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及翻译100句精选22句
1、君子一切从自己求,小人一切求别人。翻译: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千方百计地要求别人、苛求别人。
2、君子要言行流畅。翻译:君子应该少说谎,多做实事。
3.如果质量比文学好,那么你就狂野;如果文学优于质量,你将成为历史;如果文学优于质量,你将成为历史;文学胜于品质,则为君子。翻译:如果简单超过了装饰,那就是粗糙的;如果简单超过了装饰,那就是粗糙的;如果装饰超过了简单,那就是徒劳的。只有朴素与装饰达到恰当的比例,才能成为君子。
4、学者必须有志气,任重而道远。译文:学者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翻译:回顾旧知识以获得新的见解或发现。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
7、长相好的人好学,不发怒,不犯错误。翻译:颜回很容易学。不要冒犯别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8、欲速则不达,小利则大事难成。翻译:不求速度,不贪小利。追求速度就达不到目的,追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9. 我每天反思自己三遍:我是否对别人的计划不忠?难道我不相信我的朋友吗?我已经习惯教学了吗?翻译:我每天反思自己三遍:为别人做事时我是否尽心尽责、忠诚?我对待朋友是否真诚?你认真复习过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吗?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翻译: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11、言必信,行必果。翻译:说话要可信,做事要果断。
12、见到有德的人,要反省他们,见到有德的人,要反省自己。翻译:当你看到一个有价值的人时,你应该(努力像他一样);当你看到一个不值得的人时,你应该(以他为反面例子)反省自己。
13. 聪明好学,不耻于提问。翻译:他勤奋好学,不耻于询问下面的人。
14、君子有大度,小人总是忧心忡忡。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总是悲伤。
15、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你思考而不学习,你就会陷入危险。翻译: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如果你思考而不学习,你会因为怀疑而更加危险。
16、孔子在江边说:岁月如人啊!日日夜夜永不放弃!翻译:孔子在江边说:光阴如流水,日夜流淌。
17、有志之士有仁心,不会因求生而损仁,而会自杀以成仁。 ()译:有志向和有德行的人,不会为了生存而牺牲自己的德行,而只会奉献自己的一生来实现自己的德行。
18. 主是信实的。如果你的朋友不如你,不要害怕纠正他们。翻译:永远忠诚守信,不要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不要害怕改正错误。
19、三友得益,三友失利。朋友直率,朋友宽容,朋友消息灵通,有利;朋友友善,友善温柔,朋友阿谀奉承,这是有害的。翻译:朋友分三种有益,三种有害。交有诚信的朋友,有诚信的朋友,有广博知识的朋友,都是有益的。与阿谀奉承的人交往,与表面谄媚别人,背后诽谤别人的人交往,与善于圆滑的人交往,都是有害的。
20、三军可以夺取将帅,普通人却不能夺取意志。释义:军队可以失去将帅,但人不能失去志向。
21、尽职尽责,不向老师屈服。译文:本指以仁为己任,毫不卑微。后指的是遇到该做的事就主动去做,不屈服。
22. 时不时地学习和练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愚而不昧,不正是君子吗?翻译:经常学习、复习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不是很欣慰吗?人们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或生气。我不也是一个贤君子吗?
23、有知识的人不会迷茫,善良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害怕。释义:有知而不疑,有仁而无忧,有勇而无惧。
24.不要担心稀缺,而要担心不平等;不担心贫穷,但担心不安全。翻译:不愁财富不多,只愁贫富不均;不用担心人太少,只担心不稳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和谐但不和谐。译文:君子求和而不求从众;君子求和而不求从众;君子求和而不求从众。小人只追求完全一致,不追求协调。
26、君子平和而不骄;小人狂妄而不平和。译文:君子有坦荡而不傲慢;小人狂妄而不大度。
27、太阳知道人死在哪里,月亮不会忘记人能做什么。可谓是好学如山。翻译:如果你每天都能学到一些你不会的东西,并且每个月不忘记你所掌握的知识,那么你可以说是好学的。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翻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9、不为别人担心你不认识自己,为别人担心你也不认识别人。翻译:别担心别人不认识你,只担心你不认识别人。
30.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如果你不知道,那就是要知道的事情。翻译:如果你知道,就说你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承认你不知道。这是真正的智慧。
论语经典语录及译本
1. 孔子曰:“久而久之,不亦乐乎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不知不觉而为之,不亦乐乎吗?”一个绅士?”
