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赞的民间俗语经典谚语,美到令人心醉!
【歇后语第1句】:星期三下午,李洋他妈无精打采地从医院回来——听说李洋他爸得了不治之症。邻居王奶奶说:“天哪,这真是越咸越吃盐,越热越加棉。这么大的打击,她难扛啊!”(河南·焦作)
【歇后语第2句】:【老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歇)老鸦:乌鸦。指只看见别人长得黑,看不见自己长得黑。也指只看到别人的坏或不好,看不见自己的坏或不好。
【歇后语第3句】:火钳子修手表——没处下手
【歇后语第4句】:【四面墙挡八面风】(惯)比喻善干应付各种场面和事情。
【歇后语第5句】:【打破沙锅——璺到底】(歇)璺:沙锅等陶器上的裂纹,谐“问”。本指沙锅性脆,一打破就从上裂到底,转指对事情追问到底。 也作打破沙锅——问到底。 打破沙罐——问到底。 打烂沙锅——璺到底。
【歇后语第6句】:几天前,一场大火把我家烧个精光,乡亲们对我们一家不仅嘘寒问暖,还送钱赠物。年迈的奶奶满含泪水感激地说:“真是大火无情人有情,人间处处有温暖啊!”(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7句】:【有理也要让三分】见“得理让三分”。
【歇后语第8句】:【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释义:比喻做事要谨慎稳定,不可轻举妄动。例句:头脑不要发胀,这些年来,咱们吃亏就在于轻举妄动,别忘了,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
【歇后语第9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释义:黄梅成熟时节,即四五月间,水润土溽,础壁尽湿,郁蒸的气体,如同下雨。例句:黄梅时节家家雨。张蒙溪谓梅当作霉,雨中暑气也。梅雨善污衣服,故又云霉浣,言其为霉所坏也。
【歇后语第10句】:【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释义:比喻一天不如一天,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例句:风里雨里,酸甜苦辣,这些年总算熬过来了,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老了,还有一身病,真像人家说的那样: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
【歇后语第11句】:【媒婆】“媒婆”指旧时以做媒为职业的妇女。中国古代的婚俗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意思是就像斫个斧柄必须用斧头一样,娶个老婆一定要通过媒妁。这首诗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风气,这应该是最早记录媒人的经典之一,因这首诗,有人将媒人称为“伐柯”。关于媒人的来历,还有一个流传在陕西一带的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渭河两岸的人很少往来,当然更谈不上结亲了。有一年,渭北的一个后生偶尔去渭南办事,看上了那边的一个闺女。一个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动从中说合,使他们结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妇生下胖小子,丈夫笑开了:“咱俩素不相识,经那位婆婆从中说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说奇也不奇?”媳妇说:“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经不在人世了,想报答也来不及了。”于是夫妻俩用米粉为婆婆塑了一个像敬奉起来,又怕人家看见笑话,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过了几天,这米粉塑的像发了霉,他们就称它是“霉婆”,依旧当活宝似的供着。这事传开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汉子的青年男女,都设法找“霉婆”这样的好心老太太牵线搭桥。再往后,做“霉婆”者觉得“霉”字不好听,便将它改成“媒”字。类似的传说,其他地方也有。其实“媒”字的解释,就是介绍或引导双方(人或事)发生关系的媒介,“妁”字则有斟酌的含义。媒妁连称,特指通过考虑协商等步骤为男女双方说合婚姻的人。至于“媒婆”一词的流行,则是因为旧时以此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数的缘故。
