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微博民间俗语经典谚语,说到心坎的经典文案

【歇后语第1句】:【乱王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谚)乱王:乱世的国君。号:年号。乱王总是频繁地更改着年号,不走运的读书人总是频繁地更改着名字。讽嘲人不从根本上下功夫,总喜欢在表面上做文章。

【歇后语第2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说那

【歇后语第3句】:【 自己看卷子,自己中状元】自己吹捧自己,自加头衔。类 似的:自画脸谱自封官。香港唐人《金陵春梦》:“是啊,自己 看卷子,自己中状元,这一句妙极了。稍加引申,也就是自 己关起门,自己做皇帝!”

【歇后语第4句】:【油髻上封官,粉鼻凹里受宣——裙带头衣食】(歇)髻:假发盘成的髻。鼻凹:鼻翼两旁凹下去的地方。受宣:接受皇帝的宣召。指靠裙带关系当上高官。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5句】:【吃饱了撑的】(惯)讽刺人多管闲事、没事找事或惹是生非。 也作“吃饱了撑得慌”。

【歇后语第6句】:【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释义:如果八月初一下场雨,就要旱到来年五月底。例句:雨:夏忌甲子雨。“五月连阴雨阴月旱,七月八月口乞饱反。”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占验也。

【歇后语第7句】:娃儿们在一块儿玩,卢二奶总说自家孙子心善要吃亏。王三婶听不惯,嘴一撇说:“黄鼠狼只说它娃儿香,刺猬总觉它娃儿光。谁家的娃儿谁看不顺溜?”.(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8句】:近年来,村里各家各户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爷爷感慨万千,说:“旧社会,泥瓦匠住草房,卖盐的喝淡汤,纺织娘没衣裳,当奶妈的卖儿郎,挖煤哥家里冷得像冰窖,淘金老汉家里穷得响丁当。还是新社会好啊!”(河南·长垣)

【歇后语第9句】:【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生到好地方】(歇)狗尿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真菌,有黏液,有臭味,不能食,被人鄙视。指人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

【歇后语第10句】:眼瞎耳聋鼻塞嘴哑———窍不通

【歇后语第11句】:【腿肚子贴灶王爷——人走家搬】(歇)灶王爷:迷信称掌握一家祸福的神,供奉在锅灶边,这里指灶神的画像,指代“家”。指单身一人,没有家室拖累。

【歇后语第12句】:自行车胎拔气门嘴——松了气

【歇后语第13句】:小红常夸自己口才好,长得漂亮,可对自己学习成绩差只字不提。妈妈教育她说:“田螺不知尾下皱,狐狸不知尾巴臭。你怎么只夸耀自己的优点,而不提自己的短处呢?”(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14句】:【摸不准脉窝】(惯)比喻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歇后语第15句】:【身上有屎狗跟踪】(谚)狗爱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会跟着来。比喻人自身行为不正,就会招来邪恶分子。

【歇后语第16句】:【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释义:幡杆:垂直悬挂一种窄长旗子的旗杆。比喻做事照顾远客,不照顾近亲近邻。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兴的,可是还有点埋怨侄儿不照顾他,就叽叽咕咕道:“阿坚这孩子真是个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

【歇后语第17句】:【好猫儿不吃鸡,好男儿不欺妻】(谚)就像好猫儿不吃雏鸡一样,好汉子绝不欺凌自己的妻子。指丈夫对妻子,只应有爱护的义务,不应有压迫的特权。 也作“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歇后语第18句】:【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谚)促风:又急又猛的狂风。即使遇到急风暴雨,也不进寡妇人家去躲避。旧指寡妇门前是非多,必须远避嫌疑。 也作“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

【歇后语第19句】:【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歇)攥:握。本指成把攥在手里,转喻事情很有把握。