【译文】孔子曰:“学而后勤温习,不亦乐哉?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吗?别人不明白,不要怨恨、生气。”你一会儿吧,他不也是一位贤君子吗?
2、孔子曰:“知言,使人显得仁。”
【译】孔子曰:“甜言蜜语,假装好人的人,很少有仁慈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事,有不忠心吗?与朋友相处,有没有不忠心的事?不习惯说教吗?”
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做事的时候,我是否尽力了?在与朋友交往时,我是否诚实守信?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难道没有吗?”你审查一下吗?”
【注】曾子:曾参(读音shn),又名子鱼,生于公元前505年。他是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左氏贵族后裔。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素有孝子之称。相传他着有《孝经》。三省:省(音xng),巡查,观察。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检;二是三省。二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检查;三是多重检查。其实,在古代,动作动词前加数字是为了表示动作比较频繁,不需要三思而后行。
4. 孔子曰:“君子无食不求饱,不求安居;敏于事而慎言者,有道而正,可以可以说是好学。”
【译】孔子曰:“君子不求食安,不求居所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趋于智者。”人来纠正自己,这样,他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释】就:靠近,对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郑:正确,正直。
5、孔子曰:“不忧人,不知其人;忧人不知其人。”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你,只怕你不了解别人。”
【注】苦、忧、惧。人是指受过教育、有知识的人,而不是人。
6、孔子说:“诗三百首,可以概括为:‘思无邪’。”
【译】孔子说:“《诗经》三百篇,一言以蔽之,就是‘清思’。”
【注】诗三百首,诗指《诗经》一书。这本书实际上有305章,三百只是一个整数。涵盖、包含、概括。思无邪,这是《诗经鲁歌》中的一句话。这里的“思”字就是思考的意思。纯真,一是“纯洁”,二是“正直”。
7、孔子说:“十五岁立志学,三十岁立业,四十岁不惑,五十岁明白天命,四十岁不惑。六十岁,耳朵听话;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十五岁立志读书,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不为所惑,四十岁能自立。”五十岁时,我明白了天命;六十岁时,我能够正确对待各种意见;七十岁时,我不再感到不自在,而是可以为所欲为,不逾矩。
【注】你:同“你”。不迷茫,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命运是指人类无法控制的事物。对此有很多解释。一般来说,意味着你能够正确对待那些对你不利的意见。遵循内心的愿望,不要超越规则。服从就是服从;超越,超越;规则,规则。
8、孟武伯问孝,孔子曰:“吾父母唯忧其病”。
【译】孟无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于父母,要特别关心他们的病情。(这样做可以算是孝顺。)”
【译注】孟无波,孟邑子之子,名猪。吴是他的谥号。父母只担心他们的病。它,代词,指父母。疾病,疾病。
9、孔子曰:“温故知新,为师”。
【译文】孔子说:“温故知新,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为师了。”
【注】温故而新:故,既往矣。新的,刚刚学到的知识。
10、孔子曰:“君子不慎与人比较,小人不慎与人比较。”
【译】孔子曰:“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共谋;小人与人共谋而不与人共谋。”
【注】周,群居。 Bi,音b(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11、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曰:“光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愚昧无知;光做梦而不读书,就会糊涂而没有把握。”
【注】罔:糊涂,糊涂。危险;怀疑,危险。
12. 孔子曰:“汝,教其女,知乎乎乎?知乎乎知乎,知乎乎知乎乎,不知乎乎不知也。”知识。”
” 孔子说:“种鱼,我教你,你会明白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注】酉,姓仲,名酉,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的长期追随者。女,和你,你。
13、孔子曰:“人无信,不知其能。大车无钩,小车无尾,怎能行呢?”
孔子说:“人不可能不诚实,就像大车没有钩子,小车没有把手,怎么能移动呢?”
【释义】輗,读作n,是古代车车辕前横梁上的木销。车指的是牛车。 (2)赋:音yu,古车车轴前横木上的木钉。没有它,汽车就无法移动。
14、孔子对季氏说:“八人在宫中跳舞还可以,谁不能呢?”
