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史上最经典民间俗语经典谚语,句句直戳心窝!

【歇后语第1句】:这天又下起了雨,奶奶叹气道:“唉,月逢初四雨,一个月晴九天;这个月晴天又不多了。”(江苏·建湖)

【歇后语第2句】:【秧好稻好,娘好囡好】见“娘好囡好,秧好稻好”。

【歇后语第3句】:【眼里揉不进沙子】眼皮内有细小异物就感不适,借指不 能够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骆驼祥子》:“刘四爷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闻所见都搁在一处,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歇后语第4句】:【捡得一根针,带掉一斤铁】(惯)指因贪图小便宜而失去更多的东西。

【歇后语第5句】:我村的王某答应给我买本字典,可十来天过去了,还没见影子。妈妈说:“你就别信他的话,十个跟头不落地。”(江西·吉安)

【歇后语第6句】:桅杆做了顶门杠——大材小用

【歇后语第7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释义:殃:灾祸。池:护城河。城门失火,要到护城河里打水救火,河水干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缘无故受到牵连。例句:在另外一部分无所谓的士兵,觉得皂白不分,势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歇后语第8句】:上数学课,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把被乘数与乘数弄颠倒了,结果还是有人弄颠倒了。老师说:“这就像抱起狗砸石头,怎么行呢?”(河南·汝州)

【歇后语第9句】:暑假里,每天傍晚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就一起到河边去散步。爸爸的熟人见了,总是说:“每天傍晚怎么你们三个都在一起?”妈妈说:“一把萝卜不零卖。”(甘肃·华亭)

【歇后语第10句】:电线杆挂灯笼——高明;有名(明)的光棍

【歇后语第11句】:【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释义:雁门:山名,在山西省代县西北。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了,人们无论怎样也应准备过冬的衣食了。例句:田家杂谚: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

【歇后语第12句】:【坐吃山空,立吃地陷】(谚)坐着站着不劳动,山也能吃空,地也能吃塌。指只消费不生产,只支出没收入,产业再大也会耗尽。

【歇后语第13句】:【挑大梁】(惯)挑:本指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比喻承担。指担负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也作“挑正梁”。

【歇后语第14句】:【出污泥而不染】(惯)比喻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却不沾染坏习气,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

【歇后语第15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释义:不干坏事,自重自爱。例句:“告诉你,我这个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们干这号事儿!”

【歇后语第16句】:【杜撰】没有根据地胡编乱造,称为“杜撰”。它的来源与姓杜的有关,哪个杜,说法不一,“杜默”、“杜牧”说较多。杜默说。《野客丛话》明确指出:“杜默作诗多不合律,因此言律不合格者称为杜撰。”杜默,宋代人,喜欢写诗,但多不合韵律,许多都是他任意编造的。有一次朋友问他作诗方法的根据何在,他竟大言不惭地说:“杜撰。” 意即这些方法都是我杜默编造出来的。后人就把没有任何根据的胡编乱造叫做“杜撰”了。杜牧说。杜牧可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人称“小杜”(杜甫在前,称老杜),律诗和绝句成就最高,“能于拗折峭健之中,有风华流美之致,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缪钺语)”但杜牧用典甚多,不少用典与典故不合。《隐居诗话》评道:“杜牧好用故事,有时候为趁韵而不惜撰造不符合事实的故事。”遂称“杜撰”。俩“杜”相比较,源于杜默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老杜、小杜”都是作诗的高手。

【歇后语第17句】:【心去意难留】(谚)指当人决意要离开时,就不必勉强挽留,因为即使能留住他这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也作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 心去最难留,留下结冤仇。

【歇后语第18句】:妈妈跟爸爸打赌,说第二天准会下雨。我劝妈妈小心点儿,妈妈很有把握地说:“没有那么大的脚,就不穿那么大的鞋。”(广东·韶关)

【歇后语第19句】: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歇后语第20句】:葵花的盘子一老转向

【歇后语第21句】:【骑着驴骡思骏马】(谚)骑上驴和骡子,可以代步,还想着骑骏马可以更快更风光。指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

【歇后语第22句】:【猎狗的鼻子药农的眼】(谚)猎狗的鼻子最灵,任何异味一嗅便知;药农的眼睛最亮,在纷繁的草丛中一眼能认出要找的草药。指具有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是无可替代的。

【歇后语第23句】:标点符号的位置——字里行间

【歇后语第24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惯)指遇到危险、困难都能化解。常用作祝福语。 也作“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歇后语第25句】:腊月里的梅花——傲霜斗雪

【歇后语第26句】:叔叔想调动工作,整天跑事不在家。奶奶说:“嫁一处不如守一处,不要跑了。”叔叔却说:“树挪死,人挪活,换换环境有什么不好?”(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27句】:吃海水长大的——管得宽

【歇后语第28句】:【 心里边打鼓】心里直嘀咕,担心。成语:忐忑不安、惴惴 不安。台湾林海音《晓云》:“我起身,不安地走出屋门外,假 装着在找什么,心里打着鼓问自己,到底出去不出去?”

