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触碰泪点!
【谚语俗语第1句】:【船小好掉头】(谚)掉头:转向,回身。指船身小,容易转动。比喻人手少、规模小的单位,调整起来方便,没有牵制。 也作“船小掉头快”。
【谚语俗语第2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谚)画出虎的皮毛容易,要把虎的风骨画出很难;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要看清人的内心很难。指世间最难的事莫过于识透人心。 也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虎难画骨,知人难知心。
【谚语俗语第3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规定的章程办理,不徇私情。
【谚语俗语第4句】:【 耗子扛枪,窝里反】指内部起哄。电视剧《绍兴师爷》:“你 就是耗子扛枪窝里反,专会欺辱自己人。”
【谚语俗语第5句】:上了岸的鱼虾——干蹦干跳
【谚语俗语第6句】:【引虎入羊群】(惯)比喻把坏人招引来祸害百姓。
【谚语俗语第7句】:【天有阴晴,地有旱涝】情况在不断变化,有好有坏。刘绍 棠《渔火》:“天有阴晴,地有旱涝,也该我们时来运转,你走 背字儿了。”
【谚语俗语第8句】:【摆龙门阵】(惯)指聊天或讲故事。
【谚语俗语第9句】:【老勿入川,少勿入广】(谚)川:四川。广:广东。旧指老年人不可进四川,四川山多路崎岖;青年人不可进广东,广东有麻风女,青年男子容易被勾引染病。
【谚语俗语第10句】:【人心都是肉长的肉长的】心软,谓人是有感情的。曹禺 《日出》:“我好些年没有眼泪了。我跟你说,人心都是肉长 的。”
【谚语俗语第11句】:【抠人碗底】(惯)碗底:剩饭。指靠给人干活为生。 也作抠人家饭碗底。 抠人家碗底。
【谚语俗语第12句】:锅边上的小米——熬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13句】:【 两条腿走路】互相配合,效率高。成语:双管齐下。夏衍 文章:“我们一向主张两条腿走路,就是既要大力提倡演现 代戏,又要整理、加工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
【谚语俗语第14句】:【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释义:成家立业不容易,败落家业却容易。例句:先帝在世时曾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现今国贼当道,我们可不能消沉下去啊!
【谚语俗语第15句】:【因风吹火,用力不多】(谚)顺着风向吹火很省力。比喻趁着有利形势做事,省力而又易于成功。
【谚语俗语第16句】:铁锤敲在钢砧上——锤锤有分量
【谚语俗语第17句】:【草根】“草根”现在比喻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群体。草根,世界各地除沙漠海洋外遍地都是,但作为一个比喻,它却源于英文,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寻金热流行时期,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着黄金。从广义上看,“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做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非官方组织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就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群体。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 “草根”有两个特点:一是顽强,二是广泛。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独立性和大众性。从草根的喻义和特点来看,西方的“草根”和中国的“草民”很相似,都是下层弱势群体。如中国古代的贪官污吏把百姓看做草民,把农民起义称作草寇。老百姓有时也自称“草民”,这是长期受奴化的结果。至于草根的顽强生命力,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作出了高度概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真正理解“草根”的含义,追究渊源,恐怕将中西、古今结合起来更全面。 “草根”一词,在2011年春节像春风一样传遍中国大地,传向世界。因为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许多“草根”演员,如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西单女孩”等,一夜成为“草根明星”。
【谚语俗语第18句】:【姜太公使机变——不钓鱼儿只钓贤】(歇)机变:机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指做事另有好的用意。
【谚语俗语第19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释义:公开的打击容易对付,暗中的袭击难以防备。例句:“偷鱼的要是个行家,就该从咱们爷儿俩眼皮下把鱼偷走,不到那;面\鱼塘去。”“为什么?”“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呀!”
