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18.霜降音乐:Schuwenn Z.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霜降 • 古诗词赏析
本期作者:
青谷、白岚、圣诞节、幽月青痕
雨霁阳光、师兄也、雅丽、颜如、梅青
霜降
《送朴山人归新罗》
唐·马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
离心寄何处,目断曙霞东。
《淡淡的离别》
赏析:圣诞节
这是一首离别赠诗,这个朴山人是朝鲜人。估计是计划从海上乘船回国,马戴是他的朋友,在离别诗送了他一首诗,祝他一路顺风。
在浩浩淼淼的大海上,你会趁着船越走越远,在信风的吹拂下,消失于地平线,走到大海的中央,你所怀念的家乡的山水就会呈现在你的心中。天际在风平浪静的时候特别清晰。可以看到远处的沙滩,分别以后我在想念你的时候,只能把目光投向朝霞升起的地方。
这首诗清新,自然,别离之情,眷恋之情油然而生,但总不能让朋友不会自己的国家和家乡吧!这首律诗用词工整,稳贴,典雅,韵律感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儿还有一首送朴士的诗,大家可以相互借鉴赏析。
《送朴处士归新罗》
顾非熊
少年离本国,今去已成翁。
客梦孤舟里,乡山积水东。
鳌沈崩巨岸,龙斗出遥空。
学得中华语,将归谁与同。
霜降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霜夜》
赏析:青谷
一千年前的一个女人,生下一个男婴几如血泡,长大却成了一个伟大的人,人人颂扬他先忧后乐的精神。
一千年后的一个霜夜,我见范公问:你还忧什么?你现在可快乐?
但见他俯身在荒寂吹台,头却抬得高高,眼里泪水像长了一千年那样长的白发涌流而出。随后,突然垂头的瞬间,流出的泪和蒙蒙夜霜凝合在一起,整个身子像一块石头纹丝不动,却分明听到重浊的声音爆出,还是当年那样的急切与焦灼:
怎么又起兵?又起兵了!
落日封闭的城中,他用颤抖的手伸向地面,越千嶂想摸到什么?一支掉落的羌管?爱国英雄气?征夫慷慨声?
羌管悠悠,吹落的霜是千年白发千年泪,兵器震响的地上又摸到粘乎乎热的血!我讶异他眼里落下的泪也是带血的。
哦,穷兵黩武!越穷越起兵,越积弱越黩武。欲树敌者,任何借口都能树人为敌,把人当罪人。大恶人口称天下一家,血洗时往往先杀自家人。但无论亮出何种名义,战争都是对生命的否定,是归无计。天下一心好战的只有两种人,不是嗜人血的疯子、恶魔,就是涉世未深、好冲动而易受蛊惑的年轻人。而人类进步就要摆脱被战争魔魇拖拽与缠绕,人类共同的命运就要实现全体人类的和平,实现转头就见到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血液凝霜谁不眠?范公甩开为战事未有穷期而急白了的头发,山样高耸的核潜艇、电磁炸弹、无人潜航器、超级战舰、生化武器……历历刺目!他问我:还要起兵一千年吗?我动了动嘴,人却不动像石头。而远处,一曲血腥世仇凝成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绝唱再次传来:
梦想被否定的时光终将大放异彩……
霜降
《梨》
宋·苏轼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一诗与一文》
赏析:白岚
一首看似简单的诗,却让我百度了不下二三十条词目。最终并未找到此诗解析的范例。
诗中蠲读juān,除去,免除之意。另外还是一种虫名,又名马陆,香油虫。
柯:《说文》斧柄也。《诗·豳风》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周礼·冬官考工记》柯长三尺。又《仓颉篇》柯属,枪梢也。又《尔雅·释诂》柯,法也。又枝也。《谢灵运·邺中集诗》倾柯引弱枝。又草茎也。《张衡·西京赋》濯灵芝以朱柯。又《方言》盂谓之柯。又木名。《广志》柯木出广南山谷闲,波斯家用为船舫。又齐地名。简单的解释:枝条。
春冰,让人想起《尚书·君牙》的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整首诗译为 :霜降的时候红梨熟了,柔软的枝条也承受不起了。尝到还没有除去夏天干渴,已快感受到春天的冰雪。
同时食物,晚上读到了另一篇文章《一碗阳春面》,作者栗良平笔下的故事在日本企业内部和政府部门也广为流传,不论是首相、总统、议员、著名企业家,还是企业员工、普通百姓,无不为这个故事深深感染。故事讲的,困难时母子三人同食一碗阳春面,在店老板的帮助下,让母子走出困境。
诗与文章,总让人体会更深的生活,有时感叹人,有时感叹事。当大家读诗时是否想起自己的经历?