【歇后语第29句】:【鸭子过河——不沾水】(歇)鸭子羽毛有防水的油质物,游小时沾不上水。比喻经历风险,不受伤害。

【歇后语第30句】:【让人一步自己宽】谦让有利于和睦相处。类似的:退后 一步自然宽。西戎《两涧之间》:“算了,算了,让人一步自己 宽,无原则纠纷,不能看得那么认真,要是认真起来,一天啥 也不用于,只丢下生气一条路了!”

【歇后语第31句】:墨斗鱼下酒——没刺儿可挑

【歇后语第32句】:【威武不能屈】释义:在权势残武力的胁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坚贞刚强。例句:现在证明,你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歇后语第33句】:冬天滚雪球——越滚越大

【歇后语第34句】:肥胖肥胖,身体不壮。

【歇后语第35句】:刀尖上赌气——活不久;活不长

【歇后语第36句】:老鼠出门撞着豹——恶心人碰着恶心人

【歇后语第37句】:【糊涂虫】“糊涂虫”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对事情的认识模糊或混乱的人。它源自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从前有个县官,审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虫,并且作了打油诗来讽到他。县官不知道这是讽刺自己,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虫,而且下令务必在三日之内捉到三个糊涂虫,少一个也不行。公差们发现一个头顶包袱、骑在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马身上?”那人回答说:“我担心马驮得太重,顶在我头上,可以节省马力。”公差一听这话,就说:“这个人可以算一个糊涂虫了,带他去见官!”公差们走到城门口,见一个手拿竹竿的人想进城,竖着拿城门太低,横着拿诚门太窄,就是进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们两个去交差。县官听了公差的报告,对拿竹竿的说“你为什么不把竹竿锯成两截拿进城来?”公差们一听,说:“报告老爷,第三个糊涂虫查到了。”县官忙问:“是谁,快给我拿来!”公差们说:“等下一任县太爷来了,我们就把他抓起来。” “糊涂虫”县官能当下去,清醒的郑板桥却当不下去,难怪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歇后语第38句】:家中的小太阳——独生子女

【歇后语第39句】:【家有三件宝,丑妻薄田破棉袄】(谚)丑陋的妻子,不惹祸;不肥沃的田地,没人争夺;破旧的棉袄,能御寒。指丑妻、薄田、破棉袄,是旧时农家的三大宝。

【歇后语第40句】:洞庭湖的老麻雀——见过大风浪

【歇后语第41句】:【 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前进后退都没有活路。历史图 书:“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无处不是死境。”

【歇后语第42句】:这几年,我家渐渐富起来。奶奶喜滋滋地念叨:“吃大锅饭时,咱这儿房子破,地皮薄,耗子进家要挨饿;现如今,可是仓不漏底,房不漏雨,鞋不夹脚,衣能遮体。吃不愁,喝不愁,‘大哥大’怀里搂,日子是越过越有甜头啊!”(安徽·萧县)

【歇后语第43句】:【出风头】(惯)指出头露面,显示或炫耀自己的才能。

【歇后语第44句】:【狼叼来喂狗】(惯)比喻得来的东西又被别人抢走了。 也作“狼叼来的肉喂了狗”。

【歇后语第45句】:【打如意算盘】(惯)比喻考虑问题不顾客观情况,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歇后语第46句】:吃了黄连吃甘草——先苦后甜

【歇后语第47句】:【丈夫】“丈夫”指女子的配偶。最初,“丈夫”是用来称成年男子的。《谷梁传·文公二十年》日:“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说文》在“夫”下释“丈夫”,谓“周朝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日丈夫。”古时称男性为“丈夫”,有时还有气度不凡的意思,犹言“大丈夫”。如“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至于“丈夫”转义成为女子配偶之称,则源于我国一些部落的抢婚陋习。在这些部落里,女子选择夫婿,以一定的高度为主要条件,一般以身高一丈(那时一丈相当于今天七尺)为标准。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据此,女子称其所嫁男子为“丈夫”。随着时代的变迁,部落融合,“丈夫”这一称谓相沿至今,而“抢婚”则变成了有的少数民族的嬉闹婚俗。