【歇后语第20句】:船老大带徒弟——从何(河)说起

【歇后语第21句】:【得理不让人】(惯)指占了理,就不肯宽容、饶恕别人。 也作“得理不饶人”。

【歇后语第22句】: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你的;勿吃亏;一份账

【歇后语第23句】:【一富败三村】(谚)一家升官发财或暴富,周围村庄人家都会因为受到剥削而贫穷衰败。指旧时富人的发家是建筑在穷人破产的基础之上。

【歇后语第24句】:一天,老师让做报纸上的作业题,由于我的报纸忘到家里了,就找出差生陈垒的报纸做。有位同学说:“陈垒啊陈垒,你可真是买了爆竹给别人放。”(浙江·宁波)

【歇后语第25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语】人心中无事就平静,有不平的事情, 就会说出来。相关的:物不平则鸣。明代《醒世恒言》:“常 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这班闲汉替过迁衙门打点使 钱,亦是有所利而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 尘了。因有手迟脚慢的,眼看别人赚钱,心中不忿,却去过 老面前搬嘴。”

【歇后语第26句】:我吃饭的时候直掉米粒,妈妈说:“你下巴上有洞啊,怎么一个劲儿漏饭?”(河北·新乐)

【歇后语第27句】:【吃挂落】(惯)指受牵连。 也作吃挂捞。 吃挂累。

【歇后语第28句】:医生摇头——没法治

【歇后语第29句】:叔叔老爱吹他本领高,爸爸一听就不耐烦,说:“你吃一个豆子,屙两个豆瓣,也叫本事?”(河南·汤阴)

【歇后语第30句】:【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出唇六月寒】(谚)和气的、体贴人心的话,即使在严寒之中也会让人感到浑身暖和;伤人的恶语,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会让人感到心寒。指好言能给人温暖,恶语只能煽动起仇恨情绪。 也作好话一句三冬暖。 一句好话三分暖。

【歇后语第31句】:【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谚)只要能编成簸箕和斗供人使用,粗柳细柳是一样的;只要有能耐,男子美与丑都关系不大。

【歇后语第32句】:【饱汉不知饿汉饥】(谚)指能吃上饱饭的人,很难体会出挨饿是什么滋味。也泛指处于良好境况中的人,体会不到处于艰辛困难状况中的人的痛苦。

【歇后语第33句】: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

【歇后语第34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谚)修:修行。公公修行,公公就得善果;婆婆修行,婆婆就得善果。指信佛信道,谁修行谁就能得善果。也泛指凡事谁有诚意,谁就能取得成功。 也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歇后语第35句】:【墙有缝,壁有耳】(谚)墙上有缝隙,消息会外漏;壁上有耳朵,说话会被偷听。指人们说话要随时随地留心,提防有人窃听。 也作墙有眼睛,壁有耳朵。 墙有缝,窗有眼。

【歇后语第36句】:【 闭门不问天下事】不过问社会上的大事。类似的:两耳 不闻窗外事。梁斌《红旗谱》:“干脆,闭门不问天下事,心里 倒也干净。”

【歇后语第37句】:妹妹这一段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大家刚一表扬她,她就骄傲起来。叔叔对她说:“不踏实的人,犹如水上的浮萍;贪虚荣的人,犹如昙花一现。你刚有点进步,可不能骄傲啊!”(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38句】:【快马加鞭,永不下鞍】释义:比喻快速前进,永不停止。例句:你们看,现在像一片绿色的湖水,看着它,你就有信心,有力量,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中快马加鞭,永不下鞍!

【歇后语第39句】:【光腚拉磨——转圈丢人】(歇)腚:屁股。指到处丢人现眼。常含讥讽或责骂意味。 也作“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地丢人”。

【歇后语第40句】:【 语波未平,一波又起】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生了事情。茅 盾《子夜》:“他迎上来慌忙问道:什么事?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么?”

