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就要到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最为重要之外,其次就数中秋节了。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的由来。
小的时候,每逢过中秋节,印象最深的就是赏月,吃月饼。那个时候的月饼大都是家里自己做的。不像是现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很难再看到做月饼用的模具了。中秋节之所以重要还有一点就是跟月圆有关。虽然说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满月的时候,但据说唯八月十五这天,月亮似乎更大更圆更明亮一些。所以古人把中秋节这天又称之为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盘般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对于中秋节,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了。而在我的人生当中,也有过十几年离家在外的日子,所以每逢中秋节到来之际,我的内心也和其他千千万万个游子一样感同身受。而八五年的中秋节印象最深,那年的中秋节我是在军校里度过的。那个时候中秋节还没有确定为法定节日,不过学校为了照顾学员的情绪,还是给我们放了半天假。记得那天我和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早早地去学校的军人服务社,买来一些吃的喝的,包括一些罐头、花生米、水果等零食,当然月饼和酒不可或缺。到了晚上我们几个带着买来的东西,悄悄地溜出宿舍,来到了学校操场西边的一个游园内,这个游园虽然不大,但也显得很别致。有一片水域,面积太小所以不能称之为湖。水域的周围栽满了各种树木花草。从东侧沿着一条小径入园,通过一段木头搭起来的小桥,来到水域的中央,这里座落了一个非常精致的小凉亭,凉亭下四周有长凳,中间还有一张石桌。说来也巧,这么优美静怡的地方,除了我们几个没有见到有其他人光顾,就好像是专为我们提供的场所一样。我们把买来的东西摆放在石桌上,依次坐下,开始享用我们的战利品。就在这时,一轮明月好像刚睡醒似的,从浅浅的云层里跳将出来,显得格外的明亮,原来昏暗的凉亭下顿时也变得敞亮起来。月亮的到来,使得我们的话题更加丰富。不知是谁先提议,就此刻的场景和心情,来一个诗词接龙。规则是这样的,用小时候石头剪刀布的方式,确定第一个出题的人。也就是说谁输了就先出第一句诗,以中秋节为题材,七言、五言不限,不过格律取决于第一句起句,然后以此类推。下一人接上句有五分钟时间限制,如果在规定的时限内接不上来,就要接受惩罚,或表演一个节目,或喝一杯酒。就这样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吟诗,一边喝酒,一边品尝着美味,真所谓:中秋林梢月,团圆云海生;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此时凉亭下,游子诉衷情;会当天共远,凄凄满别情。正当大家兴致勃发,诗意满满的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句:想家了,顿时出现了一阵的寂静,大家谁也不说话,静静地坐在亭下,或许是喝酒的缘故,此刻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了起来。大家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好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那个难忘的中秋夜,心里就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受。尽管从部队回来后再没有漂泊过,但作为曾经离家在外的游子,那种如同月亮般有着阴晴圆缺一样,其相对应的悲欢离合也着实让我感受至深。
雨淅淅沥沥又下了一夜,此刻的我也早早地醒来。窗外不时传来的雨声,似乎伴随着我的心跳,此起彼伏。我在想今年的中秋节会不会见不到满盈的月亮了,那该让远离家乡的游子们多么的失望!但愿我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辛丑年八月十三凌晨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66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