【歇后语第48句】:茶馆搬家——另起炉灶

【歇后语第49句】:【傀儡会跳动,自有提线人】(谚)傀儡:木偶戏里的木头人。 指傀儡在幕前舞动,是幕后有人提着线在操纵。比喻出面捣乱的人,受幕后主谋指使。

【歇后语第50句】:【把心掏出来】(惯)指对人一片赤诚。

【歇后语第51句】:【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释义:难:与“男”谐音。意谓有钱能成为男子汉,没有钱就难于处世了。例句:“家底子空了,我是去那里借债,想借十块钱来应付你们。哪晓得‘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借不到钱,我自然不敢回来。”

【歇后语第52句】:【煮熟的鸭子飞了】(惯)比喻眼看到手的东西又意外地失去了。

【歇后语第53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此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再有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和平台(条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来喻有才能者无施展的环境或机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韩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项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刘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才。此语源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这段话展开来讲就是:东汉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荆州。刘备势单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诸葛亮主动请缨,与鲁肃一道往东吴去觐见孙权,以“激将计”来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说:“值天下大乱,公据江东。吾主聚众于南,与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扫北,乘势南下,大破荆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远遁于此。望公量力而为,若能合吴越之众,戳力拒之,事宜早决。否则,按兵束甲,俯首称臣,北面而事之。观公外似臣服,内实踌躇,当断不断,祸将至矣。”

【歇后语第54句】:【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归司马】全部落人一个人手中。类 以的:三碗倒成一锅。王杏元《绿竹村风云》:“这样,两个弟 妇一改嫁,阿狮三碗倒成一锅,三国归司马了。”

【歇后语第55句】:【瞎子吃蟹——只只好的】(歇)本指每只螃蟹都说好,转指见了东西不分好坏,都说是好的。

【歇后语第56句】:【人死留名,兽死留皮】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歇后语第57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释义:至察:过于苛察琐细。徒:同类,同伙。水过于清了,水中不会有鱼;人太苛察了,就没有人与他交往。例句:我这个人就很严肃,毛主席批评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歇后语第58句】:【冤仇宜解不宜结】结仇没有好处。鲁迅《仿徨》:“我想, 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 宜解不宜结的。”

【歇后语第59句】:【虎口里夺食】(惯)比喻冒着危险去争夺某种利益。

【歇后语第60句】:舅母快生小孩儿了。奶奶发现妈妈准备的礼物中没有棉袄,就一本正经地说:“姑缝袄,活到老。你是当姑的,可得缝件棉袄。”(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61句】:【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谚)安傅:附着在哪里。指毛是附着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无从附着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便无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将焉附”。

【歇后语第62句】:【无病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谚)人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精神自然轻松愉快;再有个儿子继承家业,一切就都感到满足。多指在私有制社会里,有个顶门立户的继承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歇后语第63句】:【 盆儿罐儿都有】耳朵意即到处有耳朵,容易被人听见。明 代《金瓶梅》:“你我如今是寡妇,比不得有汉子。香喷喷在 家里,臭烘烘在外头,盆儿罐儿都有耳朵。”

【歇后语第64句】: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

【歇后语第65句】:【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内行人经验丰富。蒋子龙《乔 厂上任记》:“小杜,你今个算碰上辣的了,他就是咱们过 去的老厂长。“真是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歇后语第66句】:【眼泪往肚子里流】(惯)比喻满腹悲苦无法向人诉说,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泪打肚里流。 眼泪在肚里落。 眼泪往肚子里吞。

【歇后语第67句】:【粪堆上长出灵芝草】在条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姚雪垠 《李自成》:“咱马家祖宗八代没出过排场人,轮到你捞到印 把子,这叫做粪堆上生棵灵芝草,老鸹窝里出凤凰。’

【歇后语第68句】:【挨金似金,挨玉似玉】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什么样 的影响。清代《儿女英雄传》:“俗话说的:挨金似金,挨玉似 玉。今番亲家太太的谈吐,就与往日大不相同了。”

【歇后语第69句】:【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见“福无双至日,祸有并来时”。

【歇后语第70句】:金刚扫地——劳神

【歇后语第71句】:【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谚)马老实驯服,骑它的人就多;人忠厚软弱,就有人来欺侮他。指人固然要善良,但不可软弱,以免受欺侮。 也作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 马善被人骑,人弱被人欺。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歇后语第72句】:【将是将才,帅是帅才】人的才能各有不同。将才是实干 家,帅才是战略家。张洁《沉重的翅膀》:“按选劳模的标准, 选车间主任是不够的,有人能当个顶好的劳模,可不一定能 当个好干部。将是将才,帅是帅才,对不对?”

