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人离别的佳句
【第1句】:离别时赠友人的佳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王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送友人》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送人游岭南》戴叔伦)
还有的上面被写过了,这可是认认真真翻阅古诗书找到的,希望有满意的。
【第2句】:送朋友别离的诗句
离别的诗句 【第1句】: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第2句】: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3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4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第5句】: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第6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7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8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第9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10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第11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12句】: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第13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第14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15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第16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第17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第18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第19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20句】: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第3句】:求赠离别友人的名言
【第1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2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第3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4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第5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6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第7句】: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第8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第9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袱笭递蝗郛豪店通锭坤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10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第4句】:王维送别友人时,写下了什么千古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来源: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使:到某地;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浥:(yì):湿润.客舍:旅店.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君:指元二.更:再.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故人:老朋友.更尽:先饮完.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赏析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
【第5句】:赠友人的励志诗句
【第1句】: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第2句】: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第3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4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5句】: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送李端》
【第6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第7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第8句】: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第9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第10句】: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第11句】: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第12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第13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14句】: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王勃《别薛华》
【第15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第16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第17句】: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第18句】: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第19句】: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宋之问《送别杜审言》
【第20句】: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福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
【第21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第22句】: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第23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王维《送别》
【第24句】: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第25句】: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第26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第27句】: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第28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希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留别王维》
【第29句】: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第30句】:千里黄云白日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第31句】: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薛涛《送友人》
【第6句】:自己要离去,送给友人的诗句
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给份吧。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这句有永别了的意思。)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肠断人儿)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永别)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还是太白的最多。)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整片都够愁)
忆秦娥 (词,据说是太白的)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别》 李叔同(也就是弘一大师)(这首没有特定的概念,不知道是送自己还是送别人,不过意境有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7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