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现实的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扎心 句句精辟
【谚语俗语第1句】:换汤不换药——还是那一套
【谚语俗语第2句】:【屋怕不稳,人怕忘本】(谚)房屋怕的是不坚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记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谚语俗语第3句】:【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惯)比喻没有亲身经历过,却看见过,多少了解一些。 也作“没吃过猪肘,见过猪走”。
【谚语俗语第4句】:【打背工】(惯)原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背对着观众念白,后指中间人在交易中瞒着当事人从中谋利。 也作打背弓。 打背公。
【谚语俗语第5句】:【 躺在功劳簿上】自恃有功,不再进步。《人民日报》(1984, 12,11):“他的教训启示人们: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是很危险的。”
【谚语俗语第6句】: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谚语俗语第7句】:【见天日】(惯)l比喻摆脱了艰难的处境,见到了光明。2比喻把隐藏着的事情公示于众。 也作见青天。 见太阳。
【谚语俗语第8句】:狗叼猪尿泡——空欢喜
【谚语俗语第9句】:【日亲日近,日远日疏】(谚)亲友之间,经常接触往来,关系自然亲近;如果不经常接触往来,那就自然疏远了。指亲友之间要经常联系,以加深情谊。 也作“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谚语俗语第10句】:【没本钱买卖——赚起赔不起】(歇)比喻事情不能失败,只有努力取得成功。
【谚语俗语第11句】:【东西耳朵南北听】释义:指把话领会错了。例句:唉!东西耳朵南北听。我说的是立什么业?你还是光看手心里那一点!
【谚语俗语第12句】:【此处无声胜有声】释义:比喻在关键时刻沉默不语更能表达出心意、情感。例句:此刻,他在“长辈”面前用眼泪表达自己的委屈,即可让对方产生亲近感,又会表现出一条刚烈汉子的真情。他这手“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把戏,真是用到了点子上。
【谚语俗语第13句】:【黑名单】“黑名单”指反动势力为进行政治迫害而开列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名单;也指有关部门对不合格产品或违反规约、不守信用的企业、个人采取相关措施而开出的名单,或内部掌握或向社会公布。 “黑名单”是个外来词,它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时,这些学校规定对于行为不端的学生,将其名单、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一辈子被人唾弃,也是从此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会使人在相当时间内名誉扫地,做很多事情都会受到限制。学生们对学校的这一规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唯恐自己的名字上了这样的黑皮书。没想到本来是学校惩罚学生的做法,却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引申到商业活动中,用黑皮书来惩戒那些时常赊账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英国商人把这类顾客的名字开列在黑皮书上,后来又将一些破产者或即将破产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书上。事情传开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从此以后,黑名单的做法在各行各业中使用。当然,在特务活动中使用最频繁后果最严重。从而黑名单多被社会诟病。目前,中国也有了“黑名单”,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对不守信用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
【谚语俗语第14句】:【 一而再,再而三】多次重复。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 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杀害良善,算是什么英雄好汉?”
【谚语俗语第15句】:【路通百业兴】(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就会带动各行各业都兴旺起来。指道路是振兴经济的命脉,要想经济飞腾,必须先修道路。
【谚语俗语第16句】:【平不过水,直不过线】建筑业行话。建筑要找直线,找水 平。借指为人处世要公平正直。电视剧:“搞建筑和做人是 一个理。平不过水,直不过线。”
【谚语俗语第17句】:【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官】(谚)厨官:管理伙食的人。指即使连遭三年旱灾,发生大饥荒,也不会饿死做饭的厨师。泛指务的什么营生,就会在这方面得便宜沾光。 也作“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
【谚语俗语第18句】:【捉住和尚要辫子】(惯)比喻强人所难,无理取闹。
【谚语俗语第19句】: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
【谚语俗语第20句】:【扎鱼不扎母子鱼,打猎不打失群雁】(谚)母子鱼:将近产子的鱼。 失群雁:离群的孤雁。指捕鱼打猎也应有怜悯之心。
【谚语俗语第21句】:【知冷知热是夫妻】(谚)指生活上相互照顾,相互体贴,是夫妻间的情分。
【谚语俗语第22句】:【鼻子穿索子】(惯)索子:绳子。 比喻被人牵制,听命于人。
【谚语俗语第23句】:【种火又长,拄门又短】(惯)种火:引火。拄门:顶门。用来生火嫌长,用作顶门棍又嫌短。形容人或物不成材料,没有用。
【谚语俗语第24句】:【拳头大的是哥哥】以力压人,无理可讲,谁力气大就听谁 的。《桥隆飙》:“俗语说:拳头大是哥哥,个头壮是强梁。在 大树底下,哪能有小草的露水?你我兄弟怎么能寄人篱 下?”
