗明亮的星,都排列在北天,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古人把它们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北斗七星常用来辨别方向,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泰山,古人认为是高山的代表;北斗星能用来辨别方向,在众星中又是最亮的。因此,古人把两者联系起来,用来比喻为众人所尊崇的伟大人物。那么,此比喻源自何处?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就是说韩愈是被称为“泰斗”的第一个人,他当之无愧,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见,只有学问和威望极高的人才能被称为“泰斗”。

【歇后语第18句】:【脑袋破了用扇子扇】见“打破脑袋用扇子扇”。

【歇后语第19句】:李大伯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现在是对爹敢骂,对娘敢打。邻家老奶奶感慨地说:“真是养不教父之过呀!打从小起,他李大伯对这孩子就是放手心上怕跌着,含口里怕憋着。还说什么树大自然直,就这么个直法?”(山东·荣成)

【歇后语第20句】:盐沟子里的水——流到哪里哪里咸(嫌)

【歇后语第21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惯)指被敌军围困,孤立无援,陷处绝境。 也作内无粮草,外无援军。 内无粮弹,外无援兵。 外无救援,内绝粮食。

【歇后语第22句】:【谁当皇上,给谁纳粮】不论是谁掌权,都得服从。萧军《八 月的乡村》:“反正我们老百姓谁当皇上给谁纳贡呗;种谁地 给谁纳租呗。”

【歇后语第23句】:【有饭大家吃,无饭大家饿】(惯)比喻同甘共苦。

【歇后语第24句】:小车不拉——推(忒)好;推行

【歇后语第25句】:【一脚高,一脚低】见“高一脚,低一脚”。

【歇后语第26句】:地里的萝卜一上青下不青(上清下不清)

【歇后语第27句】:【人到一万,无边无沿】(谚)指人数上万,气势就会非常壮观。 也作人马一万,无边无岸;人到十万,彻地连天。 人有一万,无边无沿;人有十万,彻地连天。

【歇后语第28句】:【属核桃仁的——不敲不出来】见“核桃里的肉——不敲不出来”。

【歇后语第29句】:酒糟鼻子不喝酒——枉担其名

【歇后语第30句】:【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年纪大没有长进,做事不像人样。 成语:马齿徒增。茅盾《秋收》:“他觉得镇上的老爷们也不 像‘老爷’了……而且因为他们‘老爷’太乏,竟连他老通宝 的一把年纪也活到狗身上去!”

【歇后语第31句】: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来。我刚劝了一句,就听小光冲着我吼道:“鱼向鱼,虾向虾,鸡婆婆不向扁嘴鸭。你别帮他来对付我!”(河南·淅川)

【歇后语第32句】:【公鸡抱窝,母鸡打鸣】(惯)抱窝:孵小鸡。比喻男人做女人的事,女人做男人的事,作用颠倒了。

【歇后语第33句】:【好话说三遍,神仙也讨厌】说话一再重复,容易引起厌恶。 相关的:话说三遍淡如水。王蒙《失态的季节》:“后来杜冲 提醒,好话说三遍,神仙也讨厌,不要没完没了地再贫嘴下 去了,大家才见好就收。”

【歇后语第34句】:【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发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历史。过去它有蹦蹦戏、大口落子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为“二人转”。原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对口演唱的二人转;二是一人演唱的单出头;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近来又有发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语所谓的二人转主要指第一种,即二人对口演唱的形式。

【歇后语第35句】:【囫囵吞却一个枣】(惯)比喻对某种事物或理论不理解,笼统接受。

【歇后语第36句】:剖鱼得珠——喜出望外

【歇后语第37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琢芝麻】释义:比喻人不不在大小,有本事就办得成事。例句:杨叔叔,有什么事,你就吩咐吧。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别听哥哥的话,他总是说我年龄小。

【歇后语第38句】:【好马不吃回头草】释义:比喻有志气的人不走回头路。例句:常言:好马不吃回头草,料想延寿寺自然不肯相留,决无再入之理,却到何处去好?

