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赞的民间俗语经典谚语,发朋友圈必赞!
【歇后语第1句】:晚上,爸爸检查我的练习册,发现好几道题我马虎了,就说:“马虎也是病,治疗不及时没准会闹别的病(注:这句话套用的是一句广告词)。今后实行一个新招——发现立即拧。”(辽宁·岫岩)
【歇后语第2句】:【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谚)田奴:耕田的男奴。织婢:织绢的婢女。指要学耕田,就向田奴请教;要学织绢,就向织婢请教。泛指做事必须虚心向内行学习。 也作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耕问奴,织问婢。 耕问仆,织问婢。
【歇后语第3句】:【搽胭脂抹粉】(惯)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涂在两颊或嘴唇上。粉:化妆用的细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妆品化妆,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或罪行。
【歇后语第4句】:【摆阵势】(惯)指拉开架势,准备较量。
【歇后语第5句】:早上,妈妈给妹妹剪指甲,说:“勤人长头发,懒人长指甲,以后应该学勤快点,那才是好孩子。”(注:人一忙,就顾不上理发,头发自然要长了;而指甲呢,如果是忙人,不等长长就会被碰断的,只有闲人才能留起长指甲。)(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6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释义:依赖别人靠不住。例句:“……人家说我命苦,是命苦;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靠树树歪,一心靠社会主义,可生产队又说我是累赘……”
【歇后语第7句】:【瘦狗莫踢,病马莫欺】释义:借指对弱者要同情。例句:在胡玉音面前,秦书田十分知趣,眼睛不乱看,半句话不多讲。“瘦狗莫踢,病马莫欺”.倒是胡玉音觉得他落魄,有些造孽。有时舀给他的米豆腐,香油和作料还特意下得重一点。
【歇后语第8句】:【年纪不饶人】(谚)年纪:岁数,特指人上了岁数。年纪大了,做事总是力不从心。指人到老年,体质衰退,是生命的规律,对任何人者口不宽贷。 也作年龄不饶人。 年岁不饶人。
【歇后语第9句】:老鼠给猫祝寿——献媚也不看看对象
【歇后语第10句】:【当面烧香,背后拆庙】(惯)比喻人前假装善良,背地里干坏事。
【歇后语第11句】:【没事人一大堆】(惯)指装作局外人,把事情推得干干净净。
【歇后语第12句】:爸爸很晚才回家,一进门,他就对妈妈说不吃饭了。妈妈笑着说:“老犍不吃草,肚里有元宝。你又在哪儿吃过了?”(山西·阳城)
【歇后语第13句】:【 眼里插棒棰实在受不了】无法容忍。梁斌《红旗谱》: “你不要忘了,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他们就在咱的眼里插 棒棰。”
【歇后语第14句】:【靠着大树有柴烧】指所处条件优越。或说:依着大树不 缺柴。靠,也说:挨。梁斌《播火记》:“我也姓冯,靠着大河 有水吃,靠着大树有柴烧,冯家大院里有个财主,我吃了什 么亏了?”
