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经典谚语【1007】
【谚语俗语第1句】:【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释义:窥:暗中察看。良马不待鞭起,侧耳便能领会御者的心意。比喻才智很高的人,办事不待驱策。例句:魏府大觉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
【谚语俗语第2句】:【不怕路远,只怕志短】(谚)比喻只要有志气,有决心,就不怕艰难困苦。
【谚语俗语第3句】:【喝酒见人心】释义:一起喝酒,边喝边谈,往往能吐出心里话,加深相互了解。例句:俗话说,喝酒见人心。一边喝一边谈,岂不更痛快?
【谚语俗语第4句】:【一番手脚两番做】(惯)指本来可以一次完成的事,却要分两次去做。
【谚语俗语第5句】:【变戏法】(惯)本指表演魔术,比喻耍弄骗人的手段。
【谚语俗语第6句】:【城楼上雀儿——好耐惊耐怕的虫蚁儿】(歇)城楼:修建在城门洞上的楼,用来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虫蚁儿:方言,称麻雀一类的小鸟。比喻见过世面,经得起惊吓的人。
【谚语俗语第7句】:【花开能有几日红】释义:感叹青春短暂。例句:舒海力哈哈一笑,转了话题道:“花开能有几日红?你的库玛丹多大了?”
【谚语俗语第8句】:【绑鸡的绳子,捆不住大象】(谚)比喻用制伏弱小者的方法,根本无法制伏强大的对手。
【谚语俗语第9句】:【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是流行很广、影响很深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理解成“学习优秀就应该当官”,是一种典型的“读书做官论”。其实这是犯了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严重错误。那么,“学而优则仕”源自哪里,又怎样正确理解它呢?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原文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有人常常把它当成孔子的话,其实这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的高论。按《辞海》的解释,“优”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充足、富裕”;“仕”字的含义其中有一条为通“事”。如果按此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意应该是“做事有充足的空闲时,应该学习;学习尚有富裕时间,应该做事。”这才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看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本义就是“知行合一”,即“实践与认识相统一”,这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工学结合,处理好工学矛盾”是相似的。南宋大儒朱熹就持这种观点。他在《论语集注》中说:“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显然,朱熹也把“学而优”解释为“学有余力”,并认为“仕”与“学”同等重要。对此,北京大学一教授解释说,“学”是理论总结,“仕”是运用理论到实践。“学”可以增加“仕”的深度,“仕”可以增加“学”的广度。《论语集注》是南宋以来官方认定的权威版本,它的解释无疑是最正确的。
【谚语俗语第10句】:【拆壁脚】(惯)比喻耍手段破坏,使他人受损或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谚语俗语第11句】:【除死无大灾】(谚)指人如果横下一条心,连死都不怕,就不怕有更大的灾祸。
【谚语俗语第12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释义:平时要注意节约,要有积蓄,有钱也不可挥霍浪费。“莫待无时思有时”又作“莫到无时盼有时”。例句:倘惜福君子于乡党中不时开导,毋得奢华,备留余地,所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谚语俗语第13句】:【糊涂事糊涂了】对于事情不必细问,马马虎虎算了。成 语:不了了之。赵树理《三里湾》:“范登高主张糊涂事糊涂 了,劝一劝大家好好过日子,只求没事便好。”
【谚语俗语第14句】:【放下包袱】释义: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负担和顾虑。例句: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讦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谚语俗语第15句】:和尚摸头——没发(法)
【谚语俗语第16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惯)指人虽有本领,却无处施展。
【谚语俗语第17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做事会得到相应的效果。或说:种 麻得麻,种豆得豆/种果得果,种瓜得瓜。明代《古今小说》: “假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是因,得是果。不因下种,怎 得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