【谚语俗语第20句】:【眼里揉不进沙子】眼皮内有细小异物就感不适,借指不 能够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骆驼祥子》:“刘四爷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闻所见都搁在一处,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谚语俗语第21句】:真书如立,行书如引,草书如走。
【谚语俗语第22句】:【人吃五谷生百病】见“吃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
【谚语俗语第23句】:傍晚,我在放学路上听两位叔叔边走边谈。其中一人说道:“你是唱红脸的,可不能走啊!你走了,剩下我们几个光屁股猴就没戏唱了。”(河南·泌阳)
【谚语俗语第24句】:【自己脚杆瘸,怪路不平】(惯)比喻自己有缺点错误,却责怪别人不对。
【谚语俗语第25句】:【蛤蟆跳在戥盘子里——自称自赞】(歇)戥盘子:戥子(一种测定贵重物品或药品重量的小秤)一端盛放所要测定重量的物体的小盘子。称:本指测定重量,转指称赞。 指自己称赞、夸耀自己。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蛤蟆跳在戥盘——自称自赞”。
【谚语俗语第26句】: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怕自己讲不好,就不敢报名。爸爸说:“三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出一张嘴。”鼓励我去试试。(河北·易县)
【谚语俗语第27句】:【胳膊朝内弯】护着自己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类似的: 拳头朝外打,胳膊向内弯/一把指头总向内/十个指头往里 弯/千个猪爪朝内弯。杨绛《洗澡》:“他们要我帮助你,我可 没说什么,咱们胳膊折了往里弯!”
【谚语俗语第28句】:【亲的掰不开,疏的贴不上】(谚)掰(bal):用手分开。关系亲密的,掰也掰不开;关系疏远的,靠也靠不拢。指人际关系的亲与疏是自然形成的,勉强不得。 也作“亲的疏不开,疏的亲不拢”。
【谚语俗语第29句】:【合穿一条裤子】见“穿一条裤子”。
【谚语俗语第30句】:【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惯)形容变化非常快。
【谚语俗语第31句】:【摸到韭菜就当葱】(惯)比喻由于简单草率而错把不同的事物当成一回事。
【谚语俗语第32句】:【东说向东,西说向西】释义:比喻没有主见。例句:那国王着实昏乱,东说向东,西说向西,真个收了关文,道:“国师,你怎么与他赌?”
【谚语俗语第33句】:【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打架不记仇】(谚)指年轻夫妻吵架很平常,彼此很快就会忘记,也作天上下雨地下流,俩口子吵架不记仇。 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
【谚语俗语第34句】:【哄堂大笑】“哄堂大笑”源自唐代。据唐代赵磷《因话录》所载,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其中由台院一位御史专管杂事,称作“杂端”。凡是公堂食饭,大家都不准谈笑,犹如僧人斋饭一样,是为有修养。但有时杂端实在憋不住而大笑,这在当时称之为“烘(哄)堂”。由此可见,此记载“烘(哄)堂”只限于官吏食饭的公堂。到了宋代,烘(哄)堂的场合扩大。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载:“冯阳、和相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日:‘九百’。和性偏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日:‘此亦九百’。于是烘(哄)堂大笑。”自此,凡人多的地方有人发端引起众人大笑,皆可日哄堂大笑。
【谚语俗语第35句】:【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谚)宁愿作为美玉被击得粉碎,也不作为瓦片而被保护得完好。比喻有气节的人,宁可忠贞而死,绝不苟且偷生。 也作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宁甘玉碎,必不瓦全。
【谚语俗语第36句】:【树要直,人要实】(谚)树身要端直,端直才能成材;为人要诚实,诚实才能立足社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指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谚语俗语第37句】:【 你不仁,我就不义】报复对方。池莉《来来往往》:“你不仁 我就不义,可是如果人敬我一尺,我就还人一丈。”
【谚语俗语第38句】:【造弓的造弓,造箭的造箭】(惯)比喻原来是干什么的还干什么去,各人做自己该做的事。
【谚语俗语第39句】:屠夫的账本——血债累累
【谚语俗语第40句】:【要吃要着嫁老公】(谚)旧指妇女想有吃穿就要嫁人。
【谚语俗语第41句】:【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人们团结起来就有力量。周立 波《暴风骤雨》:“赵主任告诉我们说:‘土帮土成墙,穷帮穷 成王。’咱们团体抱得紧,啥也不怕呀。”
【谚语俗语第42句】:【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谚)指人不怕穷愁困苦,只怕心受创伤。 也作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人怕伤心,树怕挖根。
【谚语俗语第43句】:老师刚一进教室,就有人告状。老师才让这位同学坐下,又有同学站了起来。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真是按不下的葫芦瓢。”(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44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释义:当了家或做了领导,才体会到东西的可贵,才知道生活的艰难。例句:她自幼生长深闺,足不出户,与人无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也不为衣食住行分心劳神……
