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抖音火爆俗语经典歇后语【500】

【谚语俗语第1句】:黑乌鸦唱歌——引入讨厌

【谚语俗语第2句】:管家婆的鸡蛋——有数

【谚语俗语第3句】:淘气的小表弟把刚买的塑料管划了一个大口子,结果挨了妗妗一顿揍。妗妗还说:“犯了错就该打,打是亲骂是恩,不打不骂是远人。”(山西·太原)

【谚语俗语第4句】:【关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关公武艺高强,转以形容人技艺好,干活麻利。

【谚语俗语第5句】:【 十个便宜九个爱】爱占便宜是普遍情况。李六如《六十 年的变迁》:“怡和、太吉是英商,日清公司是日本人的,他一 家要战胜那两家,所以赠东西更多些。十个便宜九个爱,所 以大家就喜欢坐东洋船。”

【谚语俗语第6句】:开锅的水——上下翻腾

【谚语俗语第7句】:【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见“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

【谚语俗语第8句】:【一山比一山高】比喻有更高更强的人。台湾李敖《启发 你的小故事》:“这可不一定,一山比一山高。”

【谚语俗语第9句】:【芒种前后,背夫逃走】(谚)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的五月上半月。背:躲避,瞒。芒种前后,妻子背着丈夫逃走,丈夫也不会知道。指芒种前后天气热,人容易熟睡不醒。

【谚语俗语第10句】:黄鼠狼生耗子———辈不如一辈

【谚语俗语第11句】:【成人容易做人难】(谚)成人:指人发育成熟。做人:指做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指成人容易,但要成为一个有修养有作为的人却很难。

【谚语俗语第12句】:【五服】“五服”是说古时候丧服按跟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种,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后来用出没出五服表示家族关系的远近。习惯上出了五服就不再穿孝衣。那么,“五服”一词是怎么来的呢?五服,原是指古代丧服的五个等级,它是按照生者和死者之间亲属关系的远近而制定的。丧服分五等,重轻有差,越亲近者丧服越重,是为“重孝”。一等是斩衰。为期三年之服。这种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制成,衣旁和下边不缝。斩就是斩布制成丧服,不缝辑。儿子、未嫁女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妻为夫,都用一等丧服。二等是齐衰。这种丧服用熟麻布制成,缝边整齐。细分起来,齐衰又有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之别。孙为祖父母服丧为期年,曾孙为曾祖父母服丧为五月,玄孙为高祖父母服丧为三月。三等为大功。这种丧服用粗熟麻布制成,较齐衰所用精细。服丧九月。如妻为夫之祖父母。四等是小功。这种丧服用熟麻布制成,较大功服更为精细。服丧五月。如为伯叔祖父母,为在室祖姑等,均服小功。五等是缌麻。这种丧服用细麻布(缌)制成。服丧三月。如夫为妻的父母,妻为夫的曾祖、高祖父母等,均服缌麻。现在丧服没有这么复杂,且各地戴孝风俗不同。尤其是城市和官办的追悼会,改为一律戴黑纱。后来,丧服又用来直接表示亲属关系的远近。“五服”遂由指丧服向指亲属关系转化。“五服”之内者为亲属,五服之外者就不是亲属了,即所谓“六世亲属竭矣”(《礼记·大传》),出了五服,不再穿孝。

【谚语俗语第13句】:【白露身不露】释义:“白露”时,不要再光膀子了。言天气渐冷,赤身露体易着凉。例句:八月,秋兴:谚云:“白露身不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

【谚语俗语第14句】:扁鹊开药方——药到病除

【谚语俗语第15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惯)比喻出了问题只是临时应付一下,不从根本上解决。也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盘上考虑。 也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头痛医头。

【谚语俗语第16句】:理发店关门——不理了

【谚语俗语第17句】:【急惊风撞了个慢郎中】(惯)急惊风:中医指小儿因高烧引起的惊厥、抽搐。比喻事情紧急,却碰上了慢性子或漠然视之的人。 也作急惊风遇着个慢郎中。 急惊风偏碰着慢郎中。

