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描写中伏的优美文案-好句大全

摘录《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精彩段落的句子

诸侯 董卓 演义第5回(罗本,下同),大将军何进召四路诸侯进京剪除宦官:“第四路,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燕,走及笨马……姓董,名卓。

” “面阔口方”,本来多少也能和相貌堂堂粘上边,可惜董太师是一个超级大胖子。

“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和许褚一样,但人家那是肌肉,董太师则是肥膘。

按说,董卓也是靠着“数讨羌胡、累有边功”起家的,戎马生涯不可能太胖,看来是当官后骄奢淫逸的结果。

“手绰飞燕”我弄不懂是什么意思,“走及笨马”大概是行动比较迟缓笨拙的意思了。

后来曹操谋刺他时,“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连坐着都会觉得辛苦,看来胖得实在太过分了。

他被杀死后,“卓极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照达旦,膏流满地”,这就是“点天灯”了,下场极其悲惨。

吕布 诛杀了董卓之后,吕布就升级为诸侯,所以把他放在这一贴里。

第6回:“丁原背后一人身长一丈,腰大十围,弓马熟闲,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吕,名布,字奉先。

”后来董卓、曹操和他对阵时都曾产生过“貌若天神”的感觉。

吕布是三国里著名的帅哥,虎牢关大战时,罗贯中老师甚至作出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马之中,汉末两绝”的高度评价。

但吕布的“帅”还是非常特别的:首先是他的高,演义中“高人”很多,但“身长一丈”是仅次于乌戈国主兀骨突的第二高度;然后是他的壮,以董卓、许褚一样的腰围,还能当上帅哥的似乎也是绝无仅有的。

五官英俊,虎背熊腰,吕布开创了猛将帅哥中有别于马超的流派。

袁绍 第4回,袁绍劝何进诛杀宦官:“此人身长貌伟,行步有威,英雄盖世,武勇超群……司徒袁安之孙,袁逢之子,名绍,字本初。

” 出身名门望族的袁绍身材高大,容貌雄伟,举止威严,确实有军阀大帅的风范

后来董卓欲行废立,袁绍挺身反对,董卓威胁说:“汝视我之剑不利也

”袁绍亦拔剑出曰:“汝剑虽利,吾剑岂不利也

”,我觉得是演义中最血性最豪气的一句话。

可惜后来刚愎自用而又优柔寡断,白白浪费了一个好家底和一副好皮囊

曹操 演义第2回黄巾军遭到截击:“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 英雄豪杰,有的形貌雄奇,有的则其貌不扬,曹操显然属于后者。

他身材短小,眼睛也小,仅论长相,和袁绍比起来是差得很远了。

但是,心有大志,胸有霸气,气质上自然而然就会卓而不群。

后来马超反西凉,曹操行反间计,与韩遂相持时,“操引众将出营,独显一骑于中央。

西凉之兵有不识操者,皆出阵观看。

前后重沓,动以万计。

操跨宝马而出,高叫曰:‘汝诸军欲观曹公耶

吾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谋耳。

’诸军皆有惧色。

” 震慑诸军的不会是曹操的相貌,显然是他的霸气。

刘备 与曹操相反,刘备属于形貌雄奇一类:“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

” 虽然七尺五寸仍然有些偏矮,但“面如冠玉、唇若涂朱”却是典型的美男子了。

不过刘备的其他方面却有点怪异,“两耳垂肩”,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佛祖菩萨,估计是福泽深厚的意思了;“双手过膝”,让人想到的却是人类的远古祖先,或者是臂长过人的非洲黑人;“目能自顾其耳”,这个同样匪夷所思,罗贯中老师想暗示些什么呢

大概是“异人异相”吧

后来,陶谦见刘备仪表非俗便要让出徐州牌印,吴国太在甘露寺举行面试后也说“真吾婿也”,看来刘备长得确实是挺帅的。

孙氏父子 孙坚 第3回,孙坚在攻宛城黄巾时出场:“那人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

第9回,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时孙坚先到:“此人身长八尺,英雄双全,横跨三江,威服六郡,富春人也。