【歇后语第39句】:【锣鼓长了无好戏】(谚)锣鼓:锣和鼓,两种打击乐器,常在正戏开演之前敲打一阵。指锣鼓敲打的时间长了,是为正戏的演出拖延时间,正戏准定不会好。比喻时间拖得长了,事情就办不好。

【歇后语第40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谚)少壮:年少力强。徒:徒然,白白地。指人在年少力强时不知努力进取,到得年老无为时就悔恨不及了。劝少年要及时努力语。 也作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歇后语第41句】:王七他兄弟——王八

【歇后语第42句】:【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释义:讥讽人的话,表示对人轻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货”。例句:你这个人虽高,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这个人虽小,她去站岗放哨也起点作用。

【歇后语第43句】:【杂烩】“杂烩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谓“杂烩”,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葱、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锅。味美香浓,甚是好吃。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白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因此,“杂烩菜”扩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欢吃这样的“大锅菜”,特别是在农村,红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间传说,杂烩菜起源于宋代。据说南宋时朱敦儒为兵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免职,回河南老家,这一年,时逢朱敦儒六十寿辰,就在准备寿宴时突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消息说,抗金元帅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朱敦儒无心庆寿,又不能让赴宴的人饿肚子,就吩咐家厨:“今日不饮酒,只把备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馍端来即是。”众人听说岳飞被害之事,都难过得吃不下饭。朱敦儒就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当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当是秦桧的肉,粉条就当是秦桧的肠子。”大家闻听此话,纷纷拿起筷子,顷刻之间就把一碗熬菜吃了个精光。吃完之后,众人给这道菜取名“杂桧菜”。因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传开来。又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杂七杂八的菜烩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将它叫做“杂烩菜”了。另有一说,杂烩菜起源于福州。当时福州有一名厨,听说岳飞被秦桧诬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桧”的菜,“杂”的意思杂种,“烩”与秦桧的桧同音。经考证,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飞被害时,正在临安枢密行府谘议参军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桧之子秦嬉喜好诗歌,起用朱敦儒之子为删定官,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敦儒也去职。“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蹿逐,故其爷不终。”因而民间传说朱敦儒发明“杂烩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时番薯还未传人中国,当时还没有粉条。而起源于福州之说,也没有历史根据。但是“杂烩”菜确实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传千年,影响很广。宋金战争中,河南地区是主要战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岳飞十分爱戴,因此对秦桧的气愤情绪是真实的,最有可能的是“杂烩”确实是在痛骂秦桧,其发明者应是河南百姓,这个故事在流行过程中又附会了故旧乡贤,附会到朱敦儒头上的可能性较大。

【歇后语第44句】:一大早,爸爸又来喊我去锻炼身体,我赖在床上不想去。爸爸笑着说:“每天做早操,身强精神好;早起练长跑,年老变年少。你应该天天坚持锻炼身体,这样才会有好的体魄。”(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45句】:【两面光】(惯)比喻做事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歇后语第46句】:林黛玉看《西厢》——入神

【歇后语第47句】:【 双拳难敌四手】两只手打不过四只手。成语:寡不敌众。 明代《西游记》:“行者见两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立难撑,正 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

【歇后语第48句】:【财动人心】(谚)钱财能打动人心,使人改变主意。

【歇后语第49句】:【艄公多了打烂船】人多无组织,反而坏事。类似的:木匠 多了盖歪房。周立波《山乡巨变》:“只怕社一办起来,人多 嘴杂,反倒搞不好。俗话说:艄公多了打烂船。”

【歇后语第50句】:【面和心不和】(惯)指表面和善,内心却并不和善。也指表面上彼此和睦相处,内心却不满对方。

【歇后语第51句】:【打蛇先打头】释义:比喻打击敌人或坏人要击中要害。例句:“打蛇先打头。”这是一句俗话。跟敌人斗争,要打就打在敌人的太阳穴上,陶家妈妈上午还说了的。

【歇后语第52句】:【有智不在年高】(谚)有智谋不在于年龄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歇后语第53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歇后语第54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惯)觅:寻找。指费尽干辛万苦到处去找都找不到,却在无意中毫不费力就得到了。 也作“踏遍青山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歇后语第55句】:半江中盖房子——从何做起

【歇后语第56句】:【又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惯)婊子:妓女。牌坊:旧时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而修建的像牌楼的建筑物,这里指贞节牌坊。比喻既要做坏事,又想落个好名声。