【歇后语第41句】: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歇后语第42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脸】(谚)指七月天忽晴忽阴、忽热忽冷,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哭笑无常。

【歇后语第43句】:【残灯碰上羊角风——一吹就灭】(歇)羊角风:旋风,龙卷风。指人或某种势力行将死亡或灭亡,经受不住打击。

【歇后语第44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歇)乐颠:快乐得跌落(馅),转指乐颠颠,形容行走欢乐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也指高兴得忘乎所以。 也作“骑毛驴吃豆包——乐颠馅”。

【歇后语第45句】: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歇后语第46句】:【手插鱼篮避不得腥】做事不能怕担干系。明代《西游记》: “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 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

【歇后语第47句】:【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谚)宁可绕着走远点,也不要图近少走一步,担当风险。指凡事不可只图省事近便,必须以稳妥安全为要。 也作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宁绕干步远,不涉一步险。

【歇后语第48句】:【瞎指挥】(惯)指不顾实际情况地发号施令。

【歇后语第49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释义:比喻人最终总希望回到故乡;也比喻事情终究要归结到某处。“千丈” 又作“干尺”。“叶落”又作“落叶”。例句: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干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

【歇后语第50句】:【上梁不正下梁歪】(谚)上梁:房屋建筑的主梁。下梁:主梁下面的分支短梁。上梁如果不端正,下梁必定歪斜。比喻上层人物做事失体,下属势必效尤。 也作上梁不正下梁差。 上梁不正,下梁参差。参差:不齐整。

【歇后语第51句】:马不停蹄,鞭不停挥——老赶

【歇后语第52句】:【当家三年狗也嫌】原指当家三年会变得吝啬。谓主持事 情时间长了,难免别人有意见。明代《金瓶梅》:“饶费了心, 哪个道个是也怎的!常言道,当家三年狗也嫌。”

【歇后语第53句】:膏药贴嘴巴——难开口

【歇后语第54句】:一天,我站在楼梯口对妈妈说:“这楼梯真脏啊!”妈妈说:“说一尺,不如做一寸。那你就动手扫扫吧!”(湖北·汉川)

【歇后语第55句】:【半截身子入土】(惯)已经活了半辈子。比喻人已年老,余生无多。 也作“黄土埋了大半截”。

【歇后语第56句】:船到码头车到站——停止不前

【歇后语第57句】:伤寒加痢疾——大伤元气

【歇后语第58句】:草帽破了顶——露头

【歇后语第59句】:【瓦片尚有翻身日】(谚)扔掉的瓦片,也还有拾起来再用的时候。比喻背时的人不必丧气,总会有境遇好转的一天。

【歇后语第60句】:这几天真忙,妈妈说:“这秋里,不但要摘棉花,收玉米,还得犁地种麦,累人啊!还不如春天清闲呢!”爸爸说:“金七月,银八月,三春不如一秋忙。”(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61句】:【吉人自有天相】释义:相:帮助,保佑。指人有好运气,遇到危险也能平安无事。例句:陶洪滨接过嘴也劝李二嫂:“你回去吧!心放宽些,吉人自有天相,伤会医好的。”

【歇后语第62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见“行行出状元”。

【歇后语第63句】:驴头插龙角——四不像

【歇后语第64句】:【骑马坐轿,不如扳倒睡觉】(谚)骑马和坐轿再舒服,也比不上躺倒睡上一觉。指人在疲困的时候,只有睡觉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

【歇后语第65句】:斜嘴开口——尽说歪话

【歇后语第66句】:魔术师的道具——尽是秘密

【歇后语第67句】:单枪匹马上阵——孤胆英雄

【歇后语第68句】:【葫芦牵到扁豆藤】释义:比喻东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芦牵到扁豆藤。”

【歇后语第69句】:看着同班同学都穿得非常漂亮,我也缠着让妈妈给我买漂亮的衣服。妈妈则说:“人美不在穿,马俊不在鞍。”(湖北·丹江口)

【歇后语第70句】:【一条道走到黑】(惯)1形容人固执,做事不知变通。2形容人坚持错误立场不改悔。3形容人意志坚定不动摇。 也作一条道儿跑到黑。 一条路走到黑。

【歇后语第71句】:【好树结好桃,好葫芦开好瓢】(谚)瓢:葫芦从正中剖开而成的舀水用的工具。指桃树好,结出的桃子就好;葫芦端正,开出的瓢就端正。常比喻有良好的环境,就能熏陶出好的人才。 也作“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歇后语第72句】:【春风不入驴耳】指听不进去。成语:对牛弹琴。清代《醒 世姻缘传》:“谁知对牛弹琴,春风不入驴耳,口里阳为答应, 背后依旧打点要做滑家的新郎。”