姓孙,名坚。

” 可见孙坚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甚是威武。

孙策 小策是演义中我最偏爱的人物之一,但我在演义中却找不到关于他的相貌的描写。

找来找去,勉强找到两处稍稍靠谱的:一是第14回,孙坚跨江击刘表,孙策请求同往,孙坚说“此子自幼英气过人”;一是第58回,孙权坐领江东,演义中回忆昔日汉使刘琬入吴,评价孙氏昆仲“各才气秀达”。

“英气过人”,“才气秀达”,应该也能说明孙策的俊朗帅气了。

孙权 孙权的相貌很独特:“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还有就是刘琬的评价:“孙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必有大贵之表,而又亨高寿,众皆所不能及也。

” 下巴方方,嘴巴大大,虽说已经极有威严,但还不算多么独特;真正厉害的是“碧眼紫髯”,整部演义里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孙权怎么会生出一副西洋人的容貌

有很大的空间可供好事者想象了。

第122回曹操兴兵下江南,撞上一枝军马:“为首马上一人,碧眼紫髯,上长下短,众人认得正是孙权。

”上身长而下身短,似乎不大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原来孙权连身材也是很独特的。

马腾 “桓帝时,其父名肃……流落陇西,与羌人杂居。

家贫无妻,遂娶羌女,生腾。

腾身长八尺余,面鼻雄异,秉性温良,人多敬之。

” 按照生理学的理论,不同人种的结合容易出产优质的混血儿。

马腾身上集合了汉人与羌人的血统,相貌不凡也没什么奇怪的。

其他 公孙瓒:“第十四镇,声如巨钟,丰姿雄伟,北平太守公孙瓒”。

刘表:“表身长八尺有余,姿貌甚伟。

” 这两个老牌诸侯原本都有很强的势力,而且也都是仪表堂堂的人物。

帅哥 三国里,帅哥如云。

我觉得,这是《三国演义》能形成人数鼎盛的女FANS的根本原因。

(声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后。

) 周瑜 “瑜”者,美玉也,当真是名如其人。

当初孙策以玉玺为质借得三千兵,起家江东,首先遇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面如美玉,唇若点朱,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胸藏纬地经天之术,腹隐安邦定国之谋,乃庐江舒城人也,姓周,名瑜。

” 面容俊美,姿质风流,此乃外秀;胸藏韬略,腹隐机谋,是为内秀。

周瑜树立了三国帅哥的一个标杆,是儒雅之帅的代表。

加上赤壁伟业,如花美眷,周瑜千百年来被众多三国迷(尤其是女孩)所偏爱,是很自然的。

当然,在传统观念里,周瑜帅得有些阴柔。

但在我的眼中,身为统率三军的大都督,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烈烈丰功的大好男儿,周瑜应该是英姿勃发的那种。

看他戏弄蒋干的那一章,酒中谈笑,舞剑作歌,歌曰:“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

功名既立兮,王业成。

王业成兮,四海清。

四海清兮,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兮,吾将醉。

吾将醉兮,舞霜锋。

”歌罢慷慨,满坐尽欢。

禁不住就悠然神往

陆逊 江东多风流,周瑜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陆逊:“逊本名陆议,后改名逊,字伯言,乃吴郡吴人也。

身长八尺,面如美玉,体似凝酥。

” 同样的面容俊美,同样的谋略过人,同样的功勋赫赫。

在我看来,陆逊简直就是周瑜的翻版。

马超 十七岁的时候,马超随父亲讨伐李傕、郭汜,惊艳登场:“这个少年将军,面如琢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

扶风茂陵人也,马腾之子,名超,字孟起。

” 反西凉时,曹操看到:“一人手执长枪,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乃扶风茂陵人也,姓马,名超。

