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超经典俗语经典歇后语【300】

【歇后语第1句】:【冰炭不同炉】(谚)冰和炭不能同放在一个火炉里。比喻对立的双方不能和平共处。

【歇后语第2句】:【生意经】“生意经”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窍门。生意经源自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自己弃官经商,并写了一部叫《计然》的书,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一是“务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即当东西贵时,要收存货出尽;价格便宜时,要把收购储存视如珠宝。三是“无息市”,即资金流动要迅速。他利用这些经验经商,一下子成了巨富。后来,生意人把《计然》当做必读之经典,把范蠡当做下海经商之典范,《计然》成了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生意经”。

【歇后语第3句】:【老虎挂上念佛珠——想变着法来吃人】(歇)念佛珠:佛教徒念经时用来计算次数的成串的珠子,也叫佛珠、念珠、数珠、串珠。指坏人想变化手法装成好人来伤害人。 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4句】:【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释义:木锨:扬场时用来铲粮食的木制工具,样子像铁锨。比喻更重要的人或事还在后面,没有出现。例句:周任民看火候不到,坐在陈二僧一边,浇开了油,说:“这才算开了个头儿,告诉你吧,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哪!”

【歇后语第5句】:爸爸很忙,但他答应星期天带我去爬山,我真有点不敢相信。爸爸认真地说:“盐值钱,酱值钱,说句空话不值钱。说到就要做到!”(河南·社旗)

【歇后语第6句】:【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释义:与己无关的事,一律不表示态度。例句: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歇后语第7句】:【人各有志,不可相强】释义:各人有各人的志向,别人无法改变。例句:“岂不闻语云:‘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

【歇后语第8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歇后语第9句】:【无立足之地】(惯)立足:能站住脚或生存下去。比喻没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惭愧,无地自容。

【歇后语第10句】:【汤元】“汤元”是中华美食之一,既好听又好吃,它历史悠久,但其名却历史不长。这么好听的名字,却与臭名昭著的袁世凯有关。汤元雅名元宵。食品的元宵和节日的元宵同名,显然是因借而来。元宵形如圆月,所以还有“圆宵”、“汤团”、“团子”等别称。此外,元宵还叫元子、糖元、汤元等。这里的“元”,大概是和卜元之元联系着的。而关于汤元的名称,还有一则与袁世凯有关的故事。据说,民国年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觉得元宵和“袁消”同音,很不吉利,他又整天怕百姓推翻他的统治,所以下令改称“汤元”。然而,民意难违,袁某人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该消还是消了。

【歇后语第11句】:【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吃】伤害别人,又给一点安慰。成 语:又打又拉、恩威并施。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我 不是三岁两岁的小孩子,用不着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吃。”

【歇后语第12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释义: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就担忧,在天下人安乐之后才安乐。比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例句:刘志丹再也忍不下去,他常听爷爷说,人生在世,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歇后语第13句】:鸭子扎猛子——深入下层

【歇后语第14句】:【空口无凭,见着便信】见“口说无凭,眼见是实”。

【歇后语第15句】:【坐在黄鹤楼上看翻船】(惯)比喻幸灾乐祸。

【歇后语第16句】:【公元】“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在我国称之为“公历”或“阳历”,是相对于我国的“农历”或“阴历”而言。 “公历纪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平为公历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一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我国是辛亥革命后开始引入公历的,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才完全使用公元纪年。

【歇后语第17句】:【无记名投票】现在,我国选举制度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本来是将写好的选票轻轻放入投票箱内,为什么非要“投票”呢?原来,“无记名投票”是舶来品,出自意大利语“球”。公元五世纪,古希腊、罗马在选举时,人们用“球”代替选票进行投票。投票时选民将小球投入一个特别的箱内,并事先约定球分两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对。 1884年后,美国也采取这种投票方式,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时也用蚕豆或玉米粒代替。这种选举方式,自然要投。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无记名投票。如今又产生了电子表决器,仍旧叫投票表决。

【歇后语第18句】:妈妈叫我洗菜,我才洗菜,叫我扫地,我才扫地,从来没主动做过啥。妈妈说:“你呀,就像蛤蟆一样,点一下跳一下,不点就不跳。”(四川·雅安)

【歇后语第19句】:【一招鲜,吃遍天】(谚)一招:本指武术上的一个拳式动作,此处指技艺行业的一手绝活。天:天下各地。指在技艺方面有一手绝活,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吃香。

【歇后语第20句】:鸭子逛大街——大摇大摆

【歇后语第21句】:烂网打鱼———无所获

【歇后语第22句】:【 一拳打在絮被上,没有一点反响】指没有反映,没有效果。 类似的:一拳打在猪背上,连个印子都不起。《秦城春秋》: “她的反抗就像拳头砸进棉花里,没有得到任何反映。”