【歇后语第57句】:妈妈刚把三个月大的小妹妹平放在床上,没想到手脚乱动的她一下子把身子翻成了侧卧状,一家人都很惊喜。只听奶奶说:“三翻六坐八爬爬。小妞妞三个月了,会翻转身子了!”(河南·沈丘)

【歇后语第58句】:小刚自己的作业都没有完成,还告妹妹小兰的状。妈妈说:“自己都是四尺八,拿着五尺量人家,管住你自己就行了。”(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59句】:字要简洁方为妙。

【歇后语第60句】:【说的比唱的好听】说得轻巧,唱高调,实际上不那么简 单。成语:花言巧语。张抗抗《无雪的冬天》:“没看见,不过 听说了。说的比唱的都好听,谁知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歇后语第61句】:【太岁头上动土】释义:太岁,指木星。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某一年在某一地方,这一地方就不能动工搞建筑,否则就会遭受灾难。比喻触犯忌讳或某个有权势的人物。例句:“看着你不错,赏你脸,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滚!”

【歇后语第62句】:上山钓鱼,下山打猎——路线错了

【歇后语第63句】:【三亩棉花三亩稻,晴也好,涝也好】释义:一半地种棉,一半地种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稳当,不冒风险。例句:三亩棉花三亩稻,睛也好,涝也好。花宜晴,稻宜雨,平分三亩,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计图人定胜天,不思不便宜处,亦必居其一。

【歇后语第64句】:【一粒良种,千粒好粮】(谚)农作物中选得一粒好种子,就会产生千粒好谷物。指要想取得粮食高产,选好优良品种是关键。

【歇后语第65句】:【拾着麦子打烧饼卖——净赚】(歇)指净赚利,一点本钱未花。也指不出力或不出钱便能得到某种好处。 也作“拾上麦子打烧饼——纯利”。

【歇后语第66句】:心要常操,身要常劳。

【歇后语第67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谚)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审视,重新评价。读书人三天不见,就要另眼看待。指读书人进步快,变化大,不可等闲视之。 也作“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歇后语第68句】:【酱锅里煮元宵——混蛋】(歇)本指浑浊的球形东西,转指不懂道理或不明事理的人。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69句】:【外甥点灯——照舅】(歇)舅:谐“旧”。指还照老样子。 也作外甥打灯笼——照舅。 外甥点灯笼——照舅。

【歇后语第70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妈妈说西院的刘奶奶一天打麻将能赢七八十元。奶奶说:“只见赌博卖庄卖地,不见赌博买房娶妻。人老几辈子,没见过赌博成大事、立大业的,倒是听说为赌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不少。”(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71句】:【吸烟】“吸烟”有害健康,现在全世界都在公共场所禁烟,有的国家还实行全面禁烟。那么,谁是吸烟的始作俑者呢?吸烟,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在古代印第安人部落,吸烟是首领的特权,是一种高贵的象征。当时是用一种白蜡木做杆,大理石或红块滑石制成的卡梅特烟斗吸烟。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同时也发现了烟草。据说西班牙、葡萄牙的水手们把吸烟的习惯带回欧洲。但在很长时间里,烟草在欧洲都不为人们接受。后来,英国女王召见英国爵士雷利,并观看了他的吸烟表演。如此一来,吸烟很快在英国流行起来,逐渐遍及欧洲,乃至流传世界各地。中国的古装戏有酒无烟,中国人吸烟是受欧洲吸烟习惯的传染。

【歇后语第72句】:【 吹喇叭,拾轿子】当吹鼓手、轿夫。指捧场,制造舆论。 语序亦可换置。成语:鸣锣开道。《天怒》:“报纸登的是大 款、歌星、企业家、私人老板,电视也是如此,全给他们抬轿 子,吹喇叭,这是不正常的。”

【歇后语第73句】:奶奶晚饭吃得很少,我感到疑惑不解。奶奶笑着说:“少吃一口,舒坦一宿。我是想长寿啊!”(河北·唐山)

【歇后语第74句】:【上贼船易,下贼船难】(谚)比喻和坏人一起干坏事容易,弃邪归正难。

【歇后语第75句】:【手里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见“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

