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句句触碰心灵!
【歇后语第1句】:数九寒天,妈妈在打扫院子。我倚着门框问:“妈妈,你不冷啊?”妈妈说:“傻丫头,不冷。冻死闲人,饿死馋人。”(河北·青县)
【歇后语第2句】:吃饭的时候,小姑给我盛粥。最后,锅里还剩下一点又盛给我了。她说:“宁叫糊涂‘黄面稀饭’撑死人,不叫糊涂占了盆。”(山东·莒南)
【歇后语第3句】:【大姑娘十八变】(谚)十八变:一说女子长到十八岁变化较大;一说由幼女到少女再到成年,面貌在不断变化。指女孩子随着年龄渐长,会越变越俊美。
【歇后语第4句】:【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大道】(谚)任凭狗在路旁怎样狂吠,也阻挡不住马在大道上奔跑。比喻不管坏人如何滋事破坏,也阻挡不了正义的事业向前发展。
【歇后语第5句】:【锅开着等下米】释义:开:液体沸腾。比喻十分紧迫。例句:母亲心疼女儿,说道:“过几天再说吧吧,这也不是锅开着等下米的事儿。”
【歇后语第6句】:【过了秤又过戥子】(惯)戥(deng)子:测量贵重物.品或某些药品重量的小秤。比喻再三权衡、比较。 也作“过了秤又过尺”。
【歇后语第7句】: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我就爱去问老师和同学,妈妈说:“米靠碾,面靠磨,遇到问题靠琢磨。不勤思,哪来的长进?”(湖北·荆门)
【歇后语第8句】:【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释义:借指事情自有公论。例句:你啥话也别说,只管放声大哭,一天哭它三场,你哭不上三天,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歇后语第9句】:刚逮住的鲤鱼——活蹦乱跳
【歇后语第10句】:落水得到救生圈——有了希望
【歇后语第11句】:干着指挥有威信,坐着指挥话不灵。
【歇后语第12句】:【 一人传虚,十人传实】以讹传讹,传的人多了,会使人信以 为真。十,也说:万。成语:三人成虎。龚昌盛《沉浮》:“传 说的人添枝加叶大肆渲染,简直把王老水子描绘成剑侠一 类人物。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假的也就变成真的了。”
【歇后语第13句】:没病买药——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14句】:【铁树开花】释义:铁树:常绿乔木,不易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例句:血泪淋侵千万行,便铁树开花愁怎忘,劝你满饮琼觞。
【歇后语第15句】:【好货不怕行家瞧】(谚)行家是最识货的。只要货好,就不怕行家反复验看。指优质货物不会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歇后语第16句】:【茄子大一个星宿】(惯)星宿:我国古时指星座,共有二十八宿。像茄子那样大的一个星座。比喻大小是个人物。
【歇后语第17句】:【千金之躯,不死于盗贼之手】(谚)宝贵的生命,绝不肯轻易丧失在盗贼之流的手里。指有作为的人,必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
【歇后语第18句】:【以狼牧羊,何能久长】释义:用豺狼放羊,如何能日久天长。比喻任用恶人,必受其祸。例句:乙辛复入为枢密使,流岩寿于乌隗路,终身拘作。岩寿虽窜逐,恒以社稷为忧。时人为之语日:“以狼牧羊,何能久长!”
【歇后语第19句】:一根柱子难撑天,一块石头难垒山。
【歇后语第20句】:【胆小落个怕死鬼】胆小没有好处。西戎《一个年轻人》: “这时有些人感到桂梅答辩得好,立刻跟着帮腔:对,胆小落 个怕死鬼!”
【歇后语第21句】:【老马嘶风——英心未退】(歇)老马面对烈风仍嘶鸣,驰骋千里之心不减当年。指老年人雄心未衰。
【歇后语第22句】:一位阿姨要买衣服,连喊了售货员几声也没喊应。旁边有位顾客说:“别喊了,那是个‘模特’,她听不见。”(河北·邢台)
【歇后语第23句】:【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谚)虎的心,隔着皮毛看不见;人的心,隔着肚皮也看不见。指人心的善恶好坏难以猜测。
【歇后语第24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惯)洞庭山:在太湖中,属吴江县,有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盛产橘子。比喻人忘本,得到了好处却忘了这好处的来源。
【歇后语第25句】:【和颜悦色买人心】(谚)态度谦和,言谈友善,就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颜悦色是受人敬爱的重要条件。
【歇后语第26句】:近视眼看告示——迫在眉睫
【歇后语第27句】:【成则为王,败则为寇】释义:旧指举事成功就上台称王,失败了就被骂为强盗。“则”又作“者”。 “寇”又作“贼”。例句:可是从来作反之人,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谁能保你们一定成事的昵?谁能知将来谁治着谁呢?