【谚语俗语第25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谚)酒本身并无醉人之意,是人贪杯自醉;女子本身并无迷人之意,是人贪色自迷。指贪酒贪色,纵欲伤身,责任全在人不能自控,而不在酒色本身。 也作“酒不醉人人醉酒”。
【谚语俗语第26句】:老牛筋——难啃
【谚语俗语第27句】:【杀人不眨眼形】容心狠手毒,残忍。明代《水浒》:“他是 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你如何能够得他回心转意?”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做事要承担责任。清代《负曝闲 谈》:“该不是这样说的,凡事总要有个过场。自古道:杀人 偿命,欠债还钱。你难道连这两句都忘记了么?”
【谚语俗语第28句】:【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谚)人参:滋补珍品。貂皮:貂的皮毛,是御寒珍品。乌拉草:纤维坚韧,为制作草鞋、草褥等的优质材料。指人参、貂皮、乌拉草是东北珍贵的特产。
【谚语俗语第29句】:【道路不平有人踩】(谚)道路不平坦,自有人会把它踩平。比喻遇列不公平的事情,自有人抱打不平,上前干预。
【谚语俗语第30句】:【 水流千里归大海】比喻汇聚,会合。类似的:千条小溪流 成河。成语:百川归海。刘云若《小扬州志》:“今天可破镜 重圆了,从此水流千遭归大海,可喜可贺。”
【谚语俗语第31句】:大年初一借案板——大家都忙
【谚语俗语第32句】:【穿小鞋】释义:比喻暗中玩弄手段,使人受到刁难、打击报复,又无法说出口。例句:“咱们俩一齐心,处处找她的毛病,老给她小鞋穿,她就不敢再美了!”、
【谚语俗语第33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谚语俗语第34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释义:没有学习过,不知道其中的知识。例句:“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谚语俗语第35句】:【添粮不如减口】(谚)过日子增添粮食,不如减少吃饭的人口合算。 指减少闲散的吃饭人口,是俭省节约最有效的措施。
【谚语俗语第36句】:机关枪打炮弹——不对口径
【谚语俗语第37句】:【半路上出家】(惯)出家:离开家到庙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弃原来从事的职业,中途改行。
【谚语俗语第38句】:蝎子打呵欠——毒气冲天
【谚语俗语第39句】:【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谚)指创立家业就像用针挑土一样艰难缓慢,败坏家业却像大浪淘沙一样迅猛容易。
【谚语俗语第40句】:虎坐莲台——假充善人
【谚语俗语第41句】:【兽恶其网,民恶其上】(谚)恶:憎恶。就像野兽憎恶捕捉它们的罗网一样,老百姓总是憎恶欺压他们的统治者。指要自由,反压迫,是人的本性。
【谚语俗语第42句】:天上的老鹰不吃脏东西——清高
【谚语俗语第43句】:讨饭过年——吃的不多说的多
【谚语俗语第44句】:【马怕骑,人怕逼】(谚)指马怕被人骑,人骑上就身不由己;人怕被人逼,逼到忍无可忍时就会起来反抗。 也作“人怕逼,马怕骑”。
【谚语俗语第45句】:小芳的爸爸经常买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劝他说:“不要再赌了,俗话说染上嫖、赌、吹,百万家财都会飞。”(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46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歇)吊桶:打水用具,多用辘轳吊入井中打水。本指七个桶上来八个桶下去,转以形容人心神慌乱不安或心神不定。 也作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谚语俗语第47句】:偷嘴猫儿——性难改
【谚语俗语第48句】:【嚼舌头】(惯)指传闲话,拨弄是非。也指闲聊或互相逗着玩。 也作嚼舌根。 嚼舌头根。
【谚语俗语第49句】:干着指挥有威信,坐着指挥话不灵。
【谚语俗语第50句】:【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人在一方,心却在对立的另一方。这一俗语源自《三国演义》。有两处描写。一处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准皇嫂),不得已与曹操约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刘备下落后允其团聚),暂栖曹营。曹操对关羽礼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禄企图感化关羽。但关羽不为所动,日夜思念刘备,当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见),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处是徐庶进曹营一计不献。