” 大战葭萌关时,刘备看到:“门旗影里,马超纵骑持枪而出,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

玄德叹曰:‘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

’” 将门虎子,少年英雄,人又长得、穿得极帅,真是我见犹怜,想不喜欢都不行。

马超是三国帅哥的另一个标杆,是彪悍之帅的代表。

和吕布相比,马超的五官更俊美些,而且拥有一副模特儿般的完美身材。

程昱 曹操的势力尚未强大之时,在兖州招纳了一众优秀的谋士,奠定了日后霸业的人才基础。

这些人包括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等,其中只有程昱的相貌是交代了的。

荀彧向曹操推荐一个人:“某闻刘岱有一贤士,胜某十倍。

……此人乃东郡东阿人也,身长八尺三寸,美须,眉清目秀,姓程,名昱,字仲德。

” 长身,美须,俊目,自然是帅哥无疑了。

诸葛亮 诸葛亮是罗贯中老师笔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形象,是智慧和品格的化身。

其实,演义中的诸葛亮也是极帅的。

刘备三顾草庐,才终于为读者揭开了卧龙先生的神秘面纱:“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当世之神仙也。

” 后来,诸葛亮舌战江东,张昭等人也见识了诸葛亮的风采:“飘飘然有出世之表,昂昂然有凌云之志。

” 再后来,诸葛亮去世N年之后,魏国后辈钟会仍有幸一睹诸葛亮的风采:钟会领军入蜀,破阳安关,在定军山前,“钟会在帐中伏几而寝,忽然杀气凛凛,只见一人,纶巾羽扇,深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身长八尺,飘飘然当世之神仙也。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显圣了。

感觉上,诸葛亮为人俊逸,气质清朗,倘若披上道服,背上长剑,活脱脱就是吕洞宾的模样。

张辽 张辽是演义中的又一人气巨星,除了他的勇武、智略和人品,长相应该也是功不可没的。

当年张辽还在吕布帐下,与曹操对阵:“(吕布)两边摆开八员健将,为头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岁,官授骑都尉,雁门马邑人也,姓张,名辽,字文远,勒马居于上首。

” 张辽和周瑜、马超、诸葛亮等人一样都是面如玉,所不同的在于颜色,是紫色面庞;“目若朗星”,眼睛炯炯有神。

凭这两点,就能得出张辽“帅”的结论吗

我觉得是的。

(顺带提一下,罗贯中老师有一点搞错了,那时候的张辽决不止二十岁了。

) 后来张辽随吕布攻打小沛,关羽看见了,大叫:“汝仪表非俗,何故陷身于贼之部下

”关羽目高天下,极少看得起人,张辽得到他这样的评价已经很不简单了。

邓忠 姜维伐中原时,多次听说邓艾的名头,但久久未见其面。

有一次两阵对圆,魏阵中一小将,全装惯带,挺枪纵马而出,年约二十余岁,面如傅粉,唇似抹朱,厉声大叫曰:“认得邓将军乎

” 这个俊俏的小将,就是邓艾的儿子邓忠。

姜维将他错认是邓艾,和他大战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那小将军枪法无半点放闲。

看来邓忠不仅长得帅,本事也不弱,对他就不免又加了些分。

崔州平 刘备首顾草庐不遇,惆怅而归,“忽见一人,神清气爽,目秀眉清,容貌轩昂,丰姿英迈,头戴逍遥乌巾,身穿青衣道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是也。