【歇后语第76句】:【落地的秋蝉——哑了】(歇)本指秋蝉不再发出叫声,转指人不能说话或无话可说。 也作“秋蝉落地——哑了”。

【歇后语第77句】: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

【歇后语第78句】:【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惯)比喻不管好坏,只要到手就算数。 也作挑得篮里便是菜。 捡到筐里就是菜。 拾进篮子里就是菜。

【歇后语第79句】:中午放学回家,我问妈妈吃啥饭,妈妈说:“炖猪骨头。”我一听,不高兴地说:“猪骨头有啥好吃?”妈妈笑了说:“猪的骨头羊的髓,吃过死都不后悔。”(陕西·横山)

【歇后语第80句】:【冤家碰着对头】(惯)比喻仇人碰到一起。

【歇后语第81句】:【眼不见,心不烦】(谚)指只要不是亲眼看到的烦心事,就不会引起内心的烦恼。人们为了回避矛盾,求得自身的安宁,往往以此语作慰藉,也作眼不见,心不乱。 眼不见心净。

【歇后语第82句】:【上山容易下山难】释义:下山比上山难走。也比喻事情一经着手干就难停下来。例句:黄为民特别向众人交代,要打起精神,当心掉进山坑里去,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歇后语第83句】:【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谚)早上起得早,一切都会从容有序;起得迟,就不免零乱匆忙。指养成早起床的习惯,好处很多。

【歇后语第84句】:【—脚踢出去/一脚踢开】断然抛弃。张洁《无字》:“这种男 人就是跪在脚底下求我,我也会把他一脚踢开。”

【歇后语第85句】:狗咬雷公——惹天祸

【歇后语第86句】:山寨的小喜鹊——叫得欢

【歇后语第87句】:【直肠子没弯儿】人直爽,不会用心眼儿。类似的:一根肠 子通到底。浩然《艳阳天》:“我这个人直肠子没弯儿,有什 么讲什么。”

【歇后语第88句】:放秋假的时候,我和父母收了花生收玉米,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我问爸爸能不能让我在家休息半天,爸爸却说:“抢秋抢秋,不收就丢。秋天地里弯弯腰,抵上冬天跑三遭。这会儿可不是偷懒的时候啊!”(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89句】:张小泉的剪刀——名牌

【歇后语第90句】:【八十岁学吹手——来不及】(歇)指学某种技艺或从事某项工作为时已晚。

【歇后语第91句】:【错公穿了错婆鞋——错上加错】(歇)指原有的错误尚未改正,又犯了新错误。

【歇后语第92句】:【骏马跟前,小马打蹄难;老鹰跟前,鸟儿唱歌难】释义:比喻在威严的大人物面前不容小人物自由随便行动。例句:拉莫,“骏马跟前,小马打蹄难;老鹰跟前,鸟儿唱歌难。”你赶快出来投降,我不杀你!

【歇后语第93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三国时谋士,曹操把他骗到 曹营,他决计不发表意见。事出《三国演义》。借指不说话。 老舍《骆驼祥子》:“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 语不发’。”

【歇后语第94句】:【马奶奶见了冯奶奶——差两点】(歇)“马”字比“冯”字少两点。点:本指汉字的笔画“点”,转为量词,表示少量。指还有一些差距。

【歇后语第95句】:【伸手不见五指】(惯)形容非常暗黑,什么也看不见。 也作伸手不辨五指。 伸手不见掌。 伸手不见巴掌。

【歇后语第96句】:【 有风的使风,有雨的使雨】各人使出自己的本领。或说: 能行风的行风,能行雨的行雨。成语:各尽所能。《小说月 报》(1983,3):“国家提倡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展自由市场, 自由竞争,有风的使风,有雨的使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就看谁能为国家多赚钱。”

【歇后语第97句】:神主头上使剪刀——羞(修)先人

【歇后语第98句】:【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谚)小脚:旧礼教摧残妇女,女孩从【第7句】:八岁时起缠足,折断趾骨,弯成三寸小脚。女子缠就一双小脚,眼泪就得流满一缸。指缠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脚一双泪一缸”。

【歇后语第99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释义:奔牛:地名,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名奔牛塘,又名奔牛堰,其地出佳酿。指不喝奔牛镇酿的酒,等于白白地闯荡了江湖四方。例句:仆逢曲流涎,到处不肯轻过。闻之人语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余过其地洁而试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49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