霜降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
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霜降之日话东坡》
赏析:幽月青痕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苏轼的诗作,世人耳熟能详的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等。
苏轼诗作清新奇秀又不失婉约豪放。究其宦海沉浮,通达世相,屡遭贬谪,从不言败,一腔赤诚为国为民而存在,骨子里的坚韧在颠簸中不曾向权贵的压迫低头更没有向多变的命运认输。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做。每逢九九重阳便会与同事徐君猷登涵辉楼登高望远,把酒言谈。我们无法得知两个人会聊些什么,想来会是国事、家事、天下事博古论今,以酒相佐,有欢喜有落寞更有万丈豪情落于纸墨。
秋高气爽,这江水也变得安静下来。徐兄,你看这江水中间,夏天看不到的沙洲也露了出来,若此时有一叶扁舟,道不妨带上美酒,前去一探?徐君猷含笑不语,凝目远眺。罢了、罢了,酒是美酒,道是我不胜酒力了。这风也有力道了,这顶破帽头上带了这么多年,风怎么吹不掉呢?。苏兄?可否乘兴赋诗一首。徐君猷收回远眺江水的目光,看着浅饮低酌的苏轼。哈哈哈,有何不可?徐君猷即命左右取来纸砚笔墨佳节若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此诗在诗人上千首诗作里称不上冠绝天下,但也是心血之作,其笔下情景交融并没有过多对于自身命运的嗟叹而是以豁达情怀去登高望远。只是粼粼水波看似平静的江面总会有风来吹动,诗人能不在刹那间有所感叹吗?破帽多情却恋头这个破帽有帽胜之无帽,毕竟诗人在官场几多沉浮既厌倦尔虞我诈也有壮志待酬的期许。
诗人患得患失的心理并不妨碍对于纷乱的世间通透的直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看透而不心生绝望之情也表现出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气度。明日黄花蝶也愁蝶会愁吗?忽尔想起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值得再读。
霜降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谁才是秋天的红叶?》
赏析:师兄也
杜牧的这首《山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小学就开始背诵了),尤其是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凝聚并升华了秋天的美好风物,也道出了绝大多数人一直想表达但是未能准确表达的心里话。除了花,普普通通的叶子也能独当一面,成为风景。
秋天赏红叶仿佛也是必然要做的事了,相比与室内的赏菊,赏红叶更受欢迎,因为必须要到爬山才能看到红叶们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观景象。既能外出踏步,刷刷微信步数,又能游览风景,放松身心,两全其美。
不过你真的了解你看到的红叶吗?红叶跟枫叶常常划等号,有没有错误呢,有错的。错误大不大呢,还好,不是很大,容易接纳。
红叶指的是秋天能变红的树叶,枫树的叶片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代表。因为常见 ,所以人们很容易将红叶树种都当做是枫树。其实这是不对滴。枫树并不是一种树,而是很多树的统称,它们属于槭树科植物,常见代表种有:鸡爪槭、红枫、三角枫。我想杜牧眼前看到的估计便是它们,他在诗中写的很明确停车坐爱枫林晚。
除了枫树,秋天还有很多树木的叶片可以变红,它们也常常作为风景被你观赏,也常常被你不加思索的称为枫叶,比如乌桕、榉树、落羽杉、枫香、黄栌。北京香山的红叶便主要由黄栌组成。
在我印象中,除了槭树科的几种枫树可以做到红得一致外,其他树叶的红都不太纯正,比如乌桕,它的叶片的红色中往往夹杂了枯黄、棕色等颜色;甚至有时候红色只有那么一丝,对于一整张叶片来说,红的微不足道。为何如此?这就跟植物的生长环境,当时的天气情况,温度情况有关系了。不过我觉得,如果红叶都是那样红得一致,就少了观赏性,有那么一些瑕疵,反觉更美。
再过不久,就可以看到壮观的红叶了,自然界总是这样: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每一年都能让人有所期待。读着杜牧的这首《山行》,看漫山红遍,当真会有一种活在诗里的感觉。
最后我也献上一首我的小诗。
山行
诗 / 师兄也
落满落叶的山里,未曾绝迹江湖的野花
冬日始终会有散散漫漫的阳光
山林除了安静自己,别无他求
枫香红的不干净,有点像思念家乡那般,不愿意努力
山胡椒贡献出深沉的留念
小珍珠挂在枝头
旋转向另一个方向,我想第一场雪就在不远的地方
我常常为常绿植物感到疲惫
我常常为冬日开花的感到欣慰
霜降
《玩止水》
唐:白居易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存者如斯》
赏析:雨霁阳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他积极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便是儒家时不我待的奋进。而居大不易的乐天写此诗时,当是独善其身境地,转而为静者取乐止水。
而此止水绝非心如止水的心死,而应是恰如心是明镜台的禅机,更是静坐常思己过的宁静致远。
香山居士应是在霜降时节的微微凉风中游山而遇静水。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叶开放,在四周秋草映衬下独立寒秋,愈显美丽而独秀。潭水清澈见底,清静映照,便似明镜鉴形。美景入目,清静入心。他人或知其美,我因美之而自省,不止为这片刻的偷闲浮生。
由定而禅,因禅而定;明心见性而意诚,意诚随性而明心。不与贪者友,无轻君子交,水清清且止,心静静无忧。
存阳光于怀,时时温暖;置静镜水于心,每每照临。是所谓,存者如斯。
诗曰:
霜或凝清露,风犹抚绿枝。
静水如心意,乐君不自痴。