’” 连诸葛亮的好友,也都是相貌不俗的。

其他 还有一些传统印象中的帅哥,但在演义中找来找去都找不到关于他“帅”的描写,典型的例子是姜维。

哪位高手看到的,请帮我补充一下。

猛男 同样声明在先:排名不分先后。

典韦 曹操在兖州,夏侯敦引一大汉来参见,礼毕,操与诸官皆大惊。

其人形貌魁梧,身材雄伟,操问之,敦曰:“此乃陈留人,姓典,名韦,勇力过人。

……敦出射猎,见一大汉,逐虎过涧,即典韦也……”操曰:“吾观此人,一表非俗,必有智力。

” 演义中,称得上“形貌魁梧、身材雄伟”的人不在少数,但典韦居然令曹操和众官一见之下皆大惊,定然威猛绝伦。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象猫撵耗子一般“逐虎过涧”

《水浒》中英雄了得的武松打死了一只大虫,自己也累了个半死,典韦的勇力也太恐怖了。

但曹操的那句话却让我摸不着头脑,“一表非俗”是显然的,但“必有智力”又从何说起呢

怪异。

许褚 许褚的出场,正和典韦相关。

黄巾军何仪被曹兵击败,逃走时撞到一军,“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伟,勇力绝伦。

”何仪等悉数受缚。

典韦追来讨要,壮士不肯,两个人于是就打了个天昏地暗。

曹操大惊,跑去看时,“见其人容貌若神,威风抖擞,不胜欣喜。

”(曹操这个人,就喜欢见猎心喜。

) 这个壮士,就是许褚了。

“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这两个尺寸和大胖子董卓完全一样,但后来许褚赤体斗马超,“浑身筋突”,可见许褚是壮不是胖。

“容貌若神,威风抖擞”,马超也是领教过的,正因为对许褚有所忌惮,马超才打消了突袭曹操的念头。

许褚和典韦,同为曹操中军宿卫,同领虎卫军,如同曹操帐前的哼哈二将。

我总觉得他们象是同一个人,无论是相貌、身材、勇武、凶悍,还是对主公的耿耿忠心,都如出一辙。

关羽 关羽的相貌,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到了请战华雄时,关羽变成了“九尺五寸”,竟然又长高了两寸。

) 后来关羽在曹营时,曹操见其马瘦,遂问缘由,关羽回答说:“贱躯颇重,马不能乘,因此常瘦。

”连马都骑瘦了,可知关羽的身材肯定极其魁梧。

过五关时在荥阳,胡班奉太守王植之命准备夜烧馆驿,出于好奇,前往偷窥,见关羽在灯下绰髯看书,大惊曰:“真天人也

”关羽长得有多雄壮威武,也就不难想象了。

魏延 关于魏延的相貌,罗本演义中有两处比较详细的描写。

一次是刘备投襄阳被拒时,“忽后城中一将默然跳起,引数百人径上城楼,来杀蔡瑁、张允。

此人是谁

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

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

”另一次是长沙救黄忠时,“百姓视之,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器宇轩昂,貌类非俗,乃似关将。

义阳人也,姓魏,名延。

” 由此,很明显魏延和关羽的相貌极其相象,只是不知道魏延有没有留着长髯,如果留了,简直就是孪生兄弟一般。

书中也明确写着“如关云长模样”、“乃似关将”的字样,这些在毛本里都被删去了。

张飞 传统的印象里,张飞是一个满面虬髯的黑大汉,有些满脸横肉的凶恶,在中国演义小说中是一个常见的勇夫面谱,与《三国》里的典韦许褚、《说唐》里的程咬金尉迟恭、《说岳》里的金兀术牛皋、《杨家将》里的孟良焦赞、《水浒》里的李逵秦明似乎都很难区别开来。

但在演义的描写中,张飞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头象豹子、眼大而圆、须硬如戟、声音宏亮、气势摄人,这些都没什么好说的,值得注意的是“燕颔”。

“颔”,就是下巴。

下巴象燕子,应该是有些前突而且瘦削的,绝不是满脸横肉的样子。

在《水浒》里,林冲的相貌就是“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和张飞竟然一模一样

赵云 这个其实很多人早就谈论过,但我还是再罗嗦罗嗦吧。

传统的印象里,赵云是一个英俊白袍小将的形象。

但演义的描写是这样的:“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按照这个描写,赵云的面部比较宽阔,而且是双下巴,和“俊”字应该关系不大。