【谚语俗语第18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谚)身处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这幸福生活。 指人必须知足惜福。
【谚语俗语第19句】:船到码头车到站——停止不前
【谚语俗语第20句】:【 小鬼见阎王】谓大有逊色,比不上。也形容害怕。成语: 相形见绌。鲁迅《阿Q正传》:“即如未庄的乡下人不过打 三十二张的竹牌,只有假洋鬼子能够叉‘麻酱’.城里却连小 乌.龟子都叉得精熟的。什么假洋鬼子,只要放在城里的十 几岁的小乌龟子手里,也就立刻小鬼见阎王。”
【谚语俗语第21句】:【堵漏洞】(惯)比喻补救说话、做事中的疏漏之处。
【谚语俗语第22句】:【看菜下饭,量体裁衣】释义:要按实际情况办事。例句:“看菜下饭,量体裁衣。这是最普通的生活常识,为政者更不能不审时度势。”
【谚语俗语第23句】: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谚语俗语第24句】:草地上的蘑菇——独根独苗
【谚语俗语第25句】:三月天的布谷鸟——催耕忙
【谚语俗语第26句】:【好兄弟高打墙,亲戚朋友远离乡】(谚)兄弟之间关系再好,分居后也应筑起高墙,节制往来;亲戚朋友相处再好,也应离得远些,不多接触。指和人相处关系宜淡,过热难得长久。
【谚语俗语第27句】:一步踏进云端里———步登天
【谚语俗语第28句】:【乌龟进了瓮】(惯)比喻陷入绝境。
【谚语俗语第29句】: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谚语俗语第30句】:口含黄连——苦到心
【谚语俗语第31句】:【一棵草有一颗露水珠子】释义:比喻一件困难的事,总会有它的解决办法。例句:何老板总会和你想法子的。一棵草有一颗露水珠子,天下有多少人生在天底下会干死了?总有办法,总有办法。
【谚语俗语第32句】:【石油】说起“石油”,有说是外来词,有说是国产词汇,其实,它的名字源于中国,大规模开采始于国外。大规模开采石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用煤不用油,内燃机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用油。优质的石油产品,发达的石油工业,欧美应执牛耳,中东国家为产油龙头。新中国成立后,虽先建有玉门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庆开出大油田,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似乎说明国外的石油先于中国。不是!“石油”不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发现,在外同人尚无认识时,国人开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任官,他见很多人在泉边用小罐装盛流出的黝黑油状物,据说可以点灯。沈括也装了些带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条灯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样点灯照明用。它烧出的黑烟,凝聚成黑灰,还是最好的写字之墨。沈括给它起名“石油”,还做了首石油赞美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落扬尘。”“石油”一词,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进。早在宋朝中国已经有了石油,石油的发现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中国正向石油强国发展。
【谚语俗语第33句】:【老鼠眼睛——寸寸光】(歇)形容目光不明亮,或目光短浅。 也作“老鼠眼儿——就看鼻子尖儿”。
【谚语俗语第34句】:法场上的麻雀——胆子早吓大了
【谚语俗语第35句】:【人老惜子,猫老吃子】见“猫老吃子,人老惜子”。
【谚语俗语第36句】:筵席上打架——不欢而散
【谚语俗语第37句】:【骑马坐船三分险】释义:无论做什么事都可能有一些风险。例句:“俗话说,‘骑马坐船三分险’,何况打仗。”
【谚语俗语第38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谚语俗语第39句】:叔父说我哥办事是“嘴上没毛,做事不牢,东一拖子西一耙子,上一斧子下一榔头,像杆没星的秤”。(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40句】:【君子不记小人过】见“大人不责小人过”。
【谚语俗语第41句】:小军吃饭时,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他奶奶心疼地说:“看你,天一半,地一半的,真作孽!”(江苏·苏州)
【谚语俗语第42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谚)一年计划的实行,关键在春天;一天计划的实行,关键在早晨。指行动贵在早动手。
【谚语俗语第43句】:邻居张婶来家里还钱,奶奶客气地推辞了一下,没想到张婶把钱揣进怀里就走了。过后,奶奶尴尬地说:“虚意思碰见热沾皮,客气话被听成了圣旨法律,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河南·汝阳)
【谚语俗语第44句】:【有鹿就无虎】(谚)指有鹿群的地方,周围必定无虎,因为有虎的话,鹿会远逃他处。
【谚语俗语第45句】:【骑马撞不见亲家,骑牛撞到亲家】指体面时人家不知道,难 堪时让人碰见。类似的:骑马坐轿遇不着熟人,穿草鞋遇见 熟人。沙汀《淘金记》:“真是骑牛偏偏碰到亲家,我早一步 就好了!”
