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民间俗语,看过的人都说好!
【歇后语第1句】:【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骡马的不说猪羊】(谚)指各行各业的人不会谈论与本行业无关的话。
【歇后语第2句】:听见猫叫身发抖——胆小如鼠
【歇后语第3句】:司马迁的名著——史(死)记
【歇后语第4句】:【三头对六面】(惯)指三方当面对证。
【歇后语第5句】:老鼠跳到油锅里老鼠偷芝麻——吃香
【歇后语第6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歇后语第7句】:【顺风找牛,顶风找马】(谚)大风天里,牛要是走失了,顺着风向去找;马要是走失了,逆着风向去找。 指牛性喜走顺风,马性喜走逆风。
【歇后语第8句】:乌龟跟着兔子跑——望尘莫及
【歇后语第9句】:【吃错了药/吃错了耗子药】做事反常,颠三倒四。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吃错药了吧?她是我老婆,还是你 老婆?”
【歇后语第10句】:牛郎织女哭梁祝——同病相怜
【歇后语第11句】:【矮子肚里疙瘩多】(谚)指身材短小的人心里的算计往往比常人多。 也作矮子心内三把刀。 矮子多心。
【歇后语第12句】:【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谚)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北方的没经见过的骆驼,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南方的没经见过的大象。指梦幻只会反射熟悉的物相。
【歇后语第13句】:【 东倒吃猪头,西倒吃羊头】两方面均有利。成语:左右逢 源。刘云若《旧巷斜阳》:“玉珍这主意,可谓东倒吃猪头,西 倒吃羊头,两不落空。”
【歇后语第14句】:【是灰比土热,是盐比酱咸】(谚)灰:燃烧之后的热灰。酱:面粉加盐晒成的糊状食品。凡是灰总比土热,凡是盐总比酱成。比喻只要是亲友,总比一般人要亲近。 也作是盐就比酱咸,是灰就比土热。 是灰总比土热,是盐总比酱成。
【歇后语第15句】:【歪竹子节多】指人品不好,容易产生麻烦,惹是生非。杂 文集《歪竹子节多》:“好竹子节少,歪竹子节多。过日子,我 看也是一样的。”
【歇后语第16句】:学戏不懂意,等于活烂泥。
【歇后语第17句】:【当面锣,对面鼓】(惯)比喻面对面把话说清楚。
【歇后语第18句】:病重不吃药——等死
【歇后语第19句】:【生处好寻钱,熟处好过年】(谚)寻钱:寻找赚钱的门路。指在人生的地方容易赚钱,在人熟的地方方便借钱借物,容易过年。
【歇后语第20句】:东边下雨西边睛——各有天地
【歇后语第21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般)
【歇后语第22句】:【驴粪球,外面光】指外表还可以,内里很糟。浩然《艳阳 天》:“人家主人专意要这样。人家不图驴粪球子外面光,图 的是缸里点灯里头亮。荞麦面的肉包子,别看皮黑,一兜 肉!”
【歇后语第23句】:【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惯)比喻含糊了事。
【歇后语第24句】:【人犯王法身无主】(谚)王法:国家的大法。人要是触犯了国法,就要受法律的制裁,自身也就失去了自由。指人要想保持自主自由,必须畏法守法。
【歇后语第25句】:年三十夜拨算盘——满打满算
【歇后语第26句】:阎王的参谋——净是鬼点子;鬼点子多;诡(鬼)计多端
【歇后语第27句】:狗熊戴凉帽——里外不像人
【歇后语第28句】:【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谚)农业生产最难得的是农历五月干旱六月涝。指五月天旱,利于夏收复播;六月多雨,利于秋苗成长。
【歇后语第29句】:【船到桥头自会直】释义:船到了桥边自然会放直船身过去。比喻事到临头,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句:“算了罢!‘船到桥头自会直’!王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打碎了吃饭家伙可不是玩的!”
【歇后语第30句】:【刀靶付与外人】(惯)刀靶:即刀把,比喻把柄。指给别人提供把柄或口实。
【歇后语第31句】:粥越煮越烂,力越练越强。
【歇后语第32句】: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拿着满分的卷子到处炫耀。爸爸见了对我说:“自满、轻信和自高自大,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成功的花环上必须用谦虚来镶边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33句】:绳圈套在桩头上——正着(正好)
【歇后语第34句】:九条江河流两处——五湖四海
【歇后语第35句】: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歇后语第36句】:【前有虎后有豹】(惯)形容处境十分危险。
【歇后语第37句】:怀胎妇女——肚里有货
【歇后语第38句】:【抓住旋风就是鬼】(惯)旋风:呈螺旋状运动的疾风。比喻认假为真,搞错了对象。
【歇后语第39句】:【有石头在,火种不会绝】石头能打出火来。借指不会绝 灭,仍然有希望。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实在,火种是不 会绝的。但我要重申九年前的主张:不要再请愿。”
【歇后语第40句】:【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谚)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时还会漂流到一处,人难道分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指人分别后定会重逢。
【歇后语第41句】:【患难朋友,艰苦夫妻】(谚)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最坚实,艰苦中打磨过来的夫妻最恩爱。指好朋友贵在经过患难的考验,好夫妻贵在走过艰苦的历程。
【歇后语第42句】:【人有良心,狗不吃屎】谓人没有良心,什么事都做得出。 《民国通俗演义》:“人有良心,狗不吃屎,现在的人,哪里还 有什么信义!”