但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是无可质疑的,后来在卧牛山周仓称他“极其雄壮”,取桂阳时赵范称他“堂堂仪表”,都可以证明。

颜良 在毛本演义里,没有关于颜良相貌的描写。

幸亏罗本里有一句:“颜良横刀立马,貌若灵官,立于门旗下。

”后面还有一句“关公举目看之,见其人绣袍金甲,相貌威严”。

根据这两处描写,我们所能知道的是:

【优美句子第1句】:颜良长得象灵官;

【优美句子第2句】:相貌威严。

可是,灵官又是什么样子的

灵官:为道教里的神仙,有所谓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五显灵官。

除五显灵官外,其他灵官皆为道坛上供作法者(即高功)驱遣的小神。

又司巡察世界,济世护法。

《三宝大有金书》说,真武入山修道,其父净乐国王遣大臣率五百兵往寻觅之,后来五百兵亦修道不返,得了道果,便是五百灵官;五百灵官的五位统帅,便是五显灵官,亦称灵官大圣华光五大元帅。

五大元帅中之最尊者为都天灵官王善,亦称豁落火车王灵官;又说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称为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明清道教宫观常以王灵官为护法神,有如佛教之伽蓝、韦驮。

道观内或山门前塑其像,通常为红面、三目,披甲执鞭。

看到这里,我对颜良的相貌还是比较模糊,能够确定的是红脸,威武,象一尊天神。

文丑 关于文丑,演义中有一句:“玄德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獬豸。

” 又来了,“獬豸”(音

【谢志】)

这不是诚心刁难人么

没办法,老老实实去查资料。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独角异兽,或说象羊,或说象鹿,或说象麒麟。