【歇后语第23句】:进网的兔子上钩的鱼——十拿九稳

【歇后语第24句】:【当家就是戴枷】(谚)枷:旧时罪犯架在脖子上的木制刑具。掌管家事,就像戴上枷一样受罪。指当家人烦心的事多,负担很重。

【歇后语第25句】:【啃骨头】(惯)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难。2讥讽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点儿好处。 也作“啃硬骨头”。

【歇后语第26句】:蚯蚓走路——能曲(屈)能伸;以曲(屈)求伸

【歇后语第27句】:【千朵桃花一树生】释义:比喻兄弟姐妹都是一母所生。例句:常言道:“要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树儿生。”到明日你老人家黄金入柜,五娘也没个贴皮贴肉的亲戚,就如死了亲娘样儿。

【歇后语第28句】:【把新鞋往泥里踏】(惯)踏:(在雨雪、泥水中)踩。比喻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29句】:【 死牛顶墙根】形容人脾气犟,固执,死心眼儿。《解放区 短篇小说选》:“他是那样一种人:不大说话,也不管别人的 闲事;不过要是一有了主张,那主张就在他脑子里生了根, 而且这些根子不晓得会到多长。这就是,别人叫做‘死牛 人’,或者叫做‘死牛顶墙根’的那种人。”

【歇后语第30句】:我吃饭总是慢吞吞的,好像咽不下饭。妈妈半打趣地说:“你呀,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俗话说,肚子饥饿时,山楂也无核。”(浙江·常山)

【歇后语第31句】: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急得团团转;来回直打转转;乱窜;走投无路;坐立不安

【歇后语第32句】:【金女银男,不如生铁老伴】(谚)值金值银的儿女,也比不上生铁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贵在有老伴彼此体贴照料。

【歇后语第33句】:【天打五雷轰】释义:赌咒发誓要遭到应有的报应。例句:我们是结拜兄弟,我要是做对不起你的事,那就天打五雷轰。

【歇后语第34句】:【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仍旧是原有的情 况。杂文图书:“因此,当‘第三者’取得了‘第二者’的身份 后,尽管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原先那 动人心魄的情感却荡然无存了。”

【歇后语第35句】:【炒冷饭】(惯)比喻说话或做事重复过去的一套,没有新的内容。

【歇后语第36句】:【是粥是水,揭开锅盖】(谚)比喻人或事物的真相,揭开表层,自然就一清二楚。

【歇后语第37句】:一根柱子难撑天,一块石头难垒山。

【歇后语第38句】:【酒要少吃,事要多知】(谚)要少喝酒,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多晓事,开拓见闻的领域。指少喝酒就少出麻烦,多晓事就多增见识。

【歇后语第39句】:【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歇)两头:本指骆驼的头和尾,转指双方、两方面。着落:本指落在地上,转指落实。指两头都落空,或两方面都不落实。

【歇后语第40句】:【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歇后语第41句】:晴天下雹子——冷不防

【歇后语第42句】:【一个小鸡不好,带坏一笼】(谚)笼里有一只小鸡捣乱,全笼的鸡都不得安宁。比喻一个人做了坏事,同事们的名声也受到怀疑了。

【歇后语第43句】:每当我帮爷爷倒完茶,捶完背,端来洗脚水,爷爷便笑着对我说:“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狼啃脖子没人管。”(甘肃·敦煌)

【歇后语第44句】:【无根沙蓬——没有个准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风刮走,无定所。指人没有固定的住处或去处。

【歇后语第45句】:【入圈套】见“落在圈套里”。

【歇后语第46句】:【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惯)形容人因生气而脸色非常难看。 也作鼻子不是鼻子,脸子不是脸子。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

【歇后语第47句】:太阳底下点灯——多余

【歇后语第48句】:【一口吃不成胖子】事物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马 上成功,立即成熟。反义说:一口吃成胖子。清代《红楼 梦》:“小孩子家,慢慢地教导他。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 是一口儿吃的。”

【歇后语第49句】:【万夫不当之勇】(惯)万夫:万人,泛指众多的人。当:抵挡,阻挡。形容人武艺高强,极其勇猛。

【歇后语第50句】:轮到第五组做值日,他们互相推脱,一个个溜走了。下午,老师发现后说:“你们比其他组还多两个人呢,这真是‘龙多不下雨,人多不干活’啊!”(河南·宝丰)

【歇后语第51句】:【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释义:幡杆:垂直悬挂一种窄长旗子的旗杆。比喻做事照顾远客,不照顾近亲近邻。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兴的,可是还有点埋怨侄儿不照顾他,就叽叽咕咕道:“阿坚这孩子真是个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