【谚语俗语第45句】:【吃在脸上,穿在身上】(谚)吃得好,就会红光满面;穿得好,就会精神焕发。指人的外表如何是吃穿好坏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46句】: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谚语俗语第47句】:【家累千金,坐不垂堂】(谚)垂堂:靠近堂屋的檐下。拥有千金家财的人,不肯坐在屋檐下,以防屋瓦掉下砸伤身体。指财富多的人懂得自我保重。
【谚语俗语第48句】:【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释义:不合辛茹苦,就难赚到钱财。例句:“你看不会做买卖,那老爹托你么?常言‘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
【谚语俗语第49句】:龟兔赛跑——骄者必败
【谚语俗语第50句】:鄱阳湖里起春水———浪更比一浪高
【谚语俗语第51句】:【水有源,树有根】凡事都有起因。成语:事出有因。类似 的:树从根起,烟从灶起。西戎《行医事件》:“水有源树有 根,我家看病是祖传四辈子了。我祖爷爷、我爷爷、我父亲、 我,辈辈都是这个看法,都是要偏方。”
【谚语俗语第52句】:【一点水一个泡】(惯)形容人说话不夸大也不缩小,诚实可靠。
【谚语俗语第53句】:【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谚)衣服要新的,朋友要旧的。指衣服总是新的好,友情总是旧的好。 也作衣不厌新,人不厌故。 衣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 衣裳是新的好,人总是旧的好。
【谚语俗语第54句】:拿着棍子叫狗——越叫越远
【谚语俗语第55句】:【人怕齐心,虎怕成群】人齐心,力量巨大;虎成群,凶猛可 怕。意即团结就是力量。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人怕齐 心,虎怕成群,咱们要齐了心,也能闹成赵家沟那样。”
【谚语俗语第56句】:【 瞎子摸黑路】难上难谓更加困难。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瞎子摸黑路难上难,穷汉就怕闹荒年。”
【谚语俗语第57句】:【久在江边站,没有不湿的鞋】见“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谚语俗语第58句】:【笑面虎】“笑面虎”比喻那些表面和善而实际心狠手辣为人阴险的人。 “笑面虎”的故事来自宋朝人王公衮。史书上记载说,王公衮的祖坟被守墓人挖掘了,事情被发现后,守墓人被官府惩罚,并责令他去王公衮的家里认罪。王公衮不动声色,先是摆酒招待他,后即拔出佩剑杀了这个守墓的人。在周围人的印象中,王公衮平常待人和善,与人交往时有说有笑,这件事之后,人们便称呼他为“笑面虎”。这个俗语与“笑里藏刀”一样,都是形容表面常带笑容而实际上心地狠毒的人。
【谚语俗语第59句】:【鸡蛋磕在石头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东西上。比喻以弱对硬,即使失败了,也要叫对方受些损失。
【谚语俗语第60句】:【寂寞恨更长,欢娱嫌夜短】见“欢娱嫌夜短,寂窦恨更长”。
【谚语俗语第61句】:【蹦不了蛤蟆跑不了鳖】(惯)比喻当事人谁也逃不掉或脱不了干系。
【谚语俗语第62句】:自从“争做文明少年”活动以来,纪律和卫生方面的流动红旗就像是在我们班歇了脚似的,从没间断过。“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班级搞好。”班主任表扬我们说,“这就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浙江·诸暨)
【谚语俗语第63句】:干活休息时,大家谈起了弟兄几人中,常常会有一个不争气的,并且还举了一些例子。张大爷结语似的说:“‘三斑出一鹞,三虎出一豹’,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河南·西平)
【谚语俗语第64句】:恶狼装羊——居心不良
【谚语俗语第65句】:【靠着大树好乘凉】(谚)指有了大树遮荫,乘凉就很方便。比喻晚辈在长辈的庇护下,得益很大。也比喻靠着某种权势,做事就有靠山。
【谚语俗语第66句】:赶马车的开汽车——不懂那一套
【谚语俗语第67句】:【请风光博笑脸】(惯)形容极力巴结、讨好。
【谚语俗语第68句】:【一翻拆洗一翻新整】旧如新。明代《金瓶梅》:“一翻拆洗 一翻新。到守备府中,新人轿子落下,戴着大红销金盖袱, 添妆含饭,抱着宝瓶,进入大门。”
【谚语俗语第69句】:飞机离跑道——没辙
【谚语俗语第70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个人凭借权势,企图封锁消息,掩盖 真相。《民国通俗演义》:“思以强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谚语俗语第71句】:两把号吹成一个调——响(想)到一块了
【谚语俗语第72句】:【万绿丛中一点红】指衬托得好。清代《儿女英雄传》:“那 庄门外本有无数的大树,此时正是浓荫满地、绿叶团云的时 候,远远的望着,那万绿丛中一点红,便有个更新气象。”
【谚语俗语第73句】:【牛头不对马嘴】释义: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例句:苏雨道:“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谚语俗语第74句】:—吊钱放在门槛上一—里外半吊子(外行)
【谚语俗语第75句】:【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对坏人坏事,防不胜防,难 免有疏忽。茅盾《腐蚀》:“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 我要不大意,又怎样呢?”