【译】孔子论季氏曰:“用六十四人,于其院中奏乐舞,有心作此事,无情,还有何不可为?”
【译注】姬氏,姬孙氏,鲁国相国相,号平子。八佾:佾音y,意为队列。古代一仪有8人,八仪有64人。据《周礼记》记载,只有周天子可以用八仪,诸侯可以用六仪,大臣可以用四仪,士可以用二仪。季家为官臣,只能用四邑。可以忍受,可以忍受。一件事是可以忍受的。
15.孔子曰:“朝闻道,夕死”。
【译文】孔子曰:“朝学仁之道,当夜甘于死。”
16、孔子曰:“君子惜德,小人惜土;君子惜刑,小人惜仁。”
【译】孔子曰:“君子思德,小人思国;君子思法,小人思仁。”
【注】怀:失踪。土:田野。处罚:法律处罚。
17、孔子曰:“君子比义,小人比利。”
【译】孔子曰:“君子知大义,小人只知小利。”
18、孔子曰:“见有德的人,要反省;见有德的人,要反省自己。”
孔子曰:“见贤人,应向其学习;见不贤之人,应反省(是否犯过类似的错误)”。
19、孔子曰:“父母在,行不远,行之有道。”
【译】孔子曰:“父母在世,不宜远离故乡;非要远走,必有充分的理由。”
【注】旅游:指游学、公务旅游、出差等郊游活动。方:规则、原则、理由。
20、子曰:“三年不改父之道,谓之孝。”
【译】孔子曰:“三年不改父礼,可以说是孝”。
21、孔子曰:“不可不知父母之年,一者乐,二者惧。”
【译文】孔子说:“你要知道父母的年龄,并且时刻铭记他们,一方面庆幸他们的长寿,一方面又害怕他们的衰老。”
22、孔子曰:“君子欲慢言而快行。”
【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
【注】Ne:慢。这意味着说话时要小心。 Min:意思是敏捷、快速。
23、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被孤立,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处。”
24、载于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不可平,何必受刑呢?”孔子说:“初我为人,听其言而信其行;如今我在人听其言,观其行。这是施与变。”
【翻译】 Jaeyu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墙不可画,责怪宰于有什么用呢?”孔子说:“从前,我听人的话,听人的行为;现在,听人的言论,观察人的行为。有了宰于,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式。”
【注】粪:腐烂,肮脏的泥土。嬬:音w,抹墙用的抹子。这是指用抹子粉刷墙壁。朱:就是指责、批评的意思。带有:模态助词。
25、子贡曰:“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天道,不可得而闻。”
【译】子贡说:“老师所教的礼乐诗书之学,可以通过听而学到;老师所教的人性、天道之学,不能通过听而学到。”
【注】文章:指孔子所教的诗、书、礼、乐。性:人的本性。 《养火篇》第十七章讲性。天道:命运。在《论语》中,孔子在很多地方谈到天、命,但没有提到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26.子贡问:“孔子如何称其为文?”孔子说:“学而快,不耻于问,故曰文”。
子贡问:孔文子为何谥文?孔子说:“他聪明勤奋好学,不耻于向小人请教,故谥‘文’。”艺术”。
【译注】孔文子:孔宇(读作y),魏国大夫。 “文”是谥号,“子”是尊号。敏:敏捷、勤奋。
27、季文子行动前三思而后行。先生听说后,说道:“这又是太糟糕了。”
【译文】纪文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思考很多次。 ” 孔子听了,说:“你再三考虑吧。
【注解】姬文子:姬孙兴的父亲鲁成功、鲁相公当时担任正卿。 “文”是他的谥号。人: 只是。
28. 孔子曰:“用巧言以表恭,左丘必耻,丘必耻;隐怨而与人为友,左丘必耻”。如此,丘必以此为耻。”
【译】孔子说:“左丘明认为这样的人是可耻的,我认为那些甜言蜜语、摆出好脸色、摆出谄媚姿态、过于恭敬的人是可耻的。”左丘明认为这是可耻的。 ……左秋明觉得假装友善是可耻的,我也觉得是可耻的。”
【注】足功:一是用两脚做出恭敬、讨好的动作,以讨好他人;二是过于恭敬。领养之后再说吧。左丘铭:左丘明明,鲁人,相传《左传》作者。
29. 孔子曰:“贤者归,有一篮食,一瓢饮。后巷中,人不忍忧,归来不改其乐。”回家才是智者。”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格是多么高尚啊!他住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一筐米一瓢水,这样的贫穷是别人无法忍受的,但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兴趣。 “学习。这种反应的质量是多么高尚!”
