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自霜降始,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秋时将尽,寒冬欲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雁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想你想得肝肠寸断,你究竟在何方啊?

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大雁是守时的。
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
《浔阳记》云:庐山顶上有池,水池中有三石雁,霜落则飞于此山。
沈括《梦溪笔谈》: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
霜神
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姐姐的节气。此女名叫吴洁,又名青女,据说是砍桂树的那位吴刚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

《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每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
霜钟
霜钟,是霜降的一个神奇的故事。《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丰山有九口钟,霜降而鸣。

汉王褒《九日从驾》诗: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
晋郭璞《九钟》诗:九钟将鸣,凌霜乃落,气之相应,触感而作。
郑刚中说:酒凭孤枕聊成寐,寒入霜钟更觉清。
陆游说: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李白在山中听蜀僧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霜履
《诗经·魏风·葛屦》诗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葛屦是葛丝编的草鞋,履霜而知寒,因此才有乐府琴曲《履霜操》。

伯奇弹唱履霜操
《履霜操》传为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伯奇无罪,而尹吉甫听信了后妻谗言,疑其不孝,把伯奇赶出门。伯奇采芰荷为衣,采萍花而食,清早履霜而自伤,援琴而鼓之: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催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曲终,投河而死。
北宋范仲淹一生只弹奏此曲,人称范履霜。
霜景
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在这个季节里,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以备过冬,并将猎物成排摆开,如同祭祀一般。草木枯黄凋零,虫儿们也开始蜷缩在洞中,不眠不食,进入冬眠状态。

元稹写有一组咏二十四节气的诗,这是关于霜降节气的一首。
霜降九月中(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岁晚》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霜降时节水流入深涧,风吹落叶飘飘洒洒地回归山上,慢慢的不知不觉中一年已即将结束,万物都回复到本源的状态......
霜花
《锦绣万花谷》中说:拒霜花,树丛生,叶大,而其花甚红。九月霜降时开,故名拒霜。拒霜花指的是木芙蓉。因不惧霜寒,古人多爱。

芙蓉花的司花男神是范成大。晚年退隐故里苏州的他,在上方山下,石湖之畔,随地就势筑亭建榭,遍植芙蓉,后人谓芙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一身正气,凌寒不惧。
《诗经》里,人们更熟悉的仍然是《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杜牧)
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谪居》白居易)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9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