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意味着2023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时候来的更早一些,也意味着今年的春节,比以前时候来的更早一些,如此想着,顺手把日历往下翻翻,春节就在1月22日。
另外,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重叠在一起,双节同庆,更添光彩。老师可以悠闲地坐在院子里,在皎洁的月光下,吟诵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平常的中秋节有不平常的事情,那就是中秋节拜山,所谓拜山就是上山扫墓;或许有人会有此疑问?中秋节扫墓?不是清明扫墓?但确实如此,我们一直遵从着这样的习俗。
百度解释: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古代有春祭和秋祭的习俗,即在春季和秋季时节祭扫先人墓。春祭在清明时节,秋祭分为两个时段,一个是在中秋节前后的,一个是在重阳节左右的。
中秋节前后扫墓是我们客家人习俗。
以前,中秋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亲人团聚,族人相聚,你挑着扁担,我拎着东西,你在前面开路,我在后面吆喝,有说有笑。祭祀先人前,我们清理杂草杂树,摆放好供奉的食品,点上香火蜡烛,便开始祭祀先人,然后放鞭炮,烟花,烽烟四起,漫山遍野回荡着鞭炮声,烟花声。祭祀完毕我们还喜欢漫山遍野的寻找一种叫捻子的特殊水果。(百度百科:捻子:桃金娘,岭南山里佳国)
针对捻子,还有一首客家打油诗
七月七,捻子乌唧唧;
八月半,捻子下岭散;
九月九,捻子甜过老酒。
现在,一切皆已时过境迁。
漫山遍野的杂草树木长得比人还高,把山路遮挡住,把捻子树覆盖掉,村委防止野火烧山,禁止人们带火种上山,以免引起山火。于是祭祀缺少烟火气息,缺少摘水果的欢愉,只剩下我们对祖先的那份怀念与感恩。
时光荏苒,不禁感慨
如今已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你已不是当初的少年。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66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