【歇后语第12句】:姑姑经常说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数叨她说:“黄鳝泥鳅本来就拉不了一般长。”(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13句】:冬天喝冷水——凉透了心
【歇后语第14句】:蚊子说成大象——夸大其词
【歇后语第15句】:怀里揣镜子——心里明
【歇后语第16句】:【东酸西辣,南甜北咸】(谚)东部人爱吃酸的,西部人爱吃辣的,南方人爱吃甜的,北方人爱吃咸的。 指我国各地人们对饮食的调味各有偏爱。
【歇后语第17句】:属蚊子的——专吸人血
【歇后语第18句】:【拧成一股绳】释义:比喻团结一心。例句:只要咱们大家拧成一股绳,按着党的话好好干,有啥困难都能克服。
【歇后语第19句】:【交华盖运】(惯)华盖:古星名。 华盖运:迷信的人认为是不好的运气。比喻交了厄运。
【歇后语第20句】:爸爸帮妈妈洗衣服。爸爸问我有什么要洗的,我没有说话,只是埋头做作业。爸爸不高兴地说:“问你就像问木头。”(江苏·南京)
【歇后语第21句】:【谁的黑锅谁背】释义:谁办错了事,谁负责任。例句:迟大冰得意地说:“谁的黑锅谁背,想把黑锅烟子往别人脸上抹呀!那叫缺德。”
【歇后语第22句】:【枪打出头鸟】(谚)猎枪首先打着的,是那探出头来的鸟。常比喻爱出风头、爱带头首倡的人,最容易首先受打击。
【歇后语第23句】:飞机后面挂口袋——装疯(风)
【歇后语第24句】:【触霉头】(惯)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
【歇后语第25句】:叔叔想调动工作,整天跑事不在家。奶奶说:“嫁一处不如守一处,不要跑了。”叔叔却说:“树挪死,人挪活,换换环境有什么不好?”(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26句】:【一个人跟着影子转】(惯)指一个人孤单地过日子。
【歇后语第27句】:最快的马也追不上春风,最能干的英雄也离不开群众。
【歇后语第28句】:【 有话说话,有理讲理】好好讲理,不要争吵。浩然《艳阳 天》:“不要急,不要喊,咱们有话说话,有理讲理。”
【歇后语第29句】:小叔和姑姑又在为看电视争论不休,奶奶在外面一边乘凉一边说:“小偷逮个贼,谁也别说谁。出来凉快一个,不就啥事也没有了?”(河南·南召)
【歇后语第30句】:【 黄泥巴落在裤档里,不是屎来也是屎】谓处境令人怀疑。 屎、事同音借用,借指事情说不清楚。类似的:黄鼠狼站在 鸡棚上,不是偷鸡也是偷鸡。汪幸福《浪迹台湾岛》:“那些 家伙一口咬定我们支持淫乱,我们现在是黄泥巴落在裤裆 里,不是屎来也是屎。”
【歇后语第31句】:【杀鸡用牛刀】(惯)杀鸡用上了杀牛的刀。1指大材小用。2指办事有绝对的把握。3比喻花大钱却办了件小事。
【歇后语第32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谚)指脚受寒了,就会伤及心脏;同样道理,人民对执政者的怨怒,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歇后语第33句】:【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现在常用来指责品德败坏的官员和坏人。称其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似禽兽。衣冠禽兽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古代有一种恶鸟、恶兽,名叫“枭”、“獍”,这两种禽兽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亲吃掉,据此就有了“衣冠枭獍”一语,喻指行为卑劣,品质极坏的人。因一禽一兽,后演变为“衣冠禽兽”。另一种认为,“衣冠禽兽”一语源于古代官员的衣饰,原来并无贬义。在我国历史和戏剧舞台上,封建官吏服饰上都绣有飞禽走兽,明清两代文官服上绣禽,武官服上绣兽,且看下表:品级:倾述林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鹤锦鸡孔雀雪雁白鹂露鹚鸳鸯鹌鹑练雀武官: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从中不难看出,衣冠上的禽兽,越是珍奇,品级越高。后来这些象征、区别官职的“衣冠禽兽”们,只顾当官做老爷,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到头来却成了人民切齿痛恨的代名词。
【歇后语第34句】:【嫌人易丑,等人易久】见“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
【歇后语第35句】:【燕子不吃落地的,鹁鸪不吃喘气的】(谚)鹁鸪(b。gu):鸟名,俗称水鸪鸪。落地的食物不洁,燕子不吃;喘气的小虫有病,鹁鸪不吃。 借指注重饮食卫生的人,不洁不净的食物不入口。
