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墨竹原创】诗—四体书法—二十四节气——寒露

原标题:【墨竹原创】诗/四体书法/二十四节气——寒露

诗/四体书法/河南鹤壁墨竹(李风枝)

李风枝(墨竹)诗《寒露有感》

文/河南鹤壁墨竹(李风枝)

秋风萧瑟夜寒窗,

秋雨綿延路漫长。

举头仰望行云畅,

低头静思翰墨香。

2023年10月7日

李风枝(墨竹)原创四体书法《寒露》

李风枝(墨竹) 篆书《寒露》

李风枝(墨竹) 隶书《寒露》

李风枝(墨竹) 行书《寒露》

李风枝(墨竹) 楷书《寒露》

寒 露

一、寒露的来源

寒露,是24节气之第17个节气,秋季的第5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心宿二)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

二、物候现象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意思是,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有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三、传统习俗

1、上香山,赏红叶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赏枫叶的这个赏字非常重要,不同于坐在窗台上或者走到街道上看看叶子就算了,必得身临其境方能品味其妙。

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北京地区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是10月15日至30日。

2、讲养生,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可广泛应用于食疗。还有谚语说: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这道出芝麻与绿豆都具有排毒的功能。用芝麻榨取的香油,不仅是热菜和凉拌菜的调味佳品,也广泛用于食疗解毒。

此外,由于寒露与重阳节往往相近,人们在这个时节还要吃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

3、菊花茶,坚持喝

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每值秋收以后,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其中到寒露时也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此刻将初开的菊花和少许青翠的枝叶,掺和在粮食之中一起用来酿酒,一直到第二年这个时间才开坛饮用。据说这种菊花酒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

在寒露这一天,古人有时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而今天大家则喜欢多饮枸杞菊花茶。古时人们会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今人如果嫌麻烦,那可以泡上一壶酒或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4、秋钓边,醉江蟹

寒露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其含义就是,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

不过,过敏体质、胃寒者及孕妇、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黄,另外,现在正是柿子熟的季节,要注意螃蟹忌与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5、觅秋茶

寒气露冷,秋分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茶分春秋,喝茶却能不分时间地点。寒露已过,新茶已上。

四、文学创作

1、农谚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白露谷,寒露豆。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

寒露到,割晚稻;霜降到,割糯稻。

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

寒露雨风,清明晴风。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时到寒露天,捕咸鱼,采藕芡。

寒露节到天气凉,相同鱼种要并塘。

2、农事歌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

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

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

贪青晚熟棉花地,药剂催熟莫怠慢。

大棚黄瓜搞嫁接,保温保湿是关键。

紫红山楂摘下来,鲜红石榴酸又甜。

果品卸完就管树,施肥喷药把地翻。

采集树种好时机,乡土种源是重点。

畜禽喂养讲技术,怀孕母畜细心管。

越冬鱼种须育肥,起捕成鱼采藕芡。

3、有关寒露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玉蝴蝶》

北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败荷鹡鸰图》

明·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贵谷子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五、起居养生

1、饮食多滋阴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2、谨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出现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3、穿着别露脚

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4、早睡不熬夜

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5、情绪莫焦虑

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另外,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6、运动别过度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84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