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关于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原文及翻译(苏轼《减字木兰花》古诗词赏析)

《缩言木兰花迎初释》

宋苏轼

莺声初译语,是一年之春最有益之事。小雨如脆,草色远看不近。

告别喝醉,不看花就容易老。不待春来,红花间绿苔翻倒。

笔记:

(1)缩字玉兰:字商标名。五朝的人们用不同的句式写下了《木兰花令》。宋人定义为七字八句,双声斜韵。还有《盗木兰音》,从第三句、第七句减少了三个字。 《减字木兰花》是头声体第一句、第五句减去三个字而成。 (2)莺莺初懂语言:当黄莺刚刚听懂人类语言时。 (3)春天最好的事情是,它是一年中最好的春天。词出自韩愈诗《早春献水部张十八员外》。最,还是对的,刚刚好。 (4)脆:奶酪食品。此喻指雨水滋润万物。 (5)近而不可见:近距离看不到任何颜色。 “草色”这句话也来自上述韩国诗。 (6) 借口:不要推脱。 (7)不看花开,就会老去。如果你不看花儿盛开,就意味着你的生命很快就会消失。 (8)莫待春归:莫待春离自然。 (9)倒置:混乱、混乱、混乱。 (10)红英:落花。 (11)之间:混合。

翻译:

黄莺开始哭泣。这个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如油,滋润着一草一木。新长出来的春草,远远看去还绿油油的,近看就好像消失了。

这个季节,不要拒绝醉。如果有花,而你看不到它们盛开,这意味着你的生命很快就会消失。不要等到春天离开大自然,落花夹杂绿苔。

欣赏:

诗的上半部分描述了早春的美好时光。首句“迎初解语”点明了早春的季节,第二句“春最益者是年”点明了早春的地位。然后三四句:小雨如脆,草色远看不近。描写了早春的美丽景色,通过早春细雨滋润草根、由绿转明的微妙变化,生动地描绘了如画的春景。尤其是“远见草色,近看无草色”,观察得极其细致,描写得极为写实。因为从远处看,刚刚变绿的草芽呈现出绿色;近看,草芽还是黄色的。这自然不是东坡的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在《早春献水署张十八院外》诗中写到。诗中写道:“街边小雨润如脆,草色远而不近。春天最好的,胜过帝都烟柳。” ”。东坡在第一部电影中运用了朝鲜诗词的生动词句,恰到好处。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早春的可贵。

下一部电影,我呼吁人们欣赏春天的景色。 “醉不辞,不看花,就容易老。”意思是不要因为“醉”而拒绝看春花。春天不看花,就意味着你会失去花给人们带来的青春活力,也就意味着时间会轻易流逝,人会衰老。这是人生最大的误会。 “生活很容易,但变老很难。”东坡的话也充满了人生哲理。东坡曾说过:“人生何以如此容易幸福?天下谁肯从我这里归来。”何不改成“人生哪有那么容易幸福?花开时节,春暖花开”。 “莫待春来,红花间绿苔倒。” ,一个带有唤醒世界意义的不断的陈述。不要等到春天离开人间,否则,“红花”与“绿苔”混合在一起,就失去了春天的魅力。与苏辙《温子瞻重游终南山》诗的开头相呼应:“终南春回,山崖边绿如苔”。

这首诗以明亮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早春的有形世界的美妙图画。以景抒情,向人们展示了享受生命青春的无限风光。

关于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名河中,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年间(1056年—1063年)进士。他曾写信表达王安石新法的弊端。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被送入御史大牢,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院学士。曾赴杭州、颍州,官至礼部侍郎。后又贬徽州、儋州。各地都有优惠政策。死后谥文忠。他知识渊博,喜欢奖励先进的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苏三人”。其文纵横,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放,善于运用夸张比喻,风格独特。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是一位豪放的诗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1733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