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袅袅凉风动!听,诗词里的寒露之美

《池 上》
唐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至
秋色浓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
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尽管寒露与白露都与露有关
但白露依色而名
而寒露则依寒的感觉而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
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地面的露水更冷
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露水凝结,晶莹剔透。IC供图
进入寒露
天渐凉
风吹叶落处
草木凋零
平添了几分萧瑟
那古代诗人感受到的寒露
又是怎么样的呢?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接下来
我们一起到诗词里
一窥白居易在寒露时节的所闻所感
深秋时节
阵阵凉风袭来
目之所及
露气寒冷凝结成霜
一派萧瑟的景象
此时
诗人望向远方
一幅秋日池上图景映入眼帘
可以看到
兰花越来越白
正渐渐凋零
残破的荷叶漂浮在池上
旁边的沙地上
一只沙鹤正独自栖息于此
与之相对的是
水面上双双飞舞的萤火虫
秋凉酒醒
诗人见到这样一番冷寂的景色
不由得心生寥落与孤寂之感
深秋,池塘里的荷叶呈凋零之色。IC供图
这首诗对气候特征刻画得尤为细腻
用生动的诗句
向人们展现出一幅深秋寒露的画面
是寒露诗词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寒露时节
入眼处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
其中
独鹤双萤这一景别描写
更衬诗人的孤寂之意
寒露时节
自然界都有哪些现象?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
大举南迁
此时是最后一批
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水为蛤
深秋天寒
雀鸟都不见了
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
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
与雀鸟很相似
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想象飞物化为潜物
是古人感知寒风萧瑟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百花凋
但菊花偏偏在寒露时盛开
满城尽带黄金甲
写的便是寒露时节的菊花之盛
秋菊正盛。IC供图
寒露时节
北方已呈深秋景象
白云红叶
偶见早霜
南方也秋意渐浓
蝉噤荷残
这一时节
全国各地冷暖不一
这时的广东入秋了吗?
常年寒露期间
粤北将渐渐完成由夏入秋的转变
中部的广州
往往要等到下一个节气霜降
才能入秋
最南端的徐闻更是要到立冬
才能有些秋意
秋日山林,云雾缭绕。IC供图
寒露已至
谚语说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进入寒露后
大家要注重足部保暖
防止寒从足生
爱露脚脖子的朋友们
可要收起你们最后的倔强啦
寒露时节
是赏红叶的好时节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说的正是这个季节的美景
登高而望
层林尽染
进入寒露
天渐凉
太阳晒不到深水处
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
此时钓鱼易上钩、易收获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钓边
爱好钓鱼的朋友
可以和DUDU猫一起
享受惬意秋日
上演一场姜太公钓鱼
应当会有不错的收获噢
找出隐藏在这张图中的寒露知识
↓↓↓↓
寒露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
10月8日15点22分
将迎来今年的寒露节气
你那里的寒露节气都有哪些习俗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王佳
策划:李湘莹 关健明
统筹:刘兰兰 梁子珊
创意:许乐
设计:原毅
技术:何卓贤
产品:王蕾
原创音频:彭沁玲 梁子珊 李芷琪 冯奕然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古诗文网、中国气象局、广东天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9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