【歇后语第73句】:【读书人识不尽字,种田人识不尽草】(谚)读书人无法把字认全,种田人不能把草认全。指知识无穷无尽,是学不完的。

【歇后语第74句】:【说人话,屙狗屎】(惯)指说出的话像个人,做出的事儿却没人性。 也作“说人话不做人事”。

【歇后语第75句】:【慢走跌不倒,小心错不了】(谚)走路步子放缓点,就不会被绊倒;做事从容谨慎,就不会出差错。指做事出错,往往都由于粗疏大意。

【歇后语第76句】:开锅的水——上下翻腾

【歇后语第77句】:【雷同】“雷同”现在指两个东西极为相似。一般指抄袭现象。 “雷同”最早出处是《礼记》。《礼记·曲礼》上记载:“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生,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已,不当然也。”意思是说,打雷的时候,万物同时都响应。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断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声而应那样。所以,雷同还有“随声附和”的意思。《汉书·刘欲传》:“或怀妒忌,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就是指随声附和。但,“随声附和”今已不取其义。后“雷同”引申为抄袭现象。

【歇后语第78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见“千里相送,归于一别”。

【歇后语第79句】:【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见“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

【歇后语第80句】:【抖威风】(惯)指在人前故意显示让人敬畏的气派或气势。

【歇后语第81句】: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

【歇后语第82句】:课堂上,陈老师听一个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说:“你呀,懂是懂,就是满肚子蝴蝶飞不出来。”(广东·广州)

【歇后语第83句】:【绿豆皮儿——青退】(歇)青:青色,绿豆皮的颜色,谐“请”。退:本指脱去(皮),转指退还。指请求退还。

【歇后语第84句】:【百能百巧百受穷】(谚)在技艺上样样能样样巧的工匠,没有不受穷困的。指技艺贵在精一,不在多能。

【歇后语第85句】:【闲磨牙】(惯)比喻毫无意义地争辩或多费口舌。

【歇后语第86句】:【舍不得姐姐嫁,哪有外甥回】有付出才有收入。做事不能 怕吃亏,应该全面考虑。类似的: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舍不得往外嫁,还想往回领外 甥?小伙子,为得儿子,该咋办,你自个琢磨。”

【歇后语第87句】:【敲边鼓】(惯)1比喻从旁帮腔助势。2比喻有话不直说,拐弯抹角。 也作“打边鼓”。

【歇后语第88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释义:眼前又有了新的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转机,有了新的希望。这是陆游《游山西村》诗句。“山重水复”又作“山穷水尽”。例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绕过险崖,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歇后语第89句】:【青草发芽不离旧根】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歇后语第90句】:【上有皇天,下有后土】释义:意思是天地共鉴,天地作证。例句: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上有皇天,下有后土。新郎新娘拜天地!”

【歇后语第91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谚)身处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这幸福生活。 指人必须知足惜福。

【歇后语第92句】:【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惯)1形容相貌丑陋。2形容人受到惊吓、恐吓后难看的样子。3形容人行为不端,不务正业。4形容处在困境中或过着非人的生活。 也作“人不人,鬼不鬼”。

【歇后语第93句】:【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歇后语第94句】:老黄牛拖水车——原地打转

【歇后语第95句】:【金簪儿掉在井里】出不去这个范围。清代《红楼梦》:“你 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 俗语难道也不明白?”

【歇后语第96句】:蚂蟥的身子一软骨头

【歇后语第97句】:喝着盐水慢聊天——尽讲咸(闲)话

【歇后语第98句】:父亲要出外做生意,奶奶不同意,说:“守着聚宝盆,偏拿讨饭棍。常言说得好,‘土能生金’。咱每人三亩责任田,只要庄稼种好了,比啥都强。”(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99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22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