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为刘备服务。曹操慕其才,屡招不致,遂用其母为质。徐庶是孝子,为保其母性命,无奈,只得投奔曹操。与刘备分别时,徐庶对刘备说:“请主公放心,庶不为曹献一计。”果然,到曹营后终不献一计。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赵云为救皇嫂(准皇嫂)与后主刘禅,孤身一人,七进七出曹营,身陷险境。徐庶怕赵云有失,遂终向曹操“献一计”,对曹日:“丞相爱将,何不保住赵云性命,为阁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保全了赵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长坂坡”的好戏。
【谚语俗语第51句】:【跳窝鸡不下蛋】做事不安心,不专心,难以成功。《中国 青年报》(1982,7,13):“跳窝鸡不下蛋这句俗话,我从小就 听人说过,然而直到现在,我才理解了他的含义。跳窝鸡为 什么不下蛋呢?我想,大概是这样的鸡对下蛋的窝过于挑 剔,总觉得自己这个蛋非同一般,一定要选一个最理想的窝 才肯下,而这样的窝又总也找不到,于是跳来跳去,不仅耽 误了下蛋时间,又使生蛋的机能开始蜕化。”
【谚语俗语第52句】:【迅雷不及掩耳】(惯)迅猛的炸雷突然响起,使人来不及捂住耳朵。 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发生,使人猝不及防。 也作“疾雷不及掩耳”。
【谚语俗语第53句】:【 好姑娘不愁没有婆家】质量高,会受到欢迎。《北京日报》 (1985,4,18):“好姑娘不愁没有婆家,安德路中学首届民用 电器职业班毕业生受欢迎。”
【谚语俗语第54句】:【卸担子】(惯)比喻解除所承担的责任。
【谚语俗语第55句】:【事在不疑,卜之何益】(谚)卜:占卜算卦,属于迷信活动。对所做的事既然深信不疑,又何必去占卜吉凶呢?指占卜算卦毫无必要。
【谚语俗语第56句】:出笼的鸟儿——自由飞翔
【谚语俗语第57句】:【男子无妻财无主,妇女无夫身落空】(谚)男子不娶妻,财产就无人掌管;妇女不嫁丈夫,自身就没依靠。指男女婚配倾述林文案馆网,才能建立家庭。 也作男无妇,家无主;妇无夫,身无主。 男无妇,家无主。
【谚语俗语第58句】:【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释义:成家业很不容易,败家业容易得很。例句:所以古人留下两句话:“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言者痛心,闻者自应刻骨。
【谚语俗语第59句】:奶奶听说我小学毕业就不准备再上学了,就不高兴地说:“你这个小东西,回家撑门嫌长,杠门嫌短,有什么用?给我上学去!”(江苏·靖江)
【谚语俗语第60句】:【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见“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
【谚语俗语第61句】:我是女孩,当班长,爱管事,乐于助人,老师、同学都喜欢我,可有个老婆婆说女孩管事惹是非。老师说:“结果的树遭石打,做工的人被钉扎。但是,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山东·昌乐)
【谚语俗语第62句】:叔叔养鸡发了家。奶奶提醒说:“孩子,你爹这辈子可是一分钱破成八瓣花。如今咱富了,钱也得计算着用啊!”(河北·邢台)
【谚语俗语第63句】:【三家四靠,倒了锅灶】(谚)三家四家要是都靠着一家来接济养活,那这一家就非倒灶不可。指接济要有限度。
【谚语俗语第64句】:【与其欠钱,不如卖田】(谚)欠钱:借债。卖田:变卖财产。宁愿变卖家业,也不去借债欠人钱。指借债付息,殊不可取。
【谚语俗语第65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交友要慎重,说话要慎 明代《金瓶梅》:“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老婆还有个里外心儿,休说世人。”
【谚语俗语第66句】:【事不过三】(谚)指凡事不宜重复三次。也指一件事情可以一败再败,到第三次就会见效。 也作事不过三,过三难办。 事不过三,事难过三。
【谚语俗语第67句】:【小麦剃了头,高梁没过牛】释义:小麦收割完时,高梁长得像牛那样高了。例句:这里的小麦大部已经收割完了。“小麦剃了头,高梁没过牛。”四下一片片的秋高梁,腰身高大,郁郁葱葱,一棵棵头顶上,像伸出了把枪,叶子支绷着,像大叫驴耳朵。
【谚语俗语第68句】:我吃饭时爱挑食,爸爸总爱说:“这个时候是有啥吃啥,等将来富裕了才能吃啥有啥。”(山东·昌乐)
【谚语俗语第69句】:【一拿一个着】(惯)比喻一猜就中。也指一出手就能逮着。
【谚语俗语第70句】:【只知道锣是一面响,不知道鼓是两面敲】释义:比喻办事只顾一个方面,不顾其他方面。例句:“你只知道锣是一面响,不知道鼓是两面敲。”宋金山急得站起来,往外走了几步,又转身回来弓着腰说:“戏台是大家搭的,戏要大家来唱才唱得好,谁也不管,还不垮台?”