【歇后语第15句】:【石油】说起“石油”,有说是外来词,有说是国产词汇,其实,它的名字源于中国,大规模开采始于国外。大规模开采石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用煤不用油,内燃机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用油。优质的石油产品,发达的石油工业,欧美应执牛耳,中东国家为产油龙头。新中国成立后,虽先建有玉门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庆开出大油田,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似乎说明国外的石油先于中国。不是!“石油”不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发现,在外同人尚无认识时,国人开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任官,他见很多人在泉边用小罐装盛流出的黝黑油状物,据说可以点灯。沈括也装了些带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条灯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样点灯照明用。它烧出的黑烟,凝聚成黑灰,还是最好的写字之墨。沈括给它起名“石油”,还做了首石油赞美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落扬尘。”“石油”一词,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进。早在宋朝中国已经有了石油,石油的发现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中国正向石油强国发展。
【歇后语第16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谓培养人才需要很长时间。杨朔 《三千里江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个工程师岂是容 易的。”
【歇后语第17句】:休息休息再说——歇后语
【歇后语第18句】:【道路不平有人踩】(谚)道路不平坦,自有人会把它踩平。比喻遇列不公平的事情,自有人抱打不平,上前干预。
【歇后语第19句】:大家动手干,赛过英雄汉。
【歇后语第20句】:【揭开皮看瓤儿】(惯)比喻揭开事物的外表看它的本质。 也作“揭皮看瓤儿”。
【歇后语第21句】:【鼻子是鼻子,眼是眼】i(惯)本指人长得有模有样,比喻做事情条理清楚,有水平,够标准。
【歇后语第22句】:【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谚)驷马:四匹马所拉的车。说出一句话,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指话一说出口,就难以收回。 也作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驷马追不到。
【歇后语第23句】:【为人无主见,吃亏在眼前】(谚)为人处世没主见,随时都会吃亏。 指人应有主见,行事不能随风倒。
【歇后语第24句】:戴了笆斗进庙门——冒充大头鬼
【歇后语第25句】:【瞎子吃蟹——只只好的】(歇)本指每只螃蟹都说好,转指见了东西不分好坏,都说是好的。
【歇后语第26句】:【钻牛角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牛角尖越钻越小,没有出 路。指纠缠枝节问题,或死心眼。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 见棕榈》:“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过得不满时,应该把他的心思 分放在别的事物上,不要钻牛角尖。”
【歇后语第27句】:爱好跳伞——喜从天降
【歇后语第28句】:【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谚)制造器物或施工建筑,三分靠匠工的技巧,七分靠主人的安排。指匠工制作要服从主家的意愿。也泛指协助者要遵从主事人的指使。
【歇后语第29句】:【老要癫狂少要稳】老人要癫狂些,以防保守;青年要稳重 些,以防急躁。清代《儿女英雄传》:“老要癫狂少要稳,我不 像你们小人儿家,那么不出绣房大闺女似的。姑太太,等你 到了我这岁数儿,也就像我这么个样儿了。”
【歇后语第30句】:一天,我和妈妈去街上买衣服。一个摊主拿着衣服,说了一大堆好话,可妈妈拿起来检查一下后就拉着我走了。我问妈妈为什么不买,妈妈说:“她是关老爷卖豆腐:人硬货不硬。”(江苏·锡山)
【歇后语第31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惯)指了解事情不全面,只了解一个方面,不了解另一方面。 也作知其一,不知其二。 徒知其一,不知其二。
【歇后语第32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歇)唱本:记录曲艺或戏曲唱词的小册子。本指边走边看唱本,转指事情结局如何,等着看以后的发展变化。 也作骑在毛驴上看唱本——走着瞧。 骑着毛驴看书——走着瞧。
【歇后语第33句】:【低棋也有神仙着】(谚)着(zha。):下棋时走的一步棋。指低水平的棋手,偶尔也会走出一步极其高明的棋着。比喻平庸或愚笨的人,偶尔出言谋事也会有过人处。 也作“低棋阵里有高着”。
【歇后语第34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情越少越好。意即怕麻烦,不愿负 责任。海外陈若曦《二胡》:“祖父绝口不提孙子要出国的愿 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不希望牵扯到自己身上。”
【歇后语第35句】:我在门外玩,不小心碰倒了比我小三岁的小弟弟。他爬起来就往我脸上抓,抓得我鲜血直流。奶奶看见了心疼地说:“你真是麦秸垛怪大,压不死老鼠。”(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36句】: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歇后语第37句】:【擀面杖吹火——不通气儿】(歇)擀面杖:擀面用的木棍儿,没有通气孔,无法用来吹火。本指空气不流通,转喻不通达事理。
【歇后语第38句】:财主家的狗——认富不认穷
【歇后语第39句】:六七月的石榴花——越开越火红
【歇后语第40句】:【脚踩两只船】两者都不愿意放弃。比喻犹豫不决,或投 机取巧。台湾琼瑶《心有千千结》:“爱情是那样的自私,他 怎能容忍她脚踩两只船?”
