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火的民间俗语,泪水模糊了双眼!
【歇后语第1句】:我又催爸爸了:“我们家也买电视吧,省得老到别人家去看。”爸爸说:“你要知道,有多大的鱼,打多大的花;没钱不能做有钱的事。我们家的日子虽然好了一点,但也不能掉多少用多少啊!”(江苏·江都)
【歇后语第2句】:【挑字眼儿】(惯)指挑人措词用字上的小毛病。
【歇后语第3句】:【咽不下这口气】(惯)比喻不能忍受别人的欺侮或冤枉。 也作咽不下这口窝囊气。 咽不下这口屈气。
【歇后语第4句】:【 打得落花流水】形容惨败。明代《好逑传》:“铁公子按捺 不下,便放开手,东一拳,西一脚,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
【歇后语第5句】:李明在做数学作业时,该写单位的没有写,不需写单位的却写上了。老师说:“你是正当不当,豆腐里面放姜。”(江西·萍乡)
【歇后语第6句】:【反其道而行之】这一词语经常用到,意思是用与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道而行之”的出处与韩信有关。楚汉相争时,在力量对比上,项羽处于强势,刘邦处于弱势。在张良和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对刘邦说:“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日其强易弱。今大王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意思是说,项羽虽然被称作一霸,但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我说他的强大很快就会变弱。今天大王确实能够用相反的方法行事,聚集天下的勇武之士,还有什么不能被消灭的?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一直执行这方针,楚汉之间,强弱易势,最终取得了胜利。
【歇后语第7句】: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
【歇后语第8句】:【西方不亮东方亮】见“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歇后语第9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谚)人为了钱财不惜搭上性命,鸟为了食物不惜遭到捕杀。旧指人生在世就是为了钱财。 也作人为财,鸟为食。 人为名利死,鸟为觅食亡。 鸟为食死,人为财亡。
【歇后语第10句】:崖头上睡觉——死也不怕
【歇后语第11句】:【随大流】(惯)指随着大多数人的意愿说话、办事。 也作随大溜。 随大势。
【歇后语第12句】:【两只船合使一篷风】(惯)比喻两人同时得到一人的帮助。
【歇后语第13句】:人们都想方设法挣钱,可王叔却每天闷在家里搞什么科学发明。王婶沉不住气了,唠叨说:“人们都在急眉火眼地挣钱抓日子,你却呆在家里冒傻气。兔子能驾辕,谁家还买骡马?”(河北·海兴)
【歇后语第14句】: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歇后语第15句】:【爱花花结果,爱柳柳成荫】(谚)关爱花,花就会结出果实;关爱柳,柳就会长出绿荫。比喻在哪方面花心思较多,就会在哪方面得到回报。
【歇后语第16句】:【绿豆皮儿——青退】(歇)青:青色,绿豆皮的颜色,谐“请”。退:本指脱去(皮),转指退还。指请求退还。
【歇后语第17句】:赶车不带鞭子——光拍马屁股
【歇后语第18句】:【在家靠娘,出门靠墙】(谚)指在家睡觉靠娘和出外住宿靠墙,都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歇后语第19句】:孔夫子丢了书——失册(策)
【歇后语第20句】:【快马丕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比喻人能干,自觉,无须督 促。此两句亦可分开使用。金近迈《欧阳海之歌》:“快马不 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像欧阳海这样的战士,只要道理上 明白了,改正起来一定很快。”
【歇后语第21句】:【秤杆不离秤砣】经常在一起,形影相随。类似的:砣不离 秤,影不离身/针不离线,线不离针。成语:形影不离。骆宾 基《罪证》:“金三天天和雅亭混,秤锤不离秤杆,人家谁不笑 话。”
【歇后语第22句】:豆腐耳朵——爱听谗言
【歇后语第23句】:【一哭二睡三上吊】这是妇女受到委屈时采取的行动。赵 树理《三里湾》:“从前那些爱使刁的女人们常用的‘一哭二 饿三上吊’的办法,她不完全赞成。”
【歇后语第24句】:【煮熟了饭连锅端】成果被抢夺。明代《金瓶梅》:“把个现 现成成做熟了饭的亲事儿,吃人掇了锅儿去了。”
【歇后语第25句】:扁豆绕在竹竿上——有依靠
【歇后语第26句】:妈妈让我做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就顺口说:“唉!这道题怎么像打了个死结似的。”(浙江·桐乡)
【歇后语第27句】:【五十五,出山虎】人到五十五岁,最为成熟,能有所作为。 或说: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戴厚英《人啊人》:“再说你 还年轻。俗话说,五十五,出山虎,正当壮年啊!”