【注】坛:音dn,古代盛饭的竹器。里:指颜回的住处。乐:愿意学习。
30、孔子曰:“文胜于文,则为野;文胜于文,则为史;文胜于文,则为君子。”
【译文】孔子曰:“朴素多于文才,就如乡下人变得庸俗;文才多于朴素,就会变得虚伪、浮夸。只有朴素与文才配合得当。”你能做个绅士吗?”
【注】品质:简单、自然、不加修饰。文:文学才华,修改。野:指粗俗、粗俗、缺乏文采。石:词很华丽,就是虚伪、夸张的意思。彬彬:文字和质量的结合非常合适。
31、孔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好之者。”
32、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孔子曰:“智者爱水,仁者爱山;智者活跃,仁者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释义】智者乐于水,仁者乐于山。 “执”同“执”;悦,古音yo,意思是喜欢。
33、孔子曰:“吾默知,吾不厌学,吾不厌授人,于我何也?”
【译】孔子说:“我默记(所学的知识),学而不厌,教而不累,何为难哉?”
【注】知识:殷zh,意思是记住。与我何干?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
34、孔子曰:“立志于道,立足于德,依靠于仁,行于艺。”
【译】孔子曰:“以道为志,以德为本,以仁为本,在六艺(礼、乐等)范围内活动。”
【注】德:古注云:德是获得的。能将道贯彻于心而不失,这就是德。仪:仪是指孔子向学生传授的六艺,包括礼、乐、射、车、书、数,这些都应用于日常生活。
35、孔子曰:“不怒则不成,不怒则不怒,取一角,不以三角还之,则永不能复。”
【译文】孔子曰:“教学生,不解其欲解而不能解,不解其欲解而不能言。” ,但如果他不能由此推断出其他(三个)方面,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解释】愤怒:苦思冥想但仍不明白的样子。 悱:音fi,表示想要说什么但又说不清楚。宇:音y,角。
36、子曰:“节食饮水,屈臂枕头,则乐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曰:“食五谷,饮白水,屈臂为枕,中乐也。不义之财,于我如天上浮云。”
【注】米饭是动词。米在这里的意思是“吃”。备用食物意味着全谷物。曲胡:肱骨,音gng,臂,从肩到肘的部分。屈臂,即屈臂。
37、叶公问孔子子路。子路错了。 ” 孔子说:“少女西布说,她是人,气得忘记吃饭,高兴得忘记忧虑,不知老年将至。”
【译】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就说)他劳累得连吃饭都忘了,高兴得忘记了一切烦恼,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变老了。仅此而已。” ”
【注】叶公姓沉,名朱良。他是楚国的大夫,封地在邺城(今河南省邺县南),故名邺公。云儿:云,代词,有这样的意思。你们有同样的耳朵,仅此而已。
38、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者而从之,改其不善者。”
【译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一人为我师。我择他的长处来学习他的长处,看到他的短处,我就借鉴他的长处来改正自己的短处。” ”。
39、子仪四教:文、行、忠、信。
【译】孔子向学生传授“文、行、忠、信”四项内容。
【注】文:文学、古籍等。 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忠诚:忠诚意味着尽力为他人服务。信仰:信仰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诚实的意思。
40、孔子曰:“君子有大度,小人总是忧心忡忡。”
【译】孔子曰:“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常忧伤。”
【注】宽容:心胸宽广,心胸开阔,宽容。常琪琪:经常悲伤、烦恼。
41、子温柔而不尖锐,威武而不凶猛,恭敬而平和。
【译】孔子既温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不平和。
42、诗云:“与恐惧作斗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诗经》云:“谨言慎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3. 曾子曰:“鸟将死,其鸣也悲;人将死,其言也仁。
曾子曰:“鸟将死,其鸣悲;人将死,其言仁。”
44、曾子曰:“士不可无大毅力,任重而道远。思己之责,仁不太重要吗?死后就死,岂不太远了?” ?”