【歇后语第36句】:【打卦打卦,只会说话】(谚)打卦:算卦,算命,推算人未来命运的迷信活动。指测八字算卦的人,只会用花言巧语骗人钱财。
【歇后语第37句】:隔山买牛——不知公母
【歇后语第38句】:【倚酒三分醉】(惯)倚仗喝了点酒就装出醉态来。指人借酒生事。
【歇后语第39句】:【 双拳难敌四手】两只手打不过四只手。成语:寡不敌众。 明代《西游记》:“行者见两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立难撑,正 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
【歇后语第40句】:【 红口白牙跑舌头】谓好好的人却昧良心胡说八道。或 说:满嘴跑舌头/舌头跑出了牙关。成语:信口雌黄、信口开 河。刘绍棠《蒲柳人家》:“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 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歇后语第41句】:百年大树风刮不倒一一根深蒂固
【歇后语第42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碜】(歇)砂:同“沙”。口碜:即牙碜,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时硌牙。 指说话不知羞耻。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43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之虫,指蜈蚣。虫身截为几段, 爪子仍能活动。指富贵者衰败后仍有余力,不会完全垮台。 清代《红楼梦》:“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 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歇后语第44句】:我每次回家,小狗都跑到门口和我亲热。我说:“奶奶,狗也通人性吧?”奶奶笑着说:“猪有情,狗有义。在这点上,人畜是一样的!”(湖南·浏阳)
【歇后语第45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释义:受人一点点好处,要多多地报答。例句:人家对我们的恩情……哪管是一点好处,都不能忘记的。老人常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
【歇后语第46句】:【老虎头上搔痒】释义: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寻死路。例句:“……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歇后语第47句】:中午,到了做饭的时候,爷爷让三叔去挖些红薯,三叔不想去。爷爷说:“你呀你,你是干活挠挠头,吃饭爱加油。”(河南·泌阳)
【歇后语第48句】:活人拜泥胎——不傻也不呆
【歇后语第49句】:【刀钝石上磨;人钝世上磨】(谚)钝刀要在砥石上磨砺,才能锋利;笨人要在社会上磨炼,才能开化。 指社会实践最能使人增长才干。
【歇后语第50句】:穿着拖鞋走路——迈不开步
【歇后语第51句】:冷水泡茶——不起色
【歇后语第52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谚)旧时封建礼教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绝对服从,乃至死而无怨。
【歇后语第53句】:【登上高山观虎斗,坐在桥头看水流】释义:比喻在一旁观看别人相斗。例句:他越想越美,手都发痒了。真是登上高山观虎斗,坐在桥头看水流。
【歇后语第54句】:鸡蛋碰石头——不堪一击:不是对手:粉身碎骨:完蛋;找死路;自不量力;自取灭亡;自找难看
【歇后语第55句】:【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谚)指亲戚邻里之间,彼此都有一种良好的愿望,希望对方幸福美满。
【歇后语第56句】:【马有转绠之病,人有旦夕祸福】(谚)转绠(geng):骡马拴在桩上的缰绳缠绕住脖子,造成呼吸道阻塞。祸福:偏指灾祸。指健壮的马会转绠得病,好好的人会大祸临头。 也作马有转缰之病,人有当时之灾。 人有驾日之灾,马有转缰之症。
【歇后语第57句】:半江中盖房子——从何做起
【歇后语第58句】:【哭不得,笑不得】谓无法对付,无可奈何。成语:啼笑皆 非、哭笑不得。鲁迅《华盖集续编》:“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 胡闹起来了。简直将国家闹完,使靠天吃饭的圣贤君子们, 哭不得,也笑不得。”
【歇后语第59句】:【 自己看卷子,自己中状元】自己吹捧自己,自加头衔。类 似的:自画脸谱自封官。香港唐人《金陵春梦》:“是啊,自己 看卷子,自己中状元,这一句妙极了。稍加引申,也就是自 己关起门,自己做皇帝!”