【歇后语第41句】:【 死水怕勺舀】没有来源,花费不起。清代《醒世姻缘传》: “其一切打银带,做衣服,买礼物,做盘缠,都是丁利国这碗 死水里舀,却也当真舀得干上来了。”
【歇后语第42句】:【豆腐掉到灰窝里——吹不得,打不得】(歇)形容事情难办,轻不得,重不得。 也作豆腐掉在灰窝——吹掸不得。 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歇后语第43句】: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
【歇后语第44句】:【鹰犬、爪牙】“鹰犬”、“爪牙”用来指匪首或反动集团的党羽或帮凶。 “鹰犬”、“爪牙”本义是褒义词,鹰犬表示为主忠诚,爪牙则意指国之利器。飞将军李广一次闯了祸,上书向武帝请罪,武帝回答说:“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此外,禁卫军的将官又称作“爪牙官”,比喻他们就像鸟兽的爪牙一样,是保护自我的主要手段。东汉陈龟,被任为度辽将军,前去抵御边患,临行前上疏,自称“驰骋边陲,展鹰犬之用。”袁绍向献帝上疏,称“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来,鹰犬、爪牙逐渐演变成反面的词汇,变成了坏人的帮凶。
【歇后语第45句】:糊涂虫不知聪明的可贵,健康不知患病的痛苦。
【歇后语第46句】:【事到着急处,就有个出奇处】(谚)事情到了最紧急的关键时刻,自会逼出应急的计策来。指人急智生,往往会想出平时连想也不敢想的奇谋妙计来。
【歇后语第47句】:王母娘娘得子——天大喜事
【歇后语第48句】:【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谚)三:泛指多。字如果辗转传抄多次,鱼字就会写成鲁字,虚字就会写成虎字。指汉字传抄的次数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作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字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歇后语第49句】:【不食人间烟火】此俗语原意指人有道气或仙气。比喻那些自命清高、超凡脱俗之人,实则脱离群众,与尘世格格不入的人,含贬义;也可以用以比喻诗文的格调超尘绝俗,含褒义。此典出自《宋史·赵自然传》:“大中祥符中,又有郑荣者,本禁军,戍壁州还,夜遇神人谓曰:‘汝有道气,勿火食。’因授以医术救人。七年,赐名自清,度为道士,居上清官。” 赵自然,原名叫王九。十三岁时得了重病,父亲把他带到青华观,许愿让他做道士。后来,王九梦见一个身材魁伟、鬓发斑白的人,自称姓阴,把自己带到高山上,对他说:“你有道气,我教给你不吃五谷的方法。”于是那人拿出青青的柏树枝给他吃。王九醒来后,果然就不再吃五谷,神清气爽,每当闻到煮熟的饭食就恶心呕吐,他只吃生果,饮清泉。听说了这件事,宋太宗召见了他,亲自问候,赐予道士服,并替他改名为赵自然。
【歇后语第50句】:五一节放假,我们一家人出去郊游。本来准备早点动身,可是我忙着带这样那样,磨蹭到八点多钟才上路。妈妈说:“你呀,半夜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屋后头。”(安徽·舒城)
【歇后语第51句】:【大佛三百五,各有成佛路】(谚)三百五:泛指多。比喻人在修行或事业的进取方面,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办法。
【歇后语第52句】:星期天我去姥姥家,想走小路,可妈妈却说:“大路虽然没有小路近,可小路坑坑洼洼的,不好骑车。俗话说‘宁走十里远,不走一里喘’,你还是走大路的好。”(河南·宁陵)
【歇后语第53句】:七十多岁的张爷爷和李奶奶要结婚了。张爷爷对儿女们打趣道:“好儿好闺女,不如半路好夫妻。你们年轻人结婚是金花配银花,俺这把年纪结婚可是西葫芦配南瓜哟!”婚后老两口恩恩爱爱,形影不离。村里人笑说他俩是“老头不离老婆,秤杆离不开秤砣”。(安徽·萧县)
【歇后语第54句】:【好借债,穷得快】(谚)喜欢借债的人,借得容易花得快,加上付出的利息,必然很快变穷。指生活中宁可艰苦度日,不可轻易借债。
【歇后语第55句】:吃炒面哼小曲——含糊其辞;含含糊糊