【歇后语第52句】:玉帝爷出告示——神话

【歇后语第53句】:【娘的墓前哭丈夫——上错了坟】(歇)比喻找错了地点。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54句】:叔叔想调动工作,整天跑事不在家。奶奶说:“嫁一处不如守一处,不要跑了。”叔叔却说:“树挪死,人挪活,换换环境有什么不好?”(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55句】:【一头放水,一头放火】两头使坏。明代《金瓶梅》:“当初只 因潘家那淫妇,一头放水,一头放火,架的舌,把一个好媳妇 儿生生逼勒的上吊死了。”

【歇后语第56句】:【死不了也得扒下一层皮】见“不死也得脱层皮”。

【歇后语第57句】:【东亚病夫】一提起“东亚病夫”,准把账记在西方帝国主义者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头上,但他们确实用“东亚病夫”一词来蔑视中国人民,也成了国人忌讳的病根。其实,“东亚病夫”一词最初并非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并非贬义。此词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源出严复《原强》:“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合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意思是国家之事,像人的身体一样,闲逸就会虚弱,劳动(锻炼)就会强身健体,这是常理。但如果强迫一个病夫进行高强度超极限的锻炼,希望以此强健起来,只能导致其快速死亡。今日之中国,也像一个病夫,应按常理革新求强。自此以后,文人学者自称“病夫”多矣。清朝末年专写《孽海花》小说的文学家,也曾自号为“东亚病夫”,而国人自读自嘲之词之文章也不乏以“病夫”泛称中国人。这应是自醒求变之强音,绝非自暴自弃。弃弊图利,国强之始也。当时国人的这种自嘲自勉,决不允许西方帝国主义者与日本侵略者偷换词义来污蔑伟大的中国人民。

【歇后语第58句】:木头戳心窝——不流血也痛

【歇后语第59句】:【宁恼远亲,不恼近邻】(谚)宁可惹恼远方的亲戚,也不惹恼紧挨的邻居。指在人际关系中,经常打交道的左邻右舍,比远居的亲戚重要得多。

【歇后语第60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虽是外来语,但已经普及化,甚至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在遇到险情时,便无自主地喊一句“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阿弥陀佛”是梵文的音译,是大乘教佛名。“阿”是没有之意,“弥陀”是无限量的意思。“佛”是极聪明人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位佛的名号,这个佛的寿命无穷无尽,永远不老,年岁无限。同时,他身上的光明也是无限的,照耀起来可以达到无穷无尽的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见到他的光明,所以又称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将“南无”和“阿弥陀佛”连在一起,用一句通俗的话就是“向阿弥陀佛致敬!”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负责管理这个人人向往的地方。他在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在许多寺院佛殿中,阿弥陀佛与佛祖、药师并列而坐,即佛经常说的“三尊”,由此可见阿弥陀佛的地位之高。阿弥陀佛出家前也和佛祖一样,是一位令人羡慕的王子,自愿抛弃尊荣地位,投身于佛教事业,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为此他一心学佛,进步很快,脱颖而出。据《阿弥陀经》说,如果谁能念他的名号,且心中不乱,不染杂念,长此以往会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消除人生中的一切罪障。平时多念“阿弥陀佛”能消灾免难,可获如意吉祥。如遇有急难,只要诚心念几句“阿弥陀佛”,佛力就会助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无论是佛家,还是俗人,“阿弥陀佛”总是挂在嘴边。

【歇后语第61句】:【三魂少了二魂,七魄只有一魄】(惯)形容受到惊吓,魂不附体的样子。 也作三魂去了两魄。 三魂少去二魂。

【歇后语第62句】:快放晚学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雨。我说早上听到了雷声,老师说:“是啊,早雷不过晚,夜雷下三天。”(浙江·安吉)

【歇后语第63句】:【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释义:比喻各处的坏人本性都一样。例句:爹仰天叹息道:“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这辛酸愤懑的声音至今还留在长岭的耳边!

【歇后语第64句】:【铁不磨要锈,水不流要臭】(谚)铁要打磨,才不会生锈;水要流动,才不会发臭。比喻人要经常运动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歇后语第65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歇后语第66句】:【佛面上贴金】(惯)比喻到庙里去烧香拜佛并以供品供奉神佛。

【歇后语第67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释义:路远才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例句:“……这会儿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就弄明白。我也不用多说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吧。”~

【歇后语第68句】:【油锅里抓钱】油锅里滚烫,谓不顾一切地捞钱。清代《红 楼梦》:“我们二爷那脾气,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呢,听 见奶奶有了这个梯己,他还不放心花了呢!”