【谚语俗语第18句】:【贾家的姑娘嫁贾家——贾门贾氏】(歇)贾:谐“假”。氏:谐“事”。 形容十分虚假。 也作“姓贾的姑娘配姓贾的小子——贾门贾氏”。

【谚语俗语第19句】:铁板上的铆钉——没跑

【谚语俗语第20句】:【打柴总得先探路】(谚)比喻做事总得要先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谚语俗语第21句】:一棵大树枯了心—外强中干

【谚语俗语第22句】:【三魂少了二魂,七魄只有一魄】(惯)形容受到惊吓,魂不附体的样子。 也作三魂去了两魄。 三魂少去二魂。

【谚语俗语第23句】:爱好跳伞——喜从天降

【谚语俗语第24句】:【灶老爷上西天——有一句讲一句】(歇)灶老爷: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旧俗每年腊月廿三祭灶神,认为灶王爷此时会上天报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况。指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或隐瞒。 也作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灶王爷升天——实话实说。

【谚语俗语第25句】:我学了一年的小提琴,尽管天天练习,却始终没有多大进步。星期天,我又在院子里苦练,邻居王阿姨从门口走过,冷冷地说:“你呀,根本就是西瓜皮打鞋掌——不是那块料,别在那儿捉起臭虫放在自己脑壳上叮——自讨苦吃了。”听后,我不服气地说:“你也别总是隔着门缝看扁人……”(河南·孟州)

【谚语俗语第26句】:铁锤打在橡皮上——不声不响

【谚语俗语第27句】:被窝里放屁一臭自己;独吞

【谚语俗语第28句】:每年春节,在省城工作的姑姑总要回来接奶奶去她那儿过年,可奶奶说什么也不去。这一次,我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不去。奶奶摸着我的头说:“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窝。我待在自己家,心里舒坦。”(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29句】:狗尿苔做点心馅儿——不成仁(人)儿

【谚语俗语第30句】:【 败棋有胜着】不能全盘否定,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历史 图书《千百年眼》:“谚语说:败棋有胜着。可惜,当局者迷, 看不到这一点。”

【谚语俗语第31句】:【 矮子里拔将军/矮子里挑大个】原本不够格,不得已而求其 次,在差的里面挑选稍微好一点的。成语:降格以求。谌容 《减去十岁》:“班子问题需要重新考虑。现在不得已,矮子 里拔将军。”

【谚语俗语第32句】:鱼找鱼,虾找虾,乌龟爱王八——气味相投

【谚语俗语第33句】:【一槌敲中鼓中心】(惯)比喻一句话说中了要害。

【谚语俗语第34句】:【狗不嫌家贫,人不嫌地薄】释义:比喻人总是眷恋故土和家庭。例句:人们常说:狗不嫌家贫,人不嫌地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

【谚语俗语第35句】:【身上有屎狗跟踪】(谚)狗爱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会跟着来。比喻人自身行为不正,就会招来邪恶分子。

【谚语俗语第36句】:【老虎嘴里讨肉吃】谓要求对方放弃利益,做不到。成语: 与虎谋皮。茅盾《子夜》:“跟吴老三交涉,简直是老虎嘴里 讨肉吃!”

【谚语俗语第37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释义:斫:刀砍。寒露:节气名,在阳历十月初八或初九。谓白露时节砍下的高梁,寒露时节要打完。例句:“老嫂子,俗话说:‘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跟大伙说一声,把场打完?”

【谚语俗语第38句】:吃了一肚子账本——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谚语俗语第39句】:【河狭水急,人急计生】(谚)河身狭窄,水流就必定湍急;同一道理,人到急处,为形势所迫,就会生出奇计来。指情势危急时会逼出应急的奇谋。 也作“河狭水紧,人急计生”。紧:湍急。

【谚语俗语第40句】:【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谚)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旧时民间习俗,每逢六月六,要给猫狗洗浴,谓此时洗浴,可免生跳蚤和虱子。 也作六月六,猫狗浴。 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

【谚语俗语第41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锅让人赔】释义:比喻有了成绩归自己,出了差错怪别人。例句:他觉得,作为一级党的领导,遇有这种情况,必须给下边承担责任,下边同志,往后才敢大胆工作。不能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锅让人赔。

【谚语俗语第42句】:【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谚)指听话要善于聆听话的弦外之音。 也作锣鼓听声,听话辨音。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谚语俗语第43句】:【见人挑担不吃力】(谚)吃力:费力。比喻凡事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知其中的甘苦。 也作“见人挑担不吃力,自家挑担重千斤”。