【歇后语第28句】:【人靠衣装,神靠金装】见“佛是金装,人是衣裳”。
【歇后语第29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释义:斫:刀砍。寒露:节气名,在阳历十月初八或初九。谓白露时节砍下的高梁,寒露时节要打完。例句:“老嫂子,俗话说:‘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跟大伙说一声,把场打完?”
【歇后语第30句】:老猫看游鱼——干着急
【歇后语第31句】: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歇后语第32句】:【一事到官,十室牵缠;一人入狱,一家尽哭】(谚)因一件事告入官府,邻居左右受连累;一人坐牢,全家痛苦。指旧时诉讼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歇后语第33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惯)但:只。不求有功劳,只求没有过错。 指要求不高,态度不积极。
【歇后语第34句】:【人无头不行,鸟无翅不腾】(谚)腾:飞腾。人要是没头,就无法行走;鸟要是没翅膀,就无法飞腾。 指群体的行动,离不开为首的人物带领。 也作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人无头而不行。
【歇后语第35句】:吴刚砍桂树——没完没了
【歇后语第36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谚)冯唐:汉文帝时名臣。李广:汉武帝时名将。指文帝以年老为由不重用名臣冯唐,武帝因李广非皇亲而不予其爵位。泛指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赏识,不被重用。
【歇后语第37句】:铁叉子刷牙——硬找渣(岔)
【歇后语第38句】:【三魂掉了二魄】形容人害怕,发呆,精神恍惚。类似的:. 失了三魂,丧了七魄。成语:魂不守舍、魂飞魄散。菡子《纠 纷》:“她已经怀了身子了呀!她少不得怨恨自己,怨恨刘 二,每天担着一笔心事,三魂掉了二魄似的。”
【歇后语第39句】:【众人拾柴火焰高】见“大家拾柴火焰高”。
【歇后语第40句】:南瓜花炒鸡蛋——对色的货(即“一路货色”)
【歇后语第41句】: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
【歇后语第42句】:【粉丝】现在,“粉丝”是个使用频率十分高的热词,相当于追星族。粉丝是个外来语,与粉丝、粉条这种大众食品没有任何关系。 “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原意是“热心的追随者”的意思。因为在中文里,说“我是他(她)的迷”这样的话是不通的,必须在“迷”之前再加一个字,如“歌迷”、“影迷”、“球迷”等。在许多场合,这样用起来还是繁琐,为了方便,干脆就把“热心的追随者”——“粉丝”拿来使用,不管是歌迷、影迷、球迷,都可以直称“我是某某的粉丝”。并迅速流传开来。
【歇后语第43句】:【屋怕不稳,人怕忘本】(谚)房屋怕的是不坚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记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歇后语第44句】:【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笆】释义:房笆:铺在房椽子上面的苇箔(b。)、秫秸等。比喻没有人管束了,便任意胡来。例句:牛大婶:“对!‘帅不离位’真不假,看你们这‘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笆’了。”
【歇后语第45句】:【人不伤心不落泪】人不轻易哭泣,遇到危难,心情痛苦才 流泪。伤心,也说:难处。李季《王贵与李香香》:“人不伤心 不落泪,羊肚子毛巾水淋淋。”
【歇后语第46句】:我拿着单元测验的成绩单,请爸爸签字。爸爸看了看我的成绩,第一单元100分,第二单元94分,第三单元89分……他不由得皱起眉头,不满意地说:“你这成绩,就好像股市行情一样,高开低走。”(四川·自贡)
【歇后语第47句】:出水的虾子一活蹦乱跳
【歇后语第48句】:网里的鱼,笼中的鸟——跑不了;往哪儿跑
【歇后语第49句】:《西厢记》做枕头——痴人说梦
【歇后语第50句】:烂了脚丫子一该歇了
【歇后语第51句】:【横插一杠子】横加阻拦、干涉。浩然《艳阳天》:“马连福 觉着,搞好这件事儿,又露脸,又得利,正在积极筹办,想不 到萧长春回来横插一杠子来反对。”
【歇后语第52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惯)比喻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主次不分。 也作“拣了芝麻,丢掉西瓜”。
【歇后语第53句】:【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歇)点:本指点燃,转指指点。指稍一指点,情绪就高涨起来。也指人性情暴躁,容易发脾气。
【歇后语第54句】:【白露里的雨,落到哪里坏到哪里】(谚)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白露下雨,下到哪里,哪里遭灾。比喻人走到哪里就把晦气或厄运带到哪里。
【歇后语第55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樵:木柴。籴(df):买入(谷物)。 古时交通不便,商人不从百里之外贩木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不长途贩运无利可图的粗重货物。
【歇后语第56句】:【耗子】“耗子”即老鼠。那么,为什么把“老鼠”称为“耗子”呢?五代时,封建军阀割据,争战频繁。统治者为了自己穷奢极欲地享受和筹集战争经费,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他们给苛捐杂税立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名目。据《旧五代史·食货志》记载,赋税除正项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如农家吃盐要上盐税,酿酒要交酗税,养蚕要交蚕税等。不仅如此,附加税之外还有附加税,名为“雀鼠耗”。官府规定:每交粮食一石,加损耗两斗。连丝、棉、绸、线、麻、皮这些雀鼠根本不吃的东西,也要加“雀鼠耗”,每交银十两加耗半两。到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加到四斗,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公开抱怨皇帝,便将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到老鼠身上,咒骂老鼠是“耗子”。其实,老鼠是小耗子,官府才是大耗子。
