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断章取义的古代名句

【第1句】: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但是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

【第2句】: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

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 处。

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

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 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

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 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

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 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

为什么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 读为平

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

为“无毒不丈夫”了。

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 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

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

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第3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呢?这话又是对谁说的?在《史记孔子世

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 乘,招

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

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 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

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 卫灵公的老婆,

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

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 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 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

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第4句】: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

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

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 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

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

泡泡,用自 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

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 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

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婚 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

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 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

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 只是叹息一

声,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有哪些被断章取义的名句

鲁迅说,只知道前半句,不知知道后半句的知道,不是真知道。

文/木木

【第1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出自《国风·邶风·击鼓》,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无论是从《国风》的大类划分,还是从全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所表现的都是战友之间满满的基情,但是现在多被用来表达爱情或者夫妻之间的承诺。

【第2句】:刑不上士大夫

出自礼记: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东汉郑玄注云: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士大夫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定罪后,不使用残害肉体的刑法,而是劝他自己自裁,给留点脸面,留个全尸,毕竟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便伤害,况且还是士大夫呢!

但是现在被曲解为士大夫有特权,能够不受刑法。

【第3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语出庄周《养生主》,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句话,很多人拿来劝勉学生好好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对知识的追求当中去。但实际上,这跟庄子的本意恰恰相反。庄子的本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让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永远也追求不完啊。阿西吧,去死吧!

【第4句】:以德报怨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很多人以为是教导人以德报怨,其实不是的。原文: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

孔子说:“以德报怨?那你用什么去报答德呢?你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也就是说,有些给脸不要脸的,抽丫的!

【第5句】: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这句话是拿破仑说的,很多人以为它是拿破仑对中国的赞许和评价,但是却不知道这句话的原话是: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不过很不幸的是,这头狮子现在最终还是醒来啦!哈哈哈!颤抖吧!人类!

【第6句】: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

这句话是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所写的,很多人以为是在称赞人心的广阔与博大,但实际上却是在描述人心的黑暗复杂、神秘,而非人心的广阔、博大、心胸的宽广。这句话的原文是:

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视的任何东西,也没有人心这样可怕,这样复杂,这样神秘,这样无边无际。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第7句】:如果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出自牛顿,很多人以为是牛顿的谦虚,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句话是牛顿在给胡克的一封信中写到的。而牛顿和胡克一直在争夺胡克定律是谁发现的,牛顿在信里面这样写,其实是在讽刺胡克的身高太矮,身高太矮,身高太矮……而不是他太谦虚。

【第8句】: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是培根说的,原话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显然,这里培根想强调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运用知识的技能。

【第9句】: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恩,这句话是爱迪生说的?(其实爱迪生没说过,是一个美国记者杜撰的。)

大家用来鼓励人们好好努力,多多流汗。但是后面的一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有时候却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自己要努力,但是也要尊重客观规律。愚公移山的精神固然可嘉,可是只要搬个家,所有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不要无畏地流撒99%的汗水——如果你确实没有那1%的灵感的话。

如何看待很多被我们误解或断章取义的中国古代诗词

感谢。

这种被我们误解或者断章取义的古诗词很多,比如说,常被用做爱情誓言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四句出自《诗经·邶风·击鼓》,本意是战友之间同生共死。但传到后来却被当成相亲相爱,誓死不渝的誓言约定了。

另外,还有陆游的《钗头凤》中“红酥手”这里,可以指真实的女子的手,也可以是一种点心。

当然,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古诗词由于时代的差异,口语,习惯,等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又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角度,理解能力的不同,因而会存在误差,这很正常。

任何的文体都是在不断发展,有些东西,非个人人力可以左右,所以,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还是尽量去避免。

古诗词文化是中国人宝贵的财富,希望能够真正完整地传承下去。

古代的诗词为什么有很多千古名句

所谓千古首先时间要够长,古诗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古代文人都喜欢吟诗作赋,留下的作品有数十万首,文化已过积累和沉淀,自然就会有很多优秀的名句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千古名句。

你被哪些断章取义的“断语”坑过

何为“断语”,其断章取义,舍其精华,偷梁换柱,把一句明心明德的好话弄得面目全非,千百年来坑了多少国人?

就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硬生生把一场喜庆的婚宴说的悲悲戚戚,难怪亲家母嫁女老是哭,难舍难分!生怕女儿受气,最后养就了女儿很难融入自己的新生活,夫妻之间对决,一直摩擦到金婚。

如果说“女人善若水,嫁女若送水”,倒是比上句语意较上进,能让人生活积极有活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太消极了。

象水一样的女人谁人不爱?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男人的一生…水之珍贵,女人情之切,泼了岂不可惜!

坑了国人的“断语”不知还有多少?我笨言笨语倒是希望抛砖引玉,挖一挖“断语”的下一句,和大家分享分享。

为什么俞敏洪先生的观点会被有些人断章取义大做文章

俞敏洪确实错了,因为他批得不够彻底深刻,他忘记了当下最肮脏的两大圈子:娱乐圈和媒体圈。

首先我声明一下,我不是俞敏洪粉丝,也不打算给他洗地。

俞敏洪一句真话,激起千层浪,当下最肮脏的两大圈子联手兴师问罪,貌似正义之师,实则无耻至极。

肮脏得像公共厕所的娱乐圈和以捧臭脚洗臭脚舔屁股为生的媒体圈,举着女权主义旗帜,大喊大叫,不是因为它们有正义感,而是因为它们已经感到兵临城下,唇亡齿寒。真正堕落的根源在这两个圈子的肮脏和扩散。

你们别不爱听,我敢说就有理有据。

我们先看俞敏洪说了什么?

