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中秋即至,从古人诗篇中赏月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中秋赏月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月亮,在人们心目中也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仅月亮的别名美称就有冰镜、玉兔、金盆、玉环、冰轮等十几种。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或歌或咏,借物抒怀,留下了许多妙语佳篇。中秋即至,我们不妨从古人诗篇中摘录一些有关月的佳句以供赏玩。

家喻户晓而又朗朗上口的要数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幽幽明月引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不知自何时起,月亮和故乡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是啊,皎洁如玉的明月将银辉洒向大地,万物沐浴其中,不由得引起人淡淡的遐思和怀想,想必远方的故乡也是另有一番景象吧。

再看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与月亮、影子共饮,可见诗人孤独、凄凉之处境。而明月,无论何时何地都与人紧密相依,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可谓人类最忠实最可靠的伴侣。

古诗《望江南》中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是痴情女子对月亮的倾诉。这里把月亮比成明镜,仿佛事物的见证人。是啊,皓月临空,普照大地,人间万物,世事变迁,它何尝不照个分明,看在眼里?

古人不见今日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沧海桑田,唯有明月依旧。张若虚的一篇《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富含哲理,令人回味不尽。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畔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发了由江、月引起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感慨。

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更是千古吟诵不衰。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借明月的有无道出了诗人对宇宙中事物的迷茫。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诗人以自然界月的阴晴圆缺来比喻人生的悲欢离合,寄托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自己对某些事物的感伤和无奈,又显示出其超脱达观的情怀。在这里,是月亮给予了诗人宝贵的人生启迪。

而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全词以月亮作比,从月亮的与人相随和盈亏变化两个角度,正反设喻,对月抒怀,望月兴叹,表达了闺中妇人无尽的哀怨和相思,如泣如诉,声声动人。不知月亮怎有如此魅力,引人遐想,让人感伤?

文中以月作为意境的诗句更是不胜其多,体现了月亮与人类的关系之密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绘了一幅玉盘高悬柳枝摇曳恋人相约卿卿我我的优美浪漫景象。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借明月来烘托幽雅静谧的氛围。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得更是淋漓尽致,绝妙无比。

可见,文人墨客对月是情有独钟,偏爱颇深。是月亮,给诗人以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给人们以人生的思考和启迪。自古以来,人们爱月咏月,无不表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爱慕、希冀和追求。

关于月亮的传说也是那么的美丽凄婉动人。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个传说,人们赋予月亮一种神秘感、朦胧美以及人生永恒的缺撼美。

又到中秋,玉盘高悬。仰望明月,思绪万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在这佳节倍思亲的时刻,不由得让人想起苏轼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对自己和天下人的愿望,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团聚,即使不能团聚,只要能够长长久久,也能在不同的地方,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月光。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657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