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文案
  3. 节日文案

秋将尽,冬欲来!这些和霜降节气有关的诗,你能背几首?

年年秋色最深处,岁岁霜降日日寒。

清冷的早晨,万物身裹薄纱,

静静的等待着阳光的洗礼。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次回眸。

01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诗中第三句,指的是霜降节气三候的第一候,第五句指的是第二候草木黄落。诗中描写霜降时候的自然变化,在最后一句表达诗人面对季节交替、时光流转的无奈,只能寄托在酒中,就如人们所说一醉解千愁。

02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别浦晚景句,第三句是对友人的慰勉,末句抒写离情之苦。此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秦风·蒹葭》的意境,以景开篇,以情点题,层层推进,处处曲折,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

03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描写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整首诗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尤其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04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首联起兴,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二联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尾联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全诗透露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中间两联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05

霜 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经得起寒冷的考验。

06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07

舟中杂纪·其十

元末明初·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这首诗写了霜降时节的舟中之景,一反萧瑟之气,秋天景色在诗人笔下逸兴遄飞。老树斜辉,流水人家,含露秋花,以及霜降时分肥美的螃蟹。沽酒看山,更使人心情舒畅爽朗。连划船的女子回家时,嘴里都是唱着歌的。

08

九 月

明·孙承恩

天上繁霜降,人间秋色深。

千林飞落叶,万户动疏砧。

憔悴潘郎鬓,低回宋玉心。

吟诗欲排闷,哀咏更难禁。

这首《九月》写秋深繁霜遍布,诗人的悲秋之心愁闷无极,只能以吟诗来排遣。孙承恩官至礼部尚书,因拒绝在举行道教仪式时穿道士服而被罢职。士大夫以其操守对抗权力之霜,壮烈而又悲哀。面对霜降的萧飒时,难免低回感慨。

09

迎霜降

明·何景明

烈风扬云旗,鼓角悲广路。

庭前玉树枝,昨夜微霜度。

幽人蹑葛屦,出户履寒素。

胡当戒坚冰,及此岁将暮。

诗中描写了霜降时节的景物,秋风烈烈,吹送着悲愁,庭前的树裹上了一层薄霜,看上去像是玉做的,天气也变冷了,出门要穿上防滑的鞋子和御寒的衣服,小心踩到冰上。

10

如梦令

清·黄琬璚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秋高气爽,登楼远望,远处江边红叶,如夏日芙蓉朵朵,不得不说作者比喻形象别致,画面感不输杜牧那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论是山上的枫林,还是水边的枫林,赏心悦目就好。

《新孩子》系列童书

童喜喜  著

耶鲁大学40年儿童心理研究为基础

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体系

新教育实验真实优秀教育案例为原型

《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童书

友情提醒:

《新孩子》系列丛书,在全国线下各大书店均有售,也可在下面微店购买:

滑动查看更多

扫码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

本文由adm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jieriwenan/show-15000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