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乡愁情结的佳句

【第1句】:乡愁的好词好句

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中国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出生在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父亲是一名国民党政府官员。抗战期间,举家搬到重庆。

1947年诗人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由于不想离开母亲,诗人选择了后者。1949年转入厦门大学。

1950年随全家前往台湾。1951年,诗人得到梁实秋的指点。

1952年诗人从台大毕业,出版其第一部诗集《舟子的悲歌》,反响不大。次年,进部队担任编译官。

1956年,诗人退役,开始在一些学校教书,同时主编《蓝星》等文学杂志;同年9月诗人与表妹范我存结婚。1958年、1966年,诗人两次前往美国。

1974年,诗人前往香港教书,1981年和黄药眠、辛笛等诗人会晤,相互间作了亲切的交流。1992年,他终于盼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一天,他与妻子一道,回到家乡故土。

诗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隔水观音》及散文集《逍遥游》等。

【第2句】:求有关于乡愁的优美句段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浓浓的思乡情结,让我们一起进入当代诗人周天侯的《思乡》体验这种感受:“登高楼,望故乡,重重山峦遮眼水东流。梦里泪湿枕头。 思念苦,相思忧,家书怯写离愁。敢问魂魄几时回岳州。”从远古时“狐死必首丘”的传说到前几年才唱红的《常回家看看》,无不展示华夏民族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乡愁。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乡愁的音响一直在中国诗传统的城堡上空缭绕。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故乡、故土是长说不衰话题。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滨,也难以割舍。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让人们激动不已。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尽了乡情、乡愁。

屈原感楚国危机而写下《哀郢》;蔡文姬把思乡念土的愁绪,点点滴滴织入《胡笳十八拍》的音符;《古诗十九首》中将近一半的作品写的是有家难归的乡愁;壮志难酬的李白写下中国第一思乡诗《静夜思》。而今,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一弯浅水隔开了大陆与台湾,无所归依的飘零感逐渐演化为对故土,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你看,余光中的《乡愁》,琦君的童年故事,彭邦桢的《月之故乡》,真有唱不尽的乡愁。

【第3句】:表现思乡

0 【第1句】: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 【第2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 【第3句】: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 【第4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 【第5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 【第6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 【第7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 【第8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 【第9句】: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第10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第11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第12句】: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第13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第14句】: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第15句】: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第16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第17句】: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第18句】: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第19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第20句】: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第21句】: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

【第22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

【第23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

【第24句】: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 ——张先

【第25句】: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第26句】: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周邦彦

【第27句】: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

【第28句】: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第29句】: 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 ——程垓

【第30句】: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

【第31句】: 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刘基

【第32句】: 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 ——杨慎

【第33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第34句】: 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柳永

【第35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第36句】: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

【第37句】: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第38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第39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第40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第41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甬

【第42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第43句】: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第44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

【第45句】: 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第46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第47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第48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第49句】: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第50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第51句】: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

【第52句】: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第53句】: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 ——白居易

【第54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第55句】: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第56句】: 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第57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第58句】: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59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第60句】: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第61句】: 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 ——赵嘏

【第62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请给我加分!!

【第4句】:乡土情结好句赏析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③未。 【注解】 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③著花:开花。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 【说明】这曲词,是《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所唱的妙文。杜丽娘于“姹紫嫣红开遍”之时,看到了“断井颓垣”,想纵是“良辰美景”,也难抵韶光易逝,繁华背后的苍凉,一个“遍”字,看透了人间! 这《牡丹亭》的戏文也让大观园里的黛玉暗自神伤。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黛玉听到梨香院内女孩子们演习《牡丹亭》戏文:“‘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黛玉听到这八个字,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短暂,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于是“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 洛阳秋风】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说明】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细节描写传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写人的心理活动,“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是一个有高度典型性的细节,也是心理活动的必然结果。这个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

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数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情的七绝。前二句写久客并州的感触。

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所积累起来的乡愁,对一个异乡客居的人来说,是煎熬得够难受的,“归心日夜忆咸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 可是,命运好象与诗人作对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阳,反而又踏上更遥远的征程。

后二句接着写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 桑乾河离并州二百余里,由此北行,便是荒寒的朔漠地带,这对诗人来说,无异于是远去天涯,这思乡之情,变得更为深重了。

既是如此,作者为什么不返回故乡,反而要远赴朔方呢?这原因没有点明,但从诗中的“无端”二字,却颇可玩索。“无端”就是无缘无故,没来由之意,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的意思。

果真如此吗?只不过是极其含蓄地表露出一种求取功名富贵未遂、进退两难、身不由己的感慨罢了。当时一般读书人,为了仕宦,不得不离开父母妻子,流寓异乡,甚至到边远地区去游宦。

诗人也是如此。十年以前,他远游并州,只望求得个一官半职,而十年过去了,却依然故我,这对他来讲,心情是很抑郁难堪的。

所以虽然日夜思归,却是有家难归啊!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忍受痛苦,另觅出路了。所以他远赴朔方,也还是为了功名富贵,这真是事与愿违了。