【译】曾子曰:“读书人不能坦荡,不能坚强,不能坚忍,因为责任重大,路还很长。以仁为己任,难道不重要吗?奋斗生死,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吗?不是很远吗?
【注】弘一:弘,宽广。坚持,坚持。
45、孔子曰:“不在位,不求政”。
【译文】孔子说:“不处于那个位置,就不会考虑那个位置的事情。”
46、颜渊叹息道:“仰视使我高,钻视我使我强。向前看,突然就落后了。师父总是善于勾引我,他用文学劝我,邀请我。”以礼相待,根本停不下来。他已经把我累坏了。才华就像出类拔萃,即使你想追随,也没有办法。”
【译】颜渊叹息道:“(为老师的学识和道德)我抬头,越看越觉得高;我努力学习,越学越觉得无穷无尽。看着好像就在眼前,突然又好像就在眼前。后来,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我,用各种经典来丰富我的知识,用各种礼仪来约束我。我的言行,让我无法停止学习,直到耗尽我所有的力量。似乎有一个很高大的东西挡在我的面前,我虽然想追随它,却没有前进的路。
【注】域:声音为ku,叹息的意思。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钻:钻研。詹:看,看。一步一步来是好的,也是诱人的:一步一步,按顺序进行。诱导、说服、指导。卓尔:高大,优越。墨宇:墨,不,不。途径、方式、道路。这意味着没有解决方案。
47. 子想住在九邑。或者有人会说:“怎么这么破烂呢?”孔子说:“君子所住的地方,怎么会如此破烂呢?”
【译】孔子欲迁九邑。有人说:“这里很落后、封闭、不文明,我们怎么能住在那里呢?”孔子说:“君子去住那里,就不会封闭落后。”
【注】九彝:中国古代东部少数民族的俗称。卑鄙:卑鄙、文化封闭、不文明。
48. 先生在河上说:“死者就像一个日夜不放弃的人。”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条河,日夜流淌。”
49. 先生对颜渊说:“可惜!我只见其进展,未见其终。”
【译文】孔子评价颜渊时说:“可惜啊!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未见他停下来。”
50. 孔子曰:“后人可畏,何以知其来者不在?四十五十而无人闻之,不足畏也。”
孔子说:“少年人值得敬畏,怎么知道下一代不如上一代呢?如果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就没什么可做的了。”令人敬畏。”
51、孔子曰:“《关庸》,乐而不淫,悲而不悲。”
【译】孔子说:“《关庸》这首诗的主题是喜而不过度,悲而不悲。”
52、孔子曰:“事成不议,事成不谏,事成不责怪”。
【译文】孔子说:“过去的事不议论,过去的事不议论,过去的事情不追究。”
53、子贡问:“有什么话可以说,可以用一生去实行吗?”先生说:“恕我直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老师:有什么事情是你可以说,可以一生坚持的?孔子说:应该是“恕”!不要把自己不愿意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
54、子张问政治。孔子曰:“居则不疲,行则忠”。
【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为官不可懒,执行命令要忠”。
55.颜渊、吉鲁士。 ” 孔子说:“你说你的志向如何?子路说:“我愿与朋友分享我的车马、轻衣皮毛,我就无怨无悔了。”颜渊说:“我宁愿永远不做善事,也不做任何辛苦的事。”子路说道。“我想听听你的野心。”孔子曰:“老者乐之,友者信之,幼者惜之。”
【译】颜渊、季禄侍奉孔子。 ” 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大家的愿望呢?子路说:“我愿与朋友分享我的车马、裘衣,即使破烂,我也不怨恨。”颜渊道:“我愿如此,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张扬自己的优点。” ”子路说:“你有什么愿望?孔子说:“使老人可以安居,使朋友可以信赖,使年轻人可以受到关怀”。
56、孔子曰:“克己复礼,仁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复仁。仁是在乎自己,不在乎别人吗?”
