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的九月二十八,就是节气交节的时间,此时斗柄指戌,太阳黄经到达二百一十度,天气从此变得寒凉,露水即将凝结成霜。那么霜降节气有什么特点?俗话说:未霜降霜,四处有荒,是啥意思?

霜降节气的特点
过了寒露节气之后,金气开始隐藏,冬水之气开始显现,火气耗尽。此时金气每隐藏一分,水气就显现一分,两者之间为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个过程贯穿整个戌月,一直持续到立冬节气交节之时才结束。
到了立冬之时,金气彻底隐藏,水气完全显现,寒水之气取代了金气,季节就进入了冬季,所以立冬前一天为金绝日。霜降节气位于戌月的最中间,因此霜降节气时,金气正好隐藏一半,水气也显现一半,此时显现中的金水之气几乎相等。

过了霜降之后,水气就比金气强了,金为秋凉,水为冬寒。因此过了霜降之后,寒气就强于凉气了,在寒气的作用下,露水才凝结成霜。霜的出现与露水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当温度低于零度之后,露水冻成了小冰晶,就出现了降霜。
所以降霜的过程也就意味着寒气强于凉气了,也就是冬水之气强于秋金之气了,代表着夜晚的温度已经低于零度了。此时白昼依然较热,夜晚却已经寒冷,因此霜降节气就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候,是水气强于金气的开始,也是天气干燥之时。

人们将霜降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就是豺狼之类的动物开始捕获猎物,准备过冬了。然而动物在捕获猎物之时,先将猎物摆放整齐,就像祭拜一样,以感恩大自然的恩赐。
比如雨水节气獭祭鱼,处暑节气鹰祭鸟,霜降节气豺祭兽等,都是一种感恩的行为。动物尚且知道感恩,更何况是人呢?其实人并没有发明任何物质,只是一种发现,就像爱迪生发现了钨丝可以做灯泡,但钨并不是爱迪生发明的,而是大自然中原本就存在的。

所以动物在捕获猎物之时,也对大自然有一种敬畏之心,当没有了这种敬畏之心之后,人们才开始肆意破坏大自然,当然大自然反馈回来的力量,也是人们无法承受的。而霜降节气的这些现象,都是太阳黄经过了二百一十度之后,所产生的自然现象。
因此霜降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水气开始强于金气,也就是寒气开始强于凉气了。在寒气的作用下,动物开始蛰伏,草木开始凋零,树叶开始变黄,万物开始归藏。

未霜见霜,遍地起荒
由上可知,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霜降之前,显现中的金气依然强于寒气,此时的露水虽寒,但还达不到凝结成霜的力量。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夜晚的温度彻底降低,露水被冻成了小冰晶,就出现了降霜。
所以未霜见霜的意思就是霜降节气之前出现了降霜,代表着寒冷的天气来得早,此时正是秋庄稼收获的季节,也是晚稻抽穗扬花之时,容易造成灾荒。同样霜降节气之后如果没有出现降霜,也就意味着寒气来得晚,依然是不好的。
俗话说: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霜降无霜,礁头没糠,霜降无霜,来年闹饥荒,霜降无霜,来年吃糠,未霜见霜,卖米人像霸王,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寒露有霜,晚稻受伤,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从这些谚语中就能看出,霜降节气就是降霜的分界线,霜降之前降霜,代表着寒气来得早,容易有灾荒。霜降之后如果无霜,也就代表着寒气来得晚,同样容易有灾荒。所以霜降节气就是降霜的开始,霜前霜,米如糠;霜后霜,来年丰。
三农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