但既以心为形役,就只得忍受内心日夜被煎熬的思家的痛苦了。诗中“更渡”二字,正包含有事与愿违之意。

由于离家日远,思乡之情也就更为深切,所以当渡桑乾河北去的时候,诗人不禁回首南望,以至于“却把并州作故乡”了。产生这种心情,看来似乎有点微妙,其实也是非常自然的。

过去作者客居并州十年,只忆念故乡咸阳,觉得并州可厌不如归去,因为并州究竟是他乡,与咸阳相比,感情自然不及对咸阳深。但现在离开并州,远赴朔方,不仅不能回到咸阳,而且连并州也不能回了。

并州在唐代曾称北都,繁荣一时,后设太原府,是著名的城市,与荒寒的朔方相比,近故乡得多,也好得多了。况且作者在并州一住十年,在这长期客居之中,自然也有了感情。

事实上,它在诗人心中,已经成了第二故乡,所以回首南望并州,自然也就感到亲切而怀念起来,正象在并州时忆念咸阳的心情一样了。这种微妙心情,凡是长期羁旅异乡的人,想来都有同感。

这首诗通过移居来抒写羁旅之思,显得宛转曲折,自然真切,富于情味。施补华《岘佣诗话》认为,此诗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都是“曲折清新,风格相似。”

《挑灯诗话》说:“非东西南北之人,不能道此。”详说甚是。

渡汉江①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①汉江:即汉水,这里指流经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②岭外: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评析】此诗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诗人被贬岭外,家中音讯早已中。

【第5句】:思乡的好句好段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 (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圣诞花殷红如血 开在千里外的城市 空气变得阴冷 清晨妈妈的电话打来,几句叮嘱的声音,苍老温馨,温暖着冻僵的记忆。 这个城市繁华空旷,膨胀着虚浮的快乐,而我,满目荒芜,找寻陌生的熟悉。 你的手伸过来的时候,我隐忍着的疼痛与柔弱,层层蕴开。 你说,该回家了。这里虽繁盛喧嚣,却始终不属于我们。

乡音袅袅,生生扯落我眼底的泪。 没有谁甘愿如游魂 飘浮在异地他乡 让我们朝思暮想的家,日益荒芜颓败,如风烛残年般老人的叹息,声声涕泪。 我们也有意气风发,也是孤傲狂放,不可一世。但心底却始终有道与生俱来的伤口,一触即痛。悲凉的是,我们生长在同一蓝天下同一国土,那土,却有着优劣之分。 有一段心事曾简单晴朗,透着淡淡的蓝。

【第6句】:乡愁的名句

【第1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第2句】: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第3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第4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第5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第6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第7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第8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第9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10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第11句】: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第12句】: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第13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第14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15句】: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第16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第17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第7句】:关于“乡愁”的句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中国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出生在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父亲是一名国民党政府官员。抗战期间,举家搬到重庆。

1947年诗人同时考取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由于不想离开母亲,诗人选择了后者。1949年转入厦门大学。

1950年随全家前往台湾。1951年,诗人得到梁实秋的指点。

1952年诗人从台大毕业,出版其第一部诗集《舟子的悲歌》,反响不大。次年,进部队担任编译官。

1956年,诗人退役,开始在一些学校教书,同时主编《蓝星》等文学杂志;同年9月诗人与表妹范我存结婚。1958年、1966年,诗人两次前往美国。

1974年,诗人前往香港教书,1981年和黄药眠、辛笛等诗人会晤,相互间作了亲切的交流。1992年,他终于盼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一天,他与妻子一道,回到家乡故土。

诗人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隔水观音》及散文集《逍遥游》等。 名作赏析 乡愁,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是成千上万首诗表现的主题。

然而,将之作为一个长期写作的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余光中恐怕还是第一人。在他众多写乡愁的诗中,《乡愁》一诗毫无疑问是流传最广、最为委婉动人的一首。

那一寸见方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一张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不言中。

一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里。

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

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

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正如诗人所言:“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叙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无尽的相思。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饰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了词语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诗人就是用自己真实的感受,用音乐般的语言唱出了心中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风在台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可以说,余光中的诗使得台湾诗坛的现代诗臻于成熟。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春酒》 小时候 过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 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 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 酒杯载着我满满的情与愁而如今 到哪里去找我家乡的春酒 清清的 香香的 沾着母亲味道的 哪怕是一指甲缝的春酒 故乡的酒 过年的酒 游子心中醉人的酒哟朋友 别忘了 出门在外 也给自己斟一杯人生的春酒 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琦君《故乡的桂花雨》、琼瑶《剪不断的乡愁》、萧乾《枣核》、余光中、席慕容的《乡愁》和舒兰的《乡色酒》。

【第8句】:乡愁的名句

1,《静夜思》唐代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秋思》唐代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3,《乡思》宋代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译文: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4,《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 白居易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5,《春望》唐代 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8532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