《五杂组》记:獬豸“一云即神羊”;《论衡》记:獬豸“一角之羊也”;《后汉书•舆服志下》记:“獬豸神羊。

” 传说中,獬豸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寄托着古人关于司法公正的理想。

由此,干脆称其为任法兽。

《神异经》:“獬豸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

一名任法兽。

”还发明了一种执法者的官帽,称为獬冠,汉代称其为法冠。

《后汉书•舆服志下》记,法冠高桶状,取“铁柱卷”式造型,“或谓之獬豸冠。

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古时称御史冠为獬豸,进而以獬豸代指执法官。

问案决狱的衙门里,墙上画着獬豸,长官戴着獬冠。

看到这里,我还是不大清楚文丑到底长的什么样。

感觉上,文丑的脸有些长,而且确实长得比较丑。

庞德 第115回:“其人生得面圆睛突,身长八尺余,见为八部首将,乃超帐前心腹校尉,南安狟道人也,姓庞,名德。

” 第147回:“一将立于阶下,其人少不务农,长而好勇,智谋不弱于云长。

身高八尺,面黑发黄,首不能回顾,衣不能任体,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

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

临战阵,衣青袍,跨白马,军中号为‘白马将军’。

使一口截头大刀,乃南安狟道人也,姓庞,名德,字令明。

” 庞德面圆而黑,眼睛外鼓,头发如金毛狮王;脖子很硬,无法扭头;“衣不能任体”,这是什么意思

步履轻捷胜猿猱,双手坚硬过刀斧。

真是一个怪杰

关羽和他恶战之后对关平说:“庞德刀法惯熟,真吾之敌手也

”被关羽许为敌手,评价极高了。

周泰 周泰原为洋子江强盗,在孙策下江东时投军:“一人彪形虎体,目朗眉浓,九江下蔡人也,姓周,名泰,字幼平。

” 周泰曾经两度舍命救主。

先是守宣城时,山贼夜袭,周泰弃马,身无片甲,杀溃贼众,救了孙权,他自己身被十二枪。

再是大战濡须时,周泰在重围之中进出数次,救出孙权和徐盛。

孙权作宴谢之,把盏泪流,令周泰解衣与众将观之,皮肉肌肤如同刀剜,盘痕遍体。

孙权手指其痕,一一问之。

周泰即言战斗之所。

一处伤,令吃一觥酒。

是日,周泰大醉。

周泰的武力在演义中算不得顶尖行列,但他的勇猛和凶悍,是可以归到第一档的。

兀突骨 孟获被诸葛亮六擒六纵之后,找来了最后一个外援:“此去东南七百里有一国,名乌戈国,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

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

手下有等军,谓之‘藤甲军’。

其军至矮者九尺,面目丑陋,见者皆惊。

” 身长丈二,大概象姚明那样高,列演义榜首;更有趣的是他手下的“藤甲军”,最矮的竟然都有九尺高

而“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这个实在太强了,这还能算人么

若要推举演义第一猛男,我坚决投兀突骨同志一票。

越吉 越吉是西羌国王彻里吉手下的元帅,“青眼黄髯,身长一丈,使一柄长铁锤,重一百斤,有万夫不挡之勇。

” 青眼黄髯,和孙权的碧眼紫髯有一拼;身长一丈,和吕布并列演义第二身高;铁锤重一百斤,是演义中最重的兵器。

凭这三点,越吉元帅没有理由不占一席之地。

演义中还有很多猛男,包括华雄(身长九尺,面如噀血,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徐晃(操出马视之,见徐晃神威纠纠,暗暗称奇)、臧霸(性如烈火,体若奔狼)、蒋钦(面黑须黄,身体雄伟)、董袭(策见此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凌操(策见操威仪出众)、周仓(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王双(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等等,不一一细说了。

其他 【第1句】:古怪、丑陋 庞统 庞统的求职之路并不平坦,先是“与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厥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权便不喜。

”没有被孙权录取;再就是“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不悦。

”只被委任了一个县令。

庞统号“凤雏”,素与诸葛亮齐名,却因为相貌的关系一再碰壁,看来长得不是一般的丑了。

司马懿 象司马宣王这样重要的人物,演义中居然找不到其相貌描写,只是通过太尉华歆的口,转达了曹操的意见:“先时太祖武皇帝常与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之兵权,久必为国家之大祸也。

’” “鹰视狼顾”,应该是眼神阴沉犀利、举止有股咄咄逼人气势的意思吧

司马师: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上生一肉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

陈武: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容古怪。

张松:额钁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

【第2句】:短小、精悍 太史慈:融视其人,身长七尺五寸,美髯,猿背,善射,射不虚发。

乐进:身材短小,胆量过人。

李通:身躯瘦健,筋骨轩昂。

就是被马超数合之中挑下马的那位。

邓艾:身长七尺,阔面大耳,方颐大口。

女性 貂蝉 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王)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舞美人貂蝉也。

……颜色倾城,年当十八。

………… (王)允教放下帘栊,笙簧缭绕,簇捧貂蝉舞于帘外。

有词曰: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

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诗曰: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舞罢,卓命近前。