【歇后语第28句】:下午放学回家,我给鸭子喂了许多东西。等一会儿,妈妈从地里回来了,鸭子嘎嘎地跟在妈妈后面叫着,妈妈又给鸭子倒了不少麦子。我忙说:“刚才已经喂了。”妈妈说:“撑不死的鸭子,饿不死的鸡子。”(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29句】:【土里刨食吃】(惯)比喻以种田为生。 也作“土里刨食儿”。
【歇后语第30句】:鸟过拉弓——错过时机
【歇后语第31句】:【两耳不闻窗外事】(惯)指人不关心外界的事情。 也作“两耳不闻天下事”。
【歇后语第32句】:【前人踬,后人戒】(谚)踬(zhi):被绊倒。前边的人被绊倒了,后边的人就要提防戒备。喻指人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加强防范意识。
【歇后语第33句】:【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释义:讽人想得太高太美,实现不了。例句:丁万红越听越失望,暗自骂道:“见鬼!尽他那套富农思想……我算对牛弹琴!难怪马村长发脾气的,原来他——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呀。”
【歇后语第34句】:【把新鞋往泥里踏】(惯)踏:(在雨雪、泥水中)踩。比喻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35句】:【得意时车马盈门,失意时门庭冷落】(谚)车马盈门:门前你来他往,车马不断。门庭冷落:门里门外冷冷静静。旧指人情冷暖,得势时都来奉承,失势时无人往来。
【歇后语第36句】:爸爸见我无事可做,就要我帮邻居李奶奶提水,我有些不情愿。爸爸说:“去吧,牛系在桩上也是老,做点好事还能留个名呢!”(江苏-兴化)
【歇后语第37句】:大榔头砸豆腐——笃定
【歇后语第38句】:群众是根茎,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
【歇后语第39句】:【处贫贱易,耐富责难】(谚)贫贱与富贵相比较,安心于贫贱生活比较容易,在富贵中能不骄奢淫逸则很难。指身处富贵而保持廉正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歇后语第40句】:扶着栏杆上楼梯——稳步上升
【歇后语第41句】:【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旧时用葫芦装药。指弄不清真相。 台湾琼瑶《彩云飞》:“涵妮瞪大了眼睛,惊异地瞧着,不知道 云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歇后语第42句】:【天方夜谭】“天方夜谭”是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它来自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内容富于神话色彩。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岛国,国王仙鲁热尔勤政爱民,人民勤劳,国泰民安。后来,由于王后的荒淫,使原本性情温和的国王变得残暴成性,把对王后的怨恨移到所有女人身上,处心积虑地对女人进行报复。他每晚要娶一个“新娘”,但第二天一早便把她杀掉。连续三年,百姓们都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无奈之下纷纷带着女儿远走他乡。一天,没能为国王找到女人的宰相回到家中,愁眉不展。贤淑美丽、聪明过人的宰相女儿舍哈拉查德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为拯救全国妇女的悲惨命运,她说服父亲,主动进宫去做国王的“新娘”。舍哈拉查德进宫当晚就给国王讲故事,一直讲到第二天早晨还没讲完,但故事却恰好讲到最吸引人的地方。国王还想往下听,于是决定让她活下来,等故事讲完了再杀她也不迟。就这样,一夜接着一夜,舍哈拉查德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讲,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用真情感动了国王。国王仙鲁热尔不但没有把她杀掉,还立她为后。从此这些故事流传下来,被称为《一千零一夜》,成世界上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中译名又叫《天方夜谭》。这个叫法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天方”是“天房”的讹传,因为我国对阿拉伯的旧称为“天房”,指麦加的克尔白庙;一说我国在明末称阿拉伯为“天方国”。夜间讲故事就称为“天方夜谭”。
【歇后语第43句】:【外君子而内小人】(惯)比喻外表上像个品行端正的人,实际上是个人格卑鄙的人。
【歇后语第44句】:【牙齿上刮下来的】(惯)比喻舍不得吃用省下来的。
【歇后语第45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为佛教用语,指改恶从善。成语: 改邪归正。香港梁凤仪《西风逐晚霞》:“他要放下屠刀,立 地成佛是他的事,把我也惹穷了,我可不依呢。”
【歇后语第46句】:【吃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见“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歇后语第47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惯)比喻同甘共苦。
【歇后语第48句】:坟场里演戏——给鬼看
【歇后语第49句】:蝗虫飞行——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歇后语第50句】:【先来媳妇不怕晚来婆】(谚)媳妇虽然是晚辈,但先来;继母虽然是长辈,但晚到。先来的不怕晚到的。指资格老往往胜过地位高。
【歇后语第51句】:【不怕寅时雨,只怕卯时雷】释义: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不怕寅时下雨,但怕卯时打雷。例句:雷占:未雨先雷,船去步回。不怕寅时雨,只怕卯时雷。
【歇后语第52句】:【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歇)牌坊:旧时为褒扬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的人树立的高大建筑,状似牌楼。架子:本指牌坊的构架,转喻人的架势、气派。指摆出一副傲慢的、盛气凌人的架势。
【歇后语第53句】:【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谚)贯:旧时钱制,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为一贯。指纵然拥有万贯家财,也不如有个能顶门立户的硬汉子。