【谚语俗语第46句】:【是真难灭,是假易除】(谚)是真的谁也难以否定,是假的自然容易消除。指凡真的自然经受得住考验,凡假的总经不住事实的验证。
【谚语俗语第47句】:【根不动,梢不摇】(惯)形容主意已定,毫不动摇。
【谚语俗语第48句】: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谚语俗语第49句】:中午吃鱼,我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妈妈笑着说:“你真是闻到了鱼腥,胀破了肚筋啊!”(安徽·芜湖)
【谚语俗语第50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俗语是指阴谋家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已为人们所共知。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他的职位,从此,魏国大权旁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谁反对他们,司马师就会将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对司马师兄弟的霸道行径极为不满,一直想撤掉司马氏兄弟的兵权。但还没等曹芳动手,司马师已经逼着皇太后把曹芳废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孙子曹髦继承了皇位。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便做了大将军,他比司马师更为专横霸道。魏帝曹髦实在忍无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书王经等三个大臣召进宫里,气愤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着等死,今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诛杀他。”虽然没有杀死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所杀,但比当傀儡受气有志气得多。
【谚语俗语第51句】:【不上高山,不显平原】有比较,才能看出差别和高下。张 恨水《啼笑因缘》:“真是不登高山,不见平地。像她这样用 钱,简直是把大洋钱看作大铜子。”
【谚语俗语第52句】:【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借指人又坏又顽固。或说:粪 坑的砖头,又臭又硬。海外张爱玲《沉香屑》:“越是破落 户,越是茅厕里的砖头,又臭又硬。”
【谚语俗语第53句】:叔叔干活时,哪活轻抢着干哪活。爸爸冲着他说:“看来,你就是下油锅也得看看那个地方冒泡不冒泡啊!”(湖北·京山)
【谚语俗语第54句】:【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谚)马老实驯服,骑它的人就多;人忠厚软弱,就有人来欺侮他。指人固然要善良,但不可软弱,以免受欺侮。 也作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 马善被人骑,人弱被人欺。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谚语俗语第55句】:【猫老吃子,人老惜子】(谚)指猫老了,会将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会特别惜爱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猫老吃子”。
【谚语俗语第56句】:【往火坑里推】沦入灾难的境地,多指妇女被逼沦落为娼。 推,也说:跳。浩然《山水情》:“亲闺女?你为啥偏要把亲闺 女往火坑里推呢?”
