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何现在的人,离诗越来越远了,是真的不爱美好的诗句了吗?
当一个国度缺少了一种骄傲的文学,当一个民族丧失了一种灵魂的语言,那么这个国家必然会在盲目和自卑中畏首畏尾,这个民族也注定会在思想的真空中迷失和沉沦。
诗歌,这个在如今早已枯萎的花蕾,这个早已死亡多时的传说,在这个物欲横流,思想空虚的年代里,它仿佛定格于回忆之中,只有在历史的记忆中才能找回到些许的痕迹。

当唐宋遗风早已尘封在历史的黄卷之中,当海子终于看透了世界而选择了放弃,当北岛踏上远去冰岛的最后一班航程,当汪国真终于走进了世俗的婚姻之内,随着最后的守护者们一个个离去,诗歌渐渐再也无力向这个社会展现自己的存在的理由。

在缺少养分滋养的社会荒土之上,诗歌开始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没意思,空洞,无聊、神经病甚至慢慢地成为了世人对诗的一种看法,仿佛平日里不骂几句诗,就显不出自己的现实水准。
诗歌的沉沦也最终导致了,诗人这一群体的集体蒸发,从八十年代盈塞满京的诗人,到如今的凤毛麟角,而且其中还不乏一些伪诗人,凭借着几句大声吼出的啊来抒发自己也不明白的感情。
诗人注定要活在一些特定的年代之中,这种年代要么是唐朝那样激情四射,自豪乐观,物质富足,全民精神生活层面要求都大幅度提高的时代,要么是宋朝这个虽然金瓯残缺,经济政治自由开放的物质富足的社会情况,要么就是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前期那段国人充满追求的热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反思年代。
当一种绝美的语言表达形式被社会无情的扼杀的时候,当诗歌被沦为溜须拍马屁、歌功颂德的谄媚之词之时,诗歌所承载的那种魅力和厚重已经荡然无存,诗歌与生俱来的那种天然,质朴,绚丽,脱俗,被世俗强行披上的虚伪外衣所覆盖,当文人用美丽的词语去赞美那些令人作呕的事物之时,诗歌也自然而然地被深深地玷污了,当诗歌完全被虚伪所占据的时候,它的形象也就毫无置疑的会被世人所唾弃。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可悲的民族,没有诗人的民族是个迷茫的民族,诗歌是一个民族最睿智思想的浓缩,也是一个民族最后的精神寄托的场所。
当神话被科学褪去了神秘莫测的面纱,当孔道理学从神坛上拉下来被一棍子打死,就连人人都挂在嘴边的主义思想,也变得模糊不清,社会的精神世界被无形中抽成了真空状态,当一个社会变得浑浑噩噩,行尸走肉的时候,一个民族的肌力也必然萎缩不堪。
诗歌,在社会的土壤上生成的一朵奇葩,由诗人用简短凝练的语言唱出这个社会的脉搏和悸动,它可以是歌颂山河壮丽,可以是倾诉儿女缠绵柔情,也可以是对社会黑暗的讽刺控诉,还可以作为对国家民族的兴亡的忧虑和关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真正的诗人可以没有凝练的笔法,可以没有优美的语言,但是他必须抒写出自己最贴切的感受,最真实的想法,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堆砌空乏的思想,完全可以用最直捅的嗓音来喊出最感人的语调。
诗人注定是一个要在笔间流淌自己的心血的人,注定是要将自己的灵魂镌刻在行里之中,将自己的思想完全裸露给世人,他是一个纯粹的灵魂,他是一个纯朴的个体,他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当作琴弦,弹奏出这个世间最震撼人心的音符。
当诗人的身份变得越来越尴尬的时候,诗歌也就慢慢地淡出了文学的殿堂,当一首首诗歌呈献出来却无人认可,一些诗人将愤怒的矛头转向整个社会文化的低俗,却忽视了诗歌本身的质量,脱离了社会的诗人越来越多,纯粹的诗人已经基本绝种,在世俗间行走的诗人又没有以前那些诗人的高尚的意志,随波逐流也就慢慢地充盈着诗人的头脑和思想,在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再是纯粹的思想灵魂,更多的是物欲横流中焦躁的欲望和浮躁的灵魂。
汪国真生前曾经说过:这个社会没有改变,改变最多的正是诗人和诗歌。
从他的诗歌风格来说,他所描写的诗歌大多数是纯美的爱情和不舍得分别,这最质朴的诗词,恰恰是对每一位热恋和伤魂人的最贴切的诠释,什么是爱情,在诗间流露出真谛,什么是分别,在诗间流淌着泪滴。
爱情的土壤被快节奏的生活代替,但是爱情的最质朴的真理没有改变,她矗立在那里,从来没有从人的心里面移走。
曾几何时,诗歌渐渐走向了一种闹剧形势,废话诗人,荒诞诗人的出现,将诗歌诠释为本质就是废话,以重叠的废话构成拖沓的诗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恰恰说明了诗歌的寂寞,寂寞到了必须用哗众取宠来博得世人们的围观,当诗歌变得越来越趋向于低俗的时候,诗歌的命运也越来越穷途末路,当坚守着最后一片灵魂净土的隐者都变得如此浮躁不安的时候,社会,国家,民族的情绪也必然是日益浮躁难宁。
现在的诗人难以想象海子对社会的执著的渴求,现实不完美,用生命去填补,这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很多人做过很多优美甚至伟大的诗歌,但是一个将生命都融入了诗歌之中的人,他所追求的高度是他人难以项背的,在面朝大海的地方,我们第一个跃入脑海的语句,往往还是那句春暖花开,也许海子找到了花开的地方,但是在这里如今还是一片落陌荒土。
龙的民族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是一个沉静坚守的民族,是一个睿智恬淡的民族。在水墨之中渲示着对美的质朴天然的认识,在古筝琵琶中聆听烟蕴缭绕的佛经道典,当灵魂触摸到了美好,用语言当作媒介,两者组合而成的完整机体,那就是最优美的诗歌。
当诗歌渐渐成为一个时代凄凉绝响的时候,文化的命运也像那落日黄昏一样,垂影依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8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