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误认为是比喻句的文案

【第1句】: 打比方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啊

'这个句子是不是打比方的说法?” 这是《秋天的香山公园》里的一个句子。

我不假思索地答道:“这当然是打比方。”王老师又接着问:“那是不是比喻句呢?” “是呀,当然是比喻句,这不是把香山的枫叶比着彩蝶吗?”我又肯定地回答。

我这样解释道:“我认为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打比方是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不是不是!比喻和打比方是不同的,一个完整的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

而打比方可以没本体和喻体的。”教高二年级的熊老师反驳道。

回到家,我再在网上查了查,有一条我比较认同: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具体、形象的、为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明白。这两种修辞方法都是重在两个事物的相似方面。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式,一般由本体(所说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的事物)、喻词(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部分构成。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必须有相似点。

“打比方”在使用中不象比喻那样正规,在口语里我们使用的比较多。

【第2句】: 带有“喻词”的句子一定是比喻句吗

在逐题分析语文试卷时,有一道修辞手法的测试题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失分。

这引起了我的刨根究底。试题是这样的:“从下面这段话中找出一句用了修辞的句子。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有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段话是《一面》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作者抓住他的面孔、头发、胡须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

“面孔”句和“胡须”句都有喻词“好像”,学生便误把前句也画为比喻句了。殊不知前一个“好像”与后一个“好像”有本质之别。

所谓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不难看出:上例中前句的本体为“面孔”,喻体为“人(的面孔)”加上喻词,成了“面孔像人(的面孔)”的形式,本体和喻体是同一事物,在本质上相同的一种事物比较,显然不构成比喻。

后句本体为“胡须”,喻体为“隶体‘一字’”,加上喻词,成了“胡须像隶体‘一’字”的形式,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形状的相似点来描摹。

【第3句】: 有关比喻句的句子大全

露似珍珠月似弓。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铜镜。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的少女。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第4句】: 关于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露似珍珠月似弓。

【第2句】: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第3句】: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第4句】: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第5句】: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第6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第7句】: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第8句】: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第9句】: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第10句】: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第11句】: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第12句】: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第13句】: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第14句】: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第15句】: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第16句】: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第17句】: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第18句】: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第19句】: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第20句】: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第5句】: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

本体:心痛

喻体:刀绞

相似点:疼

注:疼得像刀绞一样,并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存在事实的况。并非夸张句。

顺便告诉你一些关于比喻的小知识:

一个比喻句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被比喻的事物;另一部分是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再一部分则是比喻词。比喻即打比方,往往是用熟悉的比喻生疏的,用浅显的比喻深奥的。在小学教材中列举了两种比喻形式:一种是明显的打比方,这叫明喻。常常以“甲象乙”的格式出现。比喻词有:“好象”、“似的”、“象------一样”等等。另一种是暗喻,即暗暗打比方。比喻词有:“是”“成了”“变成了”等等。同学们在掌握了以上基本知识后,确实离自己怎样识别、造好一个比喻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那么怎样才能识别、造好一个比喻句呢?现在先看三个例句:【第1句】: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第2句】:棉花象雪架一样。

【第3句】:弟弟好象飞到了那最幸福的地方去啦。这三个句子的出现,有的同学会误认为都是比喻句。请同学们想一想,例1中的西湖怎么能是一块碧玉、一面镜子?例2中的棉花又怎能说是雪架呢?由此可见,只生搬硬套地运用一些概念、定义来辨别句子,而不从实质上来真正理解比喻句的含义是行不通的。犯这种错误的同学只是抓住了两种不同事物来作比,而没有注意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如果注意了,那么例1可改为“西湖绿得象一块碧玉,平得象一面镜子。”这是因为西湖的许多特点中有这么两点和碧玉、镜子相似,这下句子就显得更贴切了。例2可改为“棉花白的象雪架一样,”在这两种事物当中都具有“颜色白”这一特点,而不能象前面说的那样把“棉花”和“雪架”等同起来。例3虽然具备比喻句的形式,但从其内容来判断它不属于比喻句,“好象”一词在句中只是一种幻想而已。

综合上述: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识别、造好一个比喻句要从其形式、内容和意义上全面考虑,且不可单打一,被有些形式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比喻这种修辞形式,才能使比喻句在你的文章中发现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5827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