【谚语俗语第57句】:【毒蛇黄鳝分不清】(惯)黄鳝:鱼,像蛇而全身无鳞,黄褐色,有黑色斑点,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比喻分不清好人坏人。
【谚语俗语第58句】:【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释义:比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办事。例句:有些甚至采用“不跟你耍”的办法与自己原来的未婚夫一刀两断,如果这个未婚夫依然是个农民的话。这种“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的风习,真是“实际”得不能再实际了。
【谚语俗语第59句】:【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形容一个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损失。这个俗语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丧失荆州的史实和《三国演义》文学作品。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国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但荆州既是蜀汉的重要战略要地,更是孙吴免遭魏、蜀双重威胁的国家生命线。孙吴为了要回荆州,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使用美人计;刘备为了保住荆州,派出蜀汉第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可见荆州的重要性。然而,关羽骄傲自满,从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才为“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起先,“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本义是想通过联姻巩固联盟,也有讨好关羽之意。但“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搞得孙权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向曹军发动大规模的襄樊战役,斩庞德,掳于禁,军威所及,长安为之动摇,更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关羽曾说:“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孙权)邪!”孙权乃转而与曹魏密谋,联合夹击关羽。孙吴大将吕蒙用计,自称染病,换小将陆逊代之。关羽不知是计,更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放弃了警惕,在吕蒙偷袭下,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不是一时大意,而是长期大意的结果。由此,“大意失荆州”常被人们引以为戒。
【谚语俗语第60句】:【打铁看火候,做事看时机】(谚)火候:适度的火力。时机:恰到好处的机会。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时机,就像打铁要定好火候一样。
【谚语俗语第61句】:【人要帮人,人要人帮】人需要互相帮助。传记图书:“俗话 说,人要帮人,人要人帮。千万不要做个只要人帮,却不去 帮人的自私者。”
【谚语俗语第62句】:头顶磨盘——不知轻重
【谚语俗语第63句】:【打闷棍】(惯)1指乘人不备,突然打一棍。2比喻对于毫无思想准备的人突然进行批评或打击。
【谚语俗语第64句】:【念完经打和尚】(惯)比喻事成之后,打击有功劳的人。
【谚语俗语第65句】:【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谚)下棋要是遇着棋艺不相上下的对手,想赢对方很不容易;打仗时良将相遇,彼此都不敢掉以轻心。指在竞争中两强相逢,谁也不敢轻视对方。 也作棋逢对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藏幸:心存侥幸。 棋分对手无上下,将遇良材各逞能。
【谚语俗语第66句】:【此地无银三百两】释义:古代民间故事: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写:“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隐瞒、掩盖,结果更加暴露。例句:刘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说:“哼!此地无银三百两!请回去吧。”
【谚语俗语第67句】: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上一千,样样都全。
【谚语俗语第68句】:【宁帮一文钱,不让一条路】可以资助,但不能让人抢了自 己的饭碗。类似的:宁送一段布,不送一条路。“宁……不 ……”为俗语句型之一,表示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北京短 篇小说选》:“从前同行是冤家.讲的是‘宁帮一文钱,不让一 条路。”’
【谚语俗语第69句】:【 闭门不问天下事】不过问社会上的大事。类似的:两耳 不闻窗外事。梁斌《红旗谱》:“干脆,闭门不问天下事,心里 倒也干净。”
【谚语俗语第70句】:【一会儿锣,一会儿鼓】释义:比喻说法或做法经常改变。例句:他说,办农业社也好,不办也好,他最怕“一会儿锣,一会儿鼓”。
【谚语俗语第71句】:【千金难买好音讯】(谚)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的音讯。指使人振奋的好消息是最有价值的。
【谚语俗语第72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谚)路途远,才能检验出马力的强弱;日子久,才能考验出人心的善恶。 指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与考验。 也作路遥知马力,时久见人心。 日久知人心,路远知马力。
【谚语俗语第73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连续做下去,就会有进展。浩然 《艳阳天》:“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儿一伸手,就算有头 脑了。”
【谚语俗语第74句】:【看不见,摸不着】(惯)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谚语俗语第75句】:【元】“元”,这里特指货币单位。我国货币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由于货币的质地和形状不同,计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用“元”做货币的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当时欧美最流行的“银圆”开始传人中国。因广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币上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由于它的质地为银,形状为圆形,因此叫“银圆”。一枚就称为一圆。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就借用同音字“元”来代替“圆”。此后,尽管又使用过多种货币,但货币单位“元”却一直沿用下来。以“元”作为货币单位,世界多数国家使用,如“美元”、“欧元”,我国的人民币也是以“元”为单位。
【谚语俗语第76句】:【一个媳妇,十个婆婆】(惯)一个媳妇被十个婆婆管着。形容上级领导太多。
【谚语俗语第77句】:【口服千句,不如心应一声】(谚)口服:口头上表示信服。指口服远比不上心服。
【谚语俗语第78句】:【狗皮膏药贴上了】纠缠摆脱不掉。浩然《艳阳天》:“马立 本这小子又是狗皮膏药往淑红身上贴,让淑红妈给寒碜了 一顿,没脸拉撒地走了。”
【谚语俗语第79句】:唐僧上西天——心取经
【谚语俗语第80句】:火焰驹上路——日行千里
【谚语俗语第81句】:【麦收八十三场雨】(谚)八十三:农历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八月有场好雨,保证种好;十月有场好雨,麦根扎牢;三月有场好雨,颗粒饱满。指农历八月、十月、三月各有一场好雨,就能保证麦子丰收。
【谚语俗语第82句】:【针眼里过牛】谓办不到的事。类似西方国家谚语:骆驼 穿过针孔。沙汀《淘金记》:“因为现在的事,真也真得,假也 假得。假的时候,针眼里过得牛!”
