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李绅_的名句
《悯农》一诗是世人皆知的经典诗句,他被每一个父母用来教育小孩子不要浪费每一粒米饭,也被摘录在课本中用来吟诵万代。可以说,每个小孩子能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多少都来源于《悯农》的教诲。可是,大家不知道《悯农》的原作者,竟然是个奢侈浪费的官员。
《悯农》作者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着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悯农》创作背景
李绅幼年丧父,青少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便以纯真、有点激愤的心情写出了千古流传的《悯农》,被誉为悯农诗人。
《悯农》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
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撼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李绅的讽刺转变
李绅进京赶考,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当了官,而后一路升,迁官至宰相。随着官职随来越高,脱离了社会底层的李绅生活也慢慢奢侈了起来,而且官架子也大了起来。
发迹之后的李绅不仅在生活上挥霍,就连人品都变得很差,变得无情无义,卖弄权威,“族叔成孙,友人成囚”就是对此的真实写照!
此外,李绅还变得热爱拉帮结派,乃历史上有名的“牛李党争”李党的骨干!而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和最后悔的事,想必就是他晚年经手的“吴湘案”,李绅为了讨好某些人,而将扬州江都县尉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
李绅死后1年,此案得以平反。
为什么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成名后会成为巨贪
李绅写的那首悯农诗至今仍是每个小学生都会背诵的名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也成为教育后一代最好的诗句。可就是这位写下名篇的人在当了高官之后失去了善良的本性。为官暴劣对老百姓极其残酷,无辜杀人,当地百姓结队而逃。李绅在生活上穷奢极欲,他非常爱吃鸡舌,为了要吃鸡舌,每顿饭要杀掉几百只鸡。有此可见他还知道粒粒皆辛苦吗?
匡衡,就是哪个以凿壁偷光苦读书而闻名于世的。他的故事今天还在传颂,以激励青少年奋进学习。可叹他靠自身努力当官以后却走上贪赃枉法之路。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土地四万多亩。把别人的忠告置之不理。最后以贪赃枉法之罪贬为庶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古今同理,任何人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约束。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都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造诣。但他们一旦开始放弃自我约束就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今天被审判的腐败分子他们也有着光辉的经历可一旦放松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就一定有可悲的下场。警醒吧!后来者。
如何赏析李绅的《悯农》
唐朝的李绅作了两首《悯农》的诗。
虽然名字一样,但是角度却大不相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主要是揭露社会的不公,并且同情农民的疾苦。
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对于农民的剥削何其的厉害。
其中前两个句,形容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而后两句讲的是就算农夫把全部的地都开垦完了,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依然会挨饿,甚至被饿死。
这是何其的不公平,这也是诗人李绅的伟大所在,他有强烈的愤慨和同情之心。
第二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这首悯农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主要是讲农民劳动的场景,由此来劝导人们要珍惜节约粮食。
前两句很生动的讲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在大太阳下劳动,汗水不停的滴入了土地里,非常的通俗易懂。
后两句先提问,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是怎么来的?那可是每一粒都是辛苦得来的。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诗人李绅的博大情怀。
《悯农》作者李绅,为何后期骄奢淫逸
曾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一直是以呼吁关心三农,尊重人民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正面形象示人,竟然和骄奢淫逸扯上关系,实在今人匪夷所思。
李绅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一直跟着母亲生活,日子过得不是很宽裕。母亲从小就教育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好考个功名。就是在这期间,他亲眼目瞩了农民付出了辛苦劳动,却仍然解决不了温饱的现象,后来在青年时期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悯民》。
李绅也算争气,虽然在三十多当考中进土后,在官场浮浮沉沉,几经波折,但之后也算官运亨通,从司马、刺史、节度使,到最后被拜相并封为赵国公,完成了从县市警备令、省长、省委书记、国家总理的步步高升,真可谓是风光一时,光宗耀祖!