【歇后语第54句】:【走路怕踩死蚂蚁】(惯)形容人胆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蚂蚁”。
【歇后语第55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长期准备,得到结果。语文图 书:“这就好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材料的搜集、研究过 程完成,论文提纲的雏型也自然而然地同时完成了。”
【歇后语第56句】:墙上挂钟馗一鬼画(话)
【歇后语第57句】:【人无前后眼,祸害一千年】(谚)前后眼:既能看清过去,也能远瞻未来。指人处事待人如果只顾眼前,没有远见,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后患。
【歇后语第58句】:【卖金须是买金人】(谚)指卖金子的必须有买金子人的经验和眼光,这样,宝物就能归入懂宝人的手里,不至于明珠暗投。 也作“卖金须向识金家”。
【歇后语第59句】:【单打一】(惯)指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触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歇后语第60句】: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歇后语第61句】:【花子死了蛇——没得弄了】(歇)花子:叫花子。弄:本指耍弄(蛇),转指玩弄(手段)。指失去了凭借或依靠的手段,没有应付的办法或没有什么可干的了。 也作“花子死了蛇—一没什么弄得”。
【歇后语第62句】:【法无三日严,草是年年长】(谚)执法的严过一阵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却像野草一样不停地滋生蔓延。指执法的虎头蛇尾,是助长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歇后语第63句】:【跑掉了兔子杀狗吃】(惯)比喻有了错误迁怒于他人。
【歇后语第64句】:【起头容易结梢难】释义:比喻事情要完满结束不容易。例句:那员外拦住道:“老师,放心住几日。常言道:起头容易结梢难。只等我做过了圆满,方敢送程。”
【歇后语第65句】:【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释义:比喻依仗势力,横行霸道。例句:贵他娘站在门口叫阵:“刘二卯!甭扯着老虎尾巴抖威风,你出来咱在大街上文案!”
【歇后语第66句】:【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纹图案的衬托面,转指基础。指基础太差或品质太次。 也作“破麻袋绣花——底子差”。
【歇后语第67句】:【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指使出了全部力气。柳青《创业 史》:“庄稼人啊!当他们专心发家创业的时候,说增产,吃 奶的劲都可以使出来;说节约,肚里可以不觉得饥饿啊!”
【歇后语第68句】:爸爸和爷爷一样性情暴躁,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大发雷霆。奶奶常无可奈何地说:“唉,真是什么谷子碾什么米,什么老子有什么样的儿啊!”(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69句】:程咬金的本事——只有三斧头的硬功夫
【歇后语第70句】:吃盐翻跟头——闲(咸)得慌
【歇后语第71句】:【人有点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见“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歇后语第72句】:【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谚)百年:一辈子。做人不要做妇女,妇女一生的命运由别人操纵,苦乐不由自身。指旧时妇女被压在最底层,受尽屈辱。 也作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人定。 为人莫作妇人身,一生苦乐由他人。
【歇后语第73句】:【福从赞叹生】(谚)赞叹:发自内心的赞美与感激。指得到人们普遍的、由衷的赞叹,这才是真正的福气。
【歇后语第74句】:【吃香】“吃香”一词,比喻在领导或长辈面前受宠。 “吃香”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中。当时在京师流传着“三班吃香,群牧吃粪”的说法。原来,宋承唐制,在宫内设有三班之职,分别为东头供奉、左右班殿直和殿前承旨。这“三班”都隶属于宣徽院。宋雍熙四年,别置三班院,以崇仪副使蔚进掌之。这三班在院者,也常常达到数百人。这些人官尊事简,权势日增,是肥差。每年过元节,他们凑钱到寺院进香,合以祝圣寿,此乃谓之“香钱”。这就是“吃香”一词的最初含意。而群牧司领内外坊监使副判官俸禄最优,又岁收粪壑钱颇多,以充公用。所以,他们楼台近水,也便被人戏谑地称为“吃粪”了。无论是“吃香”还是“吃粪”,在当时都是凭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行业不正之风。“吃粪”一词没有流传下来,可能是因为同秽物搭界太不文雅所致,如果流传下来,官员用公款大吃大喝等同于“吃粪”。但“吃香”一词,却流传至今,转义为受宠。
【歇后语第75句】:心里装上长江——平静不了
【歇后语第76句】:【烂套子也能塞窟窿】(谚)烂套子:使用过多年的旧棉絮。指烂套子再陈旧无用,还可以拿来堵塞窟窿。比喻人能力再差,也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歇后语第77句】:【端铁饭碗】(惯)比喻从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稳定的职业。 也作“捧铁饭碗”。
【歇后语第78句】:爸爸常说我“你花钱总是不品本儿,给你一个聚宝盆,也会让你用露了底儿”。(河南·焦作)
【歇后语第79句】:小芳见小虹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回到家也向父母要。她爸叹气说:“芳,不是当爸的不给你买,穿衣看门房,吃饭量家当。咱们家的条件不能跟人家的比呀!”(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80句】:水缸里抓王八——稳拿
【歇后语第81句】:【置于死地而后快】(惯)把人整死心里才痛快。形容人非常狠毒。 也作“置之死地而后快”。
【歇后语第82句】:【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贴天飞】释义:比喻自家人被打,还在自己家里;外人被打,就会离家而去。例句:“常言道:‘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你就把奴儿打死了,也只在这屋里,敢往那里去?”