【谚语俗语第76句】:【说大话不怕风煽舌头】说空话说大话没有用。类似的:说 话不怕牙疼/说大话不怕噎嗓子/站着说话不怕腰疼。浩然 《艳阳天》:“说话不怕风煽舌头。我要像她们那样,无牵无 挂,我也当积极分子,整天跟你一块开会、办公!”
【谚语俗语第77句】:【床罩】“床罩”是最普通的床上用品,美观大方,可它的得来并不美。床罩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的法国。据记载,这个伟大的发明者是一个普通的法国高卢妇女迪迪。迪迪与马夫路易恋爱了三个月后,正式举行婚礼。不幸的是,婚礼后的早晨,年轻的妻子发现丈夫有遗尿的毛病,他将婚床上的被褥尿湿了。这时,祝贺婚礼的客人们已在门外,他们大声笑闹,捶打木门,迪迪已没有更换床褥的时间。迪迪望着神情沮丧的路易,忽然灵机一动,从衣橱里取出一张床单,迅速铺在潮湿的被褥上,然后开门迎客。客人们向新郎新娘祝福,并参观他们的新居。突然,一位客人手指床单,惊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置,这是洁白的‘床罩’!它一定是巴黎上流设计者的最新玩意儿吧?” 新娘微微一笑,不发表意见。客人们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哦!这多么时髦,多么漂亮!” 很快,这种铺床方法在法国各地流传起来。三年后,法国宫廷正式采用了这种方法,并按那个客人所说的那样,将铺在被褥上的床单命名为“床罩”,并且把它载人了《宫廷起居事典》。
【谚语俗语第78句】:因生意不好,舅舅开的百货商店倒闭了,这两天,他又琢磨着想开个饭店。舅妈在一旁愁眉苦脸地说:“壶中无酒难待客,盘子无菜难压桌,大风刮倒了梧桐树,叫咱从哪儿弄钱再开张呢?”(山东·陵县)
【谚语俗语第79句】:【结婚】“结婚”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民俗说。早在原始社会,人类没有固定的婚姻,每当黄昏,便自由结合择偶而居,这种婚俗,至今还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现在还实行走婚。所以,汉民族把最早的“黄昏夫妻”称之为“结昏”。随着一夫一妻制的实行,语言学家便把曾经标志混乱婚姻的“结昏”改为“结婚”。“婚”字的衍变,是混乱婚姻向文明婚姻过渡的见证。另一种说法是阴阳说。《礼记·昏义》孔颖达疏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这就是说,把婚礼安排在昏时进行,是取其阴来阳往的意思。“阴来阳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白天即将过去,夜晚即将来临,阴阳交替之时,即是黄昏。另一层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亲迎新娘,新娘在临近夜晚时来到夫家。这种自然的阴阳和人事的阴阳相结合,正好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人看来,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礼这一重要礼仪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阴来阳往和天的阴来阳往相配合,这种婚礼就合乎天意,婚姻就会获得美满幸福,同时也会给通婚的两个家族带来福泽。所以婚礼必须在昏时举行。这是“结婚”一词的原意,现在结婚仪式不据泥于黄昏,“吉时”在中午居多。
【谚语俗语第80句】:【 泥人禁不起雨打】指禁不起考验。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棉花架不住风吹,泥人禁不起雨打。我只担心,往 后豆腐房办红火了,他挎兜儿里有了钱,再去走歪歪道儿!”