【歇后语第56句】:【下马威】“下马威”是指古代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展示自己的威风,起震慑作用,以图站稳脚跟。“下马威”来源于“下车威”。《汉书·叙传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班伯这个人志气很高,有勇有谋,勇于任事。当时定襄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和尔格林县西北土城子)局面十分混乱。班伯有出使匈奴的经历,且年轻力壮,自请担任定襄郡太守,扭转社会治安糟糕的状况。定襄的豪门大户和动乱分子都听说过班伯厉害的名声,“畏其下车作威”,嚣张气焰有所收敛。而班伯也确实来了个“下车威”,他到任之后,立即将所属官吏集合起来,严厉打击地方恶霸势力,惩处制造动乱的不法之徒,社会秩序很快好转,班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充分显示了他的“下车威”。这样的“下车威”值得叫好。 “下车威”后来怎么变成“下马威”了呢?原来,这与古代官员的乘坐工具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官员就按照级别乘车。到后来,马的位置逐渐代替了车子,官员们出行改为骑马,由过去的下车到任变成了走马上任,一F车威”的官习沿袭下来,由“下车威”变成了“下马威”。现在,新官乍到,对坏人和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治,当然是好,这个“下马威”使得。如果对百姓耍威风,讲派头,摆官架子,这样的“下马威”(有的官员改坐“宝马”豪车了)要不得。
【歇后语第57句】:【 吹胡子瞪眼睛】生气发脾气。成语:声色俱厉。古华《姐 姐寨》:“你不要吹胡子瞪眼睛,我可以举出事实来证明。”
【歇后语第58句】:【伸着脑袋让人弹】谓不会处理事情,老是被动,吃亏。浩 然《艳阳天》:“他有什么谋略,光会伸着脑袋让人弹。”
【歇后语第59句】:【死不了也得扒下一层皮】见“不死也得脱层皮”。
【歇后语第60句】:大伯家的猪糟蹋了二奶家的庄稼,他们两家在吵架。我对爷爷说:“就怨大伯,他为什么不把猪圈好呢?”爷爷说:“有活儿多插手,遇事少插嘴,你小孩家懂什么?”(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61句】:【生意经】“生意经”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窍门。生意经源自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自己弃官经商,并写了一部叫《计然》的书,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一是“务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即当东西贵时,要收存货出尽;价格便宜时,要把收购储存视如珠宝。三是“无息市”,即资金流动要迅速。他利用这些经验经商,一下子成了巨富。后来,生意人把《计然》当做必读之经典,把范蠡当做下海经商之典范,《计然》成了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生意经”。
【歇后语第62句】:【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释义:比喻人贪婪,有便宜必贪。例句:舍不得羊羔,逮不住狼;舍不得姑娘,能逮住和尚?这常二光是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的人,他能不就范?
【歇后语第63句】:【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见“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
【歇后语第64句】:有钱难买亲生子。
【歇后语第65句】: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歇后语第66句】:上高中的姐姐向妈妈诉苦:“怎么白天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妈妈说:“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过了十月中,梳头洗脸功。”(陕西·城固)
【歇后语第67句】:【急出来的主意,逼出来的祸】(谚)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应急的办法,在被逼到走投无路时容易发生祸端。
【歇后语第68句】:【这个一榔头,那个一锤子】释义:比喻你一言,他一语,意见不统一。例句:你还说民主管理指在岩上选组长,做计划,筹资金。在船上还能这个—铘头,那个一锤子,那不是野兔子拉犁,乱套了?
【歇后语第69句】:俩兽医抬死驴——没治
【歇后语第70句】:【针尖对麦芒麦】芒也是尖的。谓斗争双方相当。成语: 针锋相对。孙犁《风云初记》:“这倒有个看头,看谁告下谁 来吧,一头是针尖儿,一头是麦芒儿!”
【歇后语第71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惯)六路:指上、下、左、右、前、后。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眼界开阔,听觉灵敏。形容人机警灵敏,信息灵通,遇事能迅速作出反应。
【歇后语第72句】:【吐口唾沫在河里毒死鱼】形容人狠毒。沙汀《淘金记》: “不过,你们应该赶快想个办法!那些人么,哈哈,吐口唾沫 在河里面,鱼都会毒死的,你们说这话对不?”