【歇后语第57句】:【炒熟的虾仁儿从嘴里蹦了】(惯)比喻本来已经到手的利益又意外失去了。
【歇后语第58句】:【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谚)蝼蚁:蝼蛄和蚂蚁。像蝼蚁这样微小的昆虫也知道贪生,人生七尺之躯,有什么理由不爱惜自身。指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作蝼蚁尚且贪生,岂有人不惜死。 蝼蚁且贪生,人岂不惜命。
【歇后语第59句】:【花生剥了壳——好赖算个仁】(歇)仁:花生仁儿,谐“人”。指好歹当个人来使用。
【歇后语第60句】:小强的姐姐考上了大学,小强妈就硬逼着小强努力学习,要他也考上大学。结果小强非但没考上学,反倒落了弱视加脑神经衰弱,气得小强爸直埋怨:“我早就说‘手指大的云彩不下雨’。你不信,结果怎样,这不把孩子给坑苦了?”(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61句】:【嫌吃嫌穿没吃穿】(谚)在吃穿上过于挑剔,必然造成无度的挥霍浪费,最终落得吃不上穿不上的结局。指在吃喝上追求奢侈是注定要贫困的。
【歇后语第62句】:背水作战——不留后路;没有退路
【歇后语第63句】:我家才盖了楼房,可爸爸又要买这买那的。妈妈说:“借的钱还没还呢,你啊,抱个猪崽养养,弄个心思想想。”(江苏·泰兴)
【歇后语第64句】:【车走车路,马走马路】(谚)车和马各走各的路,互不碰撞。比喻人事上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也比喻做事各有各的门路。
【歇后语第65句】:【欺软不欺硬】(惯)指欺负软弱的,不敢惹厉害的。
【歇后语第66句】:【坐蜡】“坐蜡”比喻陷入为难境地;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坐蜡”有时也写作“坐腊”。北方口语中常用。 “坐蜡”一词源自佛教中的“坐夏”。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里记载:“(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前代泽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这里提到的坐夏,是指佛教僧人每年定期的诵经活动。根据佛家的戒律,每月望晦日即农历十五和三十,众僧人应齐集一处,诵读《戒本》,而且每人都要对照进行自我反省。如有违犯清规戒律之处,则要按情节轻重依法忏悔。一年之中,农历四月十五至农历七月十五的期间(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夏季,谁坐都难受),僧人们须定居三个月,潜心修行,自省自律接受批评。经过这样的修炼之后,受戒的年头才算增长一岁,也叫“一腊”。因为腊月在农历中为最末,过了腊月即是新的一年,所以佛教中就用“一腊”来表示受戒了一岁的意思。由此,这种“坐夏”活动就又叫“坐腊”了。后来,“坐腊”这个词逐渐由佛教用语转入口语当中,词义也由原来的“受戒自律”转变成了“为难、受困”的意思了。
【歇后语第67句】:【 飞不上天,钻不进地】逃不走。或说:不怕他飞上天去。 浩然《艳阳天》:“放了他,飞不上天,钻不进地,随时可以再 捉起来,不会有什么不好。”
【歇后语第68句】:刘备三请诸葛亮——净找明白人
【歇后语第69句】:【不踬于山,而踬于垤】(谚)踬(zhi):被绊倒。垤:小土堆。 人不会被山绊倒,却往往会被小土堆绊倒。指出错失误,总是由于人在小问题上不经心。
【歇后语第70句】:这天又下起了雨,奶奶叹气道:“唉,月逢初四雨,一个月晴九天;这个月晴天又不多了。”(江苏·建湖)
【歇后语第71句】:【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释义:借指人多的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真是树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居然有人诬告卢华。”
【歇后语第72句】:【鹁鸽子旺边飞】(谚)鹁(b。)鸽子:即家鸽。指家鸽最喜在人烟兴旺的地方栖息。比喻人追求兴旺发达、有钱有势,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进。 也作雀儿只拣旺处飞。 老鸦野鹊拣旺处飞。
【歇后语第73句】:【肩膀宽】(惯)形容人能力强,能担起重任。
【歇后语第74句】:妈妈责怪爸爸不顾家,弟弟埋怨爸爸不关心他的学习。在一旁的爷爷风趣地对我说:“你爸爸像根锅盖梁做成的风箱杆,受了热气,又受冷气。”(甘肃·秦安)
【歇后语第75句】:【正月可栽大树】(谚)农历正月,土地剐开始解冻,此时栽大树,成活率最高。
【歇后语第76句】:咬破饺子皮——露了馅
【歇后语第77句】:梭子两顶头——尖对尖
【歇后语第78句】:杨家将上阵——不分男女
【歇后语第79句】:荒坟上耍大刀——吓死鬼
【歇后语第80句】:【好物难全,红罗尺短】(谚)红罗:红色绫罗。指美好的人或事物,总是难以长久完美,就像红色绫罗不可多得一样。
【歇后语第81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谚)舍不得用孩子作诱饵,就套不住恶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风险、不付出大代价,就难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获。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歇后语第82句】:【甘蔗没有两头甜】释义:比喻不能两方面好处都占。“没有”又作“不能”。例句:人们常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要发财,就得担干系呵。