【歇后语第43句】:【光棍不吃眼前亏】(谚)光棍:识时务、头脑清醒的人。指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不使自己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吃亏受辱。 也作好汉不吃眼前亏。 明人不吃眼前亏。
【歇后语第44句】:口袋里盛娃娃——装人
【歇后语第45句】:【十里不同俗】(谚)指一处有一处的风土民情,即使两地相隔很近,也难求一致。 也作十里乡俗不同。 十里乡俗不一般。
【歇后语第46句】:伏天的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歇后语第47句】:【慢走跌不倒,小心错不了】(谚)走路步子放缓点,就不会被绊倒;做事从容谨慎,就不会出差错。指做事出错,往往都由于粗疏大意。
【歇后语第48句】:腰里装弹簧——能伸能屈
【歇后语第49句】:【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释义:龙一到浅水中,虾也会戏弄它;虎离开森林落到平川,狗也会欺侮它。比喻英雄在失势时,会受小人的气。例句:蜀人杜滑江令麻城,居官执法,不敢干以私。一日宴乡绅,梅西野倡令,要拆字入俗语二句……杜又云:“单其也是其,加点也是淇,除却淇边点,加欠便为欺。俗语云: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歇后语第50句】:【啃骨头】(惯)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难。2讥讽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点儿好处。 也作“啃硬骨头”。
【歇后语第51句】:【滚石不生苔】滚动的石子不长青苔,借指经常变动不容 易发展。台湾语文图书:“劝人家不要经常换工作,做一行 怨一行——滚石不生苔。”
【歇后语第52句】:我家来了一位乡下客人。我看他穿一身破衣服,就有点瞧不起他。妈妈说:“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安徽·蒙城)
【歇后语第53句】:【一客不烦二主】(谚)指求人办事,应一家求到底,不要再去麻烦其他人。 也作一客不犯二主。 一事不烦二主。
【歇后语第54句】:【善神相逢,恶神远去】(谚)善不容恶,恶也不容善;善神相聚到一处,恶神自然就远遁了。比喻好人受到重用,邪恶者自然被疏远。
【歇后语第55句】:【露丑不如藏拙】(谚)与其在人前出乖露丑,惹人耻笑,还不如把自己的短项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 指藏拙固然不佳,却比露丑略胜一筹。
【歇后语第56句】:【礅葫芦摔瓢】释义:礅:把东西重重地放下。指人心中不满,摔摔打打,拿器物出气。例句:儿子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知道想媳妇,老子没给他说个来,墩(礅)葫芦摔瓢,总是不好出气,当爸爸的心里过不去呀!
【歇后语第57句】:戏台上起年号——称王称霸
【歇后语第58句】:哥哥要去学习烹饪技术。临走时,爸爸叮嘱说:“去了好好学,家有千两黄金,不如薄艺在身。”(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59句】:【 山高遮不住太阳】指真实情况掩盖不住,或超越不过。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不怕,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 太阳。”
【歇后语第60句】:吃了抄手(馄饨)吃馄饨——码事
【歇后语第61句】:放假了,我光知道玩,把今天的作业推明天,明天的作业又推后天。他妈妈没好气地说:“真是懒汉嘴里明天多,明天再多也不多啊!”(河南·淅川)
【歇后语第62句】:【耍骨头】(惯)1指故意调皮捣蛋。 2指开玩笑。3指表示亲热。
【歇后语第63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释义:比喻人的个性不同。例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就像天底下没有相同的树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歇后语第64句】:【借梯子下楼】(惯)比喻利用机会摆脱困境。 也作借梯子下台。 借台阶下去。
【歇后语第65句】:【打埋伏】(惯)1指隐藏起来,待机行动。2比喻隐瞒一些实际情况。
【歇后语第66句】:【穿小鞋】(惯)比喻受到有权势者暗中刁难、限制,又无可奈何。
【歇后语第67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歇后语第68句】:【脑袋里少根筋】思想简单,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识不到。或说:脑筋里缺根弦。王安忆《文革轶 事》:“她们这些张家后代,由于养尊处优缺少世事的锻炼, 个个脑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歇后语第69句】:兔子看人——红眼了
【歇后语第70句】:【春风不入驴耳】指听不进去。成语:对牛弹琴。清代《醒 世姻缘传》:“谁知对牛弹琴,春风不入驴耳,口里阳为答应, 背后依旧打点要做滑家的新郎。”
【歇后语第71句】:妈妈听说有家儿女长大后不管自己的爹娘,就大发感慨:“一个娘肚子里有十个崽,十个崽肚子里没有一个娘啊!”(湖南·永州)
【歇后语第72句】:学校里背书——不望(忘)本
【歇后语第73句】:【蚂蚱掉腿照样蹦】指受点伤没有关系。马烽《刘胡兰 传》:“蚂蚱掉了条大腿还照样欢蹦乱跳哩!狗咬了几口,有 啥要紧!”
