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朝拜秋夕月,
源于上古普于汉,定于唐初盛于宋间。
赏月观潮阖家欢,
舞龙扎灯庆团圆。
弟子事师敬同父,
始于西周,传在民间,定于新中国。
尊师重教新风尚,
知识人才飞海浪。
尊师为父登顶书峰,
望月盼圆相思如梦。
师如明月照亮前程,
月如名师启迪人生。
言传身教师者为强,
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阴晴圆缺月日有相,
初一十五轮回希望。
建国后的第38个教师节,
开国来的第73个中秋节。
在历史的长河里首次重合,
欢庆中秋佳节,致敬人民教师!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人民对天象的一种崇拜,本是上古时代人民在秋季晚上祭拜月神,月,求平安团圆的一种祭祀活动,又称秋夕祭月。从古代延续,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民间赏月、颂月等活动,寄托人们渴望团聚的相思之情。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也叫作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以月亮之圆比喻人的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同时祈盼丰收、幸福,更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教师节的演变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对教师的称谓也很多,如先生、夫子、师父、师傅等等。
在汉代的时候,出现了法定教师节的雏形。每年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不仅如此,皇帝还要邀请老师们入宫会餐,吃好喝好,席间还可以吟诗享乐。虽然,那时候并没有确立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但教师的节日休假、会餐、福利待遇已经开始了。
唐宋时代,仍然有祭祀孔子礼仪,而且非常隆重。国子监、书院以及各地政府也要从本地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中选拔成绩突出者,报给国府,先进者最高可获500两赏银。
到了清朝,农历八月二十七这天,朝廷会提高各个书院、学府、监院教师的薪资,优秀者还有升职等。相比以前,仪式更隆重,待遇更高了。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教育界人士,聚集在南京中央大学,发表了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演讲,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
1939年,国民政府设立8月27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
新中国成立后,与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并隆重表彰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版权声明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26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