【歇后语第83句】:【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谚)有钱能够买到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同伴,却买不到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指真正的朋友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歇后语第84句】:【黄泉路上没老少】(谚)黄泉:黄土下的泉水;人死埋葬地下,故以黄泉代指人死。死亡的路上,是不分年老年少的。指人死不在岁数,年轻人往往死在年老人的前头。 也作“生死路上没老少”。
【歇后语第85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谚)既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就不会说出不是一家人的冷漠话。多指彼此关系亲密得如同一家人,就不可说见外话。
【歇后语第86句】:【张和尚的帽子,抓给李和尚戴】释义: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张冠李戴。例句:你老东西听明白:那是竹子钱!我卖竹子给你们纸厂的钱!莫张和尚的帽子,抓给李和尚戴!
【歇后语第87句】:我写字大小不均匀,爸爸指着我的本子生气地说:“这些字大的大来小的小,真是骑着毛驴牵着鸟。”(甘肃·兰州)
【歇后语第88句】:【吝啬】“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啬”一词,最迟见于汉朝。《三国志·魏书·曹洪传》云:“初,洪家富而吝啬。”史书记载,当属正源。关于这个词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趣闻: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位先生,一个名叫吝先生,一个名叫啬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办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结为朋友。分手时,他们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子虚、乌有是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两个虚构的人物)饮酒赏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人都很小气,不肯轻易花一分钱。中秋节到了,两人如约来到乌有山上的子虚亭,但彼此都是一双空手而来,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谦让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只见他一只手弯曲着佯做举杯状,另一只手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甘示弱,随即伸出两个手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两人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兴。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响,连声称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啬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连声称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无与伦比!”过往的行人看到两个人如痴如呆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过客认识吝啬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从此,“吝啬”一词便传扬开来。
【歇后语第89句】:【人有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谚)人有谋害虎的打算,虎也有伤害人的行动。比喻在竞争中,双方都有封杀对方的心计与行动。
【歇后语第90句】:【药不对症,参茸亦毒】参茸:人参和鹿茸,中药里最有滋补功能的两味药物。指用药如果和病症不相投,再名贵的药物也会对身体有损害。
【歇后语第91句】:【无风树不摇】(谚)如果不刮风,树枝树叶就不会摆动。比喻事情的发生必定有起因,没有起因就不会引出结果来。
【歇后语第92句】:【骨头没有四两重】谓人没有多大分量,没有多大本领。 清代《品花宝鉴》:“几句话说得潘其观骨头没有四两重了。”
【歇后语第93句】:登上泰山望东海——站得高看得远
【歇后语第94句】:【鼠有鼠洞,蛇有蛇路】见“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歇后语第95句】:【卖狗皮膏药】(惯)狗皮膏药:药涂在小块狗皮上的膏药,疗效较好,旧时常有卖假冒的狗皮膏药以骗人钱财的,故常用来比喻骗人的假货。比喻说假话骗人或耍贫嘴说漂亮话。 也作“卖膏药”。
【歇后语第96句】:【家将败,出妖怪】(谚)指家庭将要衰败时,往往会出现离奇古怪的事。也指国家将耍衰败时,往往会出现非常怪异的人事现象。
【歇后语第97句】:【立得正,不怕影儿歪】(谚)只要身子站得端直,就不怕影子歪斜。 比喻人只要行为正,作风好,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恶意诽谤。 也作立得正就不怕影儿斜。 立得正不怕影子歪。
【歇后语第98句】:爸爸是教师。前天,我在他抽屉里发现一张荣誉证书,是今年教师节市政府刚发的。我拿起就跑,在爷爷奶奶面前夸耀。爸爸知道后批评了我,他说:“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奉献。”(河南·项城)
【歇后语第99句】:【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谚)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声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虽少,但实惠;死后扬名千古,无意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8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