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轼 | 万事到头都是梦,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宋代〕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
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水痕收:指水位降低。
浅碧:水浅而绿。
鳞鳞:形容水波如鱼鳞一般。
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尊:同樽,酒杯。
休休:不要,此处意思是不要再提往事。
赏析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创作背景
据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徐君猷任黄州知州时崇儒重道,下士爱民。苏东坡谪居黄州,与弟子由书云‘举目无亲,君猷一见如骨肉’,可见两个感情之深。
元丰五年(1082年)的重阳节,时词人被贬黄州,徐君猷为黄州知州。徐君猷没有因对方被贬而显出怠慢之意,与苏轼交情深厚。这首《南乡子》即是词人在涵辉楼上写给徐君猷的一首怀人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责任编辑: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