那么,本来身为贫苦孩子,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最后华丽丽转身,成为国家重要领导干部,李坤是否因此变得"骄奢淫逸"了呢?我想很多人肯定会这么想。
在诗人刘禹锡被贬苏州刺史时,李坤请刘禹锡来家中做客,除了美酒佳肴,席间还有歌伎表演助兴。刘禹锡据此做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混闲事,惊断苏州刺史肠。"很多解释地方说刘禹锡看不惯现场的奢华,以此诗劝诫乖遣责李坤。我觉得倒未必,那时候家中三妻四妾,包二奶,养小三都不算什么,只要你养的起。再说刘禹锡这首诗说实话写得不怎样,只不过是因为"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才出名罢了。但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朋友来了招歌伎就跟现在你请朋友去KTV一样平常。以一首诗来证明李坤"奢淫",那么唐朝比他"奢淫"的多了去了。
还有一说,李绅位居高官之后,生活上越来越豪奢,一天光吃饭就要花好几百块。并且,他喜欢吃鸡舌头,每天要杀三百只鸡,后院的死鸡堆积如山。这个纯属谣言,我翻遍了各种资料,都没找到这个说法的记载。你想想,一天三百多只,一个月就万余只,那一年呢?要是真的,势必一鸡难求,这需要多少养鸡厂,带动多少养殖户,就冲着养发展养殖业和推动当地经济来说,历史也要记上一笔!一个谣言而己,更说明不了什么。
最后,说一说"吴湘案"。
李坤踏入政坛十多年后,卷入朋党之中,他加入了李姓党派,并且是骨干之一。后来李党失势,他也跟着被贬。本来他以为站错了队伍,没想到若干年后,李党重新得势,他也又得到提拔。前因就是这样,至于朋党之争的细节,与本文无关,就不多讲了。
本案的主角吴湘,与李党的带头大哥有诸多积怨。就在李坤重得重用,担任淮南节使时,这位仁兄犯事了,落到了李绅手中。吴湘的罪名有两个,一是贪赃,二是强抢民女。单是贪赃这一条,在大唐法律中,就是死刑。李绅把吴湘给砍了头,本来是名证言顺的,可坏就坏在时间上。大唐还有一条法律,秋后问斩,就是说杀人是有时间限制的。关健是李绅把吴湘审完,犯罪事实确凿以后就把他宰了,没等到秋后。李绅当了多年官,难道不明白这个规定吗?他急于下手除掉吴湘这一举动,就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了。
结果吴湘一死,他同党的一派不干了,闹得沸沸扬扬,但最终不了了之。当然,李坤身处朋党之争的漩涡中,他这件事做得的确欠妥,没沉住气,一件顺理成章的事让他搞杂了,难怪被对手认为利用手中职权徇私枉法了。就这个事件来说,跟"骄奢淫逸"似乎关系不大。
我认为,李绅留下的诗作之中除了《悯农》姊妹篇最为出名之外,和同时期白居易文学成就相差甚远。或许,李坤因为长期浸淫官场,特别是中后期热衷结党,文学才华渐渐被自己埋没。
不可否认,李绅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要正确客观的对待历史,看待历史人物,要尊重史实,不能随随便便就给人家扣上"骄奢淫逸"的帽子。(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李绅的《悯农诗》共有三首,为何只流传下来只有两首
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面两首,没有见到第三首。第三首是被夹入皇宫的资料库中,让历史给湮灭了。
李绅的悯农是什么时候开始用于教育孩子节约粮食的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有两首,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农庄硕果累累的景象,反映了老百姓辛勤劳动却一无所获饥寒交迫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还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一年级的教科书。
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已有六七岁了,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且他们此时的心理特征是仍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所以,需要家长加强的正确引导。一些好的习惯也就是在这个年龄段形成的。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珍惜粮食,光盘行动,孩子看在眼里,也会潜意识养成这个好习惯的。
描写李白和朋友的友谊名句是什么
描写李白和朋友友谊的名句:
最出名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最深刻的~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君马黄》
最骗人的~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三首》
最浪漫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最期望的~故人西辞黄鹤楼,樱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林陵》
最醉人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最遥远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最伤感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郭德纲相声“名句”是什么
郭德刚场场都挂在嘴上一句话是:大家都爱玩耍,陪大家玩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