【歇后语第69句】:【久在江边站,没有不湿的鞋】见“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歇后语第70句】:【慢橹摇船捉醉鱼】(惯)橹:人力摇的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醉鱼:比喻喝醉酒的人。指慢慢地把人灌醉后再下手。也指从容施计,稳步达到目的。

【歇后语第71句】:白鸽眼——望高不望低

【歇后语第72句】:【水利通,民力松】(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指只有修好了水利,农民的劳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证农作物丰产。

【歇后语第73句】:【十年九不收】经常闹灾,庄稼没有收成。西戎《一个年轻 人》:“咱这里是什么土地,十年九不收,有机器抵什么用?”

【歇后语第74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歇后语第75句】:奶奶听我说明年再努力学习,就说:“今年盼着明年好,用件袍子改件袄。”(河南·永城)

【歇后语第76句】:【割鸡焉用牛刀】(谚)宰割一只鸡,哪里用得着屠牛刀。比喻小题不必大做。 也作割鸡焉用牛刀手。牛刀手:宰杀牛的把式。 杀鸡不用牛刀。

【歇后语第77句】:【安谷则昌,绝谷则亡】释义:安谷:能吃得下米饭。绝谷:断绝饭食。病中食物不减,生命力就旺盛;绝食断粒,命就不会长久。例句:五脏更相平也,—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歇后语第78句】:黑板上的粉笔字——抹就掉

【歇后语第79句】:【不知者不作罪】(谚)指不了解情况而误犯了别人,应当得到别人的原谅与宽恕。 也作不知者不怪。 不知者莫怪罪。 不知者不为过。

【歇后语第80句】:【 吃了豹子胆】胆大,无所畏惧。类似的:浑身都是胆。成 语:胆大包天。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吃了什么豹 子胆,敢发坏?”

【歇后语第81句】:【法无三日严,草是年年长】(谚)执法的严过一阵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却像野草一样不停地滋生蔓延。指执法的虎头蛇尾,是助长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歇后语第82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释义:道: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魔:“魔罗”的简称,指破坏修行的恶魔。原是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后用来比喻一种力量超过另一种力量。例句:哼,你别臭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那手法到底骗不过咱们丁主任的眼睛。

【歇后语第83句】:【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谚)指暗了东方,西方还亮;南方黑了,北方还明。比喻一处情况不利,还有别处,做事应当灵活通变,不可拘泥。

【歇后语第84句】:松木椽子——宁折不弯

【歇后语第85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见“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歇后语第86句】:【货卖识家】(谚)识家:识货的人。 指真正的好货,要卖给有眼力能识货的买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赏识。

【歇后语第87句】:喜马拉雅山上卖牛黄——又高又贵

【歇后语第88句】:【强盗遇着贼偷——大来小往】(歇)指昧良心得来的大宗钱财又被坏人一点一点地暗算走。

【歇后语第89句】:【磨了半截舌头】(惯)比喻费了许

【歇后语第90句】:售货员粗心,多给我一枝铅笔。姥姥知道了说:“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讲到老。为人可别贪小便宜啊!”我听了姥姥的话,便把铅笔退回去了。(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91句】:我和妈妈赶集,街上有人叫我们在他家里吃饭,妈妈说了些客气话就走了。路上,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在他家吃饭,妈妈笑着说:“小馋猫,你懂个啥?这叫‘街上人,半张脸;叫吃饭,不拿碗’。”(河南·商城)

【歇后语第92句】:【属牛皮纸糊的鼓面子——经不住敲打】见“水豆腐——不经打”。

【歇后语第93句】:【太阳从西边出来】见“日头打西出来”。

【歇后语第94句】:【两个肩膀顶着个脑壳】见“肩膀端着一个脑袋”。

【歇后语第95句】:【现钟不打打铸钟】(惯)放着现成的钟不敲,却等着敲正待铸造的钟。比喻放着现成的人或物不用,却空耗精力等着用其他的人或物。 也比喻舍近求远。

【歇后语第96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谚)耕耘:耕田与耘草。在农业生产上,下一分辛苦,就有一分收成。指付出多大的劳动代价,就会有多大的收获。

【歇后语第97句】:【迷而知反,得道不远】(谚)反:通“返”,返回,回头。道:人生正道。迷失了正道知道回头,就会很快寻着正路。指犯错误贵在及时改正。 也作“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歇后语第98句】:【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谚)赶脚:赶马赶驴的脚夫。骑在驴背上的人,体会不到随在驴后赶脚的人跑路的辛苦。借指幸运者难以体会到厄运者的苦愁。

【歇后语第99句】:【月亮底下打灯笼——空挂明】(歇)空:本指空中,转指虚而不实。 明:谐“名”。指只挂个虚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697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