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晚上的景色怎么描写?应该从哪个方面作为切入点?通过景色的描写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想通了这几个问题,再加以语言的技巧,你的作文才能有代入感,调动读者的情绪,引发读者的共鸣。
那么中秋的景色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呢?
以月色为切入点
中秋最典型的就是月亮,中秋的月亮圆,中秋的月亮亮,中秋的月亮是团圆。如果只描写月亮本身的特征和常用的寓意,就显得太平淡无奇了。
同样写月色,同样是月光,该写出新的生命力。把月光写活,把月光写出精气神。一个有生命和灵魂的月光,才能让读者心动。
怎么写活?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借,月光本身是静的,因此我们要借其他景物来把它写活。
比如月光洒在微风吹过的湖面,犹如仙女穿上银色的蛋挞裙,卧榻在幽幽山谷中小憩。
比如月光掠过秋风摇曳的层林,犹如轻盈的少女,披着银色的轻纱,在高岗上婀娜曼舞。
比如月色穿越在弯弯曲曲的乡村小道上,犹如拄着拐杖提着灯笼的老妪,为游子点亮回家的路。
比如月色铺在广袤无垠的天空,犹如老农精心呵护成长着的棉花,紧贴着大地的心脏,给予母亲的温暖。
以月饼为切入点
月饼看似平淡无奇,感觉这月饼也没什么可以写的。但是在中秋之夜,这平淡的月饼,却象征着亲人团圆。如果仅仅写这是个团圆的月饼,就未免太无新意了。
如果把月饼写出人间冷暖。比如月光柔柔地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没有了匆忙的脚步,没有了攒动的人影,只有静静的月光,悠悠地走过。也许月光的不经意,惊扰了卷缩在天桥下的拾荒者,那拾荒者,揉揉刚刚睁开的眼,向着月光透来的方向望去。双手情不自禁地捧起天边的月亮,放到鼻尖,微微晃动着头,禁不住伸出舌头舔了一下,那种记忆中月饼的味道把他再次带进了甜美的梦乡!
如果把月饼反道而行,写出亲人的分离。比如在院子的大枣树下,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就着月光,举杯畅饮。该吃月饼了,母亲起身去客厅,许久也不见母亲出来,我走进去一看,母亲正面对着那个大大的月饼发呆,似乎眼里还含着泪水。我轻轻喊道:妈,怎么了?母亲强笑着说:伊儿,妈没事,看到这么大个月饼,不知道从哪里切开!当第二天背起行囊,把母亲送出家门,偷偷回头看见母亲轻拭着眼泪,我才恍然大悟!母亲是舍不得切开那月饼,切开意味着团圆之后就是再次的别离!
中秋晚上景色怎么描写?
从以上的切入点描写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秋景色的描写,可以通过直接描写法,也可以通过间接描写法。可以借物衬托物,借动的物描写静的物,借物来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中秋之夜,最常的情感表达就是团圆,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如果我们仅仅去表达这种 人人都想得到的情感,比较难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我们要放大格局,以胸怀天下的胸襟去表达情感,我们也要心思细腻,通过每个细节去挖掘和发现亲情之间的细腻的爱。
大至极大,小至极小。让思维驰骋起来,让思绪飞扬起来,才能描写出让人心跳加速的文字!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62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