【歇后语第60句】: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歇后语第61句】:【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谚)鸡口:鸡嘴。牛后:牛的肛门。宁可做小而能进食的鸡口,不愿做大而出粪的牛后。比喻人往往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制于人。 也作宁为鸡头,勿作牛尾。 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歇后语第62句】:【大丈夫报仇,十年不迟】谓遇到事情要沉着,找机会对侍。 类似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报 仇十年不迟,何况只用等几个月?气坏了身体可不值!”
【歇后语第63句】:【佛多不灵,眼大无神】释义:佛爷多了不灵验,眼睛太大了没有精神。也比喻人多干事互相依靠,不尽职。例句:这龙门山上共有十万多尊佛像,大的几十丈高,小的有落花生那么大。常言说,“佛多不灵,眼大无神”,海老清和雁雁转了半天,把这些佛像只好当作景致看了。
【歇后语第64句】:看到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很有规律,村里一位大嫂羡慕地说:“俺家做饭常是照时不照晌,少长无短的。你们家一年吃的应时饭,四季穿的变色衣,干啥都行是行,趟是趟的,真好。”(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65句】:【买不来有钱在,卖不了有货在】(谚)买不来东西,钱还在;卖不出东西,货还在。指买卖成交与否,全无所谓。泛指事情的成功不成功全没关系,不必忧心。
【歇后语第66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惯)比喻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也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歇后语第67句】:吃着海椒[辣椒]训人——说话带辣味
【歇后语第68句】:【 门后边耍大刀】谓背后逞能。李晓明等《平原枪声》:“老 孟大爷,这可不能门后耍大刀,要拿到当街上去耍啊。”
【歇后语第69句】:岩石上的树木——自有活法
【歇后语第70句】:【全福人】结婚前请“全福人”帮忙,结婚时请全福人操持是结婚时的一种风俗。所谓“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还需要儿女双全。这是为什么呢?它来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缝被子需要全福人帮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红枣、桂圆、花生、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娘子吃的饺子、长寿面需要全福人来做;结婚这天,娶亲太太需要由全福人来充当;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没有煮熟的饺子,边喂边问:“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与水饺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给新人铺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枣,意为“早立子,花搭着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务圆满完成。
【歇后语第71句】:【阿爷的衣服辈辈穿】释义:比喻世代贫寒。阿爷:(方言)父亲或祖父。例句:他们一直过着衣不果体,食不饱肚的生活。九儿的衣服是祖上留下来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爷的衣服辈辈穿啊。
【歇后语第72句】:爸爸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时常说:“身体不好是残品,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73句】:【拼得自己,赢得他人】(谚)原指在赌博场上,只有不怕输了自己的,才能赢得别人的。泛指凡事总得自己舍得下本钱,才有希望取得预期的收获。
【歇后语第74句】:鸭子学上树——力不能及;力不从心
【歇后语第75句】:卖西瓜的碰到卖王八的——连滚带爬
【歇后语第76句】:【破麻袋绣花——底子差】见“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歇后语第77句】:【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谚)一朝:一旦。一旦执掌大权,即可发号施令。指不掌权则已,只要权力到手,就要充分施展职权的威力。