【谚语俗语第81句】:【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歇)掸子:一种除尘工具,常用鸡毛绑在小竹棍上做成。掸:谐“胆”。惊叹或指责人胆子太大。
【谚语俗语第82句】:【镴枪头戳石块——弯回半截】(歇)锻:锡铅合金,俗称焊锡或镴锡,质软。本指枪头戳到石头马上弯了,转喻弱者遇到强者被迫退缩。
【谚语俗语第83句】:【黄狸黑狸,得鼠者雄】(谚)狸:狸猫。不论是黄色的猫还是黑色的猫,哪个能捉住老鼠,哪个就是好猫。比喻用人只求有实际的办事能力,其他可以不论。 也作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谚语俗语第84句】:【手大遮不过天】(谚)手掌再大也不能遮住天。比喻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有限。 也作手大不遮天,手大捂不住天。
【谚语俗语第85句】:【官场如戏场】(谚)官场的事,就如同演戏一样。旧指官场荣辱不定,恩怨无常,一切都像是暂时的表演。
【谚语俗语第86句】:【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称“连襟”。连襟这个词有个发展过程,最早是自唐初骆宾王的《秋日与群公宴序》,其中记载:“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而连襟,共挹青田之酒。”这里连襟比喻的是朋友。之后见于中唐大诗人杜甫,杜甫晚年寓居川东,结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交情甚笃,序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后杜甫离开川东,离别时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结交经过,有几句是:“弧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袖。这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但为“连襟”一词的产生作了铺垫。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封荐书,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写了一份谢启,寄予妻子的姐夫,里边几句是:“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显然是从杜甫的诗中化来。洪迈把自己和妻子的姐夫称为“连襟”,开创了把姐、妹的丈夫互称“连襟”的首例,这是“连襟”现义一词的直接出处。
【谚语俗语第87句】:【有理无理,出在众人嘴里】(谚)谁有理谁没理,当事人说的不算数,要听群众的评论。指群众的舆论代表公理,最公道。 也作“有理没理,出在大伙儿嘴里”。
【谚语俗语第88句】:老鹰见小鸡——个喜来一个忧
【谚语俗语第89句】:【见天日】(惯)l比喻摆脱了艰难的处境,见到了光明。2比喻把隐藏着的事情公示于众。 也作见青天。 见太阳。
【谚语俗语第90句】:【会家不忙,忙家不会】释义:会干的人不忙乱,忙乱的人不会干。例句:这大圣正是会家不忙,忙家不会,理开铁棒,做一个“乌龙掠地势”,拨开钢叉,又照头便打。
【谚语俗语第91句】:【笔头无力嘴头硬】释义:硬:比喻徒有其表,而实质上无能力。指讲起话来夸夸其谈,办起事来优柔寡断。例句:他说起来头头是道,好像做任何事都胸有成竹,实际上呢,他什么也做不到好处,真是笔头无力嘴头硬!
【谚语俗语第92句】:【笑掉了大牙没人补】对讥笑者表示不满。意即没有什么 可笑的,当心别笑出毛病来。没人补,也说:没人拾。类似 的:笑掉了下巴,砸坏了脚面子。冯德英《苦菜花》:“笑什 么,笑?笑掉了大牙我可不给你们拾!”
【谚语俗语第93句】:【刀斧虽利,不加无罪之人】见“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谚语俗语第94句】:【有牛使牛,没牛使犊】以次者代替。犊,也说:驴。电视 剧:“俺也是没有办法,她爹病了,只好没牛使犊,让孩子也 帮着抬水。”
【谚语俗语第95句】:半山坡上弯腰树一一直不得(值不得)
【谚语俗语第96句】:【牛头高,马头高】(惯)比喻二人争高低,谁也不让谁。
【谚语俗语第97句】:爸爸常教育不爱劳动的哥哥:“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劳动是个宝,一生离不了。”(湖南·长沙)
【谚语俗语第98句】:河伯娶亲——坑害民女
【谚语俗语第99句】:邻居有个小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贪吃,而且自己的东西从不给别人吃。他爷爷说他“你吃别人的东西吃出汗来,别人吃你的东西急出汗来”。(江苏·常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