【歇后语第73句】:【敬酒不吃吃罚酒】敬酒可以谢绝,罚酒必须吃。引申为: 不识抬举,客气不行,只能强迫执行。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们别理她,我也不管,看她把 我怎么办!”
【歇后语第74句】:小明没经考试就进了县高中,欢欢也梦想着能够这样。她妈妈说:“你怎么能和人家比?小明他爸腿上拔下一根汗毛也比你爸的大腿粗。”(山西·平顺)
【歇后语第75句】: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动一下
【歇后语第76句】:【 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尾短。指不会持久。张贤亮《河 的子孙》:“此刻,他大脑计算机输出的第一个数据就是:这 伙人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歇后语第77句】:【教师爷不打把势——谁也摸不清谁的底】(歇)教师爷:旧时称武术教官。打把势:练武术。指互不了解对方的底细。
【歇后语第78句】:【摘桃子】(惯)比喻攫取别人的成果。
【歇后语第79句】:惊破胆的兔子——畏首畏尾
【歇后语第80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谚)指嗔怪别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实真相,消除了误会,自然就不会再嗔怪人。
【歇后语第81句】:【羊群出骆驼】(惯)比喻人群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也讽刺人十分特别。
【歇后语第82句】:【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谚)指听话要善于聆听话的弦外之音。 也作锣鼓听声,听话辨音。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歇后语第83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释义:责怪人管事太多。不该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扑”、“咬”、“捉”。例句:女护士勉强地把自行车搬进医院大门,但还是嘟嘟囔囔地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歇后语第84句】: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歇后语第85句】:下雨了,王大爷一边收着麦子,一边埋怨说:“这老天爷真让人摸不透,半月都是晴天,却让我晒到雨肚里。”(河南·原阳)
【歇后语第86句】:【解疙瘩】(惯)1比喻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2比喻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消除隔阂。 也作“解扣子”。
【歇后语第87句】:【浅水里养鳖——早就看透是什么货】(歇)货:本指物品、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早就清楚某人不是什么好人。
【歇后语第88句】:【一个吹笛,一个捏眼】(惯)比喻相互配合。
【歇后语第89句】:【船烂还有三千钉】释义:比喻有钱人家即使败落了,也还有些家底。有时也比喻有威信的领导人即使离开了岗位,也还受到人们的敬重。例句:“‘船烂还有三干钉’,毕竟是尚书府里阔哥儿。逃难下业,仍捧得出三百两银子。”
【歇后语第90句】:【更上一层楼】释义:比喻再提高或再前进一步。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诗句。例句:野心勃勃的张作霖再不甘心蛰伏洮南一隅,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歇后语第91句】:【骨头里榨油】敲诈勒索。类似的:石头缝里榨油。成语: 敲骨吸髓。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从前是有钱的不肯拿 出钱来。只在没钱人的骨头里榨油,这个不对。”
【歇后语第92句】:惊枪的山蹦子(兔)——狂颠猛跑
【歇后语第93句】:【业罐子满了】(惯)业:同“孽”,罪孽。指作恶极多,死期已到。
【歇后语第94句】:【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见“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
【歇后语第95句】:【脑瓜子有转轴】(惯)比喻人见风转舵,善于跟着情势转变立场、态度。
【歇后语第96句】:脸盆里栽豆芽——根根扎到底
【歇后语第97句】:【骑着驴,还找驴】忘了所带所用的,又去寻找。类似的: 背起娃找娃。杨朔《三千里江山》:“什么都带了,就是忘了 带盐,急头赖脸往回跑,跑两步才想起来,盐拿在手里呢 ——真是骑着驴找驴!”
【歇后语第98句】:【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谚)任何人都不会十全十美,就像车轮没有绝对圆的一样。指世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也作哪个瓜也不圆,哪个人也不全。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人不能全,车不能圆。
【歇后语第99句】:【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歇)死:本指死亡,转指程度达到极点。指太冤枉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