……允命貂蝉执檀板,低讴一曲: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

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卓称赏不已。

……笑曰:“真神仙中人也

”――第15回《司徒王允说貂蝉》 布提戟径往,立于亭下曲阑之傍。

良久,见貂蝉分花拂柳而来,果然如月宫仙子。

――第16回《凤仪亭布戏貂蝉》 邹氏 (曹)安民知操意,乃近前曰:“小侄昨晚窥见馆舍之侧有一妇女,生得十分美丽,问之乃张济之妻。

”操闻之,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而取之。

须臾到来,操视之,果然美丽之人也。

――第32回《曹操兴兵击张绣》 甄氏 刘氏曰:“是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

……”丕拖近前,见披发垢面。

丕以衫袖拭其面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

操教唤出。

甄氏拜于前。

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

”遂令曹不纳之。

――第65回《曹操引兵取壶关》 诸葛亮夫人 黄承彦乃河南名士,一见诸葛孔明而异之。

后孔明要娶妻,承彦曰:“闻君择妇,吾有一丑女,黄头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纳乎

”孔明忻然而娶之。

――第74回《玄德风雪访孔明》 徐氏 孙权弟孙翊为丹阳太守……翊妻徐氏极聪明,颜色美貌,更菩卜易。

……妫览、戴员二人拿边洪,明正其罪,碎剐于市。

二人乘势将翊家资持妾,各各分之,览见徐氏美色……――第76回《孙权跨江破黄祖》 二桥 孔明曰:“亮居隆中时,有北郡人言操去漳河边新造一台,名曰铜雀台,以应其瑞,限一千日工毕。

曹操平生酒色之辈,酷爱妇人,久闻江东桥公有二女,长曰大桥,次曰小桥,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操有誓曰:‘吾一愿得天下以为帝王,扫平四海;二愿得江东二桥,置于铜雀台,以为晚年之乐,虽死无恨矣。

’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实为此二女也。

将军何不去寻桥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

操得,称心满意,必星夜回邺矣。

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

”――第87回《诸葛亮智说周瑜》 (曹操)顾与诸将曰:“吾今年五十四岁矣,如得江南,诚有所喜。

昔日桥大老与吾至契,托二女欲令侍吾。

吾视之,皆有国色,不料被孙策、周瑜之所娶。

吾新构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今得江南,定娶二桥,置之台上,以足吾愿也。

”言讫大笑。

――第95回《曹孟德横槊赋诗》 樊氏 (赵)范入后堂,请出一妇人,与云把酒。

子龙见其妇人身穿缟素之衣,有倾国倾城之色,子龙问曰:“此何人也

”范曰:“家嫂樊氏也。

”――第104回《赵子龙智取桂阳》 孙夫人 (吕)范曰:“人若无妻,如屋无梁,岂可中道而废人伦也

吾主人吴侯有一妹,美而大贤,堪可以奉箕帚。

”――第107回《周瑜定计取荆州》 (程)普曰:“郡主自幼好观武事,严毅刚正,诸将皆惧。

”――第109回《锦嚢计赵云救主》 还有许多重要的演义人物,如二荀、郭嘉、贾诩、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张郃、于禁、法正、黄忠、姜维、夏侯霸、张昭、鲁肃、吕蒙、甘宁、黄盖、徐盛、丁奉等等,要么是演义中没有他们的相貌描述,要么是我没有看到,只能空出来了。

描写秋天的5个句子(短点)

【第1句】:深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第2句】:秋悄悄地来了,来到田野,来到小溪边,来到了山上。

【第3句】: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是美丽的灰姑娘;树木开始脱下她绿色的夏装,换上了金色的秋装。

【第4句】:,一片金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第5句】:啊,秋雨把梧桐树的衣裳打黄啦,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

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

夏日 夏季 夏令 暑日 暑天 炎天立夏 三夏 九夏 初夏 孟夏 季夏 仲夏 残夏 炎夏 盛夏 苦夏 夏眠 夏蛰 夏收初夏:夏季开头的时节。

伏天:夏季极热的时候。

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

例:“今年的伏天太旱了。

”酷暑、酷夏、炎暑:极热的夏天。

例:“酷暑严寒无所惧。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三伏:暑伏分初、中、末三个阶段。

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例:“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夏:指夏季的三个月。