【歇后语第83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空想
【歇后语第84句】:【大佛殿里的罗汉——一肚子泥】(歇)罗汉:这里指罗汉的塑像。讥讽人仪表堂堂,实际上没才学、没本事。
【歇后语第85句】:【中间无人事不成】办事需要有人从中帮忙。浩然《金光 大道》:“常言说得好,中间没人事难成。你在刘祥跟前多替 哥哥说几句好话。”
【歇后语第86句】:虱子躲在皮袄里——有住的没吃的
【歇后语第87句】:【猫哭耗子假慈悲】伪装好人,假仁假义。刘云若《红杏出 墙记》:“你不用猫哭耗子假慈悲,有了男人还要什么姐姐。”
【歇后语第88句】:两个瞎子挤眼——谁也不知道什么事
【歇后语第89句】:【饿眼见瓜皮——就当一景儿】(歇)景:景物,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讥讽人贪婪,连别人遗弃的坏东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当成宝贝。
【歇后语第90句】:【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佛、法(佛经)、僧(弟子),为佛 教三宝。三宝殿,佛庙,谓聚会的人目的一致,都是自己 人。汪幸福《浪迹台湾岛》:“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莫说 那些话。”
【歇后语第91句】:小明见妈妈在炒肉,馋得眼巴巴望着锅。妈妈瞪了他一眼说:“看你,眼睛吹得灯熄了。”(湖南·冷水滩)
【歇后语第92句】:【话传三遍假变真,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谚)传言流传多遍,假的也能传成真的;药方抄来写去,容易把药名弄错,吃死病人。指谬误流传,害人不浅。
【歇后语第93句】:【书记】“书记”这个称呼人人知道,指政党或团体等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也有称主席的)。有人认为“书记”一词源于国外,其实,在我国占已有之,也是一种官职,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皆任边塞幕府“掌书记”的职务,《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所住寺庙里也有“书记”。这些书记都是指掌管文书、档案的小职员。 “书记”这个词本身虽然不是舶来品,但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织织负责人称为“书记”,却是源于国外的。据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巴黎会面,商讨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更名为共产党)的事宜。恩格斯问马克思,该怎样称呼这个组织负责人,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就叫书记。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德等国,已经实行了较为完整的公务员制度,当时的“书记”是级别很低的负责事物性工作的小勤务员,也许马克思将共产党组织负责人称为书记,也是希望担任这个职务的人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公仆。
【歇后语第94句】:【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歇)影戏人子:皮影戏中用皮或纸剪成的人物,也叫影戏人儿。指明摆着的这么回事儿,就是不去说破它罢了。
【歇后语第95句】:【萝卜不能当成人参卖】释义:比喻不够资格,不能充数。例句:我看你们都请黄半仙跳过大神。所以还不如那个破烂秀才。比他还迷糊。你们是染缸里捞不出白布。毛脚鸡上不得锅台!萝卜不能当人参卖。
【歇后语第96句】:烧干的锅炉添凉水——安心惹气
【歇后语第97句】:【横插一杠子】见“插杠子”。
【歇后语第98句】:【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释义:指家里只有独身一人。为光棍汉的谐谑语。例句:他只是一身一口,没有家眷。他常好说两旬开心话,说是:“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不怕饿死板凳。”
【歇后语第99句】:滚水泼蚂蚁—— 一窝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