【歇后语第73句】:【打了盆说盆,打了碗说碗】(谚)打:打破。指发生了什么问题,就只讨论与解决什么问题,不必拉扯别的事。 也作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 打锅说锅,打碗论碗。

【歇后语第74句】:【民不举,官不究】(谚)举:告发。 指旧时的诉讼案件,受害人如果不提出诉讼,官府绝不主动审理。 也作民不告,官不究。 民不催,官不理。 民不告状,官难过问。

【歇后语第75句】: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歇后语第76句】:我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妈妈说:“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还有聪明人在前头等着呢,你可别太自大了。”(河南·临颍)

【歇后语第77句】:药铺里卖棺材——往坏处想

【歇后语第78句】:【西瓜系在鳖腿上——滚不了西瓜,也跑不了鳖】(歇)比喻彼此利害攸关,谁也无法摆脱掉谁。常用于讥讽。

【歇后语第79句】:半空中吊母猪——不知把自己提多高了

【歇后语第80句】:【 若要公道:打个颠倒】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办事就会 公平。类似的:若要事合理,拿人比自己。西戎《纠纷》:“人 常说:若要公道,打转颠倒,过来过去都得想。老王,要你是 个妇女,今天下地和男人做的活一样样的,叫你评工,你说 你该怎评?”

【歇后语第81句】:【肉骨头敲鼓——荤咚咚】(歇)荤:荤腥,谐“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声音,转以形容昏沉沉的样子。形容人昏头昏脑,十分糊涂。

【歇后语第82句】:【酒后吐真言】人喝醉了酒,往往忘却顾虑,说出真话。或 说:酒后见真情。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生旺看他说 话有些醉意,马上想起古人说的‘酒后吐真言’的话来,因又 问道:今儿到底为什么事这么不舒服?”

【歇后语第83句】: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歇后语第84句】:【人生何处不相逢】今后仍有相逢的可能,应保持友好关 系。明代《醒世恒言》:“彼此睁眼一认,虽然隔了六年,面貌 依然。正是昔年还银义士。正是: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 处不相逢。”

【歇后语第85句】:【一支筷子不能调炒面,一只脚不能走路】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孤单,办不成事。例句:以前跟你们喝血酒的那些奴隶主都去了,只剩下我阿达一个人。“一支筷子不能调炒面,一只脚不能走路”,我阿达没有办法,只好派我去同共产(党)假靠拢。

【歇后语第86句】:【九九八十一,家家做饭坡里吃】(谚)九:自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指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过完,天气转暖,农家忙于春耕,顾不上在家吃饭,家家都把饭送到地里。

【歇后语第87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释义:比喻彼此存在依附关系,离不开。“秧”又作“藤”。例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呀!”连阴天老虎挂念珠儿,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歇后语第88句】:【乌眼珠见了白银子】(惯)黑眼珠看见了白银子,死死地盯着不放。形容人见钱眼开,十分贪婪。

【歇后语第89句】:妈妈让我跟她一起去拔瓜地里的杂草,我嫌天热不想去。妈妈说:“走吧,苦干才能美吃。”(陕西·武功)

【歇后语第90句】:【耳不听,心不烦】释义:不愿听的话最好不听,以免心烦。例句:我被她讲得一颗心又提到嗓子门口,我怨我还是把心牵挂在他身上,何必再多管他的事,耳不听,心不烦,但不知怎么回事,却一个劲地想听听这桩事的结果。

【歇后语第91句】: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风——无拘无束;无影无踪

【歇后语第92句】:黄鼠狼问鸡卦一凶多鸡(吉)少

【歇后语第93句】:爸爸在果园里修剪果树,剪下了很多树枝,用拖拉机往家里拉了两趟,卸在我家院外。我和一群小伙伴一起把树枝朝院内搬,很快就搬完了。奶奶笑着说:“真是轻来轻去能搬山啊!”(山东·临沭)

【歇后语第94句】:【读书人怕赶考,庄户人怕薅草】(谚)赶考:科举时代,读书人前往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薅(h。)草:弯下腰拔草。指读书人怕的是赶考,庄稼汉怕的是薅草。泛指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最头疼的事。

【歇后语第95句】:【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指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例句: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他要不装装过激派的样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当得上今天的大使。

【歇后语第96句】:【三世仕宦,方解着衣吃饭】(谚)接连三辈人居官为宦,这才真正懂得穿衣吃饭。指吃饭穿衣如同一门学问,不容易深入了解。也指生活条件改善后,自然会对吃饭穿衣讲究起来。 也作“三世做官,方会着衣吃饭”。

【歇后语第97句】:【羊毛出在羊身上】(谚)羊毛是从羊身上剪来的。比喻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亏了本对自己无损失。

【歇后语第98句】:我天性好动,又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妈妈说我是“猴子屁股坐不住,老虎屁股碰不得”。(江苏·如皋)

【歇后语第99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险恶的形势下,镇静自若。 成语:处之泰然、安如泰山。张贤亮《习惯死亡》:“她说一有 新的情况,她就会挂电话。你应该以不变应万变,任凭风浪 起,稳坐钓鱼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615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