【歇后语第78句】:尽管与一同学是好朋友,但有时我们难免磕磕碰碰的。每到这时候,妈妈就会笑着说:“你俩呀,是狗皮袜子没反正,清官也难断谁对错。过不了一天,准又好得跟一个人似的。”(陕西·凤县)
【歇后语第79句】:【家有万石粮,挥霍不久长】(谚)家里纵然有万石存粮,要是挥霍浪费,很快也会耗完。指无论怎样厚实的家底,也经不住挥霍浪费。
【歇后语第80句】:【薄饼从上揭】(谚)薄薄的面饼,要一层层从上到下揭取。比喻做事不能乱来,必须按照顺序,依次而行。
【歇后语第81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释义:说明节俭应从一开始做起。例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严班长对这两大垛喷香的新稻草管得很紧,谁抽动一小把,他立刻能看出来。
【歇后语第82句】:【提起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歇后语第83句】:表弟爱说大话,奶奶说:“几百斤的野猪,只有一张嘴;十二只老鼠咬猫,没有一只敢近身。你光凭嘴皮子上的功夫,能干什么大事?”(湖南·冷水江)
【歇后语第84句】:【直巷赶狗,回头一口】(谚)直巷:没出路的死巷。将狗赶到死胡同,狗无处逃,只得咬人夺路。比喻坏人没了出路,就会死命顽抗。
【歇后语第85句】:【 同行是冤家】同行业要竞争,可能互相不利。老舍《四世 同堂》:“好,咱们现在是同行了。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不 过咱们倒不一定……”
【歇后语第86句】:【小白脸】“小白脸”专指肤白貌美的年轻男子。 “小白脸”源自三国时期的何晏。三国时期,魏国有个美男子叫何晏,皮肤白皙。魏明帝怀疑何晏如此白皙是不是搽了粉,就想验证一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魏明帝请何晏吃了一顿饭。他给何晏上了一碗热汤面,何晏吃得汗流满面,不断地用袖子擦拭汗水,擦过之后,脸色反而显得更加洁白。魏明帝这才相信何晏确实是天生的白皙皮肤。后人就把何晏称为“粉郎”,意思是抹粉的郎君,用现在的话就是“小白脸”。宋代柳永有一首词:“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就是典出三国何晏。久而久之,“粉郎”就成了“小白脸”。
【歇后语第87句】:【半桩小,吃过老】(谚)半桩小:尚未到成年的小伙子。老:老子,父亲的俗称。指半桩小子正在猛长身体,食量很大。
【歇后语第88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惯)比喻出了问题只是临时应付一下,不从根本上解决。也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盘上考虑。 也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头痛医头。
【歇后语第89句】:【有钱的王八大三辈】(谚)王八:乌龟,骂人语。旧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钱,在乡邻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辈,受世俗的恭维。
【歇后语第90句】:满天乌鸦———片黑
【歇后语第91句】:【若信卜,卖了屋】(谚)卜:占卜,用迷信的手段给人算命。如果相信那些占卜算卦的鬼话,就会因风水不佳,连住房都要卖了。指占卜算卦纯属骗人,绝不可信。
【歇后语第92句】:【放松一步,倒退千里】(谚)指逆水而上的拉船纤夫要是松了手,船就会倒退上千里。借指为人向善不易,一旦意志松懈,就会迅速倒退。
【歇后语第93句】:【百步无轻担】(谚)路程一远,肩上的担子就会越挑越觉沉重。指人远路负重极为吃力。 也作“远路无轻担”。
【歇后语第94句】:【庙小岂容方丈富】方丈,庙里主事的和尚。借指集体事 情没有搞好,而主事者富有,财富来路不明,必然是贪污。 电视新闻:“厂长发财,厂子赔钱。老百姓说:庙小岂容方丈 富。纪委决定立案审查。”
【歇后语第95句】:【贼风透骨】(谚)贼风:从小洞或小缝隙中吹进的风。指贼风可穿透骨关节,使人患风湿症或感冒。
【歇后语第96句】:【棰楚之下,何求不得】(谚)棰楚:杖击鞭打。指靠严刑逼供可以使之屈打成招。
【歇后语第97句】:听见猫叫身发抖——胆小如鼠
【歇后语第98句】:【一镐头刨出个金窖】(惯)比喻一下子获得大量钱财。
【歇后语第99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释义:困难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赖别人。例句:你说得对,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要翻身得靠自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