【歇后语第74句】:【洞小不补,洞大叫苦】要及时补救。《北京日报》(1982,4, 2):“今日偷根针,明日敢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洞 小不补,洞大叫苦……有不少这样的警句格言、民谚俗语告 诫人们:要自觉防微杜渐,勿以小恶而为之。”
【歇后语第75句】:【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释义:各有应该去的地方。例句:“是神的归庙,是鬼的归坟,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歇后语第76句】:老太太吃冰糖——闭了口
【歇后语第77句】:笔头蘸石灰——净写白字
【歇后语第78句】:【死了张屠夫,不吃浑毛猪】(谚)屠夫:以宰杀猪羊为职业的人。浑毛猪:没煺毛的猪肉。指即使某个屠夫死了,人们也不会吃没煺毛的猪肉。比喻缺了某个重要的人物或条件,事情照样做,日子照样过。 也作死了张屠户,不吃连毛猪。 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
【歇后语第79句】:【猢狲入布袋】(惯)猢狲:猴子。 比喻行动不自由,受约束。
【歇后语第80句】:玩月被云遮——扫兴
【歇后语第81句】:【把狼羔子当亲人】释义:比喻把坏人当成好人。例句:你这会儿迷着,回去趴在被窝里想想,你是个什么人,像不像个队长,像不像个复员军人,你别把狼羔子当亲人看。
【歇后语第82句】:狐狸精放屁——陉气;妖气;一股邪气
【歇后语第83句】:【 买酱油的钱,买不得醋】专款专用,借指不打乱原来的计 划。《敌后武工队》:“常说打油的钱不买醋,你俩怎么在枪 子底不还东张西望的?”
【歇后语第84句】: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歇后语第85句】:【万事不求人】一切靠自己,不依赖别人。老舍《骆驼祥 子》:“我要是个男的,要是也拉车,我就得拉自己的车;自拉 自唱,万事不求人!”
【歇后语第86句】:抱着书本儿骑驴——走着瞧
【歇后语第87句】:【宁分数斗,莫增一口】(谚)宁可分出几斗粮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饭。指增添人口吃饭,是极大的经济负担。 也作宁出一斗,莫进一口。 宁赠一斗,莫增一口。 宁出一斗,莫增一口。
【歇后语第88句】:【猫认屋,犬认人】(谚)指猫在外能辨识自家的房屋,却不认自家的主人;而狗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追随自己的主人。
【歇后语第89句】:【老的别惹,小的别逗】(谚)不要惹怒老人,不要逗恼小孩。指人到老年往往性格变得倔强,而未成年的孩子又喜怒无常,故老人小孩不可惹逗。
【歇后语第90句】:【横草不拿,竖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闲懒。草,也 说:针。老舍《四世同堂》:“无论她怎忙,他依然横草不动, 竖草不拿。”
【歇后语第91句】:【吃的河水,管得宽】吃河水,不必关心河的宽阔。谓干涉 太多,多管闲事。或说:吃河水长大的,管得宽。周立波《暴 风骤雨》:“你吃的河水,倒管得宽,这是你说话的地方?也 不脱下鞋底,照照模样。”
【歇后语第92句】:【衣裳】“衣裳”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都叫衣裳。最初的衣裳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故后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到有文字记载时,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期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还都穿裙子。《诗经》中多次提到有“麻”(衣领)的新式服装,以及“袍”(一种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裼”、“裘”等儿童褓衣和皮衣。可见,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
【歇后语第93句】:【甘蔗没有两头甜】释义:比喻不能两方面好处都占。“没有”又作“不能”。例句:人们常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要发财,就得担干系呵。
【歇后语第94句】:老鸹落到黑猪身上——光看别人黑
【歇后语第95句】:【家有多嘴公,十个仓廒九个空】(谚)多嘴公:光吃饭不做事或光说空话不务实事的人。仓廒:储藏粮食的仓库。指家里有了多嘴公,家道肯定要败落。
【歇后语第96句】:【笨鸟儿先飞】释义:比喻能力低下,比别人先走一步。“笨乌”又作“笨雀”。例句:钱要少花,力气要多卖。笨鸟儿先飞,两条腿勤快些。
【歇后语第97句】:吊好了膘的公驼——锐不可当
【歇后语第98句】:【怀里没揣金刚钻,不敢揽那破瓷碗】见“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
【歇后语第99句】:【头白可种桃】(谚)人到年老发白时,栽种桃树还赶得上吃桃子。指桃树结果实比其他果类树木快。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