【谚语俗语第83句】:弟弟望着挂历上又大又红的苹果直流口水,惹得我们哈哈大笑。爸爸装作遗憾的样子对弟弟说:“只可惜肠子痒痒手难挠哇!”(河南·信阳)
【谚语俗语第84句】:【什么种子出什么苗】(谚)指农作物下什么种子,就会生长出什么苗。常比喻有什么样的父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或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也作什么种出什么苗,什么葫芦画什么瓢。 什么葫芦开什么瓢,什么种子长什么苗。
【谚语俗语第85句】:刮大风吃炒面——没法开口;张不得嘴
【谚语俗语第86句】:【靠着大树,草不沾霜】指利用有利条件,保护自己。或说: 挨着大树不着霜。清代《醒世姻缘传》:“他过着‘靠大树草 不沾霜’的日子,那晓得以外的光景?”
【谚语俗语第87句】:棺材里的臭虫——咬死人
【谚语俗语第88句】:屈死鬼进衙门——鸣冤叫屈
【谚语俗语第89句】:【眼泪是女人的武器】妇女流泪,容易让人心软,可以保护 自己,避免伤害。香港刘以鬯《酒徒》:“眼泪是女人的武器, 我想。它可以使软心肠的男人跌入陷阱。”
【谚语俗语第90句】:【忘到九霄云外】彻底忘记,解脱。忘,也说:丢、抛。萧红 《呼兰河传》:“到了如今,吃得饱,穿得暖,前因后果连想也 不想,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谚语俗语第91句】:【鸡抱鸭子——干忙活】(歇)抱:孵。干:徒然,白白地。忙活:急急忙忙地做活,指白忙一场。 也作鸡孵鸭子——干着忙。 鸡孵鸭子——白忙乎。
【谚语俗语第92句】:【唱空城计】(惯)空城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亭,魏将司马懿率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战,故意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镇定自若地弹琴;司马懿怀疑有诈,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来指掩饰自己一方力量空虚以骗过对方的计策。1指用“空城计”。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没有实力。 也作“演空城计”。
【谚语俗语第93句】:【大丈夫四海为家】释义:有作为的男儿不恋家。例句:“大丈夫四海为家。喜财,我劝你还是避一避的好。”
【谚语俗语第94句】:【说得到,做得到/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不说空话,有能力做 到。台湾林海音《春风》:“你是阔小姐,说得到,做得到,在 我可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呢!”
【谚语俗语第95句】:拔掉屋檐当柴卖——穷极了
【谚语俗语第96句】:不保温的热水瓶——没有胆
【谚语俗语第97句】:【牛套马,累死俩】一快一慢,谓无法协调。周立波《暴风 骤雨》:“我养活的是牛,走得慢。又不能跟马搁在一起套 车,牛套马,累死俩。”
【谚语俗语第98句】:背后藏茄子一有外心;生了外心
【谚语俗语第99句】:【跑了一条大鱼,捞了一网虾】比喻收获不大,没有达到预 期目的。周立波《暴风骤雨》:“‘跑了?’好些人同声惊问。 ‘这才是跑了一条大鱼,捞了一网虾。’花永喜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