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中华字经(注释版)第一课天象

1课  天 象

乾坤有序,宇宙无疆

乾坤:中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对哲学范畴。《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和第二卦。

是促使万物发生变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物质的性质。乾之象为天,表示阳性,坤之象为地,表示阴性。《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发生,坤的作用在使万物成长。《易..彖辞》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彖辞》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乾坤强调的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乾始物,坤成物,乾和坤两种物质相互交感才能推动事物发生变化。因此乾坤又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等。

序:次序、顺序。

宇宙:空间与时间的总和。宇指空间,宙指时间;疆指边界。

天地啊,你化育万物,包罗万象,运行然而有序。宇宙啊,你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哪儿都没有界疆!

用万物之本源作为开篇,把文章的开始和自然界的开始标定到一个起点上,这反映出作者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星辰密布,斗柄指航

星辰是天体的总称。星是发亮的天体,辰是比星暗的天体。星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态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太阳是恒星,月亮是卫星,人类居住的地球是行星;

布:陈列、铺开;

斗柄: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北斗七星排列形状如一把杓子,故民间又称为

杓子星。北斗星从斗头到斗柄分别为天枢、天璇(或天璿)、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或瑶)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头,又称斗魁或璇玑。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也叫斗杓。斗柄在这里指北斗七星。北斗星较亮,而且在北极星附近,连接天璇、天枢二星的线延长约五倍处便可找到北极星,故又被称为指极星,人们夜间走路行船常把北斗星作为辨别方向的重要标志。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北斗星在一年中处于北极星的不同方位,《鶡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人们从斗柄所指方向,分季节、辨农时;指航:指示航向。

闪烁的星辰密密麻麻地布满天空,北斗星在太空中为地球指明了方向。作者将人们的思想从宇宙的本源拉到地球的天象上,选用北斗七星作过度可谓匠心独具。句文既指出地球在宇宙中与其他星球的相对位置,又暗示地球上任何规律都要符合宇宙天地发生发展的根本规律。

昼白夜黑,日明月亮

昼:白天。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所处的时间;

夜:黑夜。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所处的时间。昼与夜相对;

日:太阳的简称,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与地球的平均距离14959.787万千米,直径

139万千米,为地球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平均密度

1.4/立方厘米。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5770K,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

1.5×10(7上)K由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以辐射的方式,由内部转移到表面,而发射到宇宙空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35天。总体说,太阳是稳定的,但其大气层却处于局部激烈运动中;

月:月球的简称,旧称太阴。地球的天然卫星。与地球平均距离384402千米。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看见。直径3476千米,约为地球的1/4,质量为地球的1/81.3,密度为水的3.3倍,重力约为地球的1/6。自转周期与其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都是27.3

日,故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地球。句文描写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月缺月圆、岁月流逝的天象。

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

虹霓霞辉,雾沉雹降.

这几句说自然气候现象,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空气流动形成风,气象上常用风向和风力表示风的方向和强度大小;地面的湿空气升至高处,遇冷而凝成无数细微水点,成团浮游空中,即为云。按云底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三族。外形或分层、或团聚,或呈波状。云状演变常能表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云团与空气摩擦而生电,闪电则是云层间、云地间或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的猛烈放电现象;空中激电而发出的声响即是雷;

云中的微小水点积重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时,下落而为雨,雨滴直径约0.1~7毫米;雨遇寒气凝结成六角形白色结晶体,漂落而下叫雪,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和温度高低等不同,所形成的雪花形状、雪片大小也就不同;

雨遇冷气凝结成大小不一的冰块随雨降下,便是冰雹。雹呈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形,

直径大小不一,常见的5~50毫米;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为水点是露,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

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而凝华在其上的白色结晶微粒是霜。一般出现于晚秋和早春季节的晴朗无风夜间或清晨,晚秋产生的霜叫早霜,早春产生的霜叫晚霜;空气中的水汽凝成细水点或冰晶,象云烟一样弥漫在空中则是雾;虹霓,是太阳光线与水汽相映,出现在天空的彩晕。主虹为虹,副虹为霓,霓位于虹外侧,常出现于雨后;霞,是因日光斜射而呈现赤色的彩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春是第一季,夏是第二季,秋是第三季,冬是第四季。农历一至三月为春季,四至六月为夏季,七至九月为秋季,十至十二月为冬季。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

夏天是它们迅速成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果实的季节,冬天是植物贞藏的季节。

此二句是说植物和农作物在春天播种萌生,夏天生长,秋天成熟,冬天储藏的自然规律。

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时令:岁时节令。农历按季节气候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至冬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民间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农人随节气更替安排农事;

应候:根据季节、气候变化;

寒:冷。此指寒冷的季节;

暑:热。此指炎热的季节。寒来暑往指四时相代,季节交替。

句文大意说岁时节令啊,就是应天候而作,这才有冷与热的循环,寒与暑的来往。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86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