【谚语俗语第71句】:【 人嘴快如风】形容传话快。清代《歧路灯》:“又道入嘴快 如风,登时内外男女,都知道谭绍闻家闹出搜赌乱子来了。”
【谚语俗语第72句】:【白纸写黑字】(惯)指有了可靠的文字凭证。 也作白纸上画着黑字儿。 白纸黑字。
【谚语俗语第73句】:【 —撒缰绳,马失前蹄】失去控制,出现问题。《北京日报》 (1985,1,17):“有些同志尽管口头上承认培养接班人的重 要性,但实际上还缺乏紧迫感,总觉得马上的年轻干部太 嫩,惟恐自己一撒缰绳,马失前蹄。”
【谚语俗语第74句】:【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谚)吃闲饭:只吃饭而不劳动。指男孩子身体发育快,到十岁时,就有力气帮家里做些体力劳动的活。 也作男孩子不白吃十年饭。 男娃不白吃十年闲饭。 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小子:对男孩的俗称。
【谚语俗语第75句】:【癞蛤蟆跳到脚背上——不咬人硌痒人】(歇)硌:也作圪、格,用作词头,使形容词变为动词。痒:谐“厌”。指某人或某物虽没大碍,却叫人厌烦。常含责骂意。 也作“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格痒人”。
【谚语俗语第76句】:叔叔见义勇为,各方面的表扬奖励纷至沓来,这让叔叔很不好意思。婶子说:“好马配雕鞍,好人配称赞。你又不是袁世凯做皇帝——欺世盗名的,有什么难为情的呢?”(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77句】:海绵打钟——不响(想)
【谚语俗语第78句】:【情人节】“情人节”本是洋节,现在中国人也开始过起了情人节,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脱销,情人商品走俏,土产的“情人节”“七月七”却反遭冷遇。公元270年,英国一个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罗马统治者的专制而遭到逮捕。在狱中,他与监狱长的女儿产生了恋情。随着刑期的临近,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诀别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临刑之前,他给自己的心上人写了一封情书,述说了自己的情怀,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场。从此,基督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自由而献身的年轻人,就把2月14日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谚语俗语第79句】:老狗跳楼梯——不得势
【谚语俗语第80句】:【单身汉的钱多,讨了婆娘烧破锅】(谚)烧破锅:比喻生活拮据。 指单身汉一人开支小,钱就多,一旦娶了老婆成了家,不精打细算,就会受穷。
【谚语俗语第81句】:大雪落在海里头——看得见,摸不着
【谚语俗语第82句】:好帮好底做好鞋,好爹好娘养好孩。
【谚语俗语第83句】:【鸡飞蛋打一场空】释义: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例句:队长,谢满丰却不同意,说就怕新渠修不成,老渠也扔了,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
【谚语俗语第84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犁《风 云初记》:“既然干了这个,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 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 不话多,不爱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谚语俗语第85句】:【老龟煮不烂,贻祸于枯桑】(惯)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用了一万车柴也没煮烂,诸葛恪建议砍下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煮烂了。比喻出了事,祸及无辜的人。 也作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老龟烹不烂,移祸在枯桑。
【谚语俗语第86句】:【隔行如隔山】(谚)行:行业。隔个行业就如同隔座山一样,彼此很陌生。指各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业务和知识,这一行人不懂那一行事。
【谚语俗语第87句】:家雀变凤凰——越变越俏
【谚语俗语第88句】:【 抱大的孩子不会走】缺乏锻炼,没有实践能力。《文汇报》 (1994,4,8):“我以为这样的陪读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 像俗话说的那样,‘抱大的孩子不会走’。”
【谚语俗语第89句】:城隍老爷献计一出鬼点子
【谚语俗语第90句】:放羊的拾柴禾——捎带
【谚语俗语第91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惯)本想打人,却伤了自己。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也作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 搬石头压自己的脚。
【谚语俗语第92句】:【囊漏贮中】(谚)囊:口袋。贮:储存。装粮食的口袋破了,粮食仍漏在粮仓里。指财物流通在内部,不算什么损失。
【谚语俗语第93句】:【为人最怕老来贫】(谚)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时贫困,无法生活。
【谚语俗语第94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谚)色:女子的美色。以年轻美貌求取宠幸的女子,好日子是不会长久的。指凭着美色取宠,等到年逝色衰,就会被抛弃,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谚语俗语第95句】:【头顶高梁花,脚踩浆泥瓣】(惯)比喻身为农民,生活在农村。
【谚语俗语第96句】:【属牛皮纸糊的鼓面子——经不住敲打】见“水豆腐——不经打”。
【谚语俗语第97句】:青蛙找着田鸡——碰上自家人
【谚语俗语第98句】:临死蹬棺材盖儿——没几下蹬头了
【谚语俗语第99句】:新人学的小弟弟贪玩,姥姥见了说:“禾苗幼时不施肥,长大结出空稻穗;人在少壮不学习,成人以后没出息啊!像你这样,一学习起来就像气球扎个洞——瘪了,可怎么行?”(安徽·寿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