【谚语俗语第44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找话】(歇)指本来无话可说,硬要找些话来说。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见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没话搭拉话”。搭拉:方言,闲谈,闲扯。

【谚语俗语第45句】:冬天不戴帽子一冻(动)脑

【谚语俗语第46句】:【脸红脖子粗】(惯)形容人激动或发怒的样子。 也作“脸红脖子胀”。

【谚语俗语第47句】:【保饭碗】(惯)指保住职业,使生活有基本保障。

【谚语俗语第48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任期内以权谋私。张贤亮《青春 期》:“当官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我这个小官也要趁有权的 时候使唤使唤你这个好劳动力。”

【谚语俗语第49句】:海瑞见皇帝——拼着一死

【谚语俗语第50句】:一天中午,小亮吃完饭,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小亮妈低声说:“真是鸬鹚吃饱不下水啊!”(四川·酉阳)

【谚语俗语第51句】:棉花换核桃——吃硬不吃软

【谚语俗语第52句】:打着灯笼偷驴子——明人不做暗事

【谚语俗语第53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镜,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的装置,内装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动的西洋画,观众从透镜中观赏。指白费时间、精力。

【谚语俗语第54句】:【一脑门子官司】(惯)形容人气不顺,想吵架。

【谚语俗语第55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碜】(歇)砂:同“沙”。口碜:即牙碜,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时硌牙。 指说话不知羞耻。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56句】:【 无颜见江东父老】原指项羽兵败,无脸回江东故地,在乌 江自刎。借指失败后羞见熟人。海外於梨华《三人行》:“从 台湾回来,他便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回到洋人圈里。” 小曲好唱口难开指不好张口明说,羞于启齿。特指男 女开始相爱时,有话不好直说。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小 曲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谁 也害臊难开口。”

【谚语俗语第57句】:【尥蹶子】(惯)原指骡马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比喻人不服管教,调皮、捣乱。

【谚语俗语第58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释义:黄梅成熟时节,即四五月间,水润土溽,础壁尽湿,郁蒸的气体,如同下雨。例句:黄梅时节家家雨。张蒙溪谓梅当作霉,雨中暑气也。梅雨善污衣服,故又云霉浣,言其为霉所坏也。

【谚语俗语第59句】:龟兔赛跑——骄者必败

【谚语俗语第60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释义:犯了严重错误,终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轻时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误,却没想到竟会改变自己一辈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运……

【谚语俗语第61句】:【水路不通走旱路】另想办法,另找出路。《毕竟有声胜无 声》:“现在农民开始得到实惠,水路不通走旱路,小春不小, 大有高头,种植方面的这些改革,是农民老早以来的心愿。”

【谚语俗语第62句】:打灯笼走亲戚——明来明去

【谚语俗语第63句】:【吃了扁担——横了肠子】(歇)指横下心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谚语俗语第64句】:【甘言夺志,糖食坏齿】(谚)甘言: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指甜食吃多了,容易蚀坏牙齿;奉承话听多了,容易丧失斗志。

【谚语俗语第65句】:佛爷的桌子——碰不得

【谚语俗语第66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谚语俗语第67句】:我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可我说啥也不承认。妈妈生气地说:“你呀,真是背着牛头不认账(赃)!”(甘肃·成县)

【谚语俗语第68句】:【驴不跑怨鞍不好】(惯)比喻主观上不努力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谚语俗语第69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蛮横,冒犯不得。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70句】:扳不倒儿掉在血盆里——红人

【谚语俗语第71句】:【满屋老鼠跑,必定有窟窿】借指事情有漏洞,有问题。《春 风得意》:“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满屋老鼠跑,必定有 窟窿。要是没人吃马屁,拍马的也就失业了。”

【谚语俗语第72句】:【 挑水的回头,过了井走过了井台,再回头】井、景同音, 借指过了景,谓美好的时光已过去了。浩然《山水情》:“唉, 他岂不知,挑水的回头,过了井(景),早已经不是四十年前 那个年岁喽!”

