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九月十四青女诞,俗语“青女霜降前,必定是灾年”,今年何时霜降

农历的九月十四是青女降霜之日,民间称之为青女诞。青女也叫青霄玉女,是专门掌管霜雪之神,手扶一把七弦琴,琴音过处,遍地霜雪,一片洁白,故称吴洁,是月中吴刚之妹。俗话说:青女霜降前,必定是灾年,为啥会有这种说法?

九月的特点

四季的交替也就是五行的交替,春夏之交在辰月,夏秋之交在未月,秋冬之交在戌月,冬春之交在丑月。木入辰土生夏火,火入未土生秋金,金入戌土生冬水,水入丑土生春木。所以秋冬的交替也就是金水的交替,其过程在戌月。

戌月从寒露节气开始,到立冬之前结束,期间就是金水交替的过程。寒露节气是金气隐藏,水气显现的开始,此后金气每隐藏一分,水气就会显现一分,两者之间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到了立冬之时,金气彻底隐藏,水气完全显现,因此立冬前一天就为金绝日。

霜降节气位于戌月的最中间,此时金气正好隐藏一半,水气也显现一半,金水之气几乎相等。过了霜降之后,水气就强于金气了。金为秋凉,水为冬寒,寒露节气水气开始显现,此刻的露水带有寒气,故称寒露。

当水气强于金气之后,也就是寒气强于凉气,露水就会凝结成霜,清晨的地面已有霜雪出现。所以降霜与露水的形成过程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露水代表着温度还不是那么寒冷,而降霜则代表着夜晚的温度已经低于零度了,也就是寒水之气已经强于金气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太阳黄经过了二百一十度之后,所产生的自然现象。也就是霜降节气之后,寒水之气强于金气,将露水冻成了小冰晶。因此降霜应在霜降节气之后,如果降霜在霜降之前,也就是意味着寒气过早地强于金气了。

青女代表什么?

农历的九月也被称为青女月,青女是月宫中掌管霜雪的女神。相传在上古时期,黄帝战胜了蚩尤,并与炎帝在青要山结盟,形成了第一次部落大融合。然而连年征战,尸横遍野,百病滋生,于是青要山女神来到广寒宫请来了青女,为大地降霜飘雪,掩埋了一切不洁。

霜雪过后,山瘴毒雾,顿时消失,人们才过上了安稳的生活。那一天就是农历的九月十四,于是每年的九月十四就成了青女降霜之日,当天的降霜就被称为初霜,到了来年三月十三,青女再次降霜,谓之晚霜。

从此之后,九月霜,腊月雪,来年三月又降霜,六月大暑,周而复始,四季乃分,百禾俱生。如今的青要山中还有一座青女峰,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当地人称之为闺女石,相传就是青女的化身。山下还有玉洁泉,是青女降霜之前,沐浴之地。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九月霜,腊月雪,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发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已。所以青女就代表着降霜飘雪,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说: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所以在很多古诗中,都以青女来暗喻霜雪,比如杜甫的: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郭沫若的: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由此可见,青女降霜的说法由来已久。

青女霜降前,必定是灾年

农历的九月十四是青女降霜之日,而降霜也就意味着寒气强于金气了,夜晚的温度已经低于零度了,要不然露水不会凝结成霜。霜降节气时,金气与水气几乎相等,霜降之后,寒水之气才强于金气,所以降霜要在霜降之后。

那么青女降霜如果在霜降之前,也就是意味着在霜降之前,温度已经低于零度了。今年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是霜降,九月十四青女降霜,在霜降节气之前,并且是最前面。九月十三是寒露,代表着今年的寒气来得过早。

寒露节气正是晚稻抽穗扬花之时,怕风怕雨更怕霜,俗话说: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寒露有霜,晚稻受伤,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

所以霜降节气之前,金气依然强于水气,露水虽寒,但还不宜凝结成霜。霜降节气之后,水气强于金气,也就是寒气强于凉气,就可以凝露成霜了。那么青女降霜在霜降前,也就是霜降之前降霜,代表着温度过低,晚稻容易被冻坏,挑米如挑糠。

今年的寒露节气在九月十三,紧挨九月十四,此时降霜,也就代表着夜晚的温度低于零度了,秋季的气候特征就会彻底被掩盖,从而变成了无秋之年。任何一个季节的特征被覆盖之后,必定会出现极端的自然现象,植物不顺,人也不顺。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80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