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考场中的霜降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考前作文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九月的丰收与失散(讲义)

【高考备考】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职官专题

高考素材:传统文化超全素材汇总(宝藏素材,相见恨晚)

作文: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缓急 导写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2023年语文高考背诵篇目与原文

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5个实词

考场诗词散文里的重阳节

考场中的霜降

__________

一、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舟盱眙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浸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③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注释:①诗人时任盱眙县尉,仕途失意。②次:停留。③候馆:旅馆。

1)请赏析本诗颈联的写景特点以及所抒发的情感。

2)前人评价这首诗心思之巧,最易启人聪颖。请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做到构思精巧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3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

4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

5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7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尾联写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9本诗在音乐描写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1)颈联通过联想从视觉写雁宿平沙的情形,从听觉方面写旅馆听鸡鸣,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思念故乡的的凄凉之情。(2)诗人依次从黄昏写到夜深人静之时,再写到早晨鸡鸣,情景交融,最后直接抒写其羁旅之思。

【解析】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时,应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等。本联运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实际上作者是在借景抒情。结合本联中的雁字和尾联中的乡国和羁旅,可分析出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2)解答该题,整体把握诗歌,然后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总结概括即可得出答案。首联颔联是写从黄昏写到夜深人静之时的景象,颈联是写早晨鸡鸣,尾联直接抒写其羁旅之思。意思对即可。

点睛:分析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描写等。②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③结构方式,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明确了以上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对号入座即可。

2D

3①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②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③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4首联从送别之宴写起,点出送别地点;颔联描绘送别之景;颈联抒发送别之情;尾联想象别后友人途中的情形。

5对友人才高志洁的称赞;对友人横遭贬谪的同情;自己失去同道的伤感。

6B

7这句评论是说叶梦得的词不是婉约的风格。本词中碧天高城关河叠鼓飞骑雕弓等意象创设了寥廓的意境,以及军中热烈而雄健的氛围。诗人当时已经年迈且正在生病,但仍深夜登上城楼远眺残破的河山,回想起平生豪气,仍为虎士的矫健身手赞叹,充满了深沉的忧国之思和豪迈的报国之情。下片虽有因年老不能为国征战而惭愧之情,但回首望云中,诗人仍牵挂前线,有老骥伏枥之志。无自怜哀叹,尽壮士悲慨,是不作柔语殢人。

8D

9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诗人听琴时的感受,衬托琴师技艺的高超、音乐的魅力。②比喻。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把乐声比喻成流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侧面烘托琴声悠扬动听。③用典。运用高山流水和霜降钟鸣的典故,借音乐引发的共鸣表现蜀僧琴艺高超。

考场中唐宋元明清诗词里的元宵节

考场中唐宋清诗词里的春分(含解题技巧解析)

考场中唐宋元明清诗词与当代散文里的清明节

考场中唐宋元明清诗词里的清明节(试题版)

考场中诗词散文里的端午节

考场中的七夕

八月的边塞与田园山水(讲义)

考场中的诗歌之初唐四杰生平与不甘人后的古诗气象

诗词里的重阳节——登高喝酒吃螃蟹,忧愁豁达不敬老

中秋节的团圆与分离(讲义版)

九月的丰收与失散

考场中的寒露(试题版)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98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