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人生的禅意文案-好句大全
【第1句】: 佛学经典参悟生命、人生的句子
诸法无常,诸法无我.何其自信,本自清静,何其自信,本自具足,何其自信.能生万法,何其自信.本无生灭!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您自己可多听静空法师光碟,书籍,有很多.但如果要看,但一定不要看别人毁谤静空发师的.佛法中,开悟明理者,定无见取见.边见.更加绝无对立.再者.信为佛法学习中的基础.所以,非礼勿看,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者也,
一年多后 附录: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推荐每天做为早晚功课念诵)
【第2句】: 有禅意的好句子
【第1句】: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第2句】:生活太累,如何轻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第3句】: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第4句】: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第5句】:您如何诠释礼貌?
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第3句】: 急需富有禅意与智慧的文章或句子
一篇智慧的文章
量大,福就大;心大,智就广!
一位禅师 , 有一个总爱抱怨的徒弟。
一天,禅师让这个徒弟去镇上买了一大袋盐。徒弟回来后,禅师让他抓一把盐放入一个水杯中,然后倒上水,再让他喝一口。
望着徒弟那张痛苦难受的脸,禅师问道:“味道如何?”
徒弟紧皱着眉头答道:“咸得发苦。”
禅师笑了笑,随后又带着徒弟来到了一个大湖边,望着清澈见底的湖水,吩咐徒弟把袋子里剩下的盐撒进了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徒弟弯腰捧起清澈的湖水尝了尝。
“什么味道?” 禅师问。
“纯净甘甜。”徒弟答道。
禅师又问:“尝到咸味了吗?”。
弟子答道:“没有。”。
禅师点了点头,慈祥微笑着对徒弟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个水杯,还是一片湖?”
人生不能缺失包容。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体谅与包容。而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对自己的错误、缺点给予谅解、包容,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总是吹毛求疵。人和人之间缺失的是相互的谅解和宽容、彼此的和睦与关爱。矛盾和争斗也因之而起,生死轮回也因之延续不绝。佛家的“慈悲”,儒家的“宽恕”,道家的“自然”,基督的“博爱”。其实都是对人生的宽容和关爱。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关爱别人,也就是在关爱自己。只有常常宽容别人,才能心安;只有常常关爱别人,才能快乐。所以人应该学会做湖水,而不要做一只杯子。
包容、关爱是性情的空间。用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生活、工作和世界,就会活的很快乐开心; 人生最重要的美德是包容和爱心。人生要学会努力做一片湖。量大,福就大;心大,智就广。
【第4句】: 诸位能提供一些空灵的、有禅意、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词
菜根谭不错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 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第5句】: 古人悲叹人生的句子
1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第2句】:
已知月圆时不多,人生何求无月缺?
日出日落星聚散,春去春回路蹉跎。
几经风雨残花尽,再唱黄鸡白发多。
且将功名粪土看,唯留冰心照清波。
【第3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65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