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礼的要求做事,这就是仁。你这样克制自己,按礼的要求做事,天下人都会称赞你是仁者。”人。行仁,靠自己,还靠别人吗?” 57、孔子曰:“仁是如此之远,吾欲仁,此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欲成就仁爱。任来了。
58、子曰:“以德为政,如北辰,其居其所,众星共享。”
【译文】孔子说:“以德治国,就像北极星在一定的位置上,众星都会围绕它。”
60、孔子曰:“道以政,令以刑,民免耻;道以德,令以礼,有耻而有节。”孔子曰:“以政令治民,用刑法整治,民只求罪不受刑罚,而无耻;用道德引导民,用道德来引导民。”礼同化之,则民不仅有羞耻心,更有臣服之心。”
61. 孔子曰:“身正,不言而行;身不正,虽言不从。”
【译文】当管理者本身正直、以身作则时,他不需要发号施令,被管理的人就会效仿;反之,如果管理者自己不正直,要求被管理的人正直,那么即使他再三发令,被管理的人也会效仿。管理者也不会服从。
62、子贡曰:“若能施与民而能帮助他人,岂能谓之仁?”孔子曰:“何谓仁,必圣矣!尧、舜之病,与人同也!仁者立人,以立己也。”欲达人,则能达人。能够为亲近的人做榜样,这才叫仁人。”【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一个人能为百姓带来很多好处,帮助大家呢?他算得上是一个仁慈的人了。有吗?”孔子说:“你不仅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啊!即使是尧、舜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仁者,自己要立身,就必须帮助别人共同立身;自己要立身,就必须帮助别人立身。如果你想自己过上好日子,你也应该帮助别人一起过上好日子。凡事能与自己比较,与别人比较,可以说是修行仁的方法。”
63. 孔子曰:“求则退,故而进;亦纳人,则退”。
[翻译]冉求做事平时过于谨慎,所以我鼓励他;钟宇勇猛如两人,勇于出手,所以想要镇压他。
64.“如果你不生气,不激励,如果你不生气,不生气,如果你不以三种方式做出反应,你将永远无法康复。”
【译文】“不要开导他,等他努力理解了,却还搞不明白;不要开导他,等他明白了,却不能完美表达。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一个例子,不要一再启发他,给他举个例子。”
65. 孔子曰:“三友益,三友害。直之友,宽友之友,有知之友,益之。友友开,友温和之,谄媚之友。”朋友也受到伤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否对他人的计划不忠?为人处事,是否不信任朋友?是否没有学会传递朋友?”
孔子曰:“君子之美,非小人之恶。”
孔子说:“见有德的人,要反省;见有德的人,要反省自己。”
孔子说:“宽以待人,不怨人,就远离怨恨。”
【译文】孔子曰:“朋友分三种有益,三种有害。交朋友,交正直的朋友,交朋友宽厚的朋友,交有知识的朋友。交朋友,交朋友。”谄媚奉承,结交表面谄媚的朋友。谗言者,与花言巧语的人交往,是有害的。”
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给别人提建议是否真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是否温习?”
孔子说:“君子为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坏人则相反。”
孔子曰:“见贤人,当同其思;见不贤人,当反省!”
孔子说:“多责己,少责人,就能远离别人的怨恨。”
66、孔子说:“儒家君子有三警示:年轻时,血气不稳,警示在相;壮时,血气旺盛,应防争斗;年少时,血气盛,警示在外。”老了,血气衰落,警示就在增益。” ”
【译文】孔子曰:“君子有三忌:年轻时,气血未定时,不可与妇女交合;壮年时,气血旺盛时,不可与妇女发生性关系。”不战;老了,必须不战。
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6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6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被改变。” 篇二 论语名句及翻译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1、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论语名句及翻译100句(篇二)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16.朝闻道,夕死可矣【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译】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以约失之者鲜矣【译】孔子说:“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21.德不孤,必有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对于宰予这个人,我还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宰予使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23. 听其言而观其行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5.三思而后行【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译】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少儿能得到关怀,使朋友能够信任我。” 27.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孔子说:“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30.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3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3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孔子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3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9.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译】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们说:“(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毁伤之处)!《诗经》中说:‘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弟子们!”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4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4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 4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 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4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 孔子说:“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国家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47.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业而不犯错误,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呀。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呢?” 篇三:论语经典名句翻译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是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站住脚的。 2.德不孤,必有邻。(《里仁》)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学习知识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从不懈怠。 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用不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空的浮云一样。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强行改变的。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是值得敬佩的,怎么知道他的将来不如现在呢? 1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坏事。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4.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好。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8.“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 2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论语名句及翻译100句(篇三)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7.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2. 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4.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6.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7.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8.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6691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