1,俞敏洪说女人相比于男人处于领导地位。女人喜欢唐诗宋词,男人便出口成诗;女人喜欢高富帅不谈人品,男人便不择手段赚钱。请问这个,女人有什么不能接受的?难道女人还想得了便宜还卖乖?难道女人不想要领导地位?但这句话错了,错在不够深刻。先按下不表,后面再看。

2,俞敏洪说当下女人就是拜金拜物笑贫不笑娼,择偶看钱不看人品,这是一种堕落。这一下激怒了高高在上的女权主义者。乖乖,拜金主义,拜物笑贫不笑娼是今天刚刚提出来的吗?当年非诚勿扰宁愿在宝马车里哭到现在天价礼金无房无车不嫁,这不是皇帝的新衣吗?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吗?你再看看大龄青年,离婚率和骗婚新闻多如牛毛,难道不是因为赤裸裸的事实证明吗?当然你也可以虚伪地说这跟拜金无关。

3,俞敏洪说女人的影响力相比于男人要大,女人的价值导向堕落了,男人的价值导向就跟着堕落了,整个国家就跟着堕落了。这不是在夸女人吗?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充斥网络的求生欲测试难道不正说明女人的地位和影响力吗?

综合123,俞敏洪在说什么?俞敏洪说在中国女人处于领导地位,但女人在择偶和价值导向时领导方向错了,这错误的方向是向着堕落的方向,导致被其领导的男人也向着堕落方向努力,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就从直线逻辑来看,这有什么错?女人是不想要领导地位,还是不想承担领导责任?显然娱乐圈和媒体圈的态度很明确是只想要领导地位,不想要领导责任的,在它们眼里领导哪里会错?让领导先走才是政治正确。

但从闭环逻辑看,俞敏洪确实错了。女人的价值观和思想导向哪里来的呢?俞敏洪没有说,这就是不够深刻的地方,而俩脏圈直接对号入座了,真是有自知之明。确实在中国,绝大部分女人是没有独立思想的,(绝大多数不代表全部),他们的思想直接来源就是影视和媒体,这也是俩脏圈急得跳脚的原因。

有人可能要反驳,难道女人的思想就没有从传统中传承?拜托,你们饶了老祖先吧,不要冤枉他们了。祖传的温良恭俭让,祖传的礼义廉耻成为主流了吗?你有脸说,我没脸听。

听到这,女人可能觉得领导责任太重了,还是不要领导地位了,想撂挑子不干了。

可惜这种关系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生物千万年进化和人类社会进步源动力决定的。物种的繁衍动力告诉我们,性吸引力是深植于人类基因中的强烈驱动力,而从性别研究来看,显然年轻时男人是性的需求方,女人是性的主导方。弗洛伊德性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很大原因是荷尔蒙作祟。马克思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群众的力量推动的。结合起来就是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男人在年轻时不得不迎合女人的价值导向(从长期看,不迎合的都被淘汰了,绝种了),以满足男人的性需求,进而在这个迎合女人价值导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驱动合力推动社会发展,如果这个合力导向堕落,那么整个社会就指向堕落。

这个逻辑有毛病吗?我已经尽力深入浅出了,如果这个逻辑你还看不懂,请你们少看点俩脏圈娱乐圈和媒体圈的脏东西,谢谢。

最后,强调一点:俞敏洪错了,领导者女人是堕落了,但大多数女人是没有独立思想的,女人堕落的根源来自于指导思想的产地,俩脏圈:娱乐圈和媒体圈

古代名人诠释过的人与自然的名句有哪些

古代名人诠释人与自然的名句,莫过于老子说的——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法,是“效法”“依据”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说“人们依据于大地生产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上天寒暑交替,养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来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习性而顺其自然。”

这一句高度概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道教思想精华之所在,它深刻揭示了人们“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道理,其中蕴含着哲学意味。

比起这样哲思之语,我更喜欢的,是关于人与自然的诗句。比如——

辛弃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和青山对视,能够看出青山别有的韵味来,融进山岚,人也多了韵味和妩媚。人与自然相互融合,这种感觉真是怦然入心啊! 李白写过“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说的是客人散去后,空旷的山谷里,只有碧水东流,映着一轮高悬的明月。诗人将怅惘写在诗里,人走景在,山谷寂寞人寂寥的景色,特别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之景提醒人们,要看淡生活中的聚散,也要珍惜相聚的日子。

王维的诗里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明月清泉,以及桂花落地,让人窥见大自然恬淡静默之美。

对了,不能落下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美啊!

诗人在园中采摘菊花,偶然抬起头来,目光所及就能看到远处的南山,即庐山。悠然的诗人,悠然的南山,人安闲自在,山静穆高远。那一刻,人景合一,似乎有旋律由山中传出,那轻盈灵动的乐曲直飘到人心里,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莫过于此!

古人健康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显现出自信而悠然的人生状态。

这也启示我们,怀着孩子一般的明亮与清澈,在自然之间行走,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完)

除了古代诗词名句外,以下现代人写的古体诗词句子怎么样

现在读古诗,也有很多不合韵律的旬子。就我个人拙见,作诗,和作文章习惯应该相同。只不过文体不同而矣。不管要写什么,都需要一个明暂的目标,用自已熟练的语言。不要嫌语言俗,大俗同样可以大。

我学识浅溥,望大家不要见笑。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郭德纲相声“名句”是什么

郭德刚场场都挂在嘴上一句话是:大家都爱玩耍,陪大家玩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5486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