霜降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寒气逼人》
赏析:雅丽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我并不知道诗人在想什么,我这里,这个时候夜幕刚刚降临,没有月亮,没有星星,没有乌鸦,没有古寺钟声,只有阴沉沉的天空,寂寞的江,清冷的山,这里的雾霾天对谁都是公平的。
霓虹初上的城市里,夜刚刚活起来,即便是寒气逼人的日子,路上的车依旧如流水,窗外的人依旧来来往往。
橘子熟了,枫叶红了,在寒气满天的霜降时节里,在风雨相交的时候,被寒风吹起在空中的种子,总会一刻会落在土地上,总有机会生根发芽。
寒气逼人,寒气逼人,寒气逼人呀。没有多少时间给我多愁善感,此刻眼含泪水的离开,惟愿幸福如花的归来。
霜降
《少年游·并刀如水 》
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马滑霜浓莫归去》
赏析:颜如
周美成的词,向来以清新婉约见长,如此江山如此路,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夫复何言?然每每想起词中背景,心内终不免扼腕叹息,道君皇帝夜幸名妓李师师,两人吃了徽宗带来的橙子,李师师欲留他过夜,悄悄道:外面这么冷,霜浓马滑,都没有什么人在走啦,不如别去啦。哪知给躲在隔房的周美成听见了,把这些私房话谱入词中,据闻惹得皇帝大大不快,寻个由头贬斥了周词人。乡野传说,未证真伪,不过寒气雨露凝结为冰霜,天可真冷了。
一直都是一个很害怕分离的人,因此特别感同身受林妹妹的宁可不聚,便无别离。一般人如宝哥哥深情,只愿知心朋友永远长相聚,而聪慧的林妹妹此语却更让人刮目相看。马滑,霜浓,三更,天冷,夜深,都是挽留的理由,人生本来就这样短,还不能一直和最亲密的人一起,不管怎么说都很悲哀。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楼上的人儿望眼欲穿,手帕绞断,悔教夫婿觅封侯。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说得最好: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那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
世事沧桑难明,人生变化无常,天气渐冷了,还是和亲爱的人在一起红泥小火炉吧。
霜降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的后面还是山》
赏析:梅青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杜牧的绝句有很高成就。沈德潜认为杜牧绝句托兴幽微,可称盛唐绝之嗣响。他的七绝成就最高,意境幽美、韵味隽永。山行,就是在山间行走。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俨然组成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和杜牧喜老庄道学是相符的。这幅图中有天青色的山峦接近了暮色,烟雾缭绕山谷深处的人家,而在这些色彩中还有一些暖意或者引人心中悸动的,那就是层层叠叠、若隐若现的枫叶,枫叶的颜色冲出了这些灰调子,极简的可以认为这是这幅图画中最重要的颜色。进而引出了作者别致的联想、对比。
林建略《晚唐诗人杜牧之》认为,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此诗用词并不生僻,大意为:沿着蜿蜒的小路去上山,看到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其实是轿子),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夜晚。经秋霜染过的叶子,艳比二月的春花。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非常美,但是在静止的构图格局中。引出第三句诗人的最爱枫林。进而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使诗人透过红色的意向,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对于此诗,历代也多有评点,多点出结句。《唐诗笺注》:霜叶红于二月花,真名句。诗写山行,景色幽邃,而致也豪荡。《历代诗法》:结句写得秋光绚烂。
透过这一幅秋色美景,仅仅从伫立欣赏的角度,恐怕是很难体会到诗人的灵感来源的。山行,在山路上,难免还有孤寂之感。这时才对风景的渴望更加强烈,往往对经过的一草一木赋予更多的情感。山路,在摄影题材里往往很有韵律,阶梯或者山路向上直往高处,而身体力行者则要克服征服的考验。这样,山行的背后还有崎岖二字。李宗盛《山丘》中唱到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可以也认为是现代的山行。
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杜牧把此诗写的爽朗旷达,并没有把自己仕途黯淡不得志,诉说出来。笔者以为这是唐朝杰出诗人将自我品格和乐观精神留下的一笔财富,谁能说后世或者宋代的豪放派没有他们的影子呢?
24节气古诗词赏析精彩推荐
点击阅读
清明 • 古诗词赏析立夏•古诗词赏析
- END -
版权说明:文章为作者授权发表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摄影与诗歌我们用文艺对抗生活的平庸与琐碎
摄影·歌·艺术·电影·音乐 | 微信·zzw-1028
主 编: 黎明的酒杯(ID:zzw4605077)
采编:phoebe、图片:网络
2018.10.22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寒露• 古诗词赏析(2018)
好书推荐
《陪孩子读诗》
北岛名誉主编 吴冠中作品插图
识别二维码优惠折扣购买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4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