【谚语俗语第73句】:【换汤不换药汤】中医方剂。谓性质没变,只是换了一个 花样。马南邨《燕山夜话》:“表面上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 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谚语俗语第74句】:【朝里无人莫做官】(谚)旧指朝廷里如果没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谚语俗语第75句】:【没有三分利,谁肯起五更】(谚)三分利:三分的利润。五更:一夜分五个更次,第五个更次在黎明时分。指人们起早摸黑苦干,无非就是为了财利。

【谚语俗语第76句】:【龟通海底】(谚)指龟潜入水中,可以直通到海底。比喻出入衙门的有钱人,可以打通关节,买通官府,上下钻营。

【谚语俗语第77句】:【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汉语词典解释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满耳道,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

【谚语俗语第78句】:为老不正.带坏儿孙。

【谚语俗语第79句】:【头上有疮瞒不过剃头的】(谚)比喻任何事情无法瞒过知情人。

【谚语俗语第80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释义: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例句:“你们众位不必着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还早哩,就是上灯时节也将他等了去。”

【谚语俗语第81句】:天快黑了,王伯还想再拉一车粪。王大妈说:“东山日头一大堆,有多少鸭子赶不到河里去啊?还是明天再拉吧!”(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82句】:【打成一锅粥】(惯)形容打作一团,场面十分混乱。

【谚语俗语第83句】:【扁担无钉两头塌】两头落空。或说:扁担没扎,两头打 塌。周立波《山乡巨变》:“那边挡驾,这边又不能转去,落得 个扁担没扎,两头失塌。”

【谚语俗语第84句】:【墙里开花墙外红】(谚)花在墙里开,却向墙外展现它的鲜红艳美。 比喻人或事物往住在当地不受重视,在远处却影响很大,非常吃香。

【谚语俗语第85句】:【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名师有成就,师傅要求严格,能 培养出高才生。台湾白先勇《游园惊梦》:“您是顾师傅的高 足,名师出高徒,一定是好的。”

【谚语俗语第86句】:儿歌——没谱儿

【谚语俗语第87句】:【刀尖上过日子】释义:比喻在危险境况下生活,日子难熬。例句:杏花!现在咱们是刀尖上过日子啊!你想的多么便宜呀!

【谚语俗语第88句】:两条腿穿到一个裤筒里——蹬打不开

【谚语俗语第89句】:扳不倒儿尖尖腚——什么人什么命

【谚语俗语第90句】:【借债容易还债难】(谚)借债虽不怎么费事,但归还债务,连本带利会无力承受,那却不容易。诫人不可轻易借债。

【谚语俗语第91句】:【人生一盘棋】释义:指人的一生像一盘棋一样变化莫测。例句:唉!人生一盘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稳啊!

【谚语俗语第92句】:【远女近地家中宝】(谚)远女:远嫁的女儿。近地:离家近的地。家中宝:指丑妻。旧指远女少生闲气,丑妻不惹是非,近地种收方便,是农家过平安日子的基本条件。

【谚语俗语第93句】: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我就爱去问老师和同学,妈妈说:“米靠碾,面靠磨,遇到问题靠琢磨。不勤思,哪来的长进?”(湖北·荆门)

【谚语俗语第94句】:【三分钟河东,三分钟河西】(惯)形容转变很快。

【谚语俗语第95句】:【瞎子不怕刀,聋子不怕铳】(谚)铳:火铳,一种旧式火器。瞎子不怕刀,是因为看不见刀砍来;聋子不怕铳,是因为听不见铳的响声。 比喻愚昧无知的人看不到险情,所以做事莽撞。

【谚语俗语第96句】:一个世纪才盘点——百年大计

【谚语俗语第97句】:【失败乃成功之母】(谚)失败是孕育成功的母体。指事业的成功,往往是在汲取失败教训之后取得的。 也作“失败是成功之母”。

【谚语俗语第98句】:【送上门的买卖主动出售】指事情出于主动自愿。明代 《西游记》:“他两个化斋来,一定寻师父吃;寻不着,一定寻 着我们门上。常言道:送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地捉 他。”

【谚语俗语第99句】:【咬人的狗不露齿】指不动声色,或坏人阴险。或说:恶狗 咬人不露牙。张贤亮《土牢情话》:“看不出你,还有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唤,暗地里来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56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