三夏,也是夏收、夏种和夏管的统称。

盛暑:大夏天。

盛夏:夏天最热的时候。

例:“时值盛夏,工作的时候,要防止中暑。

”暑天:夏季炎热的日子。

夏令:夏季。

夏令,也指夏季的气候。

炎夏:炎热的夏天。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

也可称“赤日炎炎”。

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

正是盛夏季节。

暴热:很热。

例:“入夏以来,天气暴热,小苗都快旱死了。

”炽热:极热。

例:“炽热的阳光把地下的沙石晒得烫人。

”炽燥:炽热干燥,燥热。

火热:火似的热。

多用来形容太阳的热度。

例:“火热的太阳当空照。

”(也形容人心或关系、或斗争,如“火热的心”。

例:“火热的太阳当空照。

”)酷热:极热。

例:“热带气候白天酷热,夜晚也不凉爽。

”闷热:天气很热,气压低,温度高,使人感到呼吸不畅快。

例:“南方的暮春已有点闷热,人们穿着早早地换了季,和我们相比,似乎在度两个节令。

”湿热:又潮湿又闷热。

例:“我住在山中的地窖里,冬天还显得暖和,夏天湿热得很。

”炎热:很热。

多形容天气。

例:“夏日的炎热并不使我们感到焦急,使我们着急的是飞机飞得太慢了。

”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含极热的意思。

例:“赤日炎炎似火烧,稻谷禾苗半枯焦。

”燥热:干燥闷热。

多形容天气。

有时也形容室内的热。

例:“入夏以来,无风无雨,天气燥热。

”炙热:形容很热。

多形容太阳。

例:“窗外炙热的斜阳,照着莽莽的草原,却看不见人影,使人感觉到进入了原始地带。

”灼热:象火烫着一样热。

火辣辣:形容酷热。

例:“太阳升得老高;火辣辣的热带炎阳燃烧着原野。

”(也形容因被火烧或鞭打等产生的疼痛的感觉和形容兴奋、焦急、暴燥、害羞等情绪。

如“疼得火辣辣的”等。

)热辣辣:形容热得象人烫一样。

多形容太阳。

例:“太阳晒得人热辣辣的,十分难受。

”(也能形容人难堪的感觉。

)热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什么是润中伏

不是叫“伏”,而是由“”的规定造成的。

按历法的规定,夏至后三庚,这个庚日并不,而是根据干支记日,前后能够有九天的游动。

规定秋后一伏,如果入伏早,不能作到秋后一伏,就加一个中伏,中伏就有二十天,这样出伏就晚一些。

根据这个规律,有两个中伏的年头,比一个中伏的还要多一些。

描写三伏天的诗句

描写三伏天的诗句: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 王毂《苦热行》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高骈《山亭夏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杨万里《夏夜追凉》写三九天的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描写“三伏天”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夏天的句子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夏日炎炎,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水牛早就躲到了池塘里,整个身子埋在了池水中,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透气

找出相关的句子

、写诗题 (1)李白的诗有:静夜思,渡荆门送别,赠孟浩然,月下独酌,送友人 (2)王维的诗有:鹿柴,相思,送元二使安西,送别,使至塞上 (3)杜甫的诗有:八阵图,望岳,春望,月夜,绝句 (4)陆游的诗有:游山西村,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 咏梅,秋思 (5)苏轼的诗有:琴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浪淘沙,初到黄州,春宵 (6)白居易诗有:钱塘湖春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忆江南,琵琶行,长恨歌 (1)送别诗有: <送别>王维,<使至塞上>王维,<赠汪伦>李白,<送灵澈上人>刘长卿,<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春:<绝句>杜甫,<春夜喜雨>杜甫 夏:《夏夜叹》杜甫,《小池》杨万里 秋:杜牧《秋夕》, <<秋思>> 冬:柳宗元《江雪》,孟郊《苦寒吟》 (3)与月亮有关的诗有:李白<月下独酌>、<关山月><静夜思> (4)与流水有关的诗有:李白<渡荆门送别><望天门><邓金陵凤凰台> (5)与战争有关的诗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战城南 ,春望 (6):《小池》 , <卜算子 咏梅>,<咏柳